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侬智高的五千侬族兵,在宋军骑兵的冲击下一败涂地,便意味着胜负已定。
不得不分析一下,这五万侬军是怎么来的。骨干自然是侬智高起兵时的五千侬族兵,在这一战之前,基本上没什么损失。次一级的,是那些投奔而来的小部族,他们被吸收进侬族,成为侬族兵的后备力量。战斗意志也很强。这些大概有三千人。
却也只有这八千人靠谱。其余的有一万两千多,是与侬姓并列广南四大族的黄、韦、周三家。侬智高起事之初,他们冷眼旁观。后来见他横扫两广,便相继来投。虽然头人都被封了王。但不能指望这些见风使舵的家伙,与你同生共死。
至于剩下的两万多,是纯属被抓壮丁的汉人兵,侬智高也没指望过他们……基本把他们当民夫使了。
果然,见有被围歼的危险,汉族兵们丢下兵器,就跑了个精光。他们的人数,占了侬军的一半,这一逃跑,马上就兵败如山倒的感觉。
黄、韦、周三家的头领一看,咱们也别傻了。还是保存实力,看情况再说吧,于是掉转马头,带着族人逃跑了。
殊不知,他们又中了狄青的算计,兵法云‘归师勿遏’,不能低估人的求生欲望,如果敌兵发现没有活路,他们一定会拼命求活命的。
更何况,他手中才三万军队,想一口吞下五万侬军,纯属白日做梦!
但他很清楚,拼合而成的侬军各部,实际上各怀心思。顺风时自然共同进退,一旦见势不妙,肯定要四分五裂,争先逃命的。所以他命两翼合围,却又命他们放慢速度,就是要让那些非嫡系侬军,清楚的感受到被包围的危险,亦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逃跑。
但侬智高的嫡系,就没这么好运了。当黄韦周三家撤出战场后,包围圈终于合拢。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三万精锐西北军,将七千侬族兵围住狂殴。斗志已失,侬族兵引以为豪的盾牌长矛,已经完全无法帮他们抵抗宋军的杀戮。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逃跑。
幸而三万人还是少了点,而且大都在北面。南面的一万宋军,并不足以将侬族人拦下。在付出极惨重的代价后,侬族人冲出了包围圈。
一冲出包围圈,侬族人在第一时间扔掉盾牌和长矛,又脱下身上的甲胄、轻装上路,撒丫子往南逃。
他们听说,宋朝是礼仪之邦,皇帝甚至曾经下令,对于敌人,只击退为止,不许追击。现在逃出来,应该安全了吧……
他们却忘了一件事,这一次宋朝的统帅,是名武将!
在出战前,狄青下了死命令,一旦侬军全线溃退,所有部队立即轻装追击。对于追击距离,没有任何限制,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杀光叛军,永绝后患!
这世界上,只有追击战,可以无视人数的多寡,实力的强弱,败逃的一方,只能任人宰割。
※※※
从临近中午,到日落天黑,宋军一口气追杀五十里!
在出站前,狄青就命各级将领,向官兵反复宣导,如果不能一战而定,他们将不得不与侬智高纠缠一年,甚至几年。
这个年代的广西,就是汉人眼里的蛮荒之地,而且瘴气十分严重,随时有丧命的可能。西军官兵都是北方人,如果有可能,他们一天都不愿在这儿呆。
不得不承认精神力量的强大,在‘一战成功、回家过年’的念头支配下,宋军士兵竟然紧追着败军的尾巴,来到了邕州城下!
更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是,城门竟然还没来得及关!
还有什么好说的,弟兄们,上啊!一番砍瓜切菜,宋军控制住了北城门。
这是整场战争,最后的胜负手。因为邕州是西南第一重镇,城高池阔——如果侬军像贝州之乱那样据城死战,宋军只能硬着头皮攻城了。虽然不如攻昆仑关刺激,但一样能崩掉你满口好牙。
狄青已经做好了连夜攻城的准备。实际上,他率领的三万西军只是前军,后面还跟着两万南方军,负责运送攻城器械、以及粮草辎重。
那些云梯、楼车之类的玩意儿,在昆仑关前没用上,狄青已经大呼幸运了。谁知在邕州城下,还是没用上。这叫他简直想问问老天爷,我是不是你干儿子?
其实没别的原因,只是想家的人伤不起啊……
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杀入,城中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狄青则带着陈恪,登上了城门楼。俯瞰整个城市的战况。这时候,四面城门都被宋军占领,没有围三阙一,只有投降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一战而定的大胜、克服两广的奇功,已经被狄青牢牢攥在手里。但陈恪借着火光,见他还是一脸冷淡,甚至多了些失望……
失望什么呢?是因为对手名不副实?还是嫌结束得太快?亦或是习惯了西北战场的大对决,对这种速战速决的小场面,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当陈恪提出这个问题时,狄青只是笑着摇头,未予作答。反倒笑道:“这次平叛,三郎也立了大功。”顿一下道:“不说这次,也不说那沙盘。单说大军进入广西以来,没有为瘴气所害,你便居功甚伟。”
古代广西,有个不太好听的别称,曰‘瘴乡’,极言此地瘴气之重,外地人来了,极易瘴毒的袭击,轻则上吐下泻,重则昏迷不醒,甚至死亡。狄青这次进入广西剿匪,最担心的不是侬军,而是瘴气,一旦部下大面积遭受瘴毒,这仗还怎么打?
听说陈希亮中过瘴毒,未经治疗且被关在牢里却能痊愈,狄青很感兴趣,便向他询问心得。陈希亮告诉他,从知道自己到衡阳做官开始,三郎便在信里反复叮嘱,要他每日服薏苡仁,说久服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还有要常嚼槟榔子……说槟榔别名‘洗瘴丹’,这两样搭配服用,便可不受瘴毒侵害。哪怕像陈希亮那样,整天跟尸体打交道,身体都能扛得住。
狄青闻言大喜。横竖薏仁和槟榔,又不是什么贵重的玩意儿,且都是南方土产。他一道帅令,便调集了足够的薏仁和槟榔。要求部下每日喝薏米粥两顿,嚼槟榔八粒。再配合太医所开的避瘴方剂,结果西军入桂一个月来,几乎没受到瘴气的影响。
“这贡献虽然不起眼,但却是获胜关键啊。”狄青笑道:“某一定禀明官家,不会让你……”话没说完,他突然神色一凛,望着城内说不出话来……只见那侬智高的伪皇宫,突然窜起冲天的大火,全木料结构的建筑群,转眼便淹没在火海中。
看到这一幕,狄青无奈叹口气道:“这下麻烦了……”
开战来一直神情淡定的狄元帅,之所以如此失望,是因为他极不愿看到的结果发生了——侬智高似乎自焚了。
在狄青看来,剿灭叛乱道最后,最怕的就是罪魁祸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冒出来,就算折腾不起来,也把你恶心的够呛;就算是真死了,也会一直有人假托他的名字搞事儿,让你不得安生。
※※※
天亮时候,城中的战果出来了。一夜之间,宋军斩杀五千三百余人……加上昨日斩杀的三千余人,侬智高的嫡系,基本上被斩草除根。招复被胁平民七千二百人,放归乡里;以及在皇宫里,发现了一具身穿金龙袍的尸体……
这让疲惫到极点的宋军,再次欢呼起来……按照惯例、这具尸体必须是侬智高的,叛匪首领被干掉,才能给此次平南之役,画上个圆满的句号。然后大家回家过年,当官的升官,当兵的发财,大帅你也成了国民英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但狄青没有这样做,他看了那具已经被烧焦的尸体,淡淡道:“看不出面容,仅凭一件龙袍,不能确认他就是侬智高。”
其实狄青在京里小心做人,焉能不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他只是不想对官家有丝毫欺瞒——不确定就是不确定,我绝对不会冒功的!
好在胜利之后,他自身的威望已经超过了官职所带来的。就算他说,侬智高还活着,大家也不敢说二话。
之后数日,狄青按部就班的安排战后的善后工作。西军已经亢奋过了,正好干点活儿,把烧毁的房子再盖起来,通过劳动消除煞气……不然就这么带他们回家,沿途的州县肯定要遭殃。
至于追击余匪的工作,有人替他来干……
第一零三章 西南无战事
陈希亮这样半道出家的文官,在战争中其实赞画不了什么,但战后的邕州一片白地,繁重的重建安置工作,却非他这样的民政官莫属。因此从收复邕州城第二天起,狄青便任命他为城内的安民官,负责一应民政事务,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陈恪也没闲着,为了预防战后有疫情发生,他向老爹提出了一套防疫措施。陈希亮听取汇报后十分赞同,然后便把他踢去负责此事……无奈,陈恪只好带人忙活了十多天,眼看着最易发生疫情的时段过去了,他终于能喘口气。
这天晚饭,陈希亮也难得回来吃饭,陈恪想一想,觉着是时候和他说说小妹的事儿了。
“你们吃完了吧?”陈恪递个眼色给宋端平和五郎道:“吃完了就出去转转吧。”
“咱还得再吃一碗。”五郎没注意他的眼神,犹自顾自的端着饭碗,去罐子里舀饭。却被陈恪一筷子打在手背上:“晚上要少吃多活动!”
“哦……”五郎郁闷的搁下碗,小声嘟囔着:“神神叨叨的……”不情愿的起身。
宋端平在他耳畔低语几句,他露出恍然的神色,然后两人一起暧昧朝陈恪嘿嘿直笑。
“赶紧滚出去!”陈恪作势要打,才把两人撵出房去,还不忘嘱咐道:“把玄玉也带上,至少让他离开一里地!”不然这家伙耳朵太好使了。
“你这是要干甚?”见他把弟兄们撵走,陈希亮奇怪道:“这太反常了吧。”
“主要是他们嘴巴太损。”陈恪嘿然一笑,咳嗽一声道:“爹啊,你看咱们老陈家,连耗子都是公的,是不是该平衡一下阴阳了?”
“终于有人跟我一样立场了。”陈希亮笑道:“你当我不急啊,你二哥立誓不中进士不娶妻,他这科要是不中,难不成再拖上四年?若你能给他改主意,那真给为父解了大忧。”
“他不是不想娶,是人家不答应。”陈恪撇撇嘴道:“我说的不是他。”
“你说我啊……”陈希亮顿时扭捏起来道:“为父的事情,你们就别操心了。”
陈恪一听,心说有情况啊!要是平日,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但今天,他没兴趣操那个心:“我也不是说你,我说的我自己。”
“你……”陈希亮有些意外,旋即哈哈大笑道:“看来我儿是等不及了……”说着拍拍他的膀头道:“安心学业就是,你的婚姻大事,爹爹自有主张。”说着神秘兮兮的一笑道:“本想过两年再说,但既然问起来,就告诉你,我已经为你定好一门亲事,只是我与你岳家言明,等你进京赶考时再成亲。”
“啊……”陈恪惊得张大嘴巴。
“没想到吧小子?”陈希亮笑眯眯道。
“……”简直是太没想到了。陈恪使劲搓搓脸,瞪着老爹道:“这么大个事儿,你咋不先说一声?”
