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04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2950 2024-03-30 11:03:04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商量好增加种植红薯的面积, 关于品种这事也找三人谈了谈。

“种子站那边出了一个新品种,据说每亩产量至少能有三千多斤,而且味道也好,我们今年要不就种植这个?”

“又有新品种?”听到这话, 简修文不由的惊讶道。

而且这个新品种的产量竟然还这么高, 听着怎么有种不太靠谱的感觉。

至于他为何说“又”, 原因是就在前两年, 也就是□□年的时候, 九大队这边种植的红薯其实就迎进了新的品种。

之前本地种植的红薯,是叫做南瑞苕的一个品种, 比更早之前的老品种二红皮等品种的产量要高不少。

不过在□□年的时候,安琼县城这边引进了四个新的品种,其中解放3号和农林4号,最为受欢迎,它们比南瑞苕的产量还要高不少。

况叶这两年多在九大队见到的红薯, 其实大部分都是这三个品种。

“这个品种的名字叫什么?”刘康民听到亩产的时候,两眼都有些放光,要是真是这样,那怎么也得种这个。

“叫安琼蜜薯1号。”况叶之前去种子站的时候,自然是打听了蜜薯相关的消息。

如今这个蜜薯直接以安琼县的地名命名, 没有同类型的红薯,所以以1号开头。

“产量真的有这么高吗?”张友岁也下乡两年了,对于目前红薯的亩产也相当的清楚。这个安琼蜜薯1号的产量, 是在是超出太多,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我听种子站的工作人员说, 如果种植的好,产量还会更高呢。”况叶点头道。

蜜薯最理想的产量他是最清楚的, 空间中虽然没有种满一亩过,但这两年他也陆续种植了几波。

除了最开始种植了近一百五十平米,收获了一千三百来斤的红薯,后续种植的面积虽然比较少,但收获的红薯数量,仔细换算一下的话,亩产其实有六千多斤左右。

比起外面种植的最大亩产,还要多上一些。

不过张友岁的担心他也理解。

下乡生活两年,和队员交流时,也不免谈到当初“大/跃进”那个时期,那个时候虚报产量“放卫星”的事给大家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所以听到这么高的产量,有所怀疑是正常的。

“那我们后天赶集去买点这个新品种?”简修文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搏一搏。

要是真如种子站的工作人员所说,那种这个新品种就是赚了。

“行。”刘康民和张友岁也点头。

“那我们先把育苗厢弄出来。”况叶也说道。

这红薯种买回来之后,得赶紧种上才行,如今塑料薄膜极少用到农业上,育种的时间在这个时节比较合适。

至于大队上会不会种植这个新品种的蜜薯,况叶并不需要担心。

既然丰水公社的种子站已经出现了蜜薯,那么公社下辖的二十四个生产大队必然会种植一部分蜜薯,只是面积大小的差别。

不过具况叶对大队长陈庆国的了解,他一定会尽可能多种一些,公社给的红薯种份额,会不打折扣的去弄回来。

事情也果然不出况叶的所料,就在他们把自留地所需的红薯种种下去的同时,大队上也开始了红薯育苗的工作。

用来做种的红薯就有这安琼蜜薯1号。

天气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队员们还是在坚持。

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红薯等,这些夏季作物的育种工作依然在进行。

不过考虑到如今缺水的情况,大队上增加了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四月的后半个月,降雨仍然没有增多,进入五月份依然如此。

因为少雨,这两个月的气温比往年要高不少。

队员们顶着比往年要热的天气,不仅忙着育种,还忙着收获。

小麦和油菜这些虽然发育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能收获一些。

等到小麦归仓,油菜籽、豌豆、胡豆这些也通通收获完成,这次因为春旱造成的歉收队员们也都清楚了。

这次旱情导致减产约三成,这还是期间灌溉过两次,队员还时不时挑水浇水补救的成果。

得知这样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本来去年就受了水灾,导致今年要勒紧肚子过日子,就盼望着今年能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但一开春就是旱情。

这样的情况,下一年的口粮已经可以预料,还得饿肚子。

想到这,谁的心情都好不了。

结果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状态,望着头顶的烈日,况叶心下的担忧就一直没有落下过。

进入五月以来,气温逐渐升高,他和简修文他们一起在地里上工忙活。

和队员们一样,都盼着一场大雨落下。

如今刚刚种植下去的红薯藤、玉米苗等,都需要一场雨水的浸润,让其生根成活。

但这场雨怎么也落不下来。

看着地里蔫蔫儿的苗子,他和队员们只得马不停蹄的挑水进行人工的浇灌。

为了保住这些苗子,如今大队上的小河渠已经快断流,堰塘中的水也快要见底。

为了给田里的水稻留一点水,甚至用了一部分井水灌溉。

看着这些红薯苗和玉米苗终于缓过劲儿来,但况叶和队员们却高兴不起来。

现下这苗子是保住了,但要是再不下雨,后面的一切都是徒劳。

就这样,五月一晃而过,时间来到六月。

因为缺水这事,据况叶所知,大队长陈庆国急的嘴上都起燎泡,几乎快要天天往公社跑。

为的就是提水灌溉的事儿!

