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还是第一次看到永嘉帝这么锐意进取的模样。在萧景曜的印象中, 永嘉帝更像是一条挂在树上被风干的咸鱼。风一吹,懒洋洋地晃一晃,风一停又懒洋洋地歇下来,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让他干活也是能摸鱼就摸鱼,哪怕是被正宁帝压着监国, 也要薅萧景曜的羊毛,让萧景曜帮他分担政务, 一起干活。
这样有强烈进攻倾向的永嘉帝,萧景曜表示自己是真的没见过。
永嘉帝见萧景曜瞳孔地震的模样, 忍不住又是一笑, 得意地抬了抬下巴, 眉飞色舞, “嘿嘿, 惊住你了吧?”
萧景曜无奈, 脸上也有了笑意,“陛下英明, 臣万分感动。”
“我赌你心里不但没有感动, 还在纳闷我为什么这么有上进心!”永嘉帝冲着萧景曜挤眉弄眼,显然是惊到了萧景曜,心情极好,又恢复了先前当王爷时的做派,连自称“朕”都给舍了。
萧景曜含笑看着永嘉帝,不管永嘉帝这条咸鱼为什么突然间就活蹦乱跳,干劲十足。但争夺海权, 对整个华夏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事情。萧景曜现在万分庆幸登基的是永嘉帝,好歹他能敏锐地意识到什么决定才是最好的, 又不会过河拆桥。
永嘉帝的脸色却慢慢严肃起来,收敛了笑容,嘴唇抿成一条线,淡淡道:“春秋战国时期,各方争霸,国与国之间开战不过是稀松平常之事。大争之世,哪怕不愿大动兵戈,致使民不聊生的国家,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着往前走。原先大齐在中原,只要抵御匈奴蛮夷等外族,依靠天险地势,还有历朝历代不断修缮的长城,御敌于长城之外。如今使臣团说,海上有各个异族的船队,他们野蛮,只知道烧杀抢掠,这样的做派,与南下抢掠的匈奴何异?”
“大齐固然可以死守国土,但若是错失这个先机,等到海域都被那些外族瓜分完毕,那他们的战船前来大齐,岂不是畅通无阻?”
“闵州百姓先前深受倭匪之苦,哪怕倭国并不敢同大齐开战,但那一茬又一茬的倭匪不断登临闵州的地界,烧杀抢掠,害死百姓无数。闵州临海百姓,谁家同倭匪没有杀亲之仇?只一家倭匪便让闵州百姓这么痛苦,现在海上的战船商船,可是来自许多个国家。大齐富庶,以他们见了好东西就抢掠一空的野蛮做派,真让他们得到了什么机遇,他们会放弃大齐这块肥肉吗?”
永嘉帝看过闵州百姓过得有多艰难的奏折,年幼时更是亲自体会过匈奴围困京城,禁卫军死守不退的尸山血海的情景。
对于永嘉帝而言,他更希望在大齐的疆域之内,没有任何异族可以对大齐的百姓动兵戈。
“挨打了才反击,那未免也太好脾性了。”永嘉帝冷冷一笑,“对付像匈奴那样的野蛮人,只有狠狠地打,将他们打疼了,打死了,他们才会学乖。朕不想再在大齐境内看到烽火。尤其是外族入侵,杀害大齐百姓的烽火!”
“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永嘉帝目光湛湛,“朕是天子,应当爱护自己的臣民,庇佑他们免受战争之苦。”
“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们才是赢了。”
萧景曜这回是真的震惊了,用一种十分新奇的目光看着永嘉帝,仿佛第一次见他一样,从来都没见过永嘉帝这样激昂自信的模样。
毫无疑问,永嘉帝绝对会是一代雄主。
这样的战略眼光,这样的战略意识,他已经具备了雄主的心胸与眼界。
御敌于国门之外。
华夏那段灰暗的历史太能证明这番话的正确性了。战火若是在自己的国土打响,不管最后是输是赢,死伤无数的百姓,遍地残骸,破烂不堪的房屋,还有尚未消去的战火,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经历过什么伤痛。
就算从悲痛中站了起来,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但伤痛已定,成为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惨痛回忆。
萧景曜震撼地看着永嘉帝。永嘉帝含笑回望萧景曜,向他伸出了手,“大争之世,大齐即便不愿争,也不得不争。强则存,弱则亡,生死之战,大齐必须是决定别人生死的那个!”