“这种事,还有什么好商量的?”陈希亮笑道:“何况当时我在汴梁,你在眉州,写信来回将近半年,黄花菜都凉了。再说你知道又有何用,难道插翅膀飞去看看,未婚妻长什么样?”他拍拍儿子的肩膀道:“放心吧,谁坑你,你爹也不会坑你的。”
“不是那个事儿!”陈恪郁闷道:“我还答应苏伯父,要娶小妹呢……”
“苏……苏小妹?”陈希亮愣了,转眼,脸上没了笑道:“我记得有人说,打死也不想娶那么聪明的媳妇……这话是谁说的?”
“是我说得不假。”陈恪叹口气道:“但此一时,彼一时啊,谁让这几年,情况又有变化呢?”
“屁的变化?!”陈希亮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他愤怒的挥挥袖子道:“你自己朝令夕改,却让别人坐蜡!”
“光怨我啊?你要是先知会我一声,怎么会坐蜡?”陈恪也气鼓鼓道。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懂不懂?”陈希亮拍桌子瞪眼道:“给我墙角站着去!”
“老封建……”陈恪自知理亏,嘟囔一句,还是乖乖起来,到墙角面壁去了。
※※※
房间里,生了好半天气的陈希亮,方让他转过头,问道:“你们,没有逾矩吧?”
“当然没有了。”陈恪矢口否认道:“我把她当成亲妹妹呀!”
“哦,这就好办了。”陈希亮面色大缓道:“我给你苏伯伯写封信,把情况道明就是。”
“万万使不得,苏伯伯家,现在最受不得这方面刺激。”陈恪连连摆手道:“更何况,我也舍不得小妹嫁别人。”
“你不是当成妹妹么?”
“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人嫁出去就回不来了。”陈恪叹口气,感触颇深道……八娘的遭遇,对陈家人的影响一样很重。
“什么话啊……”陈希亮嘟囔一句,拿起官帽,有些烦躁的起身道:“我现在很忙,没工夫跟你剪不断、理还乱,放一放再说。”说完推门出去了。
“哎呦……”他风风火火的动作,把趴在门上偷听的宋端平和五郎闪着了,猝不及防跌了进来。
“不像话,真是不像话!”看着这一地牛鬼蛇神,陈希亮大摇其头,气冲冲的走了。
“三郎,你可不能始乱终弃。”陈希亮一走,宋端平便蹦起来,凑到陈恪跟前道:“我们会鄙视你一辈子的。”
“会不会我不知道。”陈恪冷笑一笑,一把抓住他道:“但我知道,你马上就要不能自理了!”
两人正在打闹,狄咏出现在门口,笑道:“三郎,我爹有请。”
陈恪这才放开宋端平:“回来再收拾你!”整了整衣服便跟狄咏去到帅帐。
“元帅,你找我?”陈恪唱个喏道。
“嗯。”狄青一身蓝色道袍,头戴逍遥巾,意态悠闲的坐在胡床上,正在读一本《春秋》,看他进来,把书合上道:“过来坐。”
陈恪便搬个杌子,在狄青下首坐定。
“听你父亲说。你要回去了?”狄青问道。
“本来上了那道‘防疫方策’就想走。”陈恪轻声道:“谁知被我爹又派了活,如今天气转凉,发生疫情的可能极低,因此我想回去了……”
“回去也好。”狄青淡淡道:“本帅也要班师了。”
“这就回去?”陈恪吃惊道:“侬智高生死都不一定,何况他两个弟弟还活着呢。”怎么能班师回朝呢?
“呵呵……”狄青俊朗的脸上,闪过一丝自嘲道:“总得给别人留点立功的机会吧。”顿一下道:“那孙司帅,已经到宾州了……”
“无耻!”陈恪啐一口道:“仗一打完,他的病就好了!”
余靖虽然昏庸、嫉妒、小心眼,但他什么都做在明处,不能算是无耻。说起那孙沔,才是文人无耻的典范。此人平日里喜好谈兵,说起来头头是道,侬智高作乱时,他正要知秦州,估计自己不可能被派去南方,便大放豪言,谁知官家病急乱投医,竟下旨改任广南西路安抚使……
孙大人当时就傻了眼,但大话说得太满,想要收回是不可能了。他又向朝廷提出各种非分要求,谁知都得到满足,只好流着泪南下了……磨磨蹭蹭走到长沙,便听到杨畋战败的消息,他彻底吓破了胆,上表说自己‘疾甚重、卧床不起’,赖在长沙泡起了病号。
这一泡就是几个月,一直到听闻镇南关大捷,他的病一下子就痊愈了,日夜兼程奔来邕州,唯恐沾不上这平叛之功。
※※※
陈恪平生不恨恶棍,只恨这种无耻之徒。他义愤填膺道:“那些相公们,真是瞎了眼!”
“罢了,没有孙沔,还有李沔……”狄青的目光投向窗外,好久才叹了一声:“关口是,相公们还是信不过我。”
“元帅……”陈恪看不得英雄落寞的样子,抬起头道:“没有人会怀疑你的忠心!我想那些提防你的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也。”狄青闻言感怀道:“每每念及欧阳公的这篇《醉翁亭记》,某总是感同身受。”但他毕竟不是酸腐文人,稍稍感怀,便振奋道:“你那个要求,要是再不提,可没机会了。”
“是。”陈恪深深望着狄青,一字一顿:“回京之后,如果官家让你当枢密使,恳请元帅千万不要接受!”
“……”狄青错愕片刻,渐渐又变成那个杀伐决断的大元帅:“这是谁的意思?”
“我的意思……”陈恪心中一叹,自己毕竟人微言轻,便又把老欧阳扯上道:“也是欧阳公的意思。”
“欧阳公?”狄青盯着陈恪道:“何出此言?”
“一是月盈而缺。”陈恪轻声道:“二者,此乃兵家大忌!”
第一零四章 赏罚分明
“兵家大忌?”狄青面色阴晴不定。
“元帅,你是行伍出身。京师官场中,却到处都是文官,哪有你的盟友?”陈恪句句发自肺腑道:“孤军深入,内外无援,这不正是兵家所谓的死地么?!”
“……”狄青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陈恪说得是实话呢?但他有自己的执念——我以实打实的功绩说话,凭什么就不能当上枢密使?难道就因为我不是读书人?
恍惚间,他又好像回到了二十五年前的汴京城。
那一天,御街上张灯结彩,正是新科进士们游街夸官的日子。状元、榜眼、探花,更是身穿吉服,头簪红花,骑在高头大马上从东华门唱名而出。京城百姓争相前来观看,人群摩肩接踵,其中就包括了一群刚刚黥面的贼配军。
满眼羡慕的望着那些春风得意、锦衣高马、夸耀人间的同龄人,这些被打上耻辱烙印、人生灰暗无光的年轻人,难免黯然落寞。其中有人喃喃自语道:‘看人家,高高在云上,我们却注定在一辈子在烂泥里。’
一群大兵都苦笑起来,你怎么净说大实话?
却突然听到有人说,“也不见得,还得看将来的努力!”
大家闻言望去,便见个十八岁的英俊少年,正高昂着他黥过面的头颅,使劲盯着那些从眼前招摇而过的新科进士们。他的目光中,满是不认命的决心!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黥面少年已经凭着举世无匹的勇武,在西北战场打出了赫赫威名。然而,他却依然被文官们歧视、羞辱、乃至欺凌。就连文官们座上的妓女,也会用轻佻的语气,开他面上金印的玩笑。
有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却也没敢在酒席上发飙,便在第二天,命人将那妓女痛打了一顿。
这是合情合理的,他怎么说,也已经是一路兵马副都管,麾下十余万将士的大将军!被一个妓女羞辱了,岂有忍气吞声之理?
道理似乎如此,但大错特错了。没过几天,他一个叫焦用的老部下来探望他,两人刚坐下喝酒,突然就被那文官派人抓走,然后随便罗织了个罪名,就要杀头。
狄青心知肚明,这是上司在报以颜色,他不敢理论,只能求情道:“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
谁知那上司文官冷笑一声,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这算什么好男儿?”
就在他的面前,把焦用杀了。
对了,那个上司文官的名字叫韩琦,亦是当年在东华门外狄青看到那位榜眼。
※※※
谁规定,读书人才是好男儿?为国厮杀的好汉,就不是好男儿?谁又规定,只有书生才能宰执天下?难道这天下,是你们读书人的么?!
陈恪无法体会,狄青心中积郁多年、如王屋太行般的块垒。苦熬苦熬到今天,就要一朝尽去了,又岂能因为与少年的一句戏言而作罢?
“且不说,我不大可能当上执政。”想到这,狄青长长吐出口浊气道:“倘若官家真得授予,某也有信心当稳当了。”
“元帅……”
“三郎的好心,某十分承情,你还是换个条件吧。”狄青突然释放出强大的气场,不容置疑道。
“那就没了。”陈恪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上来一阵牛脾气道:“没别的事儿,学生告辞了!”
“且慢。”狄青感到对方的气愤,歉意道:“这次叙功,我把你们兄弟四个都写进了请功奏表中,你们可以随某一道返京,觐见官家、吃庆功宴、接受恩赏。”
“那些虚头八脑的,我们都不稀罕。”陈恪板着脸道:“至于赏赐,请元帅帮着代领了吧。”
“也好,一来二去耽误太多时间,影响你们用功。”狄青点点头,起身走到陈恪面前道:“三郎,你上次说,这次最大的遗憾,是没见到面涅将军带青铜鬼面、披头散发,冲锋上阵。”
“是。”听他提起这茬,陈恪神态缓和道:“不过,昆仑关大捷,我在现场,这便足以快慰平生了。”
“把这个送给你,能弥补一下你的遗憾么?”狄青说着,从一口藤箱里,拿出一个面目狰狞的铜面具,送到陈恪面前道:“虽不值几个钱,却伴我大小六十战,也算有些名气了。”
“元帅……”陈恪双手接过来,指端触到那冰凉的金属,却分明感受到沸腾的热血,凌厉的杀气。
这才是华夏的好男儿!
