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32章 一百三十二课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丁珰 3692 2024-07-25 11:18:29

无论赵匡胤再不习惯,历史的齿轮也不会因为个中某人是否习惯当下而停止转动。

而眼下这场“体验”,和历史也是无限接近的——它在继续沿着既定的轨迹往前走,丝毫不变。

宗泽去世,接替他统军的依旧是杜充。

赵匡胤对这个人是怎么看都不顺眼,但奈何杜充不比宗泽,对下边的小将可没什么“礼贤下士”的好脾性,更懒得搭理赵匡胤。

而且对总想着打仗的赵匡胤和军内其他主战派整天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不仅一意孤行切断了跟北方金人境内所有义军的联系,还每天沉溺享乐,对军务等一概懒得管,赵匡胤和宗泽等辛辛苦苦整顿的军纪又有散漫的趋势。

更有甚者,他甚至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还派人去凿开了黄河——

阻止无果,赵匡胤身为人君、眼睁睁看着数万百姓被淹,心里凉了个彻底。

这到底是个什么垃圾朝代?

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养出这样垃圾的皇帝和官员?

但无论如何,日子也是要过的。

赵匡胤不管主将和上官多荒唐,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始终勤练不辍,军纪严明,不让出征就天天在驻地练军,盘算着等金人大举入侵,应该就可以打了。

终于,金人打下来了。

赵匡胤和许多守将一样,带着自己麾下的将兵抵挡着金人的攻势,但却突然收到信,说让见机撤退——因为主将大人杜充已经先行撤离了开封,准备南下去“驰援”皇帝。

赵匡胤:?

这边将士们在拼死抵抗,你直接一声不吭带人跑了?

然后马后炮一样丢过来一句你们自己看着跑。

赵匡胤心里把杜充八辈子都骂了个遍,他是不打算撤回南边的,但一直这么打也不是事儿,得找个地方休整一下,杜充走了,带来的几乎全是坏处,但也有一点好,那就是他相对自由了一些了。

只不过还没等赵匡胤想好要去哪里、要怎么办,杜充叛变投敌的消息就先一步传了过来。

赵匡胤胸口一大股气翻腾上来,直涌上喉头,化作了一口哽住的血。

如果不是当了几年的皇帝,以他在军中打天下时候的性子,早就气得要发誓之后定杀杜充了。

但涵养再好也没用,总要面对现实的——他被抛弃,成为了孤军一支。

这就是现状。

无奈之下,赵匡胤只能带着这一小股军队以战养战,去辗转各地剿匪、收编残兵收归流民等,日复一日地靠这样的手段在活下去的同时来养兵练兵。

而由于军纪严明、被收编进来的后来者也都随大流地去适应这“岳家军”的规矩,虽然对百姓也不是特别好,但总归不算太差,比起女真人的军队和宋朝其他的军队要好上太多了,渐渐也打出了一些名声来。

赵匡胤心里对这个朝廷失望透顶了,难免不生出自立的念头。

但他自己也清楚,以这样的势头下去,是根本没有办法自立的,别的不说,就说他的人手,只有这么一丁点,就算打下了一点地盘,那也没有什么内政大臣啊——拿头自立吗?

思来想去,虽然大华朝廷这条路也不好走,但终归是比“无法实现的梦”要多了那么一点可能的——他最终还是只能归附大华朝廷,从朝廷里一步步往上。

不是没有考虑过像杜充一样投奔金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他一生出丁点这个念头,心中就有一股强烈的抵触感和浓到无法忽视的负罪感涌出,把这零星的念头盖得一点不剩。

好像他要是投了金,那就是十恶不赦、应当立刻被天打雷劈一样。

好么,不投就不投。

那就打仗吧——

给大华朝廷的“投名状”很快就到了,随着金人的又一次南侵,皇帝吓得出海逃命,机会再次送到了赵匡胤面前。

他带着收编训练好的军队直接南下,一路收复建康、成功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面见皇帝的前夕,赵匡胤心里直叹气:“真难啊……为了见皇帝一面,跑断了腿。”