永嘉帝是真的想做一条咸鱼,但他已经担上了这世上最沉重的一副担子,合该为天下万民负责。在康王和荣王回来后,永嘉帝又敏锐地意识到,新的时代节点已经到来。大齐站在了如同春秋战国时期那般的节点。只不过那时候各个国家争霸天下,打来打去都是华夏自己人。而现在,战场扩大到了整个世界。
这种情况下,永嘉帝再想摆烂,不说正宁帝会从地底下爬上来抽他一顿,他半夜起来都能给自己甩一巴掌。
王朝更替,都是华夏人自己的事情,即便亡国,华夏文明也一直不曾断绝。若是在世界争霸这场战争中输了,那就是整个华夏都变为外族的羔羊,任人宰割,宝物被掠夺,百姓被奴役,文明被摧毁。华夏自此像萧景曜提过的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一样,彻底从历史上销声匿迹。
这是亡天下。
萧景曜看着面前神情郑重又眉眼飞扬的永嘉帝,朗声一笑,毫不犹豫地伸出手。二人的手在空中紧紧握住,相视一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锐气和兴奋。
永嘉帝,确实是最适合大航海时代的帝王。
萧景曜心中大定,出海还能说是扬大齐国威,但大动兵戈,操练水师,向周遭各个海域驻扎之事,必须得永嘉帝强硬决定。哪怕正宁帝还在,这么大的军事动作,也得和朝臣博弈一番。永嘉帝刚登基不久,面临的压力,肯定会比正宁帝在时要大得多。
但永嘉帝从来就没怕过,并未将这些压力放在心上。他从小就是倍受父母宠爱的孩子,前朝后宫从来就没受过委屈。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根本不会是面团脾气。先前永嘉帝表现得无害,是因为朝臣们没有触及到他的底线。现在永嘉帝要做自己决定正确的事,其他人想要阻止,绝对阻止不了。
永嘉帝目光灼灼地看着萧景曜,爽朗一笑,笑出一口大白牙,“这样风起云涌的世道,若我们真的做成了这事儿,让大齐成为世界霸主。父皇要是泉下有知,定然尤为高兴!”
要是皇祖父也在的话……嘿嘿嘿,看父皇怎么□□祖父!当初皇祖父不是瞧不上父皇,还把他所有的儿子的野心都鼓动起来,拿儿子来养蛊。事实证明,皇祖父是错的!而且错得离谱。
永嘉帝是个护短的人,还是个爹宝,正宁帝当年受过的委屈,他都记着呢。一点都没有气死皇祖父的愧疚不安感。
这样让人心情大好的事儿,自己偷着乐怎么行?永嘉帝狗狗祟祟地看了一眼殿里的史官,拉着萧景曜走到一边嘀嘀咕咕,主要是畅想一下他皇祖父会被他父皇气成什么样。
真是想想都让永嘉帝开心!
萧景曜的神情很是一言难尽,沉默了良久才道:“高宗皇帝已经故去多年,想来不会太过动怒。”
就……人家养蛊本来就是为了选出最适合的皇位继承人。正宁帝和永嘉帝干得越好,高宗皇帝就会越觉得他当年做得没错吧?