连续三个月的雨水稀少,已经让水源不是很丰富的九大队捉襟见肘。

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也同样如此。

现在整个九大队,除了一些水田还有些没有干透,就只有饮用的井水还没见底。

为了保证饮用水,队里不可能再用井水来大面积浇地。

这几天况叶已经听不少队员说,他们用水的井水已经下降得很厉害,甚至打起来的水都有些浑浊了。

说明这井水已经快要见底。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居住的房屋后面的水井,这段时间他也关注过,水位下降得厉害。

往年水面离井口也就一米左右,雨水充沛时,甚至快要和井口齐平。

但现在,井水水面离井口快要有三米了,虽然不至于见底,但据况叶观察,井水如今也只有一米出头的深度了。

九大队这边的水井,一般都是潜水井,深度一般在四到六米不等。

这样的水井,极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干旱严重,地下潜水层水位降低,那么水井的水位也会随着降低。

因为井水这事儿,已经有队员家准备淘井,再把水井挖深些。

而大队长陈庆国为提水灌溉这事儿,往公社跑却一直没什么好消息。

今年不仅是观市这边旱情严重,附近的几个市也同样旱得很,河水灌溉这事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期间扯皮的事太多。

建设在圆坝公社的提水站,可以灌溉好几个公社,但安溪河旁边建设的提水站不只这么一座。

许多公社都指望着河水救命,之前春旱的时候,经过一番扯皮,九大队这边提了两次水。

如今到六月,却已经不是扯皮的事。

而是河水不足以支持灌溉的问题,如今安溪河的水位已经非常的低。

先不说能不能提水的问题,就是把河水运送的各个生产大队,经过漫长的水渠,期间的损耗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提水灌溉的事没有结果,况叶和队员们听到消息后,心情更是沉重几分。

随着进入六月中旬,水田中的泥土也渐渐干燥,水稻秧苗暂时还能保持活力。

但所有人都知道,要是再没有水,水稻最终也会干枯。

而旱地里的作物,已经陆续出现枯萎的情况。除了比较耐旱的红薯、高粱、玉米还有些绿色,其他的作物大多一片萎靡。

看着这样的情况,况叶和队员们心中极不好受,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没有降水,小河渠断流,堰塘和水田如今也没有了蓄水,而家中的水井也都是堪堪能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的,大家只能无奈的放弃这些田地中的作物,祈求来一场及时雨。

就连每户人家的自留地,大家也只能尽量的保住一小块地,其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水拿去灌溉。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的自留地不大,加起来也就两百平米左右,其中五分之四都种着红薯,剩下的五份之一是蔬菜瓜果。

红薯相对比较耐旱,目前勉强能够保住。

而蔬菜瓜果,如今已经有一小部分出现焦枯的情况,这还是况叶他们尽力供水的结果。

其实况叶他们每天的用水比起队里的大部分人都要富足些,一是他们屋后的那口水井还算禁用,目前没有出现干涸的情况。

二就是因为况叶了。

空间中的泉水,他每天都会在夜间的时候,避开简修文他们引出来一部分到水井中。

不过他并不敢弄太多,以免井水水位过于异常。

晚上引入水井中的泉水,经过一夜的时间,有一部分会浸润到水井周围的土壤中,第二天的水位就会看着和往常没多大区别。

如此一来,他们屋后的这口水井长期保持着一个固定的水位。

这样的情况,还让刘康民几人感慨了一番。

连连夸赞,屋后的水井真是一口好井!

引出来的这些泉水,让水井的水位一直保持,况叶他们才能够保住他们的自留地。

泉水虽然有微弱的灵气,但在大环境下,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也就是让况叶他们自留地里的作物,能够多坚持一些时间而已。

整个六月九大队的干旱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大家期盼的及时雨一直没有下下来。

而就在这时候,况叶看到一则报道,心情更加的沉重。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