※※※
三天后,陈恪几个离开了邕州。临行前,陈希亮终究是松了口,说这次回汴京受赏的时候,会到那家人家登门道歉,看看能不能把亲事退了。
对于给老爹造成的困扰,陈恪十分抱歉,他拍着胸脯道:“不管你在京里那相好的,是母夜叉还是黑寡妇,我都会像对亲妈一样孝顺!”
“我去你个臭小子!”陈希亮登时大窘道:“莫非又皮痒了!”把三郎吓跑了,他到五郎面前,抬头望着儿子那张过分成熟的脸,叹口气道:“你有意中人,或者有人中意你么?”
“没有。”五郎摇摇头,瓮声瓮气道:“女人都怕我。”
‘嘿,可怜的娃……’陈希亮心中苦笑,温声道:“那你就安心读书习武,婚事交给爹爹,不要学你三哥,那样让人不省心!”
“晓得了。”五郎点点头,便不再做声了。
“好了,我们走了,咱们京城见!”陈恪四人翻身上马,沿着官道疾驰而去。
作为赚取昆仑关的奖励,狄青让他们每人挑了匹战马。每一匹马都有身份文书,写明取得的途径,以及官府和军队的印签……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证照齐全,准许上路!
望着四骑人马变成小黑点,消失在视线中,陈希亮大笑一声道:“小子们,真是龙精虎猛啊!”便拨转马头,驰回了大营。
八月初,大军开拔北还。在行军的路上,狄青和陈希亮得知,朝廷这次真得做到了重罚厚赏……枢密使韩琦,为两广军队的糜烂负责,被贬出京知蔡州;湖南两广的安抚使、转运使、提刑使以下,乃至州县官员,除了在战争中立功的,得以幸免外,其余官员都被严肃处理……
官员有守土之责,讲得是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而在广南两路,除了几个城市的文武以死殉国外,其余人都有多快跑多快,有多远跑多远。现在秋后算账,官家毫不留情,全都从严发落。最轻也是削职为民,重则发配沙门岛……大宋朝不杀士大夫,这已经是最重的惩罚了。
这时若你盘点一下,便会悚然发现。广南两路在开战前的文武官员,已经死的死、贬的贬,几乎被连根拔起了……许多人都在感叹战争的残酷,只有极少数顶级人物才知道,这背后还隐藏着天子之怒。
不过在这个时候,人们对所谓的‘重罚’,几乎不报以关注,因为朝廷厚赏有功人员,其受赏人数之多,所受赏赐之重,在太祖以后便再未听说过。
所有有功文武都加官进爵,位卑者连升三级、位高者则升一两级,荫一两子……就连陈希亮这种非战斗人员,都从正八品的殿中丞、知县事,升为正七品左司谏。
多说一句,这个官职虽然不大,却是掌讽喻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诤、小事论奏的,说位高权重谈不上,但却是杀伤力惊人、举足轻重……当然,也要看是什么人当这个官了,范仲淹、韩琦都是从这里发迹的……
当然,没人在意这个升为中级朝官的小角色,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狄青的赏赐上。
只是朝廷,迟迟没有宣布。
难产是必然的,因为狄青在出兵前,便已经是枢密副使,再升一级,只能把副自去掉,成为西府长官枢密使——也就是俗称的‘枢相’。
虽然枢密院管军事,却是个文官把持的机构,武将做到枢密副使就到头了,想要想再进一步,成为执政,中间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出意料的,大臣们提出种种理由,激烈反对。甚至连当初极力举荐、以身家性命担保他挂帅的庞籍,也坚决反对授予他‘枢相’一职。
另一位宰相陈执中也极力反对,官家终于同意了——不进枢密使,改升为上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再给他的四个儿子都连升数级,再加上数不过来的赏赐,看起来皆大欢喜了。
然而就在狄青快回到汴京的时候,官家突然召见两府大臣,罕见的直接下达圣谕——升狄青为枢密使。且不容商量,立即执行!
狄青挟不世之功回归,两府大臣本来就被动的很,现在见官家如此坚决,也只好不再反对……
消息一经传开,举国沸腾,人们比听说广南平定都兴奋。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从罪犯到将军,从将军到执政的奇迹诞生!
国家终于赏罚分明了!
基于这一点,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士卒,日后只要奋发图强,一样有可能出人头地的!
得人心,其实就是赏罚分明……
【本卷终】
第四卷 【雨霖铃】
第一零五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这天天上的王母要开蟠桃会,人间的小娘子们,也会换上美丽大胆的衣裙,鬓插华丽的头饰、在白嫩嫩的额头上,贴上细小精致的花钿。
时代推移到宋朝,女子的装束以简约含蓄为上,然而在三月三这天,小娘子们,却都用最华丽的妆容打扮自己,亦不惮于露出白嫩的手臂,线条完美的脖颈,因为这一天是女儿节,女孩子们郊游踏青、约会情郎的日子。
这个年代的少男少女们,虽不如唐朝那样热情奔放,胡搞乱搞,但仍可以享受自由恋爱的甘美芬芳。
从清晨开始,便有许许多多的女轿轻车、以及数目更多的少年男女,步行从眉州城的各处城门,涌向春光无限的郊外。此时正是盛春时节,徜徉山水间,只觉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令人沉醉。
少男少女们折翠簪红,寻香选胜,找到中意的赏玩去处,放起风筝,抛起绣球、追逐嬉戏……更有那些成双成对的小男女,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徜徉在林间水滨、花迎野望间,或是呢喃细语、或是眉目传情,若情到浓处,难以自禁,便寻一处帷幕蔽野,轩盖成阴之地,做一些爱做之事,便有娇啼婉转、乐不绝音……亦并非什么惊世骇俗之事。
玩累了就在垂垂柳丝下,万绿园圃旁,罗列杯盘,畅饮饱餐。小食贩们如影随形伴着游兴正浓的人们,大卖各种精致点心、酒水冷食……亦有兜售首饰头面、水粉胭脂,精明的商贩们自然知道,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男子们必然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博美人笑的。
※※※
在一处花草繁茂,绿水潺潺的平坦之处,围着摆满吃食的超大餐布,散坐着七八对青年男女。
女孩子们三三两两地闲坐,有娇笑着接过男伴采集的鲜花的,有用香帕帮男伴擦汗的,也有成双成对促膝而坐,只管把柔情蜜意的话儿低低诉的。
但总之,比起那些热情奔放的同龄人,这伙男女却要含蓄许多。尤其是还有两个出众的女子,只管坐在一起说话,并不理会边上献媚的蜂蝶们。
那两个女子都十七八岁,一个做新妇装扮,生得仪容韶秀、落落大方。另一个云英未嫁,留着黑黑的刘海,生得眉目如画,巧笑倩兮间,有着说不出的灵动脱俗。
她美目流转、一颦一笑,都引得边上一个衣着华丽的富贵公子,心境摇动、神魂颠倒,可惜佳人对谁都好,就是对他不假辞色。
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边上一个二十岁上下、浓眉大眼、丰神俊朗的男子,用手里的折扇拍拍他道:“雷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得在我家找呢?”
“子瞻,自打两年前,我见过你家小妹。”那富贵公子转回头,一脸痴情道:“便觉着这世上一切女子都是庸脂俗粉,纵使芳草萋萋,又与我何干?”
“倒也是一段痴情种子。”那被叫子瞻的,自然是苏轼,这年代,二十而字。今年春节之后,他便由自己的恩师兼岳父王方赐字‘子瞻’。
那个新妇装扮的女子,便是他的新婚妻子,苏轼暗恋多年的王弗。
※※※
“只是我早说过。”苏轼叹口气道:“我那妹子的心,早被人带走了,你是得不到的。”
“是,两年前你便这样说。”这姓雷的公子,叫雷方,乃是眉州知州雷简夫之子,当年雷知州在别郡做太守时,便与苏洵过从甚密。两年前移驾眉州,更是成了通家之好。雷方,也是那事见到小妹,便神魂颠倒至今:“可是我都打听清楚了,那承事郎与柳家的婚约,至今仍未解除……”
“……”苏轼脸上的笑,一下子就凝固了。
“更何况,人家现在是智取昆仑关的青年英雄,欧阳公的得意门生,又与狄枢相乃忘年之交,连当今官家也为他的书作序,风头正劲的人物!”雷方一脸替你家着急道:“人是会变的,你还当他还是眉山县的愣小子啊?!
“不会的。”苏轼摇摇头,道:“你不了解他。”
“那为何出川三年都不回来?”雷方一句话,便让苏轼无言以对。
“雷公子当出川是郊游啊?”苏小妹其实一直听着呢,这下终于忍不住,粉面薄嗔道:“千难万难出去一趟,你听谁说当年就回来的?”
“我听你说的……”雷方是有公子脾气的,顶一句,又马上服软道:“小妹,你原先可是说,他办完事儿就回来的。”
“要是欧阳公要收你为徒,你会急着回来么?
“我……”
“要是官家给你的书亲自作序,并要由朝廷出版,你能急着回来么?”
“我……”
“要是走到哪里,都有一票士绅,等着给你接风洗尘,拉着你游山玩水,你有办法急着回来么?”
“我……”雷方终于憋足了劲儿,道:“为了心上人……我会。”
“你……”小妹轻咬着下唇,明显神情一黯,冷笑道:“说话又不用负责……”
“我说的是真的……”感到气氛越来越紧张,苏轼赶紧把雷方拉开道:“我们去那边喝酒。”
“子瞻,你可相信我?”
“我相信,有啥用,你又不喜欢我……”
待雷方被拉走了,小妹愤愤轻吐出两个字:“无聊!”
王弗轻握着小姑的手道:“你没事吧?”
“他怎么说我都没关系。”小妹气道:“但说三哥一句,我就再也不理会他了。”两人不仅是姑嫂,还是多年的同窗,自然无须讳言心事。
‘陈三郎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王弗心中叹口一声:‘竟让我才貌双全的妹子,看得比自己还重。’想到这,她便轻声道:“下个月,就是你十八岁的生日了……”
“嗯……”小妹闻言,垂下修长的脖颈,粉面一片黯然。她摸了摸头上的珠钗,这动作,已经重复了三年,早已经成为习惯。
从那人离开,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了……
“家翁那边,我们自然会帮着劝。”王弗柔柔一叹道:“但你,也不能就这么枯等吧?”她的意思是,是不是,你也别那么犟了?