以高宗皇帝的冷酷和铁血,肯定不会后悔他拿儿子养蛊的事儿。至于会不会被正宁帝气到,那就得看正宁帝的发挥了。
永嘉帝觉得萧景曜说得有道理,决定再给正宁帝烧一大堆供奉下去。要是大齐的列祖列宗们真的都在地府相聚,那他爹必然不能做最穷的那个皇帝!本来辈分小就吃亏,要是生活用度上再受委屈,那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大孝子永嘉帝如是想到,坚定了自己的皇陵要带双倍陪葬的念头。东西多不多的无所谓,主要就是不能让他父皇过简朴日子。
萧景曜在永嘉帝这里得了一颗定心丸,回府后,脸上的兴奋都没消。顾希夷一看就知道萧景曜现在心情极好,当即打趣道:“恭喜夫君如愿以偿。”
萧景曜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几分,冷静下来后,又用愧疚的眼神看着顾希夷,“我这一去,短则两年,多则四五年,家里一应事务,都要辛苦你了。”
顾希夷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夫君放心,我能做好。实在有难处,还能回娘家让我娘帮帮忙呢!”
萧景曜又向顾希夷提起了永嘉帝有意让小汤包做太子伴读之事。
顾希夷吃了一惊,而后抿嘴一笑,“陛下先前就一直想把小汤包偷回皇宫,现在可算是找到了光明正大的理由。”
永嘉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偷偷溜出宫跑来找萧景曜,没少干偷偷抱着小汤包跑路然后被萧景曜逮个正着的滑稽事。顾希夷对永嘉帝还真没有什么畏惧,知道他特别喜欢小汤包,现在永嘉帝有意让小汤包进宫给太子当伴读,顾希夷倒也没有太过担心。
宫里捧高踩低,看人下菜碟。小汤包是外臣之子不假。但这个外臣可是二品大员,还是御前红人,极受永嘉帝信任,单凭这点,就够宫里人对小汤包多上几分心了。更别提永嘉帝还特别喜欢小汤包,太子对小汤包也抱有善意,小汤包不说能在宫里横着走,起码也不会有不长眼的人欺负到他头上。
说句不恰当的话,就算是永嘉帝其他几个儿子想要欺负小汤包,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他们的母妃未必有让他们争夺大位的心,但平白无故得罪萧景曜这个御前红人再加顾将军府,那真是脑子有病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至于皇太子,他的地位稳固得很。本朝第一个皇太孙,当初正宁帝册立皇太孙的时候,萧景曜就暗中感慨过福王常年坑爹,这会儿太孙也跟着坑爹。正宁帝那一手操作,皇太孙的正统性和永嘉帝一样,都来自正宁帝。也就意味着,永嘉帝登基后,皇太子这个身份,十分坑爹的很难废掉。除非太子实在不堪大用,毫无底线,一看就有亡国之相,不然他这个太子之位就稳稳当当地黏在他屁股底下。
萧景曜也教导过皇太子几回,看得明白那个孩子的性情。果然是正宁帝养育过的孩子,行事颇有几分正宁帝的风范,看似温和,实际上十分有原则,该狠下心的时候足够果决,甚至还继承了一丝永嘉帝的敏锐。
是个帝王的好苗子。
也正因为对太子足够了解,对小汤包当太子伴读一事,萧景曜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安心。
小汤包噔噔噔跑过来,仰着头问萧景曜,“太子的课业学得好吗?爹爹不是说过,太子要是念不好书,夫子会打伴读的手板?”
小家伙瘪瘪嘴,大大的瑞凤眼里已经盛满了泪水,“小汤包不要挨打。”
萧景曜撑不住笑了,伸手将这个愈发坠手的崽崽抱了起来,眉眼温柔,耐心地问小汤包,“你觉得爹爹忍心让你挨打吗?”
小汤包果断摇头。
萧景曜微微一笑,点了点小汤包的鼻子,“太子的功课十分优秀,夫子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绝对不会发生惩罚伴读的事。就算太子没完成好课业,陛下也不会让夫子打你的手心。”
这点待遇,萧景曜还是能为他的崽崽争取来的。这个实心崽这么可爱,他这个当爹的都舍不得揍,别人凭什么打他的崽崽?
