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不仅对我国民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对古代墓葬制度也产生了重大改变】
【从汉代开始,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陵墓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
【西汉的石室墓中雕刻画像,也称作“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和布局开始仿造现实生活的住宅,到隋唐往后也继承了下来】
唐朝的帝王陵被盗得很干净,但是还好壁画带不走,有部分能保存下来。
荆咕找到的壁画,是唐高祖李渊的献陵的陪葬墓壁画。李渊献陵的陪葬墓有30座,墓主人大多是皇室宗亲,经发掘的壁画墓有高祖第十五子李凤墓,高祖第六女房陵公主墓等。
李凤墓墓室的壁画保存的比较好,墓室的顶部绘有星象,甬道两侧绘有仕女图,而过洞西壁绘有牵驼图。能透过壁画看到大唐初期贵族的生活风貌。
【到唐朝时期还出现了土洞地宫,利用北方黄土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匀降水少的地理特点,开凿称土洞土宫,雕刻了精美雕刻和壁画。比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秦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墓,唐僖宗靖陵地洞】
【还有以山为陵。汉朝时汉文帝刘恒有了以山为陵的霸陵,唐代帝王陵也出现了以山为陵墓的形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
“太宗,高宗,都是庙号,看来后人对他们评价很高。”刘恒对后面的“同行”学自己并没有生气,反而与有荣焉,觉得自己果然是楷模。
只是,这个武则天是什么人,跟皇帝合葬,是皇后?那也应该是说武后,特意单独点出来,很特殊?
【东汉时期,未来象征死者对墓地拥有所有权,开始流行“买地券”,一些地区的随葬品还出现了“摇钱树”。这也是我国随葬品中发现的最早的“摇钱树”。我们现在常说“某某人”是摇钱树,这个“摇钱树”就是起源于汉朝】
荆咕放出了出土于四川彭川汉墓的青铜摇钱树的图片,高大的青铜树枝上挂满了铜钱,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变成了青绿色。看起来绿意森森,仿佛真是一棵有生命力的树。
刘彻轻笑:“摇钱树寓意不错,若是真能摇来钱就好。朕的茂陵也要来一棵。”
这东西寓意好,看起来也不费钱不费事,可以有。
【在墓形上,出现了记载死者姓氏、埋葬年月、埋葬者、易于识别的墓碑。还出现了表明死者身份、等级并使冢墓更像官府的墓阙,一直到现在我们也依然在使用】墓阙能在现在的文物遗址附近常见,一般是一左一右一对,现代人用得不多,但是墓碑基本形制都继承了下来。
古代平民的墓碑和现代平民的墓碑差别不大,都是比较简单的石碑,刻上死者家族关系个人信息等就全了。但是如果是贵族,有身份有条件的,墓碑不但华丽,碑上碑下还有了更为庄重的装饰品。
【墓碑的发展也是有变化的】
【西汉末年时期,开始有墓碑的雏形。有人在墓前用石碑制成墓碑,刻下墓主的官爵姓名,这就成了墓碑。】
【东汉时墓前立碑蔚成风气,许多墓碑除刻有墓主官爵姓名外,还刻上介绍墓主家世生平事迹并加以颂扬的长篇文字,碑阴则详列立碑人的姓名。】
天幕特意放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墓志铭,宋代作家杨一笑的墓志铭,在现代网络上流传很广,网友还以为是段子。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第一遍读会觉得很搞笑,然而再读一遍就觉得很心酸了。
多少人与这杨一笑一样,终身失意落魄,直到死都没能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
【晋代曾经一度禁止立碑,唐宋时准许一定级别的官员墓前立碑。碑首称碑额,刻有螭、虎、龙、雀等图样,碑身下还有碑座,称为趺。五品以上墓碑为螭首龟趺,高度不得超过九尺,七品以上墓碑为圭首方趺,高四尺。】
“这个好,石头的,也不怎么值钱,总不至于连墓碑也盗吧。”刘彻很满意,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想自己墓碑上怎么夸自己了。
“司马相如,到时候由你来写。务必把天幕夸过朕的都写上去。”
司马相如:“……”
他好难,真得。
每天都有新任务,陛下可以申请加俸禄吗?
