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们服役的高高兴兴,却不知道他们口中说道的赵大人赵九福已经回到了陈家村,虽说常年在外做官,但赵九福却做到了当年的承诺,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回家一趟。
这也是多亏了现在的船运速度越来越快,不然的话就过年这么十几天的时间,他想要走一个来回实在是不容易,即使有皇帝给的额外假期也不成的。
过年是民间最热闹也是最空闲的日子,每次赵九福回来,上门来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赵九福心中暗道麻烦,却也知道有些人情不得不走,后头索性将其中一日定位宴请相邻的时间,光发帖子集中在这一天解决。
除了这一天之外的时间,不管是谁上门拜访赵九福都是不见的,对外统一的口径就是要陪伴父母不能出门应酬,倒是也无人敢说他的不是。
倒是也有一些乡亲远亲不知道分寸,不过现在的老陈氏已经不是当年的老陈氏,更别提还有严玉华在旁边看着呢,哪能让他们随意打扰。
一年只能相伴几日,这几日就显得分外的珍贵起来,不过老赵头和老陈氏却已经心满意足,如今他们站得高了,见识的也多了,知道许多当官的一出门,数十年不能回来也都有的,赵九福每年都能抽出时间回来一趟着实不易。
一开始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倒是劝过孩子,觉得这般来回太过辛苦,不说赵九福自己,他们还心疼三个小孙孙呢,这过年大半的时间都要在船上过了。
可赵九福却执意如此,当年他愿意勤奋苦读,除了系统的敦促之外,主要为的就是家人,若是因为当官而彻底放弃了父母,那跟他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既然爹娘二人不愿意去京城,那他就挑时间回来,以前或许还困难,但现在船运的时间越来越快,因为官道的修理,马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般一来他的想法也能成真。
不过这确实是让妻子和儿子们辛苦了,但在赵九福看来,这种辛苦是有必要的,他会心疼他们,却不会让他们留在京城自己独自出发。
幸好这些年严玉华的身体也养的极好,她也是万万不会让赵九福一个人回来的,作为儿媳,她不能侍奉公婆已经不对,更别提当年她未能生育的时候,老赵头夫妻俩也从未说过什么,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她心中感激,愿意每年辛苦一次。
而家里头三个小的对于远行总是兴致勃勃,在灵泉的滋养之下,三个孩子的身体都极好,又开始修炼五行阴阳拳,倒是不至于因为坐船赶路就生病。
老赵头和老陈氏每次总念叨着儿子辛苦,儿媳辛苦,三个小孙孙也辛苦,但每次看见他们回来总是高兴万分,据说现在快过年了就喜欢在村口等着,谁都劝不住。
在外,赵九福是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在家,他却只是个平凡的儿子和兄弟,尤其是在爹娘面前的时候,他愿意只当一个乖儿子。
只是时间毕竟太短,每每相聚的欢愉还未退散,离别的时光又再次到来,这一次赵九福的离开与往年不同,他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家中的几个侄儿。
这些年因为赵九福的大力支持,陈家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送孩子进村学读书,若是没有天分的,识得几个字也能谋一个好差事,若是有天分的,就算是家中无银钱,村里头也愿意给出一份束脩,只要自己有毅力也能坚持下去。
只是科举一道艰难重重,当年赵九福能够一路顺利平步青云,那是他两辈子的坚持和系统的加持下才得来的,一直到现在,陈家村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赵九福。
近二十年的时间,陈家村统共也只多了三个秀才,一个举人,其中一大半还都是赵家人,而现在赵九福要带走的,正是这四个人。
其中考中举人的正是赵老四和温柔的亲子赵顺安,其实赵顺安不管是聪明和学识都十分不错,为人也颇为刻苦,不知为何运气有些差。
有赵九福在,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绝对不可能故意为难赵家人的,但偏偏赵顺安考秀才的时候连续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半路生病不得不退出。
等到考举人的时候又是如此,一年年下来若是旁人的话,恐怕也得心灰意冷了,不过赵顺安被这般打磨了多年,反倒是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于情于理,赵九福都想带着赵顺安进京,虽说会试还在两年之后,但一来侄儿在身边他能亲自教导,二来也能让赵顺安熟悉京城的环境,不至于来一个水土不服。
