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68章 第 68 章 植物间谍10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西羚墨 10935 2024-07-26 10:44:40

【我们常说,出国在外,国家强大与否,就是你最好的底气。】

【对于植物而言,同样如此。】

【当国家衰落时,连本土的植物也要被欺负。】

【100多年前,英国植物间谍乔治·福雷斯特来到华夏的云南,在云南进行了7次考察,采集了30000多份植物标本,仅仅是杜鹃就收集了400多种。】

当乔治·福雷斯特在高黎贡山发现了一株独特的杜鹃,一株高达十层楼的大树杜鹃后,顿时惊为天人!

这是前所未有见过的巨大杜鹃!

是当时已知的数百中杜鹃中从未有过的种类!

福雷斯特想要带走它,向世人证明他见过如此大的杜鹃种类,但是因为大树杜鹃太大了,无法连根挖走,于是他想了个馊主意:

“把它锯断!”

福雷斯特雇来山民,将这棵十层楼高的巨大大树砍倒,分割成一片片圆盘运走。

时至今日,这块从“杜鹃花王”身上取下来的巨大圆盘仍然陈列在大英博物馆,还一块存放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档案馆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云贵川当地,有些地区是有祭树习俗。】

【或者是祈求平安,或者是认树当干爹。】

头上裹着头巾的少数民族妇女,抱着自己面黄肌瘦的孩子,和丈夫一起找上村里的巫师:“我家小孩总是生病怎么办?”

“命格太弱,需要认个命硬的干爹。”巫师掐指算了算,为一家三口指了一条路,“去山里选棵老树当干爹吧,树在人在。”

一家三口离开巫师的家,又找上村里比较熟悉山里情况的猎人,在猎人的带领下走进深山。

他们一棵树一棵树的看,最后选择了一棵最高大、树干最粗壮的树,按照巫师的指示,在树干上系上红布条,然后拉着自己小孩让他给树跪下。

“幺儿,这就是你干爹了,给你干爹磕头。”

小孩在父母的要求下,懵懵懂懂地跪下,给大树磕头:“干爹好!”

父母教导孩子:“以后记得逢年过节来给你干爹问好。”

“哎。”

然后又一起跪下,向大树祈求:“幺儿他干爹啊,以后希望你保佑孩子平安长大,就拜托你啦!”

猎人在一旁看着,也跟着拜了拜。

按照大山里的规矩,这被人系了红布条的树成为别人孩子的干爹,寄托了小孩生的希望,以后就不能砍不能伤,要恭恭敬敬的让它茁壮生长。树长得越好,孩子就会活得越好。

几十年后,当年拜树为干爹的幺儿长大,成婚生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他的孩子同样体弱多病,医生告诉他:

“孩子先天不足,体质有点弱。”

“认个干爹吧。”从医院回来,长大的幺儿对着妻子说,“我小时候认了干爹就健康长大了,就认我那个干爹吧。”

科学是科学,但总觉得需要一点精神寄托,才能安抚自己孩子一定能长得跟大树一样茁壮。

幺儿带着自己的幺儿走进深山,在树干上系上新的红布条。

当年他的那一根,早已在几十年的风吹日晒中,褪色,腐烂,破破烂烂的挂在树上,看不清楚原来的颜色。

但是树干上,有着一根有一根新旧不一的红布条。

一根又一根的红布条,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牵挂。

它是当地人祈求平安的树神,也是一代代人的“干爹”。

本地人连动它树枝一下都舍不得,被外国人直接砍断。

.

“原来有些少数民族还有特殊的信仰。”嬴政看到的,是地方不同信仰带来的差异,让他想到百越之地的归顺安抚问题。

“百越之地想必也有,要注意提醒一下,不要因为这种不知情的事引起两军冲突。”

“若是有一本讲述各地民俗风情的书就好了。”阴嫚公主仿佛无意间说道,立刻让有心者留意到了。

“是啊,如果有人愿意亲自去民间各地调查地方民俗风情,写成一本书,不论是对普通人还是对贵族都很有用。”扶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样的书籍对于未来大秦统治的帮助。

大秦目前一统六国,但也不会止步于一统六国。

周边还有无数少数民族部落,以及更遥远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其他民族,想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信仰和习俗。

若是因为这些小事与当地人起冲突,让士兵死在战争以外的地方,实在是浪费。

若是能提前知道,提前避讳,说不定还能起到奇效。

两兄妹对视一眼,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写这样一本书,首先需要有人敢四处去民间采集,只翻故纸堆没用,必须下民间。那么,谁能去,谁敢去?