永嘉帝也没揍过孩子。两个生了省心儿子的幸运家长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觉得打孩子这事儿还是不能干,两个孩子都不熊,偶尔淘气一下那叫孩童的天性,不能打。
小汤包得到了萧景曜的保证后,终于放下心来,很快就开心起来,满眼都是憧憬,“皇宫里有御膳房,御膳房做出来的饭菜肯定特别好吃!”
小吃货解决了挨打危机,立即就盯上了御膳房的饭菜。
萧景曜回想了一下自己当中书舍人时吃过的工作餐,没忍心告诉小汤包,御膳房的手艺也就那样,无功无过,有时候还比不得家里的大厨。
不过看着小汤包开开心心的模样,萧景曜也没打击小汤包的上学热情,而是笑眯眯地问小汤包,“太子比你年长五岁,课业进度也比你快。夫子现在给太子讲的课,你都没听过。要是你不努力学的话,可能就会在太子面前变成一个笨崽崽。”
什么?还有这事!小汤包倏地瞪大了眼,像一只猫儿一样,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而后闪亮亮的眼睛紧紧盯着萧景曜,“爹爹,我要学!”
他必然不能做上书房最笨的崽!
虽然上书房总共就两个崽。
不过永嘉帝想到自己的皇位已经稳得不能再稳了,想了想,将废太子以及宁王和平王的长子都放了出来,和其他小皇子一起去上书房念书。
至于正宁帝留下的那几个还未成年的皇子,永嘉帝瞅了瞅他们的年纪,顺手将他们拎去朝堂试着干活。
也快到出宫开府的年纪了,朝堂现在缺人缺的紧,正好让他们去历练一下。
这样一来,上书房就热闹了起来。永嘉帝又露了口风,说是要给皇子们找伴读。
这下,宫外也热闹了起来。
谁不知道太子就在上书房念书。要是能让家里的孩子当上太子伴读,这可是天大的机遇!看看萧景曜和永嘉帝,都不是伴读的情分,而是年少时的交情,现在萧景曜这个御前红人多让人羡慕?
说酸话的人,下意识地忽略掉了萧景曜本身的能耐。也不想想,要不是萧景曜的实力足够能打,正宁帝和永嘉帝会不会这么信任萧景曜,让萧景曜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做出的每一样重大决定都是能引起动荡的大事。
萧景曜对此不置可否。一下子选这么多伴读,小汤包也就没那么打眼了。不然就小汤包这一个太子伴读成天出入宫廷,怕是有不少人要眼红得扎小汤包的小人了。
萧景曜又想到那三位被正宁帝圈禁的王爷,或者该叫他们庶人,据说自从正宁帝去世后,宁王和平王都老实得很。废太子那边就更安静了。废太子早亡,太子妃没有其他两位王妃的糟心事。毕竟不过是圈禁而已,还是圈禁在风景优美,占地面积不小的别院里,不管是正宁帝还是永嘉帝都没有缺他们伺候的人手,也并不拘着他们戒色。
是以这些年,宁王多了五儿四女,平王多了六女两子。据说这两人被圈禁后就一蹶不振,沉迷享乐,每日只在别院中饮酒作乐,姬妾成群,正好他们被圈,一门心思都在造人上,府里着实热闹了许多。直到后来正宁帝病逝,平王和宁王哭得不能自已,回别院守孝,收敛了许多。
如今永嘉帝想起来让他们的大儿子去上书房念书,宁王和平王纷纷心中大定。老六这是有意给孩子一条生路啊!
