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一位面容清婉的女子最先怯怯开口,“殿下是需要我们做何事?”
有她一个人开口,其他人倒也争先恐后地说话了。
“殿下有何事需要草民,草民定会万死不辞。”
“殿下请说。”
……
一群人吵吵嚷嚷的,赵珣有几分不耐地皱起了眉,但也忍着没被其他人发现。
还是侍卫意识到他的情绪,连忙组织了一下秩序,“大家先别吵,暂且听听殿下到底怎么说。”
他这样一说,室内瞬间寂静了,都等着赵珣说话。
赵珣这才放下了蹙起的眉心,淡淡地对他们开口。
“本殿此行是为了处理江南的旱情,想必大家都因为旱情,家中粮食稀缺了不少,本殿如今倒是有一想法,只是需要你们支持。”
语毕,他又补充了一句,“尤其是需要丁壮男子。”
刚才第一个回他话的女子再次开口,“民妇的丈夫倒是身强力壮,若是殿下不嫌弃,民妇此次归家,定会叫他为您所用。”
“老夫家中有三个儿子,都可以供殿下您支使。”
“草民的兄长也是十分孔武有力,殿下若不嫌弃……”
一时间里,店里又响起了七嘴八舌的声音。
此时殿内的声音杂乱,赵珣却并没有再次不悦,反而是有几分心情愉悦地勾起了唇,面上神色颇为柔和,看起来就十分和善。
林盛一直在注意着赵珣,见他面色转变如此之快,只能心里暗暗感叹。
四皇子,怕是真的有帝王之相。
*
今日之事,着实为赵珣带来了不少的威望,赵珣原本的计划也一一开始实行。
孟回早就被关押了下去,他身边服侍的人也被关押了起来。
县令府则是被赵珣一行人占用了,赵珣让人收拾了一间不用的房间居住后,就开始着手处理江南的旱情。
他拯救流民一事,被他派人在大街小巷大肆宣传,很多对他素未谋面的百姓都对他都了几分尊敬,加之明崇帝令牌的加持,赵珣布置好的计划,如今发展得前所未有地顺利。
他早就派人收集了多数的洋芋的种,在衙门门口摆放着,百姓凭借着家中人丁户口来领取。
赵珣下令,让他们若是愿意,就将自己地中枯死的作物去除,种上洋芋。
一群百姓甚至鲜少听过洋芋,看着长得奇怪的作物,心里嘀咕着到底如何吃。
一开始并没有人敢开头,直到那些被赵珣从牢狱之中放出来的百姓最先硬着头皮尝试。
有一就有二,于是渐渐就有更多的人来领着种来种植。
赵珣派人搜集的洋芋种也终于派发完了。
与此同时,赵珣也在着手安排着开挖水渠的工作,在衙门前粘贴了告示,招募民工,给他们一定的工钱。
一群没有稳定收入的男子看到了不低的工钱,自然毫不犹豫地就来了,赵珣的这一计划也成功得以开展。
朝廷派下的资金雇他们是完全足够了的,加之每日的工钱都是当日日结,所以每个人干活都无比认真。
甚至以为有人见他们去挖水渠获得那么多的工钱,也动了加入的心思。
赵珣也没料到,原本需要花费至少两个月的工程量,居然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将水渠挖缮好了。
在一月之前栽种下的洋芋也早就已经长势旺盛了,只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可以收获。
如今,水渠早已经修缮好了,便可以引水灌溉。
先前被烈日晒得奄奄一息的作物总算是有了水的浇灌,最后存活了下来。
江南的商贾先前大肆囤粮,见此情况,也生怕自己手里积攒的粮食难以卖出出去,便只能以平常的价格卖了出去。
江南的地带,百姓渐渐恢复了先前的富足生活,赵珣此次出行算是彻底完成了明崇帝吩咐下来的任务。
任务的完成也意味着快到了即将回到京城的日子。
这天,赵珣收到了两封来自京城的信,一封是林幼殊的,一封则是明崇帝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
赵珣不认为明崇帝除了公事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事找他。
索性他现在不想处理公事,便最先拆开了林幼殊寄来的那封信。
林幼殊这一个多月一来,几乎每隔四五日就会写信给赵珣与林盛,并派人送过来。
原本是可以用那只信鸽的,但是林幼殊怕自己写信过于频繁了,那只小小的鸟儿会被累死。
于是他还是托信使带了过来,分别交给赵珣与林盛。
赵珣每次拆开林幼殊给他寄的信,心情都会好上几分。