再一看刘彻每次看到天幕出现什么宝物两眼发绿的样子,司马相如默默把这句话吞进肚子里。
算了,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花的钱也不少,而且白花了一大笔钱,陛下肯定正在生气,自己就不要找死了……
【明清时墓碑的形制成为了墓主身份的标志,规定更为细致:一品为螭首龟趺,二品为麒麟首龟趺,三品为天禄、辟邪首龟趺,四至七品为圆首方趺,圆首的碑为碣。碑身、碑首的高度宽度等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
【明清时原则上庶人墓前不许立碑碣,但这种禁令并未严格执行。都说死者为大,官府并没有深究,所以一般人死后墓前大多立有石碑,只是体小制陋,又无趺座而已。】
现代普通百姓的墓碑基本就是庶民的规制,光秃秃的,没有碑首也没有趺座。
古代百姓看到了开始议论:“这个不错,我们自己都可以做。”
“对,也不费多少钱,咱这山里不缺石头,就是不识字。”
“请个读书人帮忙写写名字,其他的都可以自己解决。”
“好主意,石碑比陶罐便宜,不行的话木碑也行。”
民间都会跟随皇室的风尚,当皇室流行厚葬的时候,贵族和官员也流行厚葬。那么百姓也会向往贵人的生活,也会想方设法厚葬,让自己死后能过得比下辈子更舒服一些。
而且当官员想要厚葬,就会想方设法压榨百姓,设置各种苛捐杂税。
现在天幕开始提倡陶俑和石碑后,比金银珠宝省钱多了,日后大家攀比可能就是陶俑和石碑上攀比,对百姓来说能起到一定的减轻负担效果。
【前面说过,汉明帝开始使用镇墓兽后,后面的王朝都继承了下来】
【初唐时期,墓葬中只有镇墓神兽和镇墓武士俑;高宗时期开始出现镇墓天王俑,并且是脚踏卧兽的姿态。到武则天和中宗时期,多了一种脚踏俯卧鬼怪的式样。玄宗时期又流行脚踏蹲坐状鬼怪的式样。德宗以后,镇墓天王俑的数量减少,制作草率简陋不如以前精致。可以看到镇墓兽的风格与国力是否强盛有明确关系。】
【明朝皇帝搞人殉,真得还不如做陶俑或者木俑。既有艺术价值,又有震慑作用】
【给你们看看在墓道环境下,陶俑和镇墓兽有多吓人】
唐朝的镇墓兽造型不完全写实,带有很夸张的效果。尤其是阴暗的灯光模仿的是墓道里的长明灯,放在墓道两边比较低,从下往上照亮,就是鬼片里“骷髅光”的光效。
镇墓兽的影子被打在墙壁上,被放大后狰狞的像一个鬼怪!
“阿娘!怪物!有怪物!”小朋友被吓得躲在母亲背后。
大人第一时间被吓到后,很快反应过来,只觉得好笑。
“没事,那是影子,是影子。”母亲安慰着孩子,自己忍不住想,以前觉得村口那家死过人的屋子总是有鬼影飘,现在看来应该可能也是什么东西的影子。再说了,哪个屋子里没死过人,自家的房子里还死过她家里老人,有什么可怕的……
荆咕无意间的一番操作,倒是给许多古人破除了对鬼怪的迷信害怕。
她又把暗室灯光效果再换成陶俑,陶俑手艺逼真写实,高大威猛极其有压迫感,看起来让人望而却步。
再放一下殉葬者。
嗯,一堆枯骨。连布料都已经腐烂了。
尽管影视剧或者小说会写千年后依然保持人形的殉葬人俑,但是很可惜,考古历史上没发现过。
真要千年不腐,考古学家比小说家还兴奋。
朱元璋:“……”
这枯骨,好像是没镇墓兽威风,也没陶俑吓人。怎么死了比活着还废呢,连他刚起义时装备很差的起义军都比不过。
【秦汉时期流行厚葬,唐朝同样盛行厚葬。哪怕是提倡节俭薄葬的李世民,最终也是厚葬】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陪葬墓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山为墓,比如魏征墓和新城公主墓。】
【第二种是覆斗形墓,比如长乐公主墓和城阳公主墓;】
【第三种是圆锥形墓葬,这种最多,文武大臣多是这种形制】
【第四种是山形,比如李靖墓,象征着阴山、铁山、乌德鞬山。我们知道,武将的墓用山形也是起源于汉朝,是汉武帝为了赞美卫青和霍去病封狼居胥驱逐匈奴的战功,特意让工匠修建的,冠军侯霍去病的墓形似他封狼居胥的祁连山,长平侯卫青的墓则是像他首胜匈奴的阴山。】
刘彻和大汉朝臣沸腾了!