对于陈家迟迟不把那头弄利索,耽误他闺女的青春韶华,苏洵自然极为气愤,就差也立块碑,让陈家父子也臭名远扬了。
但因为有八娘的教训,他不想再强迫女儿,所以才拖到现在。但苏洵也是发了恨的,最晚最晚,等到小妹十八岁。哪怕十八岁过一天,他陈三郎也休想再见小妹一眼!
这种情况下,父女关系自然好不到哪去。昔日的闺蜜成了嫂子,无奈肩负起,不讨人喜欢的说客角色,王弗最近没少劝小妹,不要把心全放在别人身上,怎么也得自己留一点。
“嗯,嫂子说得对。”便见小妹却点头道:“他要是不回来……”
“你就怎么着?”
“我就收拾收拾去找他!”小妹俏脸上满是坚决道。
“何必作践自己呢。”王弗幽幽一叹道:“我们女人,要对自己负责啊!”
“嫂子,这正是对自己负责!”小妹仰起头,一双眸子闪闪发光道:“对我们女人而言,难道还有,比抓住自己心上人更重要的事么?”
“……”王弗无语半晌,终于还是小声说道:“你就不怕见了面,他已经变心了。”
“不会的。”小妹笑起来,痴痴道:“他对我亲口说过,让‘我放心’,那我就放心,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再亲口对我说什么……”小妹鼻头一酸,泪就下来了,便轻轻打王弗一下道:“讨厌,光想想,就像刀扎一样。”
“唉……”王弗轻轻揽着她的手臂,不再说一句话。
※※※
当夕阳的余辉照在树梢上,游玩一天、终于尽兴的青年男女们,才醉步踉跄地返回城去。山野间、草坪上、密林中,到处遗簪坠珥,珠翠纵横,回荡着浓浓春意。
小妹他们一行人,是坐车来的,但不少人喝的都有些过,便提议走走醒酒。看着哥哥子瞻,在大嫂王弗的搀扶下,一边高声吟诗,一边手舞足蹈。哥哥子由,则与二嫂史氏,在一旁相携而笑……苏洵的脾气,是不耐搞两次婚礼的,便让两个儿子一起办了。
给苏辙配的,是苏老泉表哥家的女儿,也是苏辙的表姐,温婉可亲、知书达理,整日听不到夫妻俩说话,却好得你侬我侬。
在看别人,也是成双成对,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小妹不禁轻叹一声,望着满天的彩霞,似乎幻化出那张可恶的面孔,恨不得狠狠咬上一口。
“小妹。”雷方又死皮赖脸的凑上来,腆着脸道:“走累了吧,不妨上车歇一歇。”
“弱不禁风……”小妹给他一个白眼,加一个背影。
第一零六章 寿辰
转眼到了次月,小妹十八岁寿辰。
往年这个日子,都是由程氏和八娘,备一桌好菜,全家人关上门,一起为小妹贺寿。席上兄妹间必定要对联斗诗,互相取笑,其天伦之乐也融融。
但今年这次,却没有在家里,而是在眉山最大的酒楼上办……这是知州雷简夫的主意,他包下了整整三层酒楼,要为‘贤侄女’做寿。
苏洵知道,这老狐狸其实是在将自己军……雷方痴恋小妹两年多,雷简夫也一早就提过亲。起先苏洵以女儿尚小为由一直推脱,但眼看着她长成十六七的大姑娘,雷简夫再信就是傻子了。
苏洵只好说实话,与陈家其实有口头婚约,只待那边来提亲。雷简夫闻言却道:“只怕永远也等不到喽。”
苏洵问何故?雷简夫冷笑道:“我记得京里同僚在信里提过,说那陈希亮成了官家宠臣,前途被大大看好,还有京里豪族与他家结儿女亲……”
“……”苏洵当时就傻了眼,写信质问陈希亮,果然证实了雷简夫的话,虽然陈希亮在信里百般解释,表示一定会弄利索,却已经深深刺痛苏老泉的自尊了。
于是才有小妹过了十八岁,嫁谁也不嫁给姓陈的毒誓。
那毒誓,只有几个亲近之人知道。但雷家对小妹的求之不得,已经传得满城皆知,雷简夫是必须要娶到这个儿媳妇,否则还有何脸面可言?
所以这老倌,没经苏家人同意,便以自己的名义广撒请帖,邀请了眉山城有头有脸的绅商百余人。再把酒席定好后,才把这事儿告诉他。
其实街面上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不用雷知州知会,苏洵也已经知道。
苏老泉一面怪他霸王硬上弓,一面也觉着解气……你陈家人不拿我闺女当回事儿,人家有拿着当宝的!
再说今天小妹就满十八岁了,正是告别过去,重新上路的日子。所以他断然决定,今天不在家里捯饬了,全家赴宴!
只是这一决定,却没得到一致响应;首先小妹,就把自己锁在屋里,坚决不出门。程氏一直生病,都几年不出门了;至于八娘和两个儿媳,更不适合出席这种场合。
在对小妹进行一番恐吓无效后,苏老泉只好气哼哼的带着俩儿子出席……其实苏轼和苏辙也不想去,但雷知州多年来对苏家照拂有加、且他们父子能驰名蜀中,也多亏了雷知州的推手,总要给他留些面子。
到了那陶然酒楼,雷方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了,见只苏家父子,没有小妹前来,不禁有些失望。
“怎么,还想让我妹妹现眼?”苏轼对雷家这样强势,感到很是不快。
“不是那个意思。”雷方赶忙解释道:“这毕竟是为小妹办的生日宴啊……”
“你放心。”苏洵冷着脸道:“什么事我说了算,不需要她出席。”
“多谢岳丈大人成全……”雷方顿时大喜,唱个肥喏道。
“叫的早了点吧?”苏洵觉着十分刺耳,其实他更喜欢听,另一个人这样叫自己。
“不早不早。”雷方笑成花道:“早叫说明我诚心……”
※※※
苏府中,八娘好说歹说,费了牛劲,才把小妹的门叫开,便见她把包袱都收拾好了。
“你这是要去哪?”八娘一肚子劝解的话,化为一个问句。
“那雷家人如此这般,为了不让爹爹难做。”小妹淡淡道:“我只有先离开一段时日了。”
“你个小女娃。”八娘哭笑不得道:“却能去得了哪里?”
“我自有计较。”小妹脸上的镇定,完全不是装出来的:“其实我早就想走,只是三哥说,会让我过一个难忘的十八岁生日,我便等着。”
“什么时候说的?”八娘奇怪道。
“四年前……”
“他估计只是随口一说吧,早该忘记了。”八娘叹口气,心道,我的傻妹妹……
“他可以随口说,我却不能不当回事儿。”小妹淡淡道:“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我信!”
姐妹俩正在说话,便听得前院有敲门声,小妹的心砰然漏跳一拍。
“莫非他真来了?”八娘便撇下小妹道:“我去看看。”
小妹欲跟着去,却被八娘拦住道:“女孩子,总要矜持的。”
只好让八娘自己去看,小妹在屋里坐卧不安,只好走到屋门口,眺望着月门洞处。只盼着那里,能闪出那个一脸坏笑的大个子。
嘈杂的脚步声响起,小妹感觉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她看见自己的二嫂,还有几个挑着担子的汉子。
“那就是我妹子屋。”史氏指指小妹房间道:“家里没劳力,劳烦几位大哥抬进去。”
“那是当然。”几个挑夫便待往小妹房里进。小妹拦住道:“二嫂,这是?”
“常年供咱家用炭的那位钱员外来了,说是给你贺寿的。”史氏也是一脸不解道:“母亲和大嫂正在前面待客,你要不要也出去见一见?”
“不要了……”小妹摇摇头,但还是闪开身,让那几个挑夫把礼物抬进去。
※※※
待送走了钱员外,程夫人在八娘、王弗的搀扶下,来到小妹房间,便见女儿和史氏对着一份礼单发呆。
听到她们进来,史氏回头一脸惊诧道:“母亲快来看,这是咋回事儿。”便从小妹手中,把那份礼单,递给了程夫人。陈夫人一看,只见上面列着:
‘羊脂玉镯一对、
错丝白锦香囊一对、
金嵌珠宝蜻蜓簪一副、
汴京宝瑞斋头面一副、
上等夕阳布五色各一匹、
老坑端州紫石砚两方、
东珠一壶……”
这只是第一页,后面还有足足八页,一共四十几样礼品……无一不贵重。
程夫人是大家出来的,最是识货,虽然这些玩意儿里,没什么无价之宝,但每一样都十分贵重,其中亦不乏昂贵之物,加起来,怕是要值数千贯的。
“这是作甚?”程夫人也是一阵惊诧,忙吩咐儿媳道:“快把人家追回来。”她本来以为,对方只是意思意思,哪想到会是这种程度的贺礼?
王弗赶紧去前院,谁知一开门,又有客人,带着一队挑夫来了。
“你找谁?”王弗一看面生的紧。
“鄙姓涂……”对方手里提着个鸟笼子,里面有一只五彩的大鹦鹉,接话道:“苏家小妹,寿比南山……”
“这是送给苏家小妹的……”对方小小尴尬一下,朝王弗笑道:“咱是她在青神县时的故交,今日小妹寿辰,特意备了些薄礼……”说着对那些挑夫道:“快抬进去。”
“这……”王弗拦着也不是,不拦也不是,只好请他前厅就坐,自己回去禀告婆婆。
程夫人出去,一看这姓涂的,却也认识,不正是靠卖酱油发家,如今已经坐拥万贯家产,成为一方豪绅了。
“这是何意?”虽然当面不好拆看礼单,但程夫人知道,他的礼物也不会轻到哪去。自然要问个明白道:“不然这礼物,可不能收。”
“小妹十八岁么,做叔叔的,自然要表示表示了。”涂官人笑起来道:“我路上碰到老钱,他的可收下了,夫人可得一碗水端平吧。”
“那也不用这么厚的礼物啊?会折杀小女的。”程夫人心说,我们很熟么?
“哎,夫人哪里话。”涂官人正色道:“侄女不小了,总是要备些妆奁的。咱们眉山的风俗如此,你就别推辞了。”
说着话,又有人叫门。
程夫人心说,一个蛤蟆也是抓,两个蛤蟆也是抓,索性都请进来吧。
竟然是那蔡传富……
“蔡大师傅不是在成都么?”见礼之后,涂官人笑问道。
“哎呦,我师姑十八岁寿辰。”蔡传富蓄起了胡须、也更胖了,但与当年相比,气场要强大一百倍。他笑道:“别说只是在成都,就是在川外,我也得飞回来……”
就这样,整个上下午,送礼的人络绎不断,以至于所有的房间都搁不下,甚至还得摆在院子里一些。
看着满屋满院、包装精美的礼盒,程夫人只记得,当年自己父亲过八十大寿时,见过这样的阵势。但现在,这是在苏家,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女孩过生日啊!