林幼殊与赵珣在宣纸上写的都是一些再正常不过的话,但是看起来好像总是带着几分幼稚感,赵珣看着只觉得好笑。
虽然是这样,赵珣也每次都会认真地将他的信看完。
林幼殊大多是在说过去几日里做了何事,挑了一些印象深刻的与他说,加上生活中的一些开心亦或是烦恼的事。
最后再加上一句对赵珣与林盛的想念,然后询问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去。
赵珣先前尚未完成任务,只能回信时对这个问题也是尽可能敷衍,因为他也不确定到底何时能回去,只能尽可能地在言语上安抚他。
他提笔开始给林幼殊回信,寥寥写下几句很简短的几句话后就算是完成了,毕竟他一直不是话多的人。
等到最后,落款后他正打算将信纸密封起来,突然想起还没有看明崇帝寄过来的信。
他顿了一下,将手上已经写好的信纸放了下来,开始拆开明崇帝派人送来的那封信。
果然不出他所料,明崇帝是又有公事找上了他。
他在信上讲述了东南一带的商贾走私垄断了粗盐的供应,给朝廷的收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事。
盐此类物质本来是由朝廷派官员专管的,但是东南一带的粗盐十分丰富,民众都可以随意从各处取得,朝廷也就没有派人专管,只是让他们每年里向朝廷送上定量的盐。
这种方法在以前很管用,有效抑制了粗盐的走私。
但是如今,却有人在东南一带发现了更大面积的产盐地,粗盐的产量也有着大大的提高。
将定量的盐上贡给朝廷之后,他们还能有很多的剩余。
这也就给了他们将剩余的盐卖给来自其他地区的商人的机会,从中可以获取巨大利益。
朝廷专卖的粗盐不再受到商贾的推崇,因为东南一带出售的粗盐比朝廷出售的要便宜一些,他们也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虽然明崇帝明令规定了在中原不能私自做私盐交易,但是这之中展现的利润确实不可估量的。
所以更多数的人确实是愿意为了重大的利润而铤而走险,甚至连明崇帝都能对此事表示理解。
只是事关国家大事,他不可能将此事放任不管,加之他有心要考验赵珣,于是便打算让他去解决这个问题。
赵珣合上了手上的信纸,将其在点燃的煤油灯中燃尽。
等到纸张最后燃成了灰烬,赵珣才收回了目光,将自己先前写好的给林幼殊的那封信一边撕碎,也放在了火焰上点燃。
他重新取出一张纸,再次提笔重写给林幼殊回信。
等到思索了大约有一刻钟,赵珣才想好到底该如何同他说。
等到一封回信写好,已经到了深夜,窗外的月亮已经高高挂起,街道上传来了打更人的打更声。
赵珣盯着窗外看了几眼,最终还是没有吹响口哨。
夜深了,信鸽也需要休息。
他将信纸放好,压在了枕头底下,自己则是和衣而睡。
*
几日后,远在京城的林幼殊收到了赵珣的回信。
林盛的回信他前一日里就收到了,他已经说了他们没过多久就能回京了。
所以这次林幼殊收到赵珣的回信时,心情也十分不错,以为看到的会是好消息。
结果将信拆开一看,赵珣却对何时能回京之事一字不提,明明林幼殊在信中提及最多的就是问他们何时能归京。
直到看到最后,赵珣才终于轻描淡写提了一句归期未定。
说是归期未定,实际上已经变相告诉林幼殊他短时间之内肯定还不会回来。
林幼殊想着昨日收到的林盛的信,虽然内心不开心,但是也只能安慰自己,虽然四皇子殿下还未曾确定归期,但是爹爹没多久就会回来了。
这样想着还是没能安抚他的情绪,等到第二日去上学的时候他的面色还是有几分失落。
他的同窗看见他的样子都纷纷上前来询问他到底怎么了,一群人围在他的身边。
在赵珣离开的日子里,没有了赵珣的威慑,原本不敢靠近林幼殊的其他人都有了接近林幼殊的勇气。
林幼殊长相精致昳丽,很多人第一眼就对他心生好感,只是迫于赵珣的压力,一直不敢靠近林幼殊。
如今赵珣离开了,他们自然就想方设法地接近林幼殊。
林幼殊被迫接受着他们的好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相处得都不错。
就连皇子们都会对他施予一两分的善意,所以纵使赵珣不在,但是在其他人的照顾下,林幼殊其实也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