这需要一个慢慢筹划。

统治者看到的是对统治的影响,民间看到的是对自己信仰的践踏。小孩指着天幕里被砍倒的大树,指着树上的红布条大喊:“是树姥姥!树姥姥!”

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忍不住联想到自身,默默垂泪:“天幕上的是树爹爹。”

小孩发出天真的询问:“那些外邦人把树爹爹杀死了吗?”

“是啊,他们连一棵树都不放过。”孩子母亲快速地擦去脸上的眼泪,喃喃道。

树都如此,人又能如何?

她想起自家的男人,战乱时,家里的丈夫和长子全被征徭役去打仗,一个也没能活着回来,只剩下次女和这个最年幼的小子。

而他们村里,像她这样的寡妇太多太多。

即使现在暂时和平下来,村里一片荒芜。

庄稼被坚壁清野挖光了,鸡鸭犬被过路的军队打秋风吃光了,地里的野菜也没放过,一把火烧的光秃秃。

她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这太平日子再长久一些。

地里的庄稼刚种下去,天幕刚刚传授了更多的技术,女儿大了可以帮忙了,只要天下别打仗了,就能慢慢好起来……

【我们自己的植物和农作物不重视,流传出去,变成其他国家的国宝,最后反而会被忽视原本起源的母国是华夏。】

【日本人号称是“菊与刀”的民族,这个所谓的自己的民族精神,依然有华夏的影子。】

【日本的菊花是公元6世纪隋朝时期,从华夏传过去的。而日本的招牌武士刀,是唐刀演变而来的。】

【日本的茶道来自华夏宋朝的点茶戏,相扑同样来自大唐时期就有的角抵,花道一开始就与寺庙相结合因为本就是鉴真东渡带过去的寺庙花道,园艺同样来自华夏的唐宋时期。】

一边是华夏的文人赏菊,或是在园林中看着一盆盆颜色不一样的菊花诗兴大发,或者是重阳节时配着大闸蟹和黄酒姜茶一起食用,或是在山野田园,或是在街边路野。他们眼中的菊花各有各的性情,也映射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帝王欣赏菊花,如同欣赏后宫中的各色佳丽,各有千秋各自喜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人欣赏菊花,欣赏的是归隐田园的怡然自得,欣赏的是世外桃源的理想故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孤傲才子欣赏菊花,欣赏着高傲孤冷的气节,仿佛在菊花上看到了自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落第考生欣赏菊花,看到的是自己对世家的满腹怨恨,看到的是未来长安勋贵在自己刀下血流成河的枭雄霸业!

一边是日本的赏菊。

公元751年,日本长屋王在自家宅邸举行宴会时,备前守田中净足写诗赞美长屋王宅邸中的风景和菊花,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有关菊花最早的记载:

苒苒秋云暮,飘飘叶已凉。

西园曲席开,东阁珪璋引。

水底游鳞戏,岩前菊气芳。

君侯客爱日,霞色鸾觞泛。

一边是大唐寺庙的花道,贵族女眷也会在观音生辰时一起布置,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宋朝,花道是当时的贵族女子必学的手艺。

一边是日本贵族的花道,日本的贵族们跟着东渡的目盲僧人学习做豆腐,学习花道。

鉴真虽然因为目盲行动不便,只能口头指导,但是他还带来了各种书籍,对日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一边是华夏的园林被枪炮摧毁,一边是植物被挖走,从园林里挖走假山和精品花卉,一箱一箱的搬走大量的书籍和古董瓷器等等,搬回日本。

“果然是精品菊花。”

东亚长相、还带着一抹标志性小胡子的日本军官看着园林里的菊花,一挥手,示意属下全部搬走。

他走过一处,欣赏一处。

“梅花也很美。”

于是,盆栽梅花被搬走。

“假山也不错。”

赏园林就是赏假山怪石,赏花卉美景,精美的太湖石怎么能少呢?一起挖走。

侵略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前面是军官看起来颇有文化的欣赏和赞美,背景是士兵一群一群的搬运。

民间谚语称“鬼子进村”,形容的是侵华时期日本人所过之处雁过拔毛,连贫穷的山村都能扒得干干净净,富豪庭院怎么会放过。

.