小妹的两个嫂子,虽然都不是俗人,却也被彻底镇住了。乖乖隆地洞,这小姑子的面子,简直要大到天上去了……
街坊们自然早察觉到苏家的异象,围在他家大门口,看着送礼的人进进出出,都在议论纷纷……虽然真想不得而知,但所有人都知道,肯定还有好戏看!
果然,到了下午时分,更大排场来了。
第一零七章 礼物
宋人爱花,几乎家家摆设鲜花,每逢节庆,亦不分男女,往头上簪花。
所以鲜花种植是一项极大的产业,譬如眉山,是专养荷花的,每到五六月间,邻近各市镇的花贩,便都来此地采购荷花。人在街上步行之时,亦会见到路旁许多荷花池,只是现在还不到花季,只有绿色的荷叶。
每天清晨,码头都有一船船鲜花运抵,然后被小贩分销至城中各处。但今天人们奇怪的发现,在市面上竟买不到一朵鲜花。问及小贩们,也是一头的雾水,说一条花船都没到。
过午时分,运花船终于姗姗来迟,而且一来就是十多船,人们好生奇怪,怎么这个时节运花来?这是要卖给谁?
船一靠岸,上面人便把花往下运。码头上,那钱员外和涂官人都在,对上面下来的李简,还有个十五六岁的华服少年道:“带的人手够么?不够,我们还雇了一百个短工。”
“这下肯定够了。”李简已经是眉州首富,但还是对这惊人的大手笔,感到十分的肉痛:“全眉州,一月之内,别想再买到花了。”
“这得花多少钱?”钱、涂二人,闻言不禁咋舌道:“没个几百万下不来吧?”
“鲜花加花瓣,四千贯。”李简苦笑道:“咱们那位爷,把一年的分红都花出去了。”
“挣了不就是花么?”那少年却不以为意道:“与其花天酒地挥霍了,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呢。”
“这叫有意义?”三人瞪大眼道。
“所以说,你们挣多少钱,都还是俗。”少年撇撇嘴。
※※※
一车车的鲜花被运到了纱縠巷,不大的苏府,转眼便被洁白的百合和鲜红的玫瑰铺满……很快,苏家便再也摆不下一盆,工人们便将纱縠巷上也摆满,尔后以苏府为原点,这鲜花织就的锦缎,呈放射状,铺上了眉山县的大街小巷。
在得知这些鲜花,摆放三日后,可以随意取走的消息后,宋人的那不可救药的浪漫和游乐精神,被不可救药的激发出来,他们纷纷取出自家的鲜花摆在门口,为这七彩斑斓、满城芬芳的花潮助势。
一是这年代,城市忒小了点,二是运来的花太多了点,加上市民们贡献的力量,竟然铺满了半城鲜花。
时已黄昏,人们却都在街上流连花海,欣赏这满城的姹紫嫣红,俨然又是个盛大的节日。人们一面尽情的说笑玩乐,一面无论男女老幼,都羡慕着这些花的主人……
而那半城鲜花的主人,却坐在铺满百合的亭中,臂倚栏干,眼望红日渐渐西斜,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
小妹自然被这些最钟爱的鲜花击晕,她从小就有个梦想,希望能住在铺满百合的院子里,在满天的花雨中舞蹈……今日至少是一半夙梦得偿,果然是美到目眩、美到窒息……幸福的泪水止也止不住。
只是越感到幸福,就越希望那人在身边。再好的美景,没有你一同欣赏,也只会黯然无光。
小妹心说,如果他哪怕只带着一朵玫瑰,出现在眼前,自己宁肯不要这满城的鲜花……她忍着羞,问了那蔡传富,结果对方也不知道,陈恪现在何处,至于今天的贺寿,是在半年前就已经定好的。
所以自己今天,还是有可能见不到他……
※※※
华灯初上,陶然楼里的宴饮仍在继续。宋人,尤其是蜀人的享乐主义,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场从中午就开始的宴会,竟然持续到现在,才刚刚进入高潮。
感觉气氛差不多了,坐在二楼主位上的雷简夫,便端起酒杯,对各席上的嘉宾道:“诸位,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苏家千金自是淑女,我家小犬,难称君子,却好逑三载,其心可鉴……”这番话,给足了苏洵面子,让他心里好受了不少。
顿一下,雷知州接着道:“值此良辰美景,又有满座高朋为证,老夫觍颜替小犬……”正说着,突然听到楼下响起嗡嗡的嘈杂声,让雷简夫不悦的皱起了眉头,心说什么人这么没规矩?
他的家丁连忙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上来道:“来了一伙人,正在挨个发书呢。”
“发书?”
“不错。”一个身穿锦袍、面如冠玉的少年上了楼,他身后跟着数名捧书的仆从。朝众人唱个喏,那少年笑道:“我苏家姐姐有书出版,紧赶慢赶,终于没耽误了今日的寿宴。但凡道贺的朋友人手一本。”说着一挥手。
“小六郎,你来捣什么乱?”一见是陈家老幺,苏洵没法装不认识的,只好出声训斥道:“我闺女哪出过什么书?”
“苏伯伯这当父亲的失职哦。”陈六郎笑眯眯道:“读过不就知道。”
说话间,在座已是一人一本厚厚的硬皮书了。宾客们看着蓝色硬壳的封面上,‘字典’两个烫金的大字分外醒目。许多读书人,不禁暗暗嘀咕起来:‘早听说那陈三郎编了一本‘字典’,却一直无缘得见,想不到今天竟见到了……只是,怎么成了苏小妹编的了?’
怀着这层疑问,他们便翻开了封面,只见扉页上,赫然印着作者的名字:
‘陈恪、苏小妹’!
轰得一声,二楼也如一楼般炸开了锅。人们使劲揉着眼,心说,莫非是喝高了眼花?
但怎么揉也无济于事,上面确实是两个名字——陈恪、苏小妹……
苏洵惊呆了,这个男尊女卑思想严重的老倌儿,从没想过,有男人愿意让女子来分享自己的荣光,一起永远的载入史册……因为再往下翻,就会发现这本《字典》的序和跋,分别是个叫赵祯的和叫欧阳修的所作!
无论内容如何,都注定要千古留名了。苏洵的表情精彩极了,意外?惊喜?满意?生气?端得是复杂无比。
“哈哈哈哈,实在是大快人心……”苏轼仿佛吃了春药一般,抱着本《字典》亲了又亲,然后从座位上弹起来,招呼也不打,就跑下楼去。
“真是的,你要去哪儿?”苏辙摇摇头,也笑着跟下楼去。他们都忍不住,要在第一时间,把这好消息告诉小妹。
在座其他人,自然不会走掉,但难免瞧着雷知州窃窃私语:‘怨不得人家来送书,原来是府尹大人要横刀夺爱啊……’
雷知州就像被人狠狠闪了两耳光,面色阴沉到,快要滴下水来。再看他的儿子,已是如丧考妣……雷方怎会不知道,这本《字典》一经刊行天下,除了陈恪之外,天下就没有第二个人能娶苏小妹了……
儿啊,你也看到了,不是咱们不努力,实在是敌人太凶残啊……
※※※
苏府后院里,小妹抱着那本厚厚的《字典》已经哭成了泪人,程夫人、八娘、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有他们的妻子,全都围在她的身边。程家母子不消说,自然是为小妹由衷的高兴。
而她两个嫂子,心里是又替她高兴,又难免万分羡慕……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小妹果然是好眼光!
苏轼是个感性的人,竟高兴地要掉下泪来,赶紧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呆住了,喃喃道:“小妹,快往天上看……”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外面大街上依然游人如织,人们打着灯笼,游兴不减。今夜月明星亮,正宜秉烛夜游……
也不知是谁先惊呼一声:“快看天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只见漆黑的夜空中,冉冉升起星星点点的红色灯笼,放眼望去,满目皆是,足足有千盏之多。这灿烂的灯光,与天空中灿烂的星光交织在一起,将小小的眉山城,笼罩在一片如梦似幻当中。
那是足足上千盏的孔明灯……
当那些孔明灯越升越高,人们突然看到有什么玩意儿缤纷落下。他们瞪大眼睛,借着明亮的月光才看清,竟然是满天的花瓣。
越往苏家方向,那孔明灯就越多,天上的花雨也越密集,飘飘荡荡象雪片的,纷纷扬扬地落在苏家院中,满庭芬芳,如坠仙境。
小妹伸出手,便有数瓣玫瑰落在掌中,花香芬芳、沁人心脾,这正是少女那完整的梦呵……
所有人都沉醉于这满天的花雨中,她却突然冲到院中,抱着她的《字典》,朝天空大喊道:“你若不再出来,我就一辈子也不、也不给你挠痒了!”
“千万别……”一个惫懒的声音响起,只见陈恪攀在墙头笑道:“妹妹,我回来了……”
第一零八章 回归
不由分说,陈恪便把小妹拐出了家,拉着她到街上赏花。
大街上,已经被各色各样的灯火,照得亮如白昼。阵阵丝竹声,在夜空回荡,一杆杆灯笼,像群群飞散的流萤,引着人们徜徉花丛,品评着各种鲜花的色香姿态,那七彩缤纷的鲜花,在灯光下别是一番美态,香气又较白日里更为袭人。使最挑剔的民众,也要禁不住仔细端详。
一块块空地被少年们占满,他们燃放起烟花、药线,然后欢叫着仰望夜空,欣赏那刹那的绚烂。
这样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一对对沉迷爱河的少男少女,他们拉着手,看看花、赏赏灯、赞叹一下烟火,但主要的心思,还是用在与情人卿卿我我上。
陈恪和小妹便是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拉着手,看着擦肩而过,嘻嘻笑闹的孩童,看着一对对柔情蜜意的男女,讲述着别后的情形。
除了在信上,提及的那些大事,陈恪这些年,和他的三个伙伴,走遍了大江南北,游玩名山大川,拜访文人雅士,亦见识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讲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就一直讲下去……”小妹用两只小手,使劲握住了他的大手。
“怎么了?”陈恪发现了她的异样,问道。
“今夜太梦幻了。”小妹的螓首靠在他肩上道:“我怕真是一场梦……所以得把你拉紧了。”
“怎样呢?”