“封狼居胥!”
“冠军侯!长平侯!”
能凭借战功封侯,把战功刻入陵墓里,刘彻以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可以想象霍去病和卫青对他对大汉有多重要。
还好,卫青已经在朝廷上了,虽然目前职位还很低,但是人找到就行。
“朕的长平侯在此,朕的冠军侯在哪里!”刘彻眼神狂热,刚经过马邑之谋的失败,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改变大汉的困境。
卫青最终还是轻声叹息一声:“陛下,去病是我外甥。但是,他还是个孩子。”
刘彻刚刚兴奋起来的热血,凝固了……
【除了皇亲国戚外,唐太宗的陪葬墓中还有一些身份特别的少数民族将领,足可以看出天可汗的包容自信】
【昭陵最负盛名的事是石刻“昭陵六骏”和“十四番酋长像”。】
【“昭陵六骏”是陪伴过李世民战斗的六匹骏马,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两兄弟设计和雕刻制作,成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巅峰成就】【可惜,近代时期,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驹被盗走卖给了美国人,目前现存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剩下的四匹为了方便带走,甚至把它们打碎,幸好被西安民众发现后阻拦了下来。】
李世民刚刚还在为“十四番酋长像”高兴,最近刚刚因为渭水之盟觉得憋屈,听到这话就知道日后不但能翻身,还能集齐十四个番邦酋长的支持,精神都振奋了,结果马上听到自己的马雕刻被毁:“飒露紫!拳毛驹!”
他的六骏竟然被分尸了,六骏生前都没有吃过这种苦!
“可恨的侵略者,又是那美国人!”
【“十四番酋长像”是位于昭陵祭坛上的十四位番邦首领的石像,象征着大唐盛世时期归附大唐的少数民族。】
【可惜,五代十国时期已经被毁坏,我们无缘见到】
“哎——”朱元璋也跟着叹气。
他的偶像是李世民,他也想看“十四番酋长像”,瞻仰学习一下天可汗的风采。
可惜,他也没见到。
【武则天后来在昭陵也立下了“六十一番酋长像”,一共61尊番酋像,东29尊,西32尊,各分8排,背面刻着名字,可以判断他们的身份是番邦首领】
【可惜,61尊石像的头颅都不见了踪影。有人猜测是被李隆基登基后毁坏,也有人猜测是被外国侵略者斩头后带走。】
【个人觉得两个猜测都大有可能,李隆基也不是第一次毁墓,殖民者更不是第一次斩头头偷走】
“哼,武氏!牝鸡司晨,荒淫无道!”
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不仅对武氏严厉批判,还在文中各种造谣武则天的残忍手段。
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当时的社会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注定了文人们对武则天多有批判,此时一片骂声。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指天怒骂:“武氏篡位,分明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昭陵还有一块高6.3米,宽1.85米的述圣记碑,赞颂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内容由武则天亲笔撰文,中宗李显手书】
【其实唐朝时期的皇帝的碑文一般由当朝大臣所写,比如昭陵的碑志,所请托者大都是以书名世的士大夫,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但是唐高宗的碑文是妻子撰文,儿子手书,李治死后应该也含笑九泉】
唐高宗位面,李治听到天幕的话笑了,含情脉脉看向此时的武皇后。虽然皇后后来自己改名叫“则天”,但是因为天幕说了“中宗李显”,他便以为武则天最多是以太后身份干政。
他一直都知道武氏很有政治手腕,也很有政治野心。但李治喜欢的就是这一点,这样武氏才能跟他一起打压世家,平衡朝堂。
——其实,武则天也不是武氏给自己取的名字,她给自己造字取名为“瞾”,意思是“日月当空”,说自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着万里江山。
【对了,“则天”不是她的名字,来源于中宗李显后来给武则天追封的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到了玄宗天宝年间,又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此后无论怎么追封,“则天”二字一直没变。】
李世民很高兴:“看来这个儿媳做得不错。”
《论语》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则天”就是取则于天,取法于天。
从唐朝后人追封的谥号可以看出,他们一边不承认武则天的“武周皇帝”身份,谥号一直都是“皇后”。另一方面依然是承认她的功绩,所以一直保留了“则天”。
李世民不知道还有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改唐为周,听到谥号都是皇后,还以为是很出色的太后。
了不起就是吕后那样干政,但是既然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后面的李隆基都不断追封美谥,李世民认为自家儿媳肯定比吕后做得好。
【武则天武德昌盛,后世,尤其是对女子打压严重的宋明清,对武则天各种造谣打压】
【比如万国天枢,明明是武则天打了胜仗,波斯等众多国家为了夸赞武则天打造的天枢。李隆基上位后让人融化了天枢,毁了相关历史资料,还传成了武则天自己荒淫无道,压榨百姓来打造天枢】
刘娥惊了:“原来史书也不一定是真得?”