至于其他三人,既然都考中了秀才,后头肯定是要继续应试的,这三个人中,有两人都是赵家人,一个是赵九福的大侄子赵顺德的大儿子赵明宇,一个是赵顺昌的儿子赵明辉,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能考中秀才也是聪明好学的。
不得不说,赵九福自己的兄弟姐妹里头没有能读书的,下一辈的侄子也一般,但因为有这个弟弟小叔在,他们倒是一门心思的盯着自己的儿子读书。
这一盯倒是盯出了几个人才来,反倒是比他们自己好一些,论起辈分来,这些孩子都是赵九福的孙子辈了,也难怪人家都说诗书之家靠的是时间积累。
另外一人却是陈家人,论关系的话还是老陈氏祖孙,小陈氏的堂孙,反正也是喊赵九福叫外爷爷的辈分,一转眼的功夫,赵九福还觉得自己是个小伙儿呢,结果这一次带回去四个孩子,一个喊他叫叔叔,其余的都要喊爷爷。
之前赵九福一直没带亲戚上京,也是因为他公务太过于繁忙,还怕自己没时间照看几个孩子,这几年他手头的事情顺当起来了,倒是起了这个念头。
果然,他一说出来,几个孩子还未说话,他们的亲爹亲娘倒是满口答应下来,恨不得他们当天就走,谁都知道被赵九福带去京城的意味。
只是赵九福提出将四人带走之后,倒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家儿子也有读书的天分,求上门来想让赵九福也一块儿带走,在他们看来,四个是带,五个也是带,左右不差那一个人头。
虽说村里头也有私塾,但里头的先生不过是个落地秀才,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只能在他们村子里头教书,跟赵九福怎么能相比。
这事儿都不用赵九福自己开口,老陈氏直接都给撅了回去,骂道:“你们一个个想啥美事儿呢,难道还让我儿子给你们带孩子不成,他们若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别说是去京城,就是去了西天佛祖那边也镀不了金光,早早的下地种田去反倒是实在。”
也有人心中不乐意,觉得自家儿子就是少了名师才考不中秀才的,又想着既然是亲戚怎么就不能指点一下,但他们也只敢肚子里头想想,要知道老陈氏平时和善,但身上可是有正二品的诰命的,当年册封的时候知府大人都亲自过来探望了,他们哪里敢跟她对骂。
后头陈家村的村长也逮着这些人痛骂了一顿,要知道其中一个被带走的陈家小子可是他亲孙子,要是因为此事惹怒了赵九福的话,他们家才是最吃亏的。
赵九福是大周朝出了名的孝子,但问题是他孝顺的是老赵头和老陈氏,老陈氏也是陈家人,但实际上她的亲兄弟亲姐妹都已经过世了,虽说侄子还活着,但关系却大不如前了。
赵九福没搭理这些琐事,在他看来闲言碎语完全不用理会,与其有这时间跟他们较真,还不如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一到日子,就算是再舍不得,赵九福也得带着家眷离开了,每到这一日老赵头和老陈氏总是强颜欢笑,就怕孩子看着他们伤心就担忧,总得让他安安心心的远行。
这一次赵九福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他们身边最疼爱的孙子赵顺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赵顺安这把年纪早已经成亲,他的妻子还是温氏兄长的庶出女儿,虽然是庶出,但其实尤承赟只有这一女,会把他嫁给外甥看见他对妹妹的重视。
原本赵九福还想着带着赵顺安一家离开,不过赵老四一家关门商量了一番之后,尤氏带着两个孩子留在陈家村,只是在赵顺安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细细嘱咐。
离家的时候,几个人还有几分忧伤,但等马车经过新亭府,进入新河道之后,赵顺安还能按住性子,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却忍不住欢呼起来。
赵明宇虽然是赵顺德的儿子,但跟亲爹不同,他的性子带着几分活泼,天生看着就是一张圆圆的笑脸,模样跟赵家人不像,反倒是跟他亲娘有五六分相似。
这会儿他忍不住喊道:“九爷爷,这船好大啊,开得也好快,快看,我们超过那些船了。”
赵九福听着这个称呼总有几分不自在,不过这些时间下来倒是也有几分习惯了,笑着解释道:“我们坐的是官船,这船是造船司那边新出的,速度是寻常船只的三倍有余,别说周围那些小船了,普通的商船也是比不得的。”
赵明宇又是一番大呼小叫,赵九福见他们兴致上来了,索性就让几个小的陪着一道儿玩耍,他自己往船舱里头走去,年纪大了,他现在也不爱这么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