“这样就算你倏然消失了,我也可以跟着一起走掉。”小妹很认真道。
“哈哈哈……”陈恪大笑起来:“傻丫头,我消失不了。”
“不能信。”小妹娇憨道:“谁知道是不是说梦话呢……”
“我有个办法,可以是不是在做梦。”陈恪一下搂住她的纤腰,不由分手便将她拢在怀里。两手微微一提,小妹便两脚悬空,身躯自然完全贴在他的身上。她扬起脸,发现与他的脸相距不到一寸,甚至能清晰的感受到,他鼻息喷出的气息,粗重而滚烫。
小妹感到自己的身躯,就像烧红的炭块一般,却闭上双眸,动也不动,一副任君采拮的诱人模样。
陈恪自然不会客气,对着她鲜红的樱唇,重重便吻了下去。
就在两对嘴唇,几乎就要碰上时,却听到熟悉的“咳咳……”声,小妹悚然睁开眼,就发现自己的爹爹,站在数尺之外,登时大窘:“我爹……唔……”
后面的字,没说出来,便被陈恪霸道的封住了双唇,开玩笑呢,要不是看见老倌儿就在近前,我还不急着亲呢……
苏洵瞪大老眼,看着闺女被人紧紧搂住,然后被狠狠亲上,那一刻,就像有人捅了他一刀,揍死这臭小子的心都有了……
“咳咳……”更重的咳嗽声响起,距离也近在咫尺,让小妹从迷醉中清醒过来,她用力从陈恪怀里挣扎出来,低着头,声如蚊鸣道:“爹……”她觉着自己的脸,烫得可以煎鸡蛋。
陈恪这才后知后觉的转过头,一脸吃惊道:“苏老伯……”
苏洵是个厚道人,没想到他早看见自己,要不大耳瓜子肯定抽上了。但就这样,也把他气得胡子直翘:“回家再说。”
※※※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太孟浪了……”回到府上,苏洵才看到,家里已经是个花的海洋了,就连正堂中,也摆满了百合花,让他直接找不到训斥的感觉。
最后他发现,只要盯着陈恪那张可恶的脸,便可以积蓄怒气,这才继续下去道:“你搞出这般花样,劳民伤财不说,又是为了甚呢!”
陈恪心说,还能为了啥?以他的性格,做不了琼瑶剧的男主角。因为这厮天生就缺乏耐心,喜欢简单直接。譬如和小妹的婚事,除了他们俩人的意思外,还牵扯到陈希亮、牵扯到柳家、牵扯到苏老泉、牵扯到雷家……要想妥善处理,非得把所有关系都理顺,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才行。
但那得费多大牛劲?等到猴年马月?所以陈恪决定逆向操作,先把结果定了,再去理顺关系,自然就简单多了——所谓先定结果,其实就是‘生米做成熟饭’,除了睡到一起外,把名字摆在一起,也是个办法。
这可是由官家亲自做序、欧阳修作跋,官方出版,一上来就要印十万册,颁行各州县的《字典》啊!
再加上今天的一番造作,从此以后,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娶苏小妹了!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否则以苏老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性子,还不知跟自己发什么飚呢。于是陈恪一脸恭敬道:“回苏伯伯的话,这是给小妹过生日。”
“奢侈铺张!”
“下不为例。”陈恪痛快的接受批评。
“这些先搁一边。”苏洵板着脸道:“你今日既然敢来,那么说,与那劳什子柳家的婚事,已经攀扯清楚了?”
“快了……”
“那就是还没利索?”
“唉,苏伯伯,你听我说。”陈恪苦笑道:“那家人高门大户的,觉着被退婚很没面子,说退我庚帖也可以,我得亲自登门赔罪。”
“那你就去啊。”苏洵一听‘高门大户’顿时就来了同仇敌忾之心,怒道:“这些大户,最是无耻!”
“我爹说,要是去了,就中圈套了。”陈恪道:“京城大户凶猛的很,既然能榜下捉婿,自然也能关门捉婿。”
“那你打算,就这么拖下去?”
“怎么会呢。”陈恪道:“苏伯伯想必也知道,欧阳公已经服阕,回到京城除翰林学士……我已将此事拜托给他,相信不日便有好消息传来。”宋人重契约,只要不是强迫、不是非法定立的,就连皇帝也撤销不得。婚契自然是人们最看重的契约,除非双方一致同意,否则单方面是撤不掉的。
不过相信以欧阳修的分量,那家人总要给面子的。
“嗯……”苏洵面色稍霁、捻着胡须道:“这还差不多。”转而又道:“明年就是大比,子瞻和子由都已做好应试准备,你准备好了么?”说话的口气都变了,直接以女婿的标准来要求他了。
“这个……”陈恪顿时尴尬起来。所谓有得必有失,整天东奔西走、游山玩水,哪里还有工夫温书?
“就知道是这样……”苏洵哼一声道:“今日看到你……们的《字典》已经出版,有官家和欧阳公、还有官方的推介,想必不出一年,你便会文名鹊起。到时候,却连进士都考不中,岂不被人笑掉大牙?”
“是……”陈恪只好虚心受教。
“所以,这一年哪也不许去了,好好在家温书。”苏洵哼一声道:“还有,好好管管你家六郎,整一个小纨绔了!”
“是……”
“子瞻这两年,学业大涨。”苏洵又道:“子由日常的功课,都是由他来教导,你有吃力的地方,也可以问问他……”
“是……”
※※※
陈恪也知道,自己确实该收收心了,不出去不知道,大宋朝的读书人太多了。且处处藏龙卧虎,各个实力惊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要参加明年大比的。他这些年学业基本长草,若不勤加补缀,怕是连乡试都过不去。
其实他考虑过,是不是不靠这玩死人的玩意儿,反正自己有的是钱,不大不小也是个衙内了。但那日与狄青的交谈,深深触动了他……这个社会是如此的残酷,进士和非进士,便是两个世界。
就算为了日后能优哉游哉,必须要考中进士!
况且,上届科举,大郎二郎都高中了,如今正在外地做芝麻官。自己也不能太丢人,所以还是得发奋啊!
回去后,在家里歇了几天,他便和宋端平几个,还有五郎上了中岩书院。
见他们回来,王方自然十分高兴,但看到玄玉还是脑袋光光,又不由有些失望道:“老夫老矣,不能抱孙乎?”看来老头真是急了。
“唉……”玄玉叹口气道:“谁说和尚就不能生孩子了……”
“噗……”王方当时就喷了他一脸,这小子咋这么不着调了?
“恩师还不知道吧。”宋端平谑笑道:“和尚现在是佛祖心中坐,酒肉穿肠过,禅心坚固着呢。”
“还是还俗吧。”王方苦笑道:“不然生个小和尚,总感觉怪怪的。”
“那我去跟师傅说一声。”玄玉喧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
众人这个汗啊……
待玄玉这茬过去,众人禀明来意,老先生欣然答应,让他们恢复了学籍。
在书院里每日用功,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寒暑易节,便到了大比之年。
第一零九章 移民
科举,看似是一考定终身,但实际上,远不单单是一场考试那么简单。想获得更高的录取率,想取得更高的名次,在考试之前一年,甚至数年,就必须开始行动起来。
陈恪和宋端平他们出川游历,拜谒高人名士,又何尝没有此中打算呢?如今他们已经是当今文坛盟主、翰林学士欧阳修的门生,自然不需要再费力气拜谒,只要专心读书便可以。
陈恪这次回川,一是给小妹定心、二是让自己收心,三是办理‘寄应开封府’的手续,四是搬家……
所谓‘寄应’,用后世的话说,便是……高考移民。宋代科举,分三级,解试、贡试和殿试,其中前一级是后一级的基础,所以理论上说,只有通过了在本路举行的解试,才有资格到汴京,去参加下一级的贡试。
比如,蜀中的举子,都要到成都参加发解试。但这就牵扯到‘解额’的问题……所谓‘解额’,就是录取人数……地方各州的解额是固定的,所以,大宋的贡试参加人数,总是固定的。
但大宋重视文教,为了鼓励百姓读书,真宗皇帝还亲自做过广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因此读书人的数量连年激增,发解的名额却从不增加,这就导致了发解试时,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
一旦过去了,虽然不说是康庄大道,但四取一的贡试,足以让人幸福到流泪了。
虽然按规定,生员必须在本州本贯应试,但朝廷也有条件的允许在别处应试……比如在京的官员,原籍离京两千里,允许其子弟‘寄应开封府’;又如乡里遐远、久住京师者,许于国子监附学,在京城参加考试。
在京城考试有什么好处呢?想想后世就知道了。而宋代对京城的政策倾斜,甚至还要超过后世。比如在汴京城内,同时会举行三场发解考试……国子监发解试、开封府乡试、以及别头试。
三种考试针对不同人群……前者是为在国立大学念书的监生准备;二者是为开封府的土著市民准备;三者是为那些未经科举得官,又想参加科举者,以及权贵子弟准备。加在一起,其录取率要远高于地方。
除了减少发解考试难度,士人移民汴梁,还可获取京师无比优越的教育资源,所谓‘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为诗赋策者不得及第;非游学京师者不善为诗赋论策。’此外省试的考官也居于京师,更利于士子考试信息的把握。
从以往经验看,通过京师发解考试而登进士的比例最少不低于四成、最高甚至能达到五成……这远远高于地方各州两成多的登第率,由此可见京师教育质量之高。
陈希亮是京官,眉州距离京城,有好几个两千里,因此陈恪兄弟可以办理京城户口,合法参加‘别头试’。宋端平本来是没那个能耐的,但他在昆仑关立了功,封了个从八品的承奉郎……虽然是散官虚职,根本就没地方上班,却不仅有俸禄拿,还有资格参加‘别头试’。
只是虽然可以在京城考试,却仍须本乡命官委保,判监引验,还得取得五名一同参加科举者的互保文书,才可以在京城报名。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回川这一趟。
到了年底,该办的手续都办完了,宋端平便和陈恪商量着,什么时候好出发了。这时,便听苏洵道:“别急,等我们一起!”