关于武则天的天枢,《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记载。但是变成了武三思提议铸天枢,并且变成说是为了打压唐朝扬武周风采。说强迫四夷胡人出铜铁,劳民伤财,完全不提武则天打了胜仗的事。
后人贬低武则天用天枢为例子时,都是骂她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只是为了宣扬武周打压李唐。
【公元693年,吐蕃、西突厥、后突厥、室韦四联合入侵武周。武则天沉稳应战,屡战屡胜。最终歼敌七八万人,击退了四国联军,大唐周边的国家彻底服气,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当时来朝见的国家多达两百余,远非历朝历代可以相比的。南到南亚地区的天竺;西到波斯、阿拉伯等地。向东则是高句丽、日本等国家。】
【公元693年战争结束之后,波斯国王便带头发起了为武周铸造万国天枢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相应,数量多达二百余个。】
【等李隆基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销毁万国天枢。因为万国天枢过于巨大,唐玄宗强行征调两个县的居民来推倒天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天枢整整烧了一个月。洛阳尉李休烈实在看不下去了,写了一首《咏毁天枢》痛斥李隆基暴行。】
荆咕放出那首诗:
“天门街上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计合一条麻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因为历史对武则天这位女子多有歪曲,比如说武则天铸天枢是劳民伤财,李隆基强征两县百姓来烧毁天枢不劳民伤财吗?】
【两百万斤的铜铁,你哪怕融了炼制兵器也好啊!就这么烧没了,败家子!】
“两百万斤铜铁!”刘邦、刘恒、刘启和刘彻在不同时空同时发出羡慕的尖叫。
“朕好穷,马车都坐不起,后世败家子竟然把铜铁烧的玩。败家,真的败家!”刘邦觉得再看刘盈都顺眼多了,懦弱是懦弱了点,好歹没拿李隆基败家。
“难怪后面会飘,基础好,但是不珍惜。一旦得势就自满不顾后果。”刘恒认真听完天幕,他还记得天幕说过这李隆基既亲手打造了开元盛世,又亲手导致了安史之乱。可能他昏庸并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发达之后原形毕露。
“给朕啊!朕打匈奴多需要!”刘彻眼睛都要红了,刚刚得到了名将,但是国库不充足。汉初时期冶铁技术还没有后面盛世时期发达,钢铁是很珍贵的。
现在听到后世皇帝融了两百万斤铜铁,刘彻恨不得隔着时空带兵去抢!
.
“的确败家。”大秦时期,嬴政警告自己的儿女们,尤其是扶苏,“尔等不许学。”
大秦灭六国就什么事都不干吗?
