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10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坐望敬亭 2987 2024-01-25 19:43:22

八十年代是人情浓厚的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吃惯了大锅饭,人际圈子就这么大,都是几十年的交情。

陶家的未来女婿登门,还是名满全国的大作家,点燃了工厂家属院众多邻居们的热情。

甭管熟不熟的,大晚上吃完了饭都得过来看一眼大作家,连春晚都无法阻止这样的热情。

不过好在家属院总共就千八百口子人,除了周围熟悉的邻居,大部分也就是过来看看新鲜,瞧见了大作家什么模样,见没什么特别的,也就走了。

那些熟识的邻居就更好办了,聊会天就撵走。

“大过年的,孩子刚回来,还没怎么歇着呢!”

陶母不客气的将这群邻居再次撵走,大家也不见怪,临走时嘴里还在讨论着林为民。

晚上九点多,陶家终于安静了下来,一家人边聊天边看春晚。

今年的春晚节目乏善可陈,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点,小品节目唯一出点彩的是陈小二和小香玉演的《狗娃与黑妞》,没了朱时茂这个搭档,陈小二的笑果也没那么灵了。

相声节目都快成大杂烩了,动不动就是六七个人说群口相声,不仅看着乱,包袱还少。

歌曲方面倒是有些不错的,比如毛阿敏唱的《思念》、万沙浪唱的《娜鲁湾情歌》、侯德健唱的《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登场时刚过零点,正是外面家家户户抢着放开门炮的时候。

陶父放完了鞭炮从外面回来,只听了最后几个小节,却听的热血沸腾,“这首歌写的好!”

林为民看着电视,哈欠连天。

他除了专心写作的时候,一般很少熬夜。

陶母贴心道:“为民,你要是困了就先去睡吧。”

“阿姨,没事,我不困。”

这话有点违心,陶慧敏调皮的挠了一下他的手掌心。

林为民清醒了不少,轻捏了一下她的手。

过了二十多分钟,今年的春晚正式结束,没有电视节目可看了。

陶慧敏张罗着换新衣,她从一堆拿回来的年货里挑出了带给父母的衣服。

“这西装和连衣裙是为民从法国带回来的,你们赶紧转上看看。”

陶慧敏催着父母去另一间房间换了衣服,过了一会儿,两人换上了新衣服出来。

林为民特地跟陶慧敏问了她父母的穿衣尺码,衣服穿上很合身,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换上了新衣服,陶父陶母气质大变,连气色看上去都好了不少。

“这衣服很贵吧?”陶母摸着身上的裙子,有些拘谨道。

林为民挑衣服的时候是特地请导购帮忙选的,墨绿色的丝绒长裙很符合陶母的年龄,透着一股雍容华贵,让穿惯了朴素服饰的她有些不适应。

陶父的表现也跟陶母差不多,穿着西装摸来摸去。

“没多少钱。”

陶慧敏没说实话,衣服其实不便宜,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两三千块钱。

“爸、妈,真好看!”陶慧敏打量着父母的衣服,又说道:“你们先别动!”

她起身去包里翻找,拿出照相机,“我们拍一张全家福吧。”

照相机是在友谊商店买的,就为了这次回家照相。

林为民给陶慧敏一家三口照完了相,陶父叫他一起照相,却发现没人给照相了。

“等明早再找人给我们找一张吧。”林为民说道。

“用不着,我去叫个人。”

陶父说了一句,便出了门,没过两分钟便叫来一个会用照相机的邻居。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守岁,根本不担心打搅大家的美梦。

在邻居的帮助下,林为民和陶慧敏四口人留下了一张全家福。

照完了相,陶慧敏捧着照相机笑的灿烂,叮嘱林为民这张照片一定要洗出来。

时间快到一点,陶母催着林为民和陶慧敏进屋去睡觉。

他们俩赶了好几天的路,回来也没睡过,明天还要起早去拜年。

外面的鞭炮声不时传来,两人和衣而睡。

迷迷瞪瞪之间,听见外面的鞭炮声再次密集起来,起床一看,已经五点半了。

外面天还没亮,可筒子楼的走廊里已经人声喧嚷,家家户户都在做早饭,有吃饭吃的早的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出门拜年了,路过时不时的就要道上一句“过年好”。

三十吃年夜饭,初一吃剩饭,过年一向如此。

吃完了早饭,陶父陶母带着陶慧敏和林为民去拜年。

陶母家里是瑞安县城的,父亲则是乡下的,今天拜年是去陶慧敏外婆家。

这年头出门拜年要么走路,要么骑自行车。

陶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却有四个人,陶父不得不去再借了一辆,陶父载着陶母,林为民载着陶慧敏。

陶慧敏外婆家住在老码头附近,两层的老式民居,住着陶慧敏大舅一家和外婆。

陶父陶母领着林为民和陶慧敏进了门,如同一对金童玉女,看的陶慧敏外婆喜笑颜开,一张口就问道:“什么时候结婚啊?”

