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40章 一百四十课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丁珰 3090 2024-07-25 11:18:29

“四等人制大家了解了一下,那这节课的第一部 分——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到第二个部分啦。”

李晓诗拿着黑色的粗字记号笔站了起来,后退两步到白板边上,拔下笔帽,她开始在没被地图占住的空白地方写字。

“——那就是行省制度啦。”

听这个陌生制度,好些个皇帝都集中了精神——也不算很陌生,毕竟“省”这个字在李晓诗提到她们“现代”的内容时候就会经常不经意地提到,比如说什么殷墟在河南省什么什么的,河南、省,这个省,跟元朝这个行省制度会有什么关系吗?

不管怎么样,这个什么行省制度就是元朝怎么管理全国超大疆域的政策制度了,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错的。

那听一听,有用了就改改拿来用,没用了就当听了闲话,反正没什么损失。

李晓诗唰唰唰写了几个字,然后回转身体看向镜头,她身边的白板上,写着两个字:中央。

“在元朝建立之后呢,忽必烈用了不少汉族的有知识人,借鉴了汉人政权的统治方式,包括官员制度啊地方制度啊之类的,一点一点构建了新的中央集权制,当然,也是君主□□的啦。那在中央呢,他设置了三个部门。”

笔尖划过,三根黑线从中央两个字下边出现往左中右三个方向延展开,李晓诗继续写字。

“中央呢就是皇帝直属的,然后这三个仅次于皇帝一级的管理机构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嬴政挑眉。

这是个什么东拼西凑的官员制度?

没记错的话,中书省,是源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枢密院,是宋代的创新机构、御史台么……汉代就有了,对么?

这元朝,拼拼凑凑,把各个朝代的东西拿来做了个拼盘?

李晓诗的同步解说也已经传出,她点点最左边那根线连着的三个字:“御史台,是汉代时候就出现了的,主要掌管的是监察事务。然后枢密院,是宋朝时候首创的,在元朝他们要负责的职务也一样,就是掌管全国的军事军务的,那这个中书省呢——”她在中间的“中书省”三个字下边又画了几道线出来,一边写字一边念叨,“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边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主要管的就还是老几样内容,这个是三省六部制里头的,到这里也没怎么变化。这就是元朝时候的官员制度。”

李承乾不解地提问:“李晓诗不是一直说,历史不能‘开倒车’么,王莽就是因为坚持周朝的制度才被推翻,那为什么元朝还把之前的东西拿出来用呢?”

李世民:“之前那些副本回放你有好好看吗?”

李承乾点头:“看了。”

“那你发现宋朝有什么问题了吗?在朝廷的这些官员制度上。”

李承乾想了想,沉吟半晌开口:“宋朝的时候担心官员手中权力太大会威胁皇权,导致冗官太多,连宰相都好多个,下方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不好的。”

李世民:“是啊,所以宋之后,如果是汉人朝代,估计也会想办法避免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元朝这样去做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也不排除是单纯嫌官位太多太复杂了烦。”

毕竟他们的统治者不是汉人,向来用拳头说话的人哪里受得了这些弯弯绕绕啊,估计多了他们自己也闹不明白。

所以,元朝的官制才会这么精简、而且啊……估计管理也很松散。

毕竟两方文化差异太大了,就算是同化,一时半会儿的这几十年也不可能让蒙古人们都习惯汉族几千年来的积淀啊。更别说那些统治阶级的蒙古贵族们,估计也不屑于识汉文学汉礼了。

想让少数民族掌了权的贵族们也习惯华夏中原大地数千年来的东西,感受这些“文化”,估计还得再有几百年的杂居同化,才能潜移默化改变认知吧。

李晓诗道:“中书省,就是中央的枢纽机构,地方上的事务都会上报到中央,然后中央委派官员下去管理,这些被派下去的官员们都是带着‘行中书省事’的头衔的,这也就是行省的全称。”

她把笔挪到了地图上,开始写字。

河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

共计十个名称,写在了十个位置。然后在山东河北那边画了个圈,写上了“腹里”的字样。

“在元朝的时候呢,他们把山东山西河北叫做腹里,这个是直属中央中书省的,其他的就大致分成了十个行省,由中央分配官员下去管理。行省制度在忽必烈的后期就没有了中书省的官衔了,变成了地方最高的机构,然后行省下边还是路府州县这些的设置——之前讲秦朝的时候就说过,郡县制影响深远,那么到这里其实还是一种在这个基础上的改良,而我们现在的省制也是从元朝这些行省制度发展来的,包括像是河南啊陕西啊四川啊这些省份的名称,我们至今也还在用呢,还有‘江浙地区’的这种说法,这也可以看出来,行省制度在华夏历史上影响有多么深了!”

