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丘的《五伦全备记》文哥儿便又把搜罗民间戏曲的事提上日程,真是越想越忙!
江南这边能人无数,他反而不必像在西北那样常驻在军屯上,能做的事可太多了。
就是得忽悠住朱厚照省得这小猪崽子生出“我不能去玩你也别想去”的想法来。
回到东宫文哥儿就趁着用晚膳的机会可着劲给朱厚照灌输提前做好出行攻略以及采集并记录民间文化的重要性。
他绝对不是出去玩的而都是带着计划出行,每次出门都很有意义!
没看到老丘当年来江南走一遭当即灵感爆发写出本《五伦全备记》吗?来都来了谁都不能空手而归!
朱厚照可没看过丘濬的戏曲大作,颇为好奇地问:“《五伦全备记》写的什么?”
文哥儿就热情地给朱厚照介绍了一番。
《五伦全备记》又叫《五伦全备忠孝记》或《五伦全备纲常记》。
光看这戏本子的标题就知道了,讲的就是主角一家子人“五伦全备”的美好故事!
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北宋末年有这么一大家子人亲娘守寡后含辛茹苦养大几个娃,两个儿子出门考科举报效国家同时高中状元探花丞相想把女儿嫁给这两个青年才俊,兄弟俩以已经与老师家女儿订婚为由坚定拒绝!于是没过多久大哥就被穿小鞋扔去边关对抗胡人,儿媳则在家割肉为忧心成疾的婆母治病……
最终胡人被大哥的忠孝仁义感动了,主动归降北宋!老天也被他们一家子人的高尚品格感动了让他们一家人齐齐飞升成仙、位列仙班!
看到没有这当娘的这当儿子的这当儿媳的个个都多了不起!
若是真有这样一家人存在,哪还有什么靖康之耻哟!
只要人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朱厚照听得一愣一愣的。
听起来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一家人可怎么感觉有哪里怪怪的。就莫名不太想看……
何景明是头一次听说这本《五伦全备记》很是感慨地说道:“没想到丘学士还写过戏本子。”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我刚看到的时候也很惊讶!说起来早前还有人专门请戏班子把它排演出来,我曾跟着丘学士去看了几场。”
老丘显然是对自己作品十分满意的,前些年还亲自验收过演出成果来着。创作者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
文哥儿转头忽悠朱厚照:“殿下要是有兴趣的话回京师后可以请人到东宫演出,邀佀尚书他们都来看看,他们肯定很喜欢。”
其实吧,多看几出还是挺有意思的,人家演得多认真呐!
想想马文升和佀钟这两位老尚书,个个不都整天把忠孝纲常挂在嘴边,特别适合邀他们观赏老丘的戏曲巨作!
每个人都应该体验一下那种听戏如坐牢的感觉!
朱厚照总疑心文哥儿在坑他,但又不太确定到底是不是。他只能含糊应道:“回京后再说吧。”
文哥儿倒也没有非逼着朱厚照去欣赏《五伦全备记》的想法,本来老丘这戏本子就不是为太子写的,而是准备让民间演出这部戏曲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至于老百姓爱不爱看这些内容,听不听得懂那些唱词,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么说,堂堂理学大家还能激情创作戏曲,多值得鼓励对不!
几个人边吃吃喝喝边聊着天,一顿饭很快就被解决完了。精力再充沛的人一整天跑下来还是累得不轻,文哥儿便没有再挑灯写信,而是早早睡下。
许是文哥儿掰扯出来的说法还算有效,朱厚照第二天倒没拦着文哥儿往外跑。
早在出发之前,文哥儿就和费宏做好此行的规划,现在太子在南京这边的讲学安排俨然已经步入正轨,他们便正式按照提交给内阁的计划把任务分到每个人头上,每位庶吉士都得负责收集和整理日后可能会用到的诸多材料。
江南一带不像是陕西行都司那种连行政机构都没设立的军事化管理地区,这里的每一个县几乎都有着深厚的底蕴,他们这些官场新丁哪怕只是到地方上借县志读一读都能获益匪浅。
杨慎虽不是庶吉士,对这个集体采风行动也很感兴趣。他还提出自己来负责一个专题:收集古今风谣。
风谣也就是民间歌谣,古书之中对此多有记载。
既然他们都到百姓个个都爱唱一嗓子的江南来了,他当然得趁此机会好好到民间走访一下,多多收集百姓爱唱的歌儿!
文哥儿咂摸着“古今风谣”这个词儿,总觉得有点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
可惜他扒拉了半天自己的记忆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文哥儿也觉得杨慎这个选题怪有意思的,马上鼓励道:“你抓紧收集和整理,回头要是凑出本书稿来了,咱就去苏州看看他们那边的书坊是不是真的很厉害!”说着他兴致勃勃地拉着杨慎殷殷叮嘱,让他要是找到有意思的风谣记得学学怎么唱,回头可以教他!
当然,他要是在寻访路上遇到了,也会收集起来一并交给杨慎整理成集。
杨慎本来就是很有主意的人,得了文哥儿的赞同自是摩拳擦掌地准备开干。
一行人分头把应天府周围走了几天,每天都能带回许多新鲜见闻给大伙分享。
遇到特别值得一去的地方更是会直接记下来,回头力邀朱厚照这位太子一起过去玩,并由庶吉士们负责写诗文记录朱厚照的游玩过程和游玩体验。要是有格外欣赏的手艺人或者店铺主人,他们都不吝于帮对方题字写对联。
因着朱厚照都是微服出行,所以许多人是听到别人的讨论后才后知后觉得知太子来过自己店里。
懂得做生意的商户都开始卖力吹嘘起来,直说自己店里的东西得了太子的夸奖!