这朝廷,对于武将来说,真的太压抑了。

不过这次的战功拿出来,应该会被皇帝重视起来吧?……委以重任什么的,给个封疆大员或者边防守将当当什么的,再不济、封个迎击金人的大将军也行。

怀着这样那样、有点犹豫选哪个位置好的心情,赵匡胤终于见到了皇帝。

——皇帝长得还算可以,人模人样的。

但赵匡胤不敢多看,不是什么“畏惧天威”,毕竟他自己就是皇帝,他是怕多看一眼就忍不住动手打人——不知道为什么,他看到这皇帝的脸就有股想冲上去揍人的冲动。

一番谈话下来,全是没营养的内容,赵匡胤昏昏欲睡,干脆接过话语权,陈述起了早就准备好的抗金方案,又不动声色地透露了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之后就美美等着听皇帝给他择定的封赏了。

——但、但。

但皇帝什么反应都没有!!

直到被内侍笑着送出门,赵匡胤人都还是有点茫然的,片刻后,他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回望了皇帝所在内殿的大门。

他,就这么说了一通废话、屁话,就“送客”了?

封赏呢?之后的安排呢?

……什么也没有?

赵匡胤抿了抿嘴,把到了嘴边的脏话咽下去,沉着脸色转身离去。

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待在住处,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出兵的命令,似乎朝廷上下都把他这么个人给忘记了。

赵匡胤这下彻底是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了。

这大华朝廷,对武将的严苛程度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离谱。

他不由地想:大宋的未来,武将也会面临这样的境地吗?连国难当前都无法挺身而出、报国无门……应该不至于吧?

闲待了好一阵子,新的任命书才终于下来——朝廷要求他去剿匪。

不是出兵攻打金人,而是剿匪。

好吧,剿匪就剿匪。

总之是能出兵,能动弹动弹了,比一直待家里要强。赵大同志自我安慰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他岳家军的足迹遍布了湖南湖北江西,剿除匪患无数。且因为赵匡胤仁善,基本只杀贼首,对俘虏还算不错,更有许多流民以及小山匪自愿来投,岳家军一时空前壮大了起来。

但赵匡胤是什么人?

他知道这样的壮大速度可能会引起朝廷的不满,于是很主动就将一部分人放归、明面上告诉朝廷招安之后放他们回家了,实则是留下一部分自己的心腹做首领,将这些人分散到了各地,并命他们暗中北上,一路剿匪或抗金,壮大自己。这也不是为了什么叛变而未雨绸缪,纯粹是担心皇帝猜忌,但又舍不得这么丢掉这块肉,于是只好采取了迂回的办法。

果不其然,对于赵匡胤这么识情识趣,皇帝和朝中的一部分大臣们都很欣慰。为此,赵匡胤的“儿子”岳云还得了赏,自己也得了“精忠报国”的赐字。

对此,赵匡胤自是隆重谢恩,但转身就把那什么赐字给丢到了一边,不屑一顾。

后来,金人再次南侵,赵匡胤终于如愿带兵北上,在大华军队这种烂到要死的平均水平衬托下,他的队伍简直如天神降临——一路辗转,赵匡胤一边为朝廷收复失地、屡建军功,一边暗中培养着自己的兵,把战利品分出一部分给到分散到各地的其他队伍。

他打得正开心,没想到后方突然传来消息,说皇帝和金人议和了。

赵匡胤:?

你好?

议和?

你有事吗?

心中不解不愿,但奈何他是朝廷的将领,赵匡胤把满肚子的不情愿和脏话都吞回去,又恼又气地收了兵。

所幸这次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太久,金国那边很快就内乱了,然后再次对大华展开了攻击。

皇帝惊慌,又一次把出征的任务派给了赵匡胤。

这种用得着的时候就招招手勾过去,用不着了就一脚踢开多看一眼都是多的态度,搞得赵匡胤很是不爽。

他很想把诏书甩到皇帝脸上,再丢下一句“你自己去吧”,然而不能。

又一次带兵北上,赵匡胤心里的烦躁杂草一样涨了起来,这也带到了打仗风格中,他一反常态的勇猛,甚至有些时候都放弃了缜密和慎重,但愣是凭借气势打下了许多地方。

他的速度不快,路线也不固定,甚至在外人看来是属于走哪打哪杂乱无章的那种,但实际上他知道、观众也知道,他完全是根据分散各地的其他势力带来的消息去打的,专挑金人守备薄弱的城池,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和冲突,但就是小股势力小股势力地对吞,竟把金人的大部队分而化之,几乎并了六成有余。