两人登时就震惊了,心说你们家也有北京户口?这隐藏的也太深了吧?苏老泉心里不屑道:‘你以为我白跑京城这多趟?’说起来,前后苏洵落第四五次,虽然自身一无所获,却早把科举的所有门道给摸透了。
大中祥符七年,朝廷颁布旨意:‘对于卓然不群、惊才绝艳者,许召有出身京朝官充保,所保不过三人。’即是说,某些够资格的官员,可以保送三人入京考试,这也是合法的。
苏洵结好雷知州,就有请他保送的想法,但后来被陈恪搅黄了。不过不要紧,苏洵已经凭着几篇巨论,在蜀中声名鹊起,早搭上了更高的枝儿……益州知州兼两川安抚使张方平,如果得到他的推荐,两个儿子就不是去京城考试的问题了,更会名声大噪,一只脚踏进京城士林。
秋天的时候,三苏去成都,见到了张方平,面呈父子三人的作品,张方平看过之后,据说顿时对这爷仨惊为天人,认为他们必当名震天下,不仅把父子三人准备的礼物退回,还给他们封了两百两银子,作为出川应试的路费……
更重要的是,他写信给韩琦、欧阳修和梅尧臣,郑重推荐蜀中的‘王佐之才’……前一位韩相公,又回到京城,任枢密副使,而后两位是掌管大宋文教的高官。
当时苏洵还担心,他听说张方平与韩琦、欧阳修等人有矛盾,也不知会不会碰一鼻子灰。
张方平是大宋朝最顶尖的大臣,其经历便是一本书,自然明白苏洵的顾虑,便微笑道:“这几封信你可直接到他们府上投交,他们一定会对你以礼相待的。而看到你们的文章后,他们也一定会相信我说的话。”顿一下,他又道:“庆历年间他们搞新政,目的是使民富国强,我是赞同的,我只是不同意他们的一些做法,对于他们的人品,我还是佩服的,他们一个个都是好人,当然,我也是好人。”他说着便笑了起来,最后正色道:“我举荐你们,是向朝廷荐才,不存在私人感情。他们也必然如此……”
庆历年间的名臣的风度如此,确实是后世难及。
※※※
这次出川不比上次,可能很久都不会回来了,自然要把家事处理好。
这次陈恪回来,陈希亮特地嘱咐,把六郎也接到京城,一来全家人团聚,二来也好督促他学业。而四郎也要进京赶考,所以宅子就空出来。宅子久不住人便会塌坏,陈恪便干脆卖给了潘木匠。
宅子还好说,麻烦的是陈家的债券和股份……虽然没有刻意去经营,但十多年下来还是越滚越大,关系十分复杂。粗略一算,大概得有十万贯左右。要大费工夫才能理清,更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结清。
他没耐性锱铢必较,大半年前,便把账册收拾收拾,装了一箱子,丢给了小妹。
等到快走了,才想起来问问,被小妹娇媚的白了一眼:“你这甩手掌柜,害人家被笑了一整年的管家婆。”
“本来就是,有什么好笑的?”陈恪笑眯眯的和她挤在一把椅子上,小妹红着脸站起来:“门还开着呢……”
“我去关门。”陈恪蹦起来,去把门关上,转回来道:“这下总可以了亲亲吧?”
“先老实听我报账。”小妹却兔子一样跳开,笑道:“可是一文钱都没贪污你的!”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陈恪知道这姑娘怕羞,大白天是决计不会乱来的,便怏怏坐下道:“别的我不管,我只问,能带走多少钱?”
“六万贯。”小妹道:“这大半年,我一直在给你变现,还有不少时机不合适,或者人家确实有困难的,我明年再接着要。”
“这么多钱,就算换成银子,也得好几车吧?”陈恪挠头道:“怎么带啊?”
“早替你想到了。”小妹道:“我拜托李员外他们,费了好大劲儿,才兑出交子。”
“交子?”陈恪瞪大眼道:“不是不能出川么?”上次出川,他们就带的是银子,到昆仑关便花光了,好在狄青又赏了他们每人一袋金豆子。
“也是李员外他们告诉我的,在京城有‘交子汇兑局’,蜀中的商人可以持交子,去兑换出金银铜钱。”
“这还差不多。”
“另外,我给你兑了二百两银子,其中一半铰成一两的,一半铰成一钱的,只要不喝花酒,够你一路上到京城了。”
“嘿。”陈恪苦笑道:“有你爹盯着呢,你还有啥不放心。”
“没啥不放心的。”小妹突然掩口笑道:“听说京里名妓云集、才子也云集,你可不要输给我哥哦。”
“……”陈恪闻言苦笑起来,我怎么和那个千古风流人物比泡妞?送他美女、等着借种的外国人,都要排队预约呢。
许是社会风气如此,宋代女性对配偶逛青楼、养小妾之类,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把男人管的跟鼻涕一样的,那不是佳话,是笑柄,比如河东狮吼……
一想到‘河东狮吼’,陈恪就笑不出来了。见他面色有异,小妹关切道:“怎么了?”
“没事……”陈恪摇头笑笑,不欲她担心。心中却暗叹一声道。柳家,此次抵京,肯定是要面对的……
第一一零章 汴梁
一切搞定之后,赴京赶考的大军便要上路了。
这年代,交通之不便,能把人活活折磨死,就算参加考试马上回来,下次见面也得一年半以后了。小妹虽然不舍,但两个新婚燕尔的嫂嫂都没说什么,她自然也得忍住……
对将小妹留在蜀中,陈恪深感歉意,无奈没成亲之前,苏洵坚决会不答应小妹跟他走的,只好寄希望于,到京城能把问题解决了……想到这,他不禁要狠狠鄙视那个无能的老爹,怎么连这点事都搞不定?
这次出川,他们没走三峡,而是从旱路赴京,穿剑阁、越秦岭,迢迢万里,为时两月有余,方抵达京师地界。
出川的时候,还是至和三年,抵京时,却成了嘉佑元年……大宋朝又改年号了。
算一算,陈恪来到这个世界十年时间,年号已经改了三次:第一次,因为李元昊挂掉,改为了皇佑……感谢皇祖保佑;第二次因为平定了侬智高叛乱,改为现在的至和……期待世界和平;才和平了两年多一点,又改成嘉佑了。
这次改年号的原因,是因为当今官家病了……不是小病,而是大病。
事情发生在一个喜庆的日子、正月初一,大宋朝的新年大朝会上。
这一天,百官齐集大殿,盛装排列,准备向敬爱的皇帝陛下拜年。当内侍卷起明黄色的帏帘,一身隆重装束的大宋官家,便端坐在龙椅上。
群臣正要参拜,谁知皇帝先拜倒了,片刻的错愕后,尖叫声响起……皇帝昏倒了!下面的画面,外臣不宜,太监们赶紧闭上帷幕。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不一会儿,帘子又拉开,大臣们看到皇帝,又好端端的坐在那里。
看来只是虚惊一场,大臣们勉强压住心里的恐惧,向皇帝行礼退下。谁知这只是个开始。
正月初五,朝廷上班第一天,自然又是大朝,而且辽国的使节也会上朝给皇帝拜年。
开始一直好好的,就在辽国使者上殿时,皇帝突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兼语无伦次。惊得辽国使节一愣一愣,好在宰相文彦博反应快,对辽使说,皇帝春节期间,饮酒没有节制,昨晚喝的宿醉所致……
得亏辽国人实在,没忘别处想,大宋朝的脸,这才没丢到外国去。
之后几天,官家的病情愈益加重,天天披头散发,在宫里大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等等。皇后,是曹皇后,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性情慈爱、谨慎守礼。而张茂则,则是她宫里的总管太监。
到底怎么回事儿,谁也不知道,总之可怜的张公公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上吊自尽……
之后,宰相文彦博、富弼等人负责全权处理朝廷内外大事,并组织京城百官在寺院、道观进行祈祷。总之整个京城,鸡飞狗跳折腾了一个月,等陈恪他们进京时,官家的病体逐渐康复,又重新开始处理政事……
※※※
嘉佑元年二月,北国大地仍是春寒料峭。
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陈家兄弟和苏家父子,终于抵达了汴梁城。
其实没看到城池,便早已到了汴梁,之前在京畿,一路走来,到处是屋舍田园、鸡犬相闻。而越是靠近汴梁,道路便越宽阔,道边有砖石甃砌的排水沟水,据说其中尽植莲荷。虽然季节不对,没有看到莲荷,但近岸的桃李梨杏、杂花相间,便足矣让人们想象,春夏之间,望之如绣的美景了。
官道两旁,则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到处粉墙细柳,飞檐重阁,有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有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景色如画,升平欢乐至极……苏洵为后辈们指点,粉墙黛瓦的平民百姓家、高墙飞檐的是官绅富商的园林、如宫舍一般的琉璃瓦屋顶的,则是寺庙和道观……陈恪算是走南闯北了,他所见过的那些所谓大城市,竟没一个能赶上这汴梁郊区的。
更别提头一次出门的苏轼兄弟了,都跟土包子似的东瞅西瞅,隔一段便发个感慨:“瓜娃子滴,这里是仙境么?”弄得苏老泉老脸发红,勒令他俩目不斜视闭上嘴,不要给四川人民丢脸。
宽阔的官道上,足以容纳二十辆马车并驾而驰,熙熙攘攘的全是东来西去的车马……有驮着圆滚滚粮袋子,成队络绎而来的驴队,有满载鲜花、木炭的独轮车、有装着猪羊的大车。除了这些来自郊区的物产外,还有从蜀中来的布帛清茶、笔墨纸砚;从西北来的羊毛、从洛下来的黄醅、香药……
又何止是这条路上,在通往汴京十三座城门的各条水路通道上,都在上演着同样的画面。像输血一样,将四面八方的姜桂藁谷,丝帛布缕,鲐鲰鲍鲤,酿盐醯豉,米麦杂粮……无所不有,不可殚纪,一一输入大宋东京汴梁城,这才使东京变得无比鲜活。
就这样走到中午,看见道左出现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周围约方圆十里,湖边广植垂柳,殿楼台亭与古松怪柏、奇石异桥交相辉映……苏洵告诉他们,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金明池,皇家四大禁苑之一,每逢节日,会对民间开放,便有无数画舫游船,又有赛舟、玩水……百姓争相前来观看,绝对热闹非凡。
就在后辈们心之向往时,他又一指道南,那是一片红色的宫墙,墙上黄色的琉璃瓦:“知道那是哪里呢?”
“不知道……”
“琼林苑,据说里面琼花如雪,端得是人间胜景。”苏洵一脸神往道:“这也是皇家四大禁苑之一,却不会对等闲人开放,你等只有中了进士,官家赐宴琼林,才有机会一睹里面的景观。”
把后辈们忽悠地一愣一愣,苏洵才一指前方道:“汴梁城,到了!”
众人抬头望去,便见在晨霭薄雾中,汴京城那深青色的城墙,仿佛高耸入云!
