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潘矩楹这个人靠不住,小一万人守滁州,而且附近还是友军牵制支援,但还是把滁州给丢了!”段祺瑞并不比袁世凯好受多少,早上时候段祺瑞亲自去向袁世凯禀告滁州失守的消息,而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脸色当时就是大变,饶是他定力好没有当场掀桌子,反而是故作镇静的详细问了几句,当段祺瑞把详情禀告上来说潘矩楹的七千多人已经于昨天下午败退滁州,残部只剩了三千不到撤往江北的时候,袁世凯当时的脸色就已经是苍白了,而后又问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在那里,为什么还没有打通津浦线抵达滁州。
段祺瑞也是老实回答:“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被挡在了沙河镇已经有将近十天时间了!”
当时袁世凯盯着段祺瑞一阵猛看,露出一句:“十天还拿不下一个沙河镇?”
段祺瑞知道袁世凯已经是想要把怒气撒在徐树铮身上,而撒在徐树铮身上也就是撒在他身上,当即就是辩解:“沙河镇那边有着国民军主力挡着,少说也是两万多人,第十一师也是无能为力啊!”
袁世凯本想还说什么,但是看着段祺瑞半天后没有说其他的话,反而是摆了摆手让段祺瑞出去,但是段祺瑞刚转身,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扑通声,转身一看就已经袁世凯看的矮胖身子倒在了地上,当即就是大喊来人,又是紧急叫来了医生看望,弄了好一阵后袁世凯才是醒转了过来,但是身体却是极其虚弱,叫来了段祺瑞后用着虚弱的语气吩咐着:“津浦线关系到我们整个北洋的存亡,是决不能丢的。如今江北这局势怕是维持不下去了,你给华浦传个信,让他能守则守,倘若守不住就退回来。江北丢了以后我们还能再打回去,若是第二军丢了……”
后面的话袁世凯没有说出来,但是段祺瑞如何不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当初发现国民军要进攻滁州的时候,北洋军内部就为了要不要放弃江北而发生了争吵,但是北洋军的高层比如段祺瑞、冯国璋这些人谁都不敢轻言放弃江北。江北就是津浦线的桥头堡,同样也是因为长江的缘故而至关重要,夺取江北对于国民军来说极为重要,而同样的对于北洋军来说也极为重要,一旦江北丢失了,那么国民军就能够沿着津浦线继续北上威胁到北洋军控制的山东,并且事实上行掌控安徽,继而对河南发动攻势。到时候北洋军就会失去大量的控制区,并且北方老家就会受到直接的威胁,彻底动摇北洋在北方的统治。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军为了和国民军进行决战,已经在津浦线沿线,尤其是江北地区投入了重兵,不提在安徽已经被击溃的曹锟第三师,另外还有冯国璋第二军的第五师、第七师、第十师、第二混成旅。现在还得加上一个潘矩楹的第二十师一个混成旅。而且这些部队清一色的是北洋军嫡系,可不是那些临时编成的混成旅或者地方省军,这江北地区的兵力就已经占据了近半的北洋军嫡系兵力。
而这么多的兵力部署在江北,可不是说能撤就撤出来的,一个搞不好就演变成为全面大奔溃继而葬送掉北洋军的近半这里。
正是因为有着诸多顾虑,所以不管是冯国璋还是段祺瑞都是不敢轻言放弃江北,就算是袁世凯自己也是不敢轻易说出撤退的话来,他们大多还希望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能够重新打通津浦线,希望潘矩楹能够守住滁州,希望江北的第七师和第五师以及第二混成旅能够抵挡住来自东西两面的国民军进攻。
可是希望终归是希望,北洋军实际上从合肥战役后就已经变成了劣势一方,没有曹锟第三师这支北洋军嫡系部队的牵制,安徽方向的国民军就能够抽调出足够多的兵力来围攻滁州和切断津浦线。
不管是沙河镇方向还是滁州方向,又或者是六合乃是武岗方向,国民军都是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而面对国民军优势兵力的打击,北洋军在没有得到有力增援的情况下是很难守得住的。
可是这个时候北洋军已经不可能有太多的援军了,原本就是作为援军用的第十一师已经用在了沙河镇方向,潘矩楹的第二十师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滁州,另外一个旅则是去了淮安。至于孟恩远的第二十三师,刚从山东进驻徐州不久,但是为了预防前线占据彻底败坏后,袁世凯亲自下令让孟恩远按兵不动,在徐州修筑工事巩固防线,这可是北洋军在津浦线乃至整个江苏、安徽、山东最后一支主力了,是不可能随便用掉的,毕竟要是国民军在清江浦取得突破了,就会直抵徐州了,假如大量北洋军还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徐州都被国民军攻占了,那么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前线的十余万北洋军直接投降算了。