这时候,宁王和平王也顾不得颓废了。他们这辈子肯定是圈禁到死,但孩子有机会出去,他们这个当爹的自然欣喜万分,一时间竟对永嘉帝生出许多感激之心。再回想起自己当年对永嘉帝的嘲讽与不屑,只觉得恍然如梦。
相比起来,废太子妃对永嘉帝的感激,就是实打实的,不掺一丝水分。
永嘉帝本来也记挂着废太子留下的妻儿。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翻墙跑去照顾侄子。现在自己当了皇帝,让一个侄子出来开府承袭他们这一支,也算全了他和废太子以及宁王和平王之间的兄弟情义。
这是天家私事,大臣们也不在这些小事上叨逼。谁知道这里头会有怎样的内情,万一踩到雷砰砰砰把自己炸成烟花,那多冤。
萧景曜也不担心多了些人一起在上书房念书会对小汤包造成不好的影响。
永嘉帝对太子,完全照搬正宁帝对他的那一套。别看太子还小,东宫待遇也是独一份的。哪怕同在上书房念书,因为年龄参差不齐,学业基础也良莠不齐,太子也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上课。
毋庸置疑,太子的课业是同辈人中最好的。他们也没有那个颜面让太子来迁就他们。
萧景曜故意逗小汤包,激发小汤包的好胜心也是如此。上书房确实有着大齐最好的师资力量没错,但这一切都以太子为主。小汤包聪明归聪明,但一开始就没跟上,多打击小朋友的自信心。
好在这两年萧景曜断断续续教了小汤包许多东西。萧景曜上课,不拘泥于书本,通常是想到哪儿就给小汤包讲到哪儿,经常发散思维,讲完书本上的东西,还会给小汤包发散出各种有趣的奇闻趣事。
小汤包听得津津有味,知识不断+1+1。
再加上小汤包小小年纪就跟着萧景曜往返于京城和闵州之间,一路上亲身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眼界也随之开阔。若是单独论知识的深度,小汤包可能比不过太子,但要是论知识的广度,那小汤包就该笑眯眯地对太子说一声承让。
萧景曜现在再给小汤包把落后于太子的进度给补上来,太子都要被小汤包卷出危机感。
照相机记忆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当初是萧景曜的同窗深受打击,现在太子也逃不过。
永嘉帝是个天赋党,太子碰上个天赋党伴读,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坑人与被坑方面,父子俩达到了微妙的能量守恒。
这一次选出来的太子伴读也不止小汤包一个。永嘉帝对太子大方得很,原本打算给太子安排两个伴读,但一看另外一个班,本就人多,再加上每人两个伴读,更加热闹,愈发显得太子这边冷冷清清。
这永嘉帝能忍?
永嘉帝当即大手一挥,决定给太子选四个伴读。
小汤包已经内定,还有皇后娘家,送来了一个太子的表哥,瞧着乖乖巧巧,正好合了太子的眼缘,四个伴读的位置就被定下两个。剩下的两个伴读之位,永嘉帝给了老牌勋贵安国公家的孙子,还有公孙家的孩子。
外戚,勋贵,世家以及小汤包这个寒门官员之子,正好把朝廷的各方势力全都给包圆了。
萧景曜揶揄永嘉帝,“以前陛下万事不操心,现在办一件事得在心里琢磨五六回。”
永嘉帝没好气地瞪了萧景曜一眼,“不提悠闲生活,我们还能做好朋友。”
萧景曜微微一笑,认真听着永嘉帝发牢骚,什么为了这个太子伴读名头,各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宫里头来啦,什么孩子太熊,惹得夫子勃然大怒啦……絮絮叨叨讲了好一阵儿,永嘉帝才拍了拍萧景曜的肩,笑着问他,“马上就要出海了,你可做好了准备?”
萧景曜神情一肃,“那是自然!”