他若是因为厌恶赵国就把赵国的黄金铜铁全给融了,历代先王大概能气到从地下爬起来群殴自己。
嬴政其实能看出李隆基为什么这么厌恶武则天,说白了还是为了权力,就跟他登基后要摆脱赵太后一样。
但是,嬴政还是不认可,只觉得李隆基愚蠢。
“惠文王当年杀了商鞅后若是因为杀师之仇不继续推行变法,也就没有大秦的今天。”
政敌斗死就已经赢了,至于政策,只要好用什么不能用,他用政敌的政策强大自己,不正好可以气死政敌。
【清朝时期,《阿罗憾墓志铭》出土于河南洛阳,我们才得以从这位波斯国大酋长的墓志铭里看到天枢的真相】
阿罗憾是隋唐时期的一位波斯国大酋长,曾经定居洛阳并且任由官职,还曾经出使罗马,主持修建天枢。
阿罗憾沿着裴矩的《西域图记》,一直走到意大利,并且在意大利宫廷见到了当时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并立碑纪念——即“于拂菻西界立碑”,没错是个立碑爱好者了。
后来阿罗憾返回洛阳,在武则天打了胜仗后,被任命领导诸国主持修建天枢。
阿罗撼在自己墓志铭中也写道:“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藩王,建造天枢”。
天枢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建于洛阳皇城端门外,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华夏武周王朝万国天枢、罗马帝国图拉真纪功柱、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之首,标志着华夏在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因为天枢制作工艺的难度,在世界冶金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李约瑟博士也曾经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认为天枢是宏伟的纪念碑。
【可惜,后来这篇墓志铭与清末时期的其他文物一样,流失海外,目前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尽管武则天被宋明清文人各种抹黑,但是日本人很欣赏她,毕竟日本历代皇室,出过8位女性天皇!】
武周时期,武瞾畅快地笑了。
她感觉到了天幕的维护,现在有了一个猜测。
武周能看到天幕,其他朝代能不能也看到?
她觉得很有可能,比如贞观朝,太宗皇帝被天幕夸了很多次,没准就是夸给太宗皇帝听得。
目前天幕一直模糊她的身份,没有说出她已经自立为女皇,甚至已经改唐为武周,或许是在保护太宗时期的自己。
哦,还有高宗时期的皇后。
再听到日本的8位女性天皇,武瞾看向一旁面露思索的太平公主:“太平,你听到了吗?”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此时,她脑子里天人交战,十分艰难地在两种念头之间摇摆。
——她毕竟不是武瞾,一直受保护受宠爱长大,哪怕有了那个可怕的念头,论行动力到底是不如母亲的。
武瞾没有再说,女儿想要彻底成长,只能靠自己,说太多只会反感。
她只提醒:“好好听天幕,回头多想想。”
“是。”太平公主目光坚定。
天幕说得许多内容她以前从来没听过,她一定不会错过的。
【从华夏的隋朝开始,日本就出了第一位女性天皇,也是亚洲最早的女性天皇,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开始学习汉文化,带领日本进入了飞鸟时代。】
【推古天皇之后是皇极天皇,全盘学习大唐文化,进行“大化改新”,让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元明天皇,开启了“奈良时代”。元明天皇的女儿元正天皇继承发展,在位时撰写史书《日本书纪》,对整个日本历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到孝谦天皇,依然保持“亲唐”“学唐”后得到了最终的成效,开启了“天平盛世”。】
【是的,大唐的开元盛世由大唐几任帝王陆续接力后李隆基开启,而日本的“天平盛世”由几代女皇陆续接力开启。】
“这么多女皇!”太平公主震惊了。
她听到了,里面还有母女两天皇。
她的心脏怦怦跳的猛烈,快要从自己胸腔里跳出来。
原来只是她不敢想,早已有人做到了!
.
高宗位面,李治也震惊了:“天皇?日本国的统治者竟然敢自称天皇?”
这不是他的称号吗?
【武则天当权时期,对外战争26次,战胜21次,胜利率80%】
【但凡李隆基有武则天的武德,也不至于怛罗斯之战被大食打败】
【但凡宋明清有个武则天这样强势而有能力的当权者,也不至于有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
【可能也有人说,武则天打胜仗是因为大将厉害。李隆基时期没有名将吗?】
【武则天首创糊名制度,让大唐看门第的科举考试终于落到实处,人才不再被世家把持。文开殿试,让所有科举考生从此成为天子门生。武开武举,从民间选拔优秀的文官武将,从此寒门弟子又多了一条上升路线。】
听到“糊名制度”,李治有些尴尬,又有些疯狂心动。
他并非不知道现在的科举名不副实,但是世家的权力坐大,想真正提拔寒门子弟也很难。
没想到自己没做到的事皇后做到了,李治看向武皇后的眼神越发满意。没错,就是要这样!
哪怕大臣依然对武皇后多有不满,李治反而坚定地认为是因为皇后触碰了世家的利益才被忌惮,但是对李家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就连刑法也有狄仁杰这样又会治国又会探案的奇才,科举武举给李隆基留下了最重要的两位人才:救国宰相姚崇和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
【姚崇多厉害?帮助李隆基成就开元盛世】
【姚崇、宋璟与贞观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后宋代的“法医学之父”宋慈是宋璟的后人,惠及两个朝代】
【郭子仪多厉害,安史之乱乱了八年,最后是靠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
“果真优秀!”李世民听到一系列的政策,越听越心动。
目前大唐门阀世家压制了帝王的权利,这些很实用啊。
他觉得贞观朝也可以用。
李世民忍不住再夸一次:“朕这儿媳真是能力卓越!”