他们从汴梁外城西偏南第一个城门,顺天门,俗称新郑门进城。
一进城门,如画般的园林美景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生活气息。
街道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尽是各色商铺店面。如针铺、颜色铺、牙梳铺、头面铺、刷牙铺、头巾铺、药铺、七宝铺、白衣铺、腰带铺、绒线铺、冠子铺、倾锡铺、光牌铺、云梯丝鞋铺、绦结铺、花朵铺、折叠扇铺、青篦扇子铺……几乎是每一类商品,都有专营专卖,品种繁多、任君挑选。
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包罗万象。大的商店门首还扎两三层楼高的彩楼欢门,悬挂色彩鲜艳、华丽多姿的市招旗帜,夺人眼球招揽生意。
街市上,欢门下的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牵着骆驼的西域商贾、有摇着折扇的风流书生、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尽汇集于这开封城内的街道上,共同演绎出一副太平盛世的繁华图画。
※※※
别说苏家兄弟,连陈恪也被这副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感动到热泪盈眶,来到、看到,感受到,便觉着不虚此生了。
就在几人争相搜肠刮肚,用最华丽的辞藻来描绘眼前的景象时,煞风景的老苏咳嗽一声,对陈恪道:“我们便在此处分开吧?”
“唉……”陈恪叹口气道:“伯伯还是家去吧,虽然不大,但好歹是个窝。”
“不去!”苏洵断然摇头,对苏轼两个道:“我们走……”只要一想到,那宅子里有陈希亮,他就恨不得提剑斩了那混账!
“看来,不弄利索了,他俩是没法见面了。”苏轼叹口气,拍拍陈恪,嘿然一笑道:“你家地址我知道,改日安顿下去,便去寻你,咱们得把这汴梁城好好玩玩。”
“嗯。”陈恪笑道:“那是自然。”
兄弟们便唱个喏,各奔东西了。
“咱们也走吧。”陈恪看了看宋端平,四郎、五郎和六郎,笑道:“去看看咱们家到底是个啥样子?”
“小心……”宋端平话音未落,便听远处一阵惊叫声,一匹无人骑乘的枣红色烈马,从人群密集的街市上狂奔而来。
第一一一章 后娘
见过昆仑关之战的都知道,奔马之势绝非血肉之躯可当。
街上行人慌忙丢下手中的箩筐、扔掉肩上的担子,向道两边避去。不知哪个粗心的父母,竟把自己的娃娃也扔在了路当间。
那男娃娃不过两三岁,正专心捧着片米糕享用,还不知发生了什么。
而那奔马,已经距他不足三丈了。
毫不犹豫地,三人一同朝那小孩扑去,终是陈恪离得最近,一个鱼跃便将那孩子推了出去,自己也就势打滚,尽力避开那烈马。
谁知那马在他面前两步之外,突然腾空而起。只听‘呼’地一声,陈恪只见一道红色的影子,从自己头顶越过。
再看时,那红马已经四蹄着地,马上却多了身穿劲装的青衣女子,她紧紧的缰着绳,看也不看陈恪一眼,便扬长而去了。
“混蛋!”弟兄们围上来,见他已经生龙活虎的蹦起来,指着那人马消失的方向,跳脚大骂起来。
边上路人也回过神来,纷纷大声指责起来:‘亏跑得快,不然非扭去送官不可!’‘记住这匹马,下次见到就报官!’‘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陈恪上辈子就最恨这种‘七十码’的王八蛋,但人家已经没影了,也只能狠狠的啐一口,这才恶狠狠的回过头,瞪着已经回到孩子身边的父母道:“你们怎么看得孩子?”再看那孩子,除了吓得哇哇大哭,并没受什么伤,他又劈头盖脸的训斥起来:“有你们这样当爹娘的么?”
那两口子又惊又吓、无地自容,只能抱着孩子,不断说:“谢谢恩公……”
“谢个屁!以后把孩子看好!”陈恪也是吓着了,暗骂自己道:‘这冲动的臭毛病,啥时候都改不了!’方才就算那马不跃起,他感觉也能躲过去,但万一出现失误呢……这真是地地道道的死不悔改。
惊魂稍定,他拍拍身上的土,骂道:“他妈的,书箱都摔哗啦了……”
边上路人面面相觑,这位义士明明是书生打扮,怎么说话如此……粗鲁呢?
“没关系,敝店送义士个最好的书箱!”但不要紧,东京人最是激赏义士,边上一个箱笼店的老板,马上拍着胸脯道:“大肚能容、功能齐全、样式美观、结实耐用……”
不只是箱笼店老板。见他身上的衣服破了,边上有成衣店的老板,马上表示,要送他一套最好的锦袍,还有靴子店、帽子店、腰带店、甚至香店的老板,也都争着要送他这个。
弄得陈恪莫名其妙:“你们送我东西干啥?”
“不赏义士,则义举愈少矣。”一个商人模样的家伙,笑眯眯道:“书生你尽管去,回来我等请你们吃酒。”边上汴京人,都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陈恪便稀里糊涂,被上下换了一新,头上簪了花、身上熏了香,弄得浑身不自在。然后被那商人,并几位长者拉着去吃酒了。
他走后不久,街道上恢复了原貌,重又喧闹起来。大概过了盏茶功夫,便见那匹撒过野的枣红马,又从去路返回了。
经历过方才一幕的人们,顿时紧张起来,好在这次,那马是走的,而不是跑的。
见那马牵在一个身材高挑的青衣少女手中,她身后,还跟着几个垂头丧气的劲装少女,并一众丫鬟家丁,家丁手里还牵着另外几匹小马。
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是高门大户出来的……不说这些仆人女使,单单这匹枣红马,放在后世,那就是限量版的法拉利。再加上那些豪仆健奴,实在令小民敢怒不敢言。
当然,大家可以用目光狠狠鄙视他们。
来到方才出事的地方,那女子止住脚步,把缰绳丢给下人,颇为男子气的朝众人抱拳道:“方才惊了马,教诸位受惊了!”声音却如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
“……”众人沉默以对。
女子知道,众人是在无声的抗议,她再次抱拳道:“请问方才有没有人受伤,那孩子去了哪里?救人的男子又去了哪里?”
这才有人答话:“算你运气好,没有伤到人,孩子已经被家人带走;那位义士,被员外们请去喝酒了,汴京城这么多酒楼,谁知道去了哪一家。”
“请务必帮我找到他俩。”女子脆声道:“必有厚谢!”
这时,她身后一个少女,小声道:“大姐头,人都没事儿,我们回去吧。”被鄙夷的目光注视着,自然不会舒服到哪去。
“是啊,是啊,大姐头,我们回去吧。”其余的少女也小声央求道。
谁知那青衣女子,回头狠狠瞪了她们一眼。她本来高出那些女子接近一头,又生了一双丹凤眼,这一瞪不要紧,竟唬得少女们一起缩起了脖子,再也不敢吭声。
这时候,负责这一带的街司过来,请她们到巡铺去做个笔录……当街跑马一事已经报上去,正愁着找不到肇事者呢,她们却自投罗网了。
“你们先回去吧。”青衣女子看一眼满眼不情愿的众少女,淡淡道:“我自己去就行。”
※※※
那厢间,陈恪几人,酒足饭饱之后,又有个年青人主动当向导,带他们出朱雀门东壁、过龙津桥南去。过太学,又有横街。街南五里许,皆是大片的民居。其内街巷纵横,网罗如织,若没有这土生土长的汴京青年带着,怕是真找不到那条藏在深处的老桥巷。
“到了,就是这儿。”带他们到里面第二家门口,那青年道:“叫门看看对不,不对咱再找。”
一叫门,开门的是个俏丽的女使,看着这帮不速之客道:“你们找谁?”
“请问这是陈司谏宅么?”
“是,你们是?”
“我们是他家人……”陈恪这帮活土匪,自然不会当闷葫芦:“你又是何人?”
“我……你们稍等。”女使大窘,福一福,转身便进去,对坐在厅中的一个女子道:“夫人,外面来了几条汉子,道是官人的家人,是让他们进来,还是等官人回来再说?”
“你不让人家也进来了。”那被唤作夫人的女子,是个明眸皓齿、粉面含春的美丽少妇,只见她梳着个杨妃发髻、鬓撑金凤发簪,穿一袭织金花纹的荷叶色撒花绉裙。由于怯寒,又披了个红绡滚边的云字披肩,端的是彩绣辉煌,贵而不矜。
女使一回头,险些撞到五郎胸上,吓得她往后一窜,瞪大眼望着这帮不速之客。
那女子却微微一笑道:“想必你们便是三郎、四郎、五郎和六郎?”
“是。”陈恪唱歌喏道:“还没请教?”
“妾身姓曹,乃是你父亲的……朋友,你们便唤我曹姨姨吧。”那女子粉面微蒸,但又得体的笑道:“快进来坐,到自己家了,还不快放下书箱?”
不待吩咐,在屋里侍立的几个女使,便去接陈恪几个的书箱。
“还没吃饭吧。”女子又吩咐女侍道:“立马去酒楼叫一上席。”
“不必麻烦,我们吃过了来的。”陈恪几个人,都快成闷葫芦了,却又不好启齿,只好先坐下再说。
“我们还约摸着,你们怎么也得下月才来呢……我正叫人来给你们收拾屋子,想不到就来了。”其实那女子,也有些发窘,她没想到会碰上这些家伙,不清不楚的算怎么回事儿?
双方就这么尴尬的吃茶说话,有一搭没一搭,纯属消磨时间,就等陈希亮回来,好各找各妈。
盏茶功夫,接到信儿的陈希亮,骑着毛驴跑回来,朝儿子们呲牙笑道:“来了。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呃,为父的好友,你们叫曹姨姨吧。”
“嗨……”这不等于没说……
“云熙,你先回去。”陈希亮又转向那女子道:“待我把他们安顿下,再请你过来。”
“一家大男人,不能没人照顾,我让兰佩和兰蕙留在这里。”那应该是叫曹云熙的女子,红着脸起身道:“我先回去了,有什么事尽管知会一声。”
“嗯。”陈希亮点点头。一屋子青年便起身送她出门:“姨姨要常来玩啊……”
“留步,留步……”按说女子的气场已经不弱了,无奈这些六七尺的大汉,一个个满脸怪笑,换了谁都扛不住。
※※※
待那曹云熙一走,陈恪等人便把怪笑转到陈希亮身上,宋端平笑道:“陈叔叔,这就是你给他们找的后妈么?”
“别瞎说。”陈希亮瞪他一眼,又老脸一红道:“就算是吧,本来说是,让你们见见就成亲,但是……总之只能暂时先放放。”
“哗……”陈恪他们顿时来了劲儿,也不顾旅途疲劳,兴致勃勃的问道:“什么身份,看样子很贵气呢?!”
“可是贵气……”陈希亮苦笑不已,心说,皇帝的小姨子,能不贵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