这话问完,陶父陶母没说话,陶慧敏看向了林为民,他笑着说道:“外婆,慧敏还在拍电影,我们打算等她拍完电影再结婚。”

外婆点点头,外孙女拍电影她是知道的,现在可是明星了。

“你那个电影怎么拍了那么长时间?不能和单位说说,先结婚吗?”

外婆的话让众人笑了起来,陶慧敏也笑道:“外婆,明年电影就能拍完了。”

“那么慢呦!”外婆不满道。

大家忍俊不禁,陶慧敏大舅又对母亲说道:“慧敏的男朋友了不起,是个大作家,前段时间上过《新闻联播》的。”

进门后,陶父陶母吸取了昨天的教训,特地隆重介绍了一番林为民,省的被大家问来问去。

陶慧敏外婆一听笑的更开心了,“好啊,作家好,文化人,有学问!”

在陶慧敏哄着外婆的时候,陶慧敏舅妈拉着陶母看个不停。

“这衣服可真好看,慧敏给买的吧?”

陶母笑道:“为民从法国带回来的,老陶身上的也是。”

陶慧敏表嫂闻言惊叹:“法国带回来的?怪不得这么好看,不便宜吧?”

“没多少钱。”陶母说了一句,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衣服好看,但更让她高兴和骄傲的是女儿有出息。

舅妈和表嫂围着陶母叽叽喳喳。

舅舅一家三个子女,大表哥已经结婚分家,二表姐在县城的纺织厂工作,小表弟还在上高中。

大表哥一家跟陶慧敏一家前后脚进的门。

除了几个在讨论着衣服的女人,大家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林为民身上。

正在上高中的小表弟表现的最为殷勤,围着林为民问东问西。

“姐夫……”

他还没说话就被姐姐打了一下,“叫为民哥!”

表弟改了口,“为民哥,我可看过你不少小说呢,我们班很多同学也喜欢你的小说。我们不少人都写诗、写小说,能给你们杂志投稿吗?”

林为民笑道:“当然可以了,不过可不一定会录用。”

“有你这个主编也不行吗?”

陶慧敏道:“你当杂志是一言堂吗?都像你们这样,杂志还办不办了?有人看吗?”

被怼了几句,小表弟也不生气。

有了林为民这个大作家未来姐夫,他这回开学可有得吹嘘的了,想想到时候同学们羡慕的表情,他就忍不住得意。

在大舅家待了两三个小时,林为民跟着陶慧敏一家回了家属院。

陶父家里那边老人已经没了,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乡下,没有他这个当大哥的去给拜年的道理。

所以,今天的拜年活动也算是到此结束。

回到了家里,吃过午饭,一家人集体补觉。

初一下午,家属院里异常安静,大家都一样。

一直到晚上,家属院才又热闹了起来。

今年来陶慧敏家串门的邻居、朋友格外的多,陶家的明星女儿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个大作家男朋友,话题性爆炸。

连不少厂领导都登门拜访,让陶父这个一向在厂里老实巴交的职工感到很有面子。

晚上八点,陶慧敏把电视拨到了中央电视台一套。

“演新电视剧了?”陶母看着《渴望》的片头说道。

陶慧敏炫耀道:“为民朋友们拍的。”

陶父陶母和在家里做客的邻居们的闻言顿时认真了起来。

电视剧的片头曲播放着,突然有人指着屏幕上的字幕叫了起来。

“看!快看!”

“总编剧:林为民”的字样闪过,紧跟着是三个编剧的名字。

“小林同志还是总编剧呢?”大家惊叹道。

林为民道:“我就是出了个主意,他们让我挂个名而已。”

众人一听更加艳羡,还是大作家好啊,电视剧都主动要让人家挂名字。

大家又好奇的问起林为民电视剧的事,聊着聊着,都不说话了,注意力都被《渴望》给吸引了过去。

不知不觉间两集电视剧演完了,大家还看的意犹未尽。

“这电视剧拍的不错!”

“还是作家写的东西好啊!”

众人在陶家待到快十点钟才散去。

翌日一早,吃过早饭闲来无事,陶慧敏本打算带林为民在瑞安县城里逛一逛,却不想有人登门拜访,原来是是闻讯赶来的瑞安县领导。

县领导登门拜访,一下子点燃了家属院邻居们的热情,不少听说了消息的邻居把陶慧敏家门口围的水泄不通。

林为民没想到自己才刚到瑞安两天时间消息就已经传的这么远了,更没想到的是县领导居然会找上门来。

他还以为这几位上门是有什么事相求,想利用一下自己的名人效应,心里有些提防。

可聊了一会儿才弄明白,敢情几位县领导都是他的文学迷弟,这回来是求签名的。

林为民哭笑不得的给几人签了字,又合了影,县领导又邀请林为民到县里游玩一番,被他给拒绝了。

几人被拒绝了丝毫没有失落,他们此行目的已经达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家属院。

围观的群众们看着厂领导们恭送着县领导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稳稳坐在房间里的林为民。

之前大家光是嘴里叫着大作家,心里却没什么概念。

今天看着县领导上门,又看着林为民的稳坐钓鱼台。

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个“大作家”的含金量!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