至于京畿地区还有第一师和第十六师,这两个部队一直都是被袁世凯当成了近卫部队的,不可能轻易调动,但是随着前线战事的紧张,袁世凯还是抽调了第一师准备南下,但是要全部南下抵达前线还得有一段时间。
短时间的内,江北附近的北洋军是得不到增援了。
短时间内没有援军,铁路补给线被切断,大量弹药在激战中被消耗但是又不得到补充,加上被数面包围,就连后路都已经被切断,这对江北地区的北洋军造成了极大的士气打击。
如此情况下,北洋军的崩溃就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而最开始崩溃的必然也会是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战争的潘矩楹七千多人,兵力处于劣势,武器处以劣势,士气不振,更要命的是缺乏充足的弹药补给。如此情况的潘矩楹所部面对国民军优势兵力的进攻,能够坚持小半个月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潘矩楹一败,滁州一丢,几乎就是立马宣告了江北战役的胜负。毫无疑问的国民军已经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而接下来北洋军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了,至于继续坚守江北的企图,袁世凯对此已经不抱希望了。
老头子的想法是明显的,段祺瑞也是了解的透彻,那就是江北局势既然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要尽量的保住冯国璋的第二军。虽然段祺瑞和冯国璋明争暗斗,就连袁世凯也对冯国璋独大极为不满,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冯国璋的第二军都是货真价实的北洋嫡系,冯国璋的第二军要是在江北被国民军来了个全歼,不用说的,北洋这个体系立马就得崩溃。没有了冯国璋的第二军在前面挡着,段祺瑞可不认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能够挡住国民军的北上,哪怕是以后在徐州山东一带进行布防,把第一师和第十六师都调上去,但是这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挡着,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山东和苏北的防线布置。
袁世凯想要冯国璋撤退,段祺瑞也是支持这个想法的,而冯国璋得知滁州失守后,不用袁世凯和陆军部来命令,人家自己就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准备突围了。
“滁州既失,加上我军被困于江北已经长达半月,各部的弹药储备都已经不足支撑五天,如此情况下,突围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靳云鹏面色和在座的其他人一样沉重,面露担忧地说着。
“撤是肯定的,问题是从哪里撤,怎么撤?”冯国璋一如既往的说出了问题的关键点。
王汝贤道:“我看可以直接北上,回到来安后转道西进抵达沙河,或者是直接绕过沙河回到津浦线上直接撤回蚌埠重新展开防御作战。”
王汝贤历尽两次战败,让手下的第七师在泰州以及扬州两地损失过半,现在的他脸色也是极为疲惫,而且神色间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傲然,现在提出的建议也极为中肯。
实际上,北洋军要想撤退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的北洋军主要分布在江北周边近百平方公里内,第七师残部和第五师一团在六合,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一团在浦口,而唐天喜的第十一师则是在武岗方向。第五师还有一部分兵力在江北泰山镇,解家庄。至于潘矩楹的第二十师残部准备退往乌衣镇。相对的国民军的进攻方向也是在东、西、西北两个方向,但是在江北的正北方向,也就是津浦线的东部开阔原野地区却是没有国民军在的。
所以北洋军如果能够汇集主力向北方撤退的话,应该是可行的。
但是问题来了,北洋军要跑,国民军肯定是要追击的,如果前线部队被国民军缠住了谈何撤退。如此前线部队要向撤出前线突围的话,那么肯定就需要一部分的部队留下来吸引国民军的火力并掩护主力撤退。
对于这一点,会议上的诸多北洋军将领都是明白的也是赞同的,但是问题的关键点不在这里,而在于谁先走,谁留下来掩护。
换句话说,谁先走活下去,谁留下来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