要是孙媳妇也这么厉害就好了,尤其那李隆基,就需要这么厉害的媳妇!
出身世家的大臣们眼神彼此交流一下,没有直说。
他们似乎明白为什么武则天在后世的名声不好了,不仅仅是因为是女子……
【其他朝代没有名臣名将吗?看看赵构怎么用岳飞的,再看看李隆基怎么对待诗仙李白的】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能有几人】
【哎,不提也罢】
【只可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荆咕查资料时,最心疼的不是武则天也不是李隆基。
皇室人员和世家子弟为了政治权力斗争,你死我活成败是非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但是百姓不是。
百姓愿不愿意去铸造天枢,又愿不愿意去焚毁天枢,从来没有当权者在意过。
他们辛苦服劳役,哪怕累死累残,也只是上位者这种庞然大物在权力斗争过程中牺牲的一只不起眼的小蚂蚁。
【每每想到唐初几代帝王辛苦留下的盛世基础在李隆基手上好不容易发展到巅峰,然后彻底崩塌,就很难受】
【尤其想到李隆基逃亡路上,百姓对他依然很信任,缺水断粮也要给李隆基送食物,结果李隆基回报百姓的就是只顾着跟儿子争权夺利,辜负了百姓。安禄山叛乱第二年就死了,史思明没几年也投降了,要不是皇室父子相争,哪来第二次叛乱,哪至于延续八年之久!】【如果李隆基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偏偏他有】
李隆基不断被骂,听到这里,沉默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也就是后人对自己复杂的感情。一边欣赏赞美他的能力,一边怒其不争,导致了大唐盛极而衰。
“这一次,朕一定不会!”
他要让大唐盛世,长长久久!
群臣们:盯——
口说无凭,不看着点大家一起要完。
【所以,我们评价李隆基就是,无论是粉还是黑,都希望他早点死,能把盛世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候,权力平稳过渡。后面的帝王没有藩镇割据,哪怕平庸也不至于动不动被逼着逃出长安】
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们齐齐点头:
没错!
天幕说得对!
哪怕他们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太宗皇帝,但也不至于动不动逃出长安,他们自己不觉得丢人吗!
千错万错,都是玄宗皇帝的错!
【说回我们的主题,帝王陵。】
【唐朝依然流行厚葬,乾陵主墓室没被盗,但是陪葬墓被盗。被盗后各类文物仍然出土了4000多件。章怀太子墓出土了三彩镇墓兽、官宦俑、武士俑、鞍马、骆驼等,身材高大,釉色亮丽,是唐俑精品】
【唐三彩俑也是经过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隋朝时期已经有了黄釉俑,这种上釉陶器比汉俑要光滑有亮度。到了唐朝,颜色更为丰富,就有了以黄、白、绿为主的唐三彩釉】
【唐三彩不仅仅是黄白绿三色,也会有蓝色,但是蓝色比较稀有,因为蓝色颜料需要用到钴,大唐并不产钴,颜料都来自西域波斯】
天幕放出了许多博物馆的经典作品唐三彩。
人物的,动物的,色泽艳丽,造型丰富,最重要的是都很生动,是与前面秦汉完全不同的风格。
【唐三彩有个特点,唐三彩人物面部是不上釉的,因为色釉会流动,上到人物的脸上以后有可能会造成大花脸,所以三彩人物的面部是在整个作品烧制完成以后,再用彩绘绘制人物的眉毛、嘴唇、和头发,在制作艺上叫作「开脸」。】
【听到“开脸”是不是想到民间女子结婚前的“开脸”?民间的开脸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但是陶俑上的开脸起源于唐朝】
天幕放出一段民间女子出嫁时的画面。
妇人一边给新娘开脸,一边唱《开脸歌》予以祝贺:“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你做新娘。”
新娘低头娇羞地笑着,脸上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被毛线扯的,晕满了红霞。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唐三彩人物的神情。除了釉色极为出色,唐俑都是仰面朝上,面带微笑,姿态十分的自信大气】
【如果说秦俑是写实肃穆风,写满了赳赳老秦的战士风采;那么唐俑就是艳丽写意风,充盈着盛世大唐的□□自信】
【这也是为何我们后世如今依然对大唐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我汉俑也很优秀。”刘邦嘀嘀咕咕,吕雉冷冷翻白眼。
要不先去翻一下自己国库,再去翻一下秦汉陶俑对比图?