而打下来的城池,打一个就让自己的势力留下一部分,接手当地——

于是,中原一带,很快就被赵匡胤的人掌控了个七七八八。

见时机成熟,北上联络义军们的“岳家军”也给出了信号,赵匡胤带着人马,围住了开封城。

时机成熟,看着近在咫尺的开封,赵匡胤胸中郁气才散了不少。

他豪气万丈,大手一挥:“传我命令,即刻开拔,攻——”

“——报!陛下有令!!”

传令兵跌跌撞撞跑近,双手呈上属于皇帝的诏令。

赵匡胤想不通这时候又有什么命令,他费解地接过,打开一看,旋即就皱起了眉。

“退兵?”

皇帝确定脑子没坑?

为什么明明都是姓赵,这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像个夯货?

早就对朝廷失望,赵匡胤随手把金字牌丢一边,不打算理会。

除非他也是个夯货,才会配合这傻子皇帝的演出。

然而紧接着,一道又一道的命令传来,全都是金字牌。

军中大小将领议论纷纷,也都开始迟疑。

如果是一道,那还好,可以当做不知道。

但一连十二道……

这真的没法说自己没收到吧?

他们犹豫地望向自家老大,只见赵匡胤蹙着眉,不知道在想什么。

下一刻,他嗤笑一声,一把把那些金字牌都抓了起来,丢进火盆。

手持武器跨越火盆,赵匡胤的声音沉稳持重,并不见勃勃野心,却没有丝毫摇摆:“出发,随我去拿下开封!”

金字牌又如何,金字牌烧出的灰,又能比其他碳火高贵多少?

既然你这皇帝不想做、对臣子又不讲君德,那也就别怪他不讲仁义了。

仅仅半日,开封城破。

赵匡胤带兵来到皇宫,在这熟悉又不熟悉的宫城前驭马停下,他挑眉望向那流彩的屋顶。

胯.下的马原地踱了几步,喷出鼻息,赵匡胤倏而一笑,唤来亲兵:“走,进去——看看我们的家。”

大华历,将领岳飞带兵北伐、攻下开封后,据城自立,自封赵王,周围城池皆举旗投靠,连带江西湖南北一带都有不少响应者。

后赵王并未对南方大华有所动作,而是一鼓作气率军北上,随之响应者万万、摧枯拉朽般拿下了金国无数城池,于二年攻破黄龙府,金国灭亡。

后赵王携归降的官员与将领南下,回到中原称帝、定都开封,国号为赵。

从自封为王到北上、一切都太突然。

响应者实在太多,不仅南方朝廷没反应过来,北方金国也是,所以才能被拿下的这么容易。

而这位赵王又善拢人心、引许多官员自愿投降——至此,北方最大的势力被吞并,西夏自危,并不参与中原争斗——赵王、或者说新任大赵皇帝、岳飞,拿下南方的速度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直至赵构被囚禁,华夏再次相对一统,李晓诗的下巴都没合上。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

这一切的发展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就是不知道赵大同志出来后看回放会有什么感想了。

想必会很尴尬。

而等赵匡胤完成副本,回到现实时,副本中发生过的一切在脑海中浮现,让他恨不得直接两眼一黑。

副本里有多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想钻地缝。

完蛋。

知道政策有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一搞,谁都见到他怒骂老赵家、以及……

大一统帝王·岳飞。

——说出去笑死个谁了。

但经了这么一遭,他心里也明镜似的。

有些人注定是忠君爱国的类型,拿刀架脖子都不会反的那种。

而注定会反的、总能找到方法——无论政策怎么限制。

就像是律法只能约束遵纪守法的人一样。

凡事……

过犹不及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