旧事重提郡县制,但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诸多个秦朝位面中,再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说这个设置不好、不对,而应该继续分封了。

李晓诗一直在讲的是什么?

是“历史”。

是华夏的历史。

历史还不能让人明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人家都用了几千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是错的太离谱的政策了。

不过这什么行省制度嬴政却没打算拿来借鉴一下。

凡事还是要合适自身才最好,大秦现在没有那么多国土,也没有那么多这方面的需求,刚从春秋战国的分封制过来,总得慢慢过渡的。

他可不是什么脑子一热就上头的少年人了。

所以听过也就了了。

李晓诗还在白板挂着的地图上写写画画,她在华夏东南下方圈了个圈:“这里,是澎湖列岛以及琉球。在三国时期,吴国就派人到过这里,这是第一次有明确记载大陆和琉球建立联系的时刻,然后后边的隋朝,琉球和大陆经常互通贸易,现在到了元朝,朝廷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理这些地方——这是我们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央机构在台湾设置建立行政机构,标志着台湾、也就是琉球正式归于华夏政权的管辖。”

“除了这边呢,还有西藏地区——”黑色的记号笔转了个位置,又勾出了几个字形来,“宣政院辖地,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特别设置了一个叫做宣政院的机构,在西藏也设立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各项事务,宣政院同时还掌管着国内大大小小佛教相关的事务——同样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太过于枯燥,不管是什么行省制度还是什么对边疆管辖的内容,都让老师在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引得不少学生们两眼空空,李晓诗对此深有体会,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她的观众们不至于觉得无聊到听不下去。

毕竟这都是固定的内容,那课本在描述元朝这一课的时候也是长篇大论的枯燥文字——而且这也确实蛮重要的。没办法“魔改”或者“润色”。

不过好在,李晓诗的观众们不都是像他们班同学一样把这些只当做历史看待的,更多的是想要从这里头学到点什么的,所以在这种“纯干货”的直播片段里,大家听得也算认真。

哦,不感兴趣的早就没听了,放个背景音在那里,做自己的活计呗。

“这是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政策,对我们华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元朝嘛,虽然只有九十多年,但是它带给华夏的是一个各民族交融的大前提,让各族之间的联系和生活都密切了起来。”

“不过也不全是好事。”李晓诗合上笔帽,坐回桌子前,摇头道,“元朝的四等人制本质上是民族歧视政策,引发了很多社会的动荡,也为之后的元朝覆灭埋下了祸根。再加上元朝的管理其实都很松散,但国土又这么大,导致管理层以及百姓们等等不同的群体中又都有许多许多的矛盾产生,都助力着元朝的灭亡。”

“所以呀,还是那句话,大家在看待事情的时候,都要多多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哦!”

李晓诗把课本笔记本都收起来:“元朝的内容课本上的章节并不是太多,关于它的政治以及统治方面,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这次的直播结束了,关于元朝朝廷的内容也差不多结束啦!”

“之后的两节课一节是讲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的,一节是讲科技以及中外交通的……”她收完东西,对着镜头露出微笑,“我接收到了一位观众的建议,所以决定把这两节课串在一起,并开一次直播。唔,就差不多还是特色课的形式吧!不过呢,这个特色课可能要比之前的更有‘特色’一点……”

“具体怎么操作我还没想好,大家等我之后的消息吧!再见啦~”

随着李晓诗话音落下,夜空中天幕画卷消散,各朝各代的观众们也都习以为常地去忙自己的事了——该睡觉的睡觉,该加班的加班,该偷着卷的偷着卷。

但在差不多晚上十一点多、接近子时的时候,仍然开着小天幕观看直播回放或研究什么东西的众人都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响动,很陌生,没听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天幕里发出来的。

而睡着或者关闭了小天幕的观众们,手腕处都不着痕迹地微微一亮。

众人不明所以,纷纷好奇查看。

然后,一个更陌生的词语出现了:“……私信?”

“我的天!李晓诗给我发私信了!!我是被上天选中的幸运者吗?”

“切,你得意什么,我也有啊!”

“……”

明明夜已深,鸡狗都已经睡着,偏偏一阵又一阵的人声,让原本寂静的黑夜平白多出些鸡飞狗跳的热闹来。

【你好!这是一封招聘信,为下次的直播招聘主播啦~】

【陌生的直播,全新的体验,还有可能会尝试到现代的东西喔?】

【如果相信自己的能力,那就快来报名参加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