后世的那汉武帝时期或许可以比得过,汉初的陶俑矮小朴素,是他们不喜欢大的吗?真得是实力有限。
【汉皇陵十墓九空,唐皇陵,同样如此】
【汉皇陵王朝末年惨遭军阀盗墓洗劫,唐皇陵同样是被军阀盗墓洗劫】
【西汉皇陵在赤眉军攻入长安后,无一幸免;东汉皇陵被董卓令吕布指挥军队大规模盗掘,破坏殆尽】
【唐朝十八陵除了乾陵,其他的一个不拉也在唐朝末年被节度使温韬盗光光】
“节度使?”李隆基一直被骂,骂得老脸通红,现在终于抓到了又一个重要人物,立刻铭心刻骨地记住了:
“温韬是谁!给朕记住他的名字!”
【古代皇帝们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工匠泄密,许多都会在陵墓建完后杀死工匠】
【为了惩治盗墓贼,各朝各代对盗墓贼的律法都极为严格】
【然而,都没有什么用。】
从先秦开始,就已经有了禁止盗墓的法律。
《吕氏春秋》中明确写到,对于“奸人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
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后独尊儒术,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宽仁的儒家思想,但在宽和的基础下,对盗墓贼的惩罚依然很严重。
不仅“窃盗者刑”“发墓者诛”,帝王大赦天下时,盗墓贼也不在赦免范围内。
唐朝时期,法律更加完善,《唐律疏议》被认为是华夏目前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东亚最早成文的法典。
《唐律疏议》中对“发冢者”有了明确的刑罚:开挖墓葬者,判处劳役流刑;打开棺椁者,处以绞刑;盗掘然而尚未至于棺椁的,徒刑三年。哪怕是损害陵墓草木的行为,也要击打一百刑杖和判处两年徒刑。
而且,王公贵族的墓受到特殊保护,如果发生盗墓行为,看守者因为失职也会受到严厉处罚。
【唐朝时期,毁墓不仅仅是求财,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
【比如李旦开棺殴打武三思遗体】
【李旦还是以仁厚闻名,有“三让皇位”的美名,但是再看看李旦的鞭尸行为,以及他让位的人——他的兄弟,他的儿子。就知道,所谓仁义,不过是一种政治博弈。帝王的仁慈,也是看人下菜的,敌人如果相信了他的仁慈,就是被鞭尸的下场】
李治:哪里不太对?
李显不是当皇帝了吗,怎么李旦也当皇帝了?
李显也只大李旦六岁,也不至于死了让李旦继位?而且李旦更小,让位也不至于给兄弟让。
天幕说他让给自己兄弟,自己儿子,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平息后,卢龙节度使因为当地民众依然对安禄山史思明崇拜,令人开墓毁棺。结果适得其反,以致于民意更加倾向安、史而背离朝廷。】
【还有李隆基不仅赐死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还大肆毁坏上官婉儿的陵墓,销毁与二人相关的许多资料】
【李隆基晚年被软禁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曾经毁人坟墓,结果自己草草下葬】
【他篡改历史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也成了后世文人口中爱情故事的主角】
天幕上放出上官婉儿陵墓被毁的陵墓环境,而且陶俑简陋没有一件唐三彩,规制很低,壁画全被划破毁坏;
还有被发现的太平公主驸马薛绍的墓,内壁也被毁,留存下来的就只有石棺床的石板,石棺床都被翻乱了。薛绍的棺木也不见了踪影。
根据后世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毁坏的痕迹并不是现代或者盗墓贼,也不是因为时间导致的自然风化,应该是在唐朝时期,就出于政治目的进行对砖室、棺椁、墓室进行毁墓过。
唐玄宗位面,李隆基很难堪。
这些事他现在已经做了,哪怕想否认也没法否认。原以为这件事只要他不说,百官不敢说,史书不敢记,就不会有人知道,没想到天幕广而告之,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
.