“海上航线,你应当比朕更清楚。朕对你就一个要求,”永嘉帝含笑看着萧景曜,“好好活着回来。”
萧景曜对于大齐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大齐缺了萧景曜,失去的不仅仅是随便可以替代的二品总督,而是一个生了一双慧眼,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千百年后的传奇能臣。
永嘉帝叹气,“练水师不知又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哪怕胡阁老现在不管户部了,都得心疼得跳起来对朕拍桌子。”
萧景曜很是淡定,“钱赚来就是准备花的。放在那儿不过是死物,只有让钱流入市场,才会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
永嘉帝听不大懂,但他神奇地get到了流动资金的重要性,脑海中灵光一闪,激动地拍着桌子,蹭的一下站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萧景曜身边,眼睛的亮度让萧景曜觉得屋里多出了个探照灯。永嘉帝兴奋地问萧景曜,“朕知晓民间有许多放印子钱的?”
印子钱,萧景曜并不陌生。在萧景曜没穿越的时空,这个词语也是个让人觉得十分熟悉的词汇。《红楼梦》中,凤姐儿就放过印子钱。
就是古代版的高利贷。
大齐禁止放印子钱,但民间放印子钱之风却屡禁不绝。印子钱的利息奇高,一般都是“九出十三归”。所谓九出十三归,就是借十两银子只给九两,扣下的那一两银子,算是手续费。但借条上写的是十两,三个月后,连本带息共还十三两。
也就是借九两还十三两。萧景曜在心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按照年化利率来算,印子钱的年化利率已经达到了383.39%。怪不得民间一直有“印子钱,一还三,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的俗语。
萧景曜不知道永嘉帝为什么突然提到印子钱,这个思维有点太跳跃了,萧景曜都有些跟不上。
永嘉帝继续兴奋,“百姓们手里有余钱,去放印子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穷苦百姓实在没了出路,才去借印子钱。这才导致民间放印子钱之风屡禁不绝。你看看,这一边有余钱,想赚钱,一边没有余钱,想借贷。既然民间有这个需求,不若朝廷来办一个这样的钱庄?与其让百姓们将自己所有的家当都抵押给放印子钱的,不若抵押给朝廷办的钱庄。好歹朝廷的钱庄收取的利息没有放印子钱的高。”
萧景曜都惊呆了。
好家伙,永嘉帝这说的不就是银行吗?
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搞金融的没提出来办银行,永嘉帝这个土生土长的皇帝反而想到了这点。
萧景曜给了永嘉帝一个大拇指,认真赞叹了他一句,“陛下圣明。”
“朝廷可以给百姓放贷,但放贷的利息如何算,得经过缜密的计算……”萧景曜开始给永嘉帝讲解如何计算利息。
永嘉帝瞬间蚊香圈圈眼,赶紧伸手打住萧景曜的魔音穿脑。别念了别念了,头已经开始疼了,这个算法怎么可以如此复杂!
永嘉帝觉得这不是他这个皇帝该受的折磨,于是又把户部尚书召进宫来,让萧景曜去折磨户部尚书。
被萧景曜灌了一耳朵怎么算利息的户部尚书何明渊:“……”
谢谢,有被攻击到,脑子已经开始打结了。
不过何明渊到底是胡阁老都夸过的得力干将,哪怕再晕,也认真将萧景曜所说的东西都慢慢消化完了,而后就用饱含深意的目光看着萧景曜:不愧是热爱搞事情的萧大人。就算要出海了,都要在临走之前又给朝廷扔个新鲜东西。
还真别说,这个银行要是真办成了,百姓们实在走投无路,也不至于去接触印子钱。
这都是害人性命的东西,要是还不上,等待借了印子钱百姓的,就是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自己的结果。
若是在银行借钱还不起,卖身也是卖给官府,总归不会比卖给别处差。
这样将经济学问玩出花来的风格,是萧景曜的做派没错了!
看懂了何明渊眼神的萧景曜:“……”
他要是说这事儿和他没关系,会有人相信吗?
永嘉帝对着萧景曜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何阁老,这是陛下的提议,下官不过是稍作填补罢了。”
何明渊不赞同地看着永嘉帝:陛下怎么还抢臣子的功劳呢?