转眼到了休沐日,文哥儿约来的人都齐聚南京国子监,正好他们手头积攒了一堆搜罗来的各类资料,来的人便自然成了现成的苦力——来都来了,一起干活吧!
新社成员们:“…………”
敢情你把我们喊过来,就是想使唤我们帮忙整理这些材料!
文哥儿便给他们说起吴宽一直惦记着写《苏州志》的事。
一个有责任感的读书人怎么可能不关心自己的家乡?我们现在多积攒些资料,以后吴宽他们这些前辈着手写方志的时候便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难道你们就不想参与吗!
什么?你不是苏州人?那还有《金陵志》《扬州志》《杭州志》等等,哪怕是一个县也会拥有自己的县志!
万一千百年后有好事者拿你来瞎编故事,你的子孙后代或者你同乡的子孙后代也可以扒拉出县志来表示你不是那样的人,你有过被记入县志的了不起的一生!
听文哥儿都开始拿千百年后的评议来鼓吹新社成员积极参与本次江南采风行动,张灵忍不住说道:“估计好事者最爱拿你来编故事,你以后可得好好修你们的《余姚县志》。”
众人听了都哈哈直笑。
就是这个理,要说有好事者编故事,怎么都得先编文哥儿才是。毕竟古往今来也没出多少个三元及第,九岁便三元及第的神童状元更是绝无仅有,想来后世人肯定不会放过文哥儿的。
文哥儿一脸控诉地看向张灵,没想到突然拆自己台的居然是张灵这家伙。
听张灵这么一说,他赫然发现自己确实很容易被好事者找上!
文哥儿觉得自己要督促杨慎抓紧把《古今风谣》整理出来,早点出书扬名天下,不能只有他一个人当靶子!
杨小慎啊杨小慎,你不能再偷懒下去了!
接收到文哥儿关怀目光的杨慎:“…………”
你这么看我有什么用?难道你以为我出名了,他们拿我编故事的时候就不带上你了吗?别太看不起自己了,面对现实吧王十六!!!
到底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谁都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所以帮着归类整理了一天资料后也捋起袖子加入到采风队伍之中,约定好每逢休沐日便过来分享自己本旬的收获。
这种热烈的氛围也感染了南京国子监的生员,他们虽然不能到处跑,但可以借阅国子监的藏书了解典籍掌故。
反正干就是了!
众人花了大半个月把整个应天府都跑了一遍。兴许是因为他们不会随便插手地方上的事,所以地方官都很乐于接待他们。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他们走到哪都是一片热闹又太平的祥和景象。
这大抵是跟着太子出行的结果。
大家都知晓太子在南京,而且还装成寻常少年郎爱到处跑,怎么都得把治下的腌臜事给藏起来。
四月底,钱福从松州那边来寻文哥儿玩耍,邀他一起渡江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张灵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也极力劝文哥儿过江玩去。
扬州可是盛产美酒的好地方啊!
文哥儿当年在苏州住过小半年,早就把苏州一带走了个遍,扬州那边倒是去得少,闻言也有些意动。
只是都过江去了,得多玩几天才是!
文哥儿便与朱厚照商量起这件事来。
朱厚照最近玩得很欢,不仅跟着文哥儿他们到处吃喝玩乐、感受江南的风土人情,还时不时去神机营和大教场那边看人操练,显见是没忘记自己的大将军梦想。听说文哥儿想过江玩去,他立刻说道:“我也去!”
微服出行多了,朱厚照在文哥儿面前便不句句称“孤”了,平时都爱你我相称。
文哥儿本也不是多讲规矩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这点小事。他说道:“那殿下得提前跟杨学士他们商量。”
朱厚照连连点头,当场就召杨碧川过来说自己要去扬州玩几天,这几天的课程由文哥儿路上顺便给他讲得了。至于归期么,估摸着到端午那几天他们就会回南京来,因为到时候他们还要到秦淮河畔看灯船的!
杨碧川听后笑容都敛了几分,苦心劝了朱厚照几句后发现他根本没在听,只能无奈地走了。
得知朱厚照怎么和杨碧川商量的文哥儿:“…………”
什么叫由他顺便讲讲得了?
人杨学士听了心里能乐意?
偏偏朱厚照还振振有词:“本来每天也没讲多少东西,你路上给我讲就够了。”
朱厚照都把话说出去了,文哥儿也没什么办法补救,只能随他去了。
作者有话说:
文崽:时至今日,你依然不忘给我拉仇恨!
猪崽:不忘初心!
*
更新!
继续咸鱼躺的一天(安详
*
注:
①老丘戏曲巨作《五伦全备记》的内容大家都忘记了,再讲一遍!(bushi
②《古今风谣》:突然发现这书居然是杨小慎编的,以前看的时候都没注意……
收集了一些很广为人知的民谣(?)
比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比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举孝廉,浊如泥。举良将,怯如鸡。”
比如“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比如“强贼放火,官军抢火,贼来梳我,军来篦我”
大多都是讽刺朝政问题的,估计杨小慎是借着写书在云南隔空辱骂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