“杀了人还不放过,还要毁墓!”武周位面,太平公主终于愤怒了,“我是他姑姑,薛绍怎么也算他姑父,太过分了!”
她本来见到李隆基能创立开元盛世还想着或许不争直接让位才是最好的选择,没想到,她愿意让,但是李隆基不见得能让自己活。
她难过地看向上官婉儿,一想到上官婉儿死后睡在那么小的陵墓里,一切信息都被抹去,就十分难受,甚至觉得对不起婉儿,因为李隆基是她侄子。
上官婉儿却比太平公主更悲伤。
天幕说,找到了薛绍的墓,墓里被毁了却没发现薛绍的棺木,那太平呢?太平的陵墓和棺椁,会不会比自己的墓被毁地更严重?
“是我太天真了。”太平公主拉住了上官婉儿的手,轻声说道。
已经站到了这个位置,注定是你死我活。
武瞾冷眼看着女儿和上官婉儿执手相看泪眼,没有多说什么。
她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茶水升腾而起的雾气,挡住了翘起的嘴角……
【再说说李唐其他皇帝】
【因为唐皇陵被盗空了,除了文物,能说说的还有李唐皇帝们的死法】
【21位皇帝,5个死于磕丹药,十分齐整,一点也不需要我浪费口舌多介绍】
李世民惊了:“为什么他们要磕丹药?哪里来的方士!”
此时还年轻的李世民不知道,他自己正是大唐时期磕丹药而死的第一个受害者。
明朝时期的嘉靖年间,身穿道袍的嘉靖皇帝取出一粒新炼制的仙丹,看着色泽满意极了。
听到天幕的话,嘉靖皇帝含笑抚须:“那些方士之流大多都是骗子,炼制的丹药自然有问题。朕亲自为自己炼制的仙丹,哪里能是骗子方士能比的。”
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把仙丹往自己嘴里一投,熟练地吞了下去。
闭上双眼:“啊~~~~”
飘飘欲仙,就是这个感觉~
【不过得补充一下,李唐王朝的皇帝们服用丹药与前朝的秦皇汉武不同,不是为了长生。】
【老李家有遗传病,普遍身体不好,又是气疾又是风疾,吃丹药普遍是为了抑制疼痛。比如唐高宗很有名的头痛,其实也是遗传。李世民晚年吃丹药也是因为旧疾,疼痛难忍,想吃丹药缓解,结果反而送了命。还有唐穆宗也是因为中风之后身体疼痛到无法见大臣才服丹药。】
“陛下!”长孙皇后一听到李家都有遗传病,急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再一听到李世民是因为旧疾服用丹药反而送命,连忙握紧李世民的手:“陛下日后万万不可吃丹药!”
李世民也是心有余悸:“不吃,一定不吃。”
他看向天幕,眼神里满是感激。
想不到他竟然知道了自己未来的死因,还能有办法避免,这对整个大唐都好。
只是不知道,李家的遗传病天幕能不能也有办法解决一下?代代体弱太不行了。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后,在外节度使割据,在内宦官掌权——而且宦官掌握军权,很多还是武职宦官!】
【知道宦官不但掌权还掌握武力有多可怕吗,看看被杖毙的唐宪宗,看看被毒死的皇后,被一锅端的大臣家族。唐僖宗还认宦官为爹,不知道李世民知道会不会气死】
李世民刚刚还在感激天幕,闻言情绪顿时一激动,直接吐血:“噗——”
“陛下!”
“陛下!”
长孙皇后、大臣们、太医们,一片慌乱。
长孙皇后连忙扶人,太医们忙着冲上来扎针的扎针,喂药的喂药。大臣们急着给太医让路顺便自己也要赶紧吃点药静静。
一想到自己和陛下一手打造的贞观之治在后面被一群宦官祸祸了,皇帝还得叫宦官“阿父”,只要代入自己,整个都不好了!
李世民稍微清醒了点,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不断强调:
“日后选太子妃,一定要有能力的!能压制住宦官的!”
强势点不要紧,吕后再厉害,也没对自己儿子刘盈下手过。刘盈死了不也还是扶持刘盈儿子上位,再后来是刘恒上位,大汉不也稳稳过度了下来。
天幕还说大汉是整个封建帝制王朝最长久的王朝,他大唐不贪心,第二长也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