永嘉帝:“……”
夭寿了,这年头儿,实话都没人信了。
萧景曜差点没憋住笑出声,同样回了永嘉帝一个灿烂的笑容。
今天的永嘉帝,依然十分想写一篇《我的一个冤种朋友》。
萧景曜说得越仔细,何明渊的眼神就越亮。这个银行有点东西啊。重点不在借钱,在存钱!
要是那些高门大户都将银子存在官办银行,哪怕有要借出的部分银钱,留在银行中的现银必定非常多。有这样一笔银子,可以做的事情又多了去了。
何明渊深深地看着萧景曜,体会到了当初胡阁老复杂的心情。这么好的苗子,竟然就只在户部待了不到一年?
萧景曜这手生钱的本事,何明渊心服口服。要是这会儿永嘉帝直接说要把他的户部尚书之位给萧景曜,何明渊都不会有一点怨言。
萧景曜看着满脸严肃,不断向自己追问细节,认认真真做笔记的何明渊,觉得自己又碰上了卷王。
偏生最先提出这事儿的永嘉帝还在正大光明的摸鱼,捧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萧景曜和何明渊讨论得热火朝天,觉得入口的茶都香了不少。这才是皇帝该过的日子!他只要安排别人干活就行!
奈何萧景曜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永嘉帝薅羊毛的时间有限,很是郁闷。
可恶,朝堂怎么就不能出现第二个萧景曜让他才薅羊毛吗?
平心而论,世上神童数不胜数。萧景曜能过目不忘固然令人羡慕,但大齐官员又不止萧景曜一个人能过目不忘,再说了,能考中进士当官的,谁的记性差了?就算做不到过目不忘,看个四五遍就能背估计都是基操。
但永嘉帝想要第二个萧景曜,那难度系数就直线上升。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永嘉帝想了想没有小伙伴帮忙处理政务的灰暗生活,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而后用满怀鼓励的眼神看着何明渊,“何卿,此事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办。”
何明渊郑重点头,“臣遵旨。”
果不其然,办银行的消息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萧景曜,人人自危。抄家总督不会又想搞什么大事吧?实在是被他查账查出心理阴影了。
真就是景曜查账,生死难料。
至于办银行,听着倒是不错,以后存钱借钱都有了个官方的去处,反正官员们不允许经商,也不允许放印子钱。现在将家里的存银存进银行赚利息,倒也不错。反正萧景曜马上就要出海了,他再怎么想搞事情,人都不在京城,也搞不了什么大事。出海好啊,出海妙啊,去折腾外族人吧,抄他们的家去!
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惊疑不定的目光,萧景曜也只能无奈叹气。
这一次,真的不是他先动的手!
永嘉帝憋笑。
这种有关银子的大事,朝臣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是决定先在京城施行。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能及时喊停,免得造成更多的损失。若是办得不错,再逐渐推行到各州。
不过这样一来,户部就得新办一个司,急需懂经济知识的官员上任。
这不巧了吗,状元沈意之,正好懂经济学问,还写信请教过萧景曜福安港口的税率计算问题。
户部急着用人,破格将沈意之提到了银行司,连跳两级,官至正五品。
还有一些沉寂了许久的通晓经济学问的人被提拔,朝中震动,竟是爆发出了一股学经济学问的小浪潮。
不过这些就跟萧景曜没关系了。他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银行的知识全部一股脑扔给永嘉帝后,便带着新的使臣团,一路南下前往闵州和梁千山汇合。
临行前,永嘉帝将自己的龙佩给了萧景曜,“这块龙佩,见它如见朕。若有大事,你尽可自己先做主,一切事都有朕担着!”
“大齐未来的霸主之位,全看你此次之行了!”
萧景曜接过龙佩,同样豪情万丈,“臣定不辱命!”
大航海时代,大齐跟上了,兵器军械和战船还稍稍领先。就像永嘉帝所说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齐有这个实力,目标直指最终的霸主之位。
萧景曜从未这么轻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