“朕的诗歌也被天幕点评了嘿嘿!”刘彻原本正在高兴,自己的帝王诗上了天幕,结果看到后面的诗句,对比之下,嗯……

“后世该不会以为朕是位沉迷美色的皇帝吧?”刘彻感觉不太妙,询问大臣们。

这一次,哪怕是主父偃也跟蚌壳似的闭紧了嘴巴。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还用问他们?

刘彻深呼吸,又深呼吸:“朕爱美色不假,但是朕怎么可能沉迷美色,朕最爱的还是江山!”

等到黄巢的诗句出现,刘彻猛地坐直身体:“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首霸气的诗!”

就是这其中的杀气,实在不详。

这是哪一朝的反叛军写得诗歌?眼瞅着是要屠尽长安的节奏。

唐朝时期的反应最大。

汉朝流行的赋明显与唐诗风格不同,起初李世民还在看刘彻的笑话:“汉武帝果然是风流多情,菊花与兰花都喜爱,尹夫人和邢夫人都宠爱。”

李世民说得是刘彻“尹邢避面”的典故。

刘彻后宫两位受宠的美人,一位叫尹夫人,一位叫邢夫人。为了避免二人争风吃醋惹出是非,刘彻下诏书让她们不得见面。

但是越是不让见面,越是好奇。尹夫人请求刘彻允许她见一见邢夫人,刘彻同意了她的要求。

相见后,尹夫人觉得自己不如邢夫人美貌,自愧不如哀叹连连。

这个典故在唐朝的诗人中也有被人引用,李世民作为会学习前朝历史的君王,自然是很熟悉的。

结果还没高兴一会,被接下来两句诗惊艳到了。

“如此有气节有风度的诗人,若是我大唐才子该多好!”

紧接着,就听到了黄巢的诗。

李世民:“……”

轮到大唐被看笑话了……

李世民意味深长地问满朝文武:“诸位爱卿,落第考生落榜之后对长安杀气如此之大,有何感想?”

大臣们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落第考生真正不满的是谁。

天幕也不是没提过,大唐灭亡的真正原因。

但是知道归知道,真要放弃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谁愿意?

于是各自装死。

这种事,谁开口,得罪的不是一两个人,是整个世家的利益。

李世民没有继续强迫。

他看向遥远的天空,看向那些他虽然看不见、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大唐百姓。

他们,才是这个帝国的基础。

就如同这些不起眼的草木,看似可以被随意践踏,然而可以决定人类的生死,也可以决定帝国的兴衰。

如果不重视,那么迟早有一天,大唐的贵族也会面临日本人入侵一样类似的局面,家族中的所有宝贝被人端走,什么都不会留下。

【欧洲的许多植物,都有华夏植物的基因。】

【比如原生于华夏的珙桐,又叫做鸽子树,如今在欧洲遍地开花;

当年欧洲百合即将面临灭绝时,是华夏的岷江百合拯救了欧洲百合,并且让百合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如今的玫瑰,当时拿破仑的约瑟芬皇后极为喜爱,但是欧洲原生的玫瑰季节单一,是威尔逊引种同为蔷薇科的华夏月季,与欧洲玫瑰结合后,才开始有了更多的品种,才有了现在每个季节都有的玫瑰品种。】

18世纪,华夏月季经印度传入欧洲,时值英法交战,为了保证这批月季安全抵达法国,双方达成停战协定。

英国海军护送月季到拿破仑妻子约瑟芬皇后手中。

“我的天啦!这花朵真好看!”

与世人普遍赞美玫瑰、觉得月季平民不同,其实原始的玫瑰是单瓣,月季才是复瓣,如今好看的玫瑰品种大多是融合了月季的基因。

1945年4月29日,美国太平洋的月季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上,将一个月季新品种命名为“和平”,将华夏月季称为“世界月季之母。”

“这是我们的新品种‘和平’。”

月季为英法带来了和平,可惜,却没办法为自己的母国带来和平。

.

明朝,王象晋正在写《二如亭群芳谱》,他刚写到月季的篇章,听到天幕的话语愕然抬头。

看到天幕中关于玫瑰与月季杂交后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百花缭乱,各有各的美。

王象晋喜不自胜:“原来月季不仅好养活,还好杂交,真是个好宝贝。我改天也要试试!”

同样是李时珍,在天幕说过他以《本草纲目》成为“药圣”后,提前开始写自己的成名之作。

听到月季,李时珍捻了捻自己的胡须,回忆起月季的药用价值:“月月红,也叫胜春、瘦客、斗雪红,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活血消肿敷毒,花朵可以治疗妇人月经不调。”

清朝,陈溟子一边在自己庭院中种植各种月季,他满院子的月季颜色众多,白的、红的、黄的、绿的、双色月季,各种各样,都是他亲手栽培繁殖的。

空闲时期除了养花,陈溟子还专门写了一本书《花镜》,记录了栽培繁殖月季的方法,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得体验。

在花卉繁殖育种上,华夏人并非没有远见没有实践。

只不过,并不受重视,只当做兴趣爱好,文人雅趣。

在看到西方人原来如此重视月季,甚至愿意为了月季花停战,还是敌军护送月季过去,陈溟子这才开始重视自己院中的月季。

西方人这么喜欢,自己是不是可以凭借这些花卉,去西方打探些情报过来?

【牡丹原产地同样是雅鲁藏布江,现如今还存在野生牡丹品种“大花黄牡丹”。从唐朝之后,日本遣唐使把牡丹引种去日本,一开始种在寺庙,后来扩散到民间。】

【欧洲人最早没有牡丹,是通过华夏的瓷器和刺绣才看到牡丹,到18世纪才真正拥有牡丹,怎么拥有的已经不想说了。

18世纪,欧洲“中国热”,中国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8世纪末华夏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然后是大清亡国,牡丹怎么被引种的知道了吧。】

华贵的宫廷里,一位贵妇人抱着瓷器,看得极为仔细。

她对瓷器上灵动的画面爱不释手,越看越喜爱。后来索性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看着里面的花朵:“这是什么花?真漂亮。”

等到丈夫回来,贵妇人立刻抱着青花瓷上前,指着上面的牡丹花道:“亲爱的,这是什么花,我好喜欢!”

男人耸耸肩:“宝贝,这花远在东方,你想要我也没办法。”

男人的视线也落到瓷器上,接过瓷器仔细看了起来:“不过真是好看啊,能种在我们花园就好了。”

后来,战争开始。

男人穿上军装,成为了八国联军中的一名军官,当他随着大部队进入华夏的宫廷,在一片烧杀抢掠中,看到了被人遗忘在宫廷里的牡丹。

“把这搬回去!”

男人喜不自胜,一边指挥着自己手下的士兵搬运,一边开始畅想未来自己花园里的美景。

“我的花园又要多一种收藏了!”

.

武曌看到连牡丹也被挖走,袖中的手狠狠握紧:“连自己的国花都保护不了,难怪也保不住自己的国家。”

她非常喜欢牡丹,定都洛阳后,在洛阳种满了牡丹。

一直到现在,洛阳每年都有牡丹花节,其中不少品种就源自当年大唐宫廷的牡丹。

大唐时期,长安、洛阳的牡丹得到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种植牡丹的花师。

看着自己培育的牡丹被外国人挖走,花师们挥舞着手里的小铲子,恨不得立刻从军去打日本。

牡丹在大唐是属于国花,人人皆爱之的明星花卉,在唐诗中多有赞美。

到了宋朝,在北宋时期都是以牡丹为国花。

欧阳修同样喜欢牡丹,专门写过《洛阳牡丹记》,张翎写《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次第”,把牡丹列为“一品九命”。周敦颐也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但是宋朝理学开始兴盛之后,文人开始偏爱梅花。宋徽宗就有梅景私人园林,赏梅自此兴盛。

牡丹和梅花作为国花交替的最重要分水岭,是靖康之耻。

经历过靖康之耻后,宋朝文人更喜爱傲霜斗雪的梅花,开始流行起梅花盆栽,养梅、造景,以梅花自喻,当时也出现了多个文人以梅为号的名字,用梅花高洁抗争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著名诗人陆游和范成大,被誉为“咏梅双星”,范成大著书《梅谱》,又名《范村梅谱》,首创梅花品种的谱系之学,更推动了梅花园林种植知识和兴趣的普及。

到清朝时,再次立牡丹为国花,但是到了民国又开始立梅花为国花。

一直到现代,梅花和牡丹是华夏民众心中的国花,但是二选一到底是谁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最后,我们回到植物本身。】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植物,兽类,禽类,哪一种的狩猎方式更高级?】

清朝时期,物种丰富的天幕上说过的几乎都见过,尤其是皇室子弟,连美洲的农作物也见过吃过。

年长的皇子们还在沉默思考,年幼的已经直接争论开来。

“当然是兽类,老虎,狮子,多威风!”

“是鸟!你看天上的雄鹰飞得那么高,老虎想抓也抓不着。”

也有小格格掺和道:“可是如果天上打雷下雨,鸟也得躲雨。”

“我觉得是大象,大象最厉害,大象那么大,还怕雨。”

“你怎么不说是人呢,大象那么厉害还不是被人取走象牙。”

——在清朝时期,象牙是重要的贡品,云南地方就曾经给朝廷进贡过象牙,是亚洲象的象牙。

康雍乾三代帝王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品象牙天子宝玺,但后面都流失海外。乾隆本人有多枚象牙印玺,目前还有私印藏于国内博物馆。

下层追逐上层的风尚,富商官吏也学着皇室使用象牙筷子象牙首饰,外来的非洲象牙、后来民间也普及开,进口的象牙多了起来,民间的象牙雕刻匠人也多了起来。

【是植物。】

荆咕揭晓的答案,让很多人没想到,或者说猜到了答案会出乎意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

【与大家普世意义上认为的,兽类是最厉害的不同,兽类的狩猎方式是一维的,因为它只能捕捉地面上的猎物,只能顺着它巡逻的地方捕猎;】

老虎虽然可以爬山、可以下河,但依然是贴着地面的行进路线上获取食物。

所以,它狩猎获取能量的空间是一维的。

【禽类的狩猎方式是二维的,可以看到空中的和地面上的,也可以捕捉空中和陆地的猎物;】

比如老鹰,可以一边飞行一边狩猎。

它看到地面的兔子可以冲下去捕猎,看到空中的小鸟依然可以飞过去,不受地形干扰,获取食物的效率更高,面积也更广阔。

【但是植物的狩猎,是三维的,包括了地下、地表,和空中。】

天幕放出一棵大树,一棵看起来十分寻常的、静默的大树,路边似乎随处可见的大树。

【植物在狩猎什么呢?】

【在地下,汲取水源——兽类、禽类同样离不开水源,而它们往往没有植物更方便找到水源。】

荆咕挨个把大树获取的能量标出来:

地下的根系,在摄入水源。

植物为了水源,可以萎缩地表上的植物,发达地下的巨大网状根脉。

为了水源,可以拔出根,随风而居,随水而居。

【在地表,吸收阳光,还有昆虫。】

大树的叶片吸收阳光,来进行重要的光合作用,完全不受风吹雨打、不受地形限制。

大树的花朵吸引昆虫,帮忙传授花粉,孕育果实,繁育后代。

它粗壮的树干和根部同样在吸收营养。

动物在树下,或者在草丛里,撒尿,拉屎,做标记,是肥料。

打架,厮杀,把猎物拖到树上再吃,血液流下,也是肥料。

当动物死亡,躯体腐烂,对植物而言,依然是肥料。

【在空中,吸引禽类,繁衍种族。】

植物可以选择让鸟类或者昆虫带走自己的果实,也可以让风带走自己的花粉或者是种子。

更多的选择,更广泛的地区,也能让种族能更好的繁衍下去。

【在兽类里,领地范围越大越厉害,比如狮子和老虎。】

【但是在植物里,繁衍能力越强越厉害,比如大树与小草。】

小草,是植物的高等形态。

远古时代的裸子植物几乎都是大树,比如现存的裸子植物水杉、银杏、松柏等,在远古时期更高更大。

在恐龙都灭绝以后,3000万年前,被子植物才开始出现。

高大的植物变得矮小了,但是适应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广阔。

草,可以从固定的温带适应所有环境,是冰冻火烧都能生存的最强生命力。

【我们许多农作物,曾经就是草。它们本来是禾本科,属于草,也结合了野草的基因。】

【比如粟,原本是狗尾巴草驯化而来,到现在也是粟重要的伴生植物。狗尾巴草在古代叫做“莠”,因为二者本是同源,粟和“莠”小时候容易让人无法区分,才诞生了“良莠不分”这个成语。】

【比如小麦,野生一粒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产生了野生二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驯化为栽培二粒小麦,再与粗山羊草自然杂交,才产生了我们现在食用的普通小麦。】

【比如水稻,被人类发现和驯化之前,同样是地里的野草。连稻粒都是黑色的,与后来的稻子完全不同。】

【就像有些帝王将相,原本也是来自民间,来自最底层的农民百姓。】

无论是哪位帝王,哪怕是高高在上的世家贵族,不断地往前追溯,依然是从泥巴地里诞生出来的。

大唐世家自诩身份高贵,有些世家大族连皇亲国戚的李家都不看在眼里。

但是再往前不断追溯,追溯过隋朝,追溯过魏晋南北朝,追溯过两汉,还是贵族吗?

是小麦成就了关中豪族,也是农人在地里的辛勤劳作让高高在上的豪强不断地聚集大量财富。

地方豪强最终可以用钱开道,聚集大量的部下和幕僚,造反之后摇身一变,从地方豪强变成开国功臣,再世袭罔替,成为世家名门。

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地里的农作物,和终身被困在田地里忙于伺候农作物的农人。

只是他们高高在上,选择性地看不见。

【就像农民,这个被上层人士不看在眼里的底层,最终却能推翻统治者,翻身做主人。】

【他们总说,底层的性命如草芥,可以随意践踏,但草芥的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乡野间,茂盛的野草,被一把野火烧毁,只剩下一片漆黑。

但是当一场春雨过后,再次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很快,绿意蔓延,最终连成一片。

大雨中,一群被押解着服劳役的底层人被压迫到极致,不甘心白白送死,喊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还有另一波。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等贵贱,均田免粮。”

“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起义呐喊声生生不息,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

最终,是伟人代表所有百姓高喊出那一句:“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华夏人民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八国联军赶出华夏;

凭借自己的力量,在朝鲜战场上,与由27个参战国和22个支援国组成的、几乎所有近代侵略过华夏的列强都加入其中的“联合国”军战斗。

列强盗走了华夏人的农作物,抢走了华夏农作物在国际上的市场,但是抢不走华夏人不屈的精神。

一次次被华夏军队痛击,被华夏国家教训后,欧美列强才开始正视华夏,变成了造谣“□□”。

【我们站起来,靠的不是曾经自诩高人一等的皇室贵族,也不是自以为是精英的世家名门。】

【靠的是百姓齐心协力,人人皆兵。】

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军队送情报送物资,掩护军队转移;

下到还留着头的稚童,组成了童.子军传递情报,用自己的生命引开敌人;

总是被忽视被打压的女性在这个时候同样走向战场,为自己的祖国奉献出生命和力量。

在后方,出谋划策,传递电报,照顾伤兵,缝纫织补;

在前线,隐藏潜伏,突击行刺,行走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甚至是被人最轻视的青楼女子,也没有放弃。

“我们中国到了将亡未亡的时候了。现在之所以未亡,全仗一点过敏的志气。自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首先由爱过学生,发起惩戒卖国奴,抵制日货。

没见几日,全国各界万众一心。下至小工车夫,亦不肯与日人工作。可见人心不死,正是我国一线生机。惟我青楼,一无举动。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几条办法,劝告我花界同胞,各本良心尽我国民应尽之天职。”

通告之后,青楼女子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给军队造飞机,还有当时著名的交际花周旋在外国大使馆中救出被俘虏的军官,以及舍身用自己替换下要被送去日本军营的女学生。

更不用说在艰苦条件下战斗的士兵。

他们高喊着“大刀朝鬼子头上砍去”,虽然热血,同样凄凉,因为那时候华夏军队的枪支弹药不足,不得不使用冷兵器替代。

1940年,百团大战时期,足足三个月的高强度战斗中,一名战士发射不足10枚子弹,平均十天开抢一次。

是为了秀枪法吗?

不是,是因为条件最艰苦,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以致于被西方人戏称为“三枪八.路”,意思是人均只有三枪子弹,三枪之后必定拼刺刀近身战斗。

战士们为了能一枚子弹都不浪费,只能选择更近一点,离敌人更近一点,也离危险更近。

但是更近,也就意味着暴露的风险越大,这个时候百姓的重要性出来了,那就是当地百姓的极度配合与打掩护。

还有百姓冒充汉奸,给日本人送食物,结果在食物里掺杂巴豆,把日本人全送进茅厕后趁机带着战士进村反击。

所以抗日战争也被叫做“人民战争”,发动全国人民的力量,打赢了武器比华夏先进许多倍的日本侵略军。

【曾经,稻谷要被人类驯化,收敛了自己的锋芒,现在开始重新进化,已经有稻谷长出了新的锋芒。】

【谁知道,未来的植物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野生的稻谷稻粒是黑色的,一成熟就会随风脱落,隐藏在稻田中。而且为了避免被动物食用,会长出芒刺,就像小麦的麦芒一样。

人类经过许多年才将稻谷驯化,驯化后的栽培水稻褪去芒刺,并且附在稻杆上,可以方便人类更好地采摘食用。

它失去自己的锋芒,换来的是人类帮助它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但是当它足迹遍布世界后,现在出现了新的变种——科学家称之为“杂草稻”。

杂草稻的习性越来越像野生稻靠拢,长出芒刺,成熟脱落,像野生稻一样,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食用。

.

直到此刻,帝王们才感觉到:天幕的锋芒毕露!

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口中说的是农耕、农作物,其实一直指代的是农民,是天底下人数最多的庶民,是阶层中看起来最好欺压的底层。

【从野生稻到栽培水稻,再到野生稻返祖生长,像不像一个帝国的循环罔替?】

【我们起于农民阶级,但是当站到高处,又开始打压农民,最后再被农民推翻统治。】

朱元璋感觉那野生稻的芒刺像是扎在自己心头,再听到天幕这话,觉得被扎的更深,更痛了。

这确定不是在嘲讽大明嘲讽他吗?

【即使有一天,人类灭绝,动物灭绝,可能植物反而会活得更好。】

【就像现在,哪怕封建统治阶层已经全没了,没有皇帝,没有贵族,但是国家没有崩溃,百姓反而过得更好。】

“没有皇帝反而过得更好?”

唐朝末年,黄巢从天幕暴露了他的诗歌开始,敏锐地躲了起来,决定把起义提前。

他听得出,天幕对农民起义是持鼓励的态度,那说明他做得没错!

既然如此,为何不干一把大的!

当听到后世的状态,尽管早已从天幕对帝王毫无敬畏、还带着调侃的语气猜测,后世的帝王或许很开明,或许直接大权旁落,或许是太后干政女皇当权,但也没有此刻天幕明明白白说出没有皇帝没有贵族来得震撼。

“没有皇帝,没有贵族!”黄巢眼神熠熠生辉,亮的仿佛是最黑暗时期天边的启明星,“没有贵族,大家就可以平等地靠着科举考试去当官,都没有特权,谁都不能看家世看名字!”

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

【连农作物都能生出抗争之心,统治者又凭什么认为,被当做野草的农民百姓不会抗争?】

【就像那些在国内不被重视的植物一样,你凭什么认为,外国人也不重视?】

被压迫的农民齐齐心头剧烈震颤。

是啊,凭什么他们不能抗争?

建国的皇帝不都是从前朝末年抗争才走上如今的地位吗?

他们若是也举兵起义,是不是也可以摆脱现在吃不饱饭的地步,变成人上人?

一时间,农民的心乱了。

他们握紧手中的铁搭、锄头,如同紧紧握住的是起义的兵器,是绝地抗争的武器。

.

“天幕此话一出,天下必将动荡!”董仲舒快速向刘彻提议,“还请陛下早做安抚!”

刘彻同样想到了这一点,董仲舒以提议,立刻应允,并且传令下地方官吏,文臣武将一起行动起来。

一直被忽视的隋朝时期,杨坚拖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指着天幕道:“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吗?”

他一手杨广一手杨勇,几个败家子本质上竟然都是贪图享乐的,这让真正做到了勤俭一生的杨坚怎么也不能接受。“把百姓不当人,就会被百姓推翻!你们享受的时候就不能带点脑子吗?”

大唐时期,李隆基很慌,因为民间的起义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快。

“朕已经改了!朕已经改了!”李隆基觉得很委屈,事情还没发生,怎么能反自己呢?

“陛下,百姓说土地被占了……”还没被贬的姚崇冷冷地瞥了一眼李隆基身边的宠宦,“被高力士的人占了,说您任用奸臣……”

李隆基有些不舍地看向立刻跪下求饶的高力士:“这……”

宦官没有靠山,说话又好听,废了宦官就相当于自废手臂,怎么舍得?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各朝各代,都有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起义军,声势有大有小,但很明显给了自以为愚民政策很成功的帝王们当头一棒,不得不立刻想方设法安抚百姓。

【华夏不缺劳动力,一直人多地少。国外很缺很缺,一直是人少地多,到处抓人去美洲。】

【在明清闭关锁国期间,不少渔民因为过不下去偷渡出海,再也没有回来。清朝末年战乱时期,又有一群华人出海定居海外。在那个战乱时代,出海后能活下多少人全凭天意,但是为什么还要离开,还不是因为在自己的祖国活不下去,只能出去找出路。】

闭关锁国锁的是渔民的海上生存路,一点也不影响贵族们享用海外的奢侈品。

但是渔民没了活路,只能选择去当海盗,或者彻底离开华夏,定居在东南亚、南亚等地。

华夏人本性一直有乡土情结,有些华人死在海外,依然想着落叶归根,埋骨家乡,这也可以见到被迫出海时经历了多大的压力和无奈。

而这些压力,是来源于上层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

广州地区,在朝廷眼中的海盗郑一嫂与当地渔民相处和谐。

他们互相交易生活用品和海上捕捞的大鱼,渔民给郑一嫂透露清军的剿匪动向,郑一嫂给渔民透露洋人匪盗的动向,让大家及时躲避。

听到天幕的话,郑一嫂突然有些恍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

她原名石香姑,因为父亲沉迷抽福寿.膏,母亲病死也不管,还反手把她和姐姐石秀姑卖入青楼。

后来红旗帮的首领郑一看上她,因为石香姑推断出伍至亭下次交易的时间地点,郑一亲自掳走了石香姑,从此她的身份变成了“郑一嫂”。

因为郑一经常化名“龙一”行走,她也被叫做“龙嫂”。

有了郑一嫂出谋划策后,郑一没两年就统一了当时的帮会,让红旗帮变成六旗帮。但最后郑一意外死于火并 郑一嫂接管了海盗舰队。

在清政府被英国人各种欺负时 英国舰队肆无忌惮在广州烧杀抢夺 郑一嫂直接带着军队开火轰炸英国军舰 杀了十几个英国士兵 还收获了一首英国军舰 从此英国来的人闻郑色变。

现在 朝廷已经有了招安她的意思 郑一嫂也在考量 到底要不要接受招安。

如今的清政府明显已经是穷途末路 她还要上这艘贼船吗?

天幕曾说过 她对战外敌没输过 但是被内部背刺。现在海盗罗三炮想自立门户占海为王 她若是不接受清政府招安 腹背受敌。

郑一嫂突然想起一个人 连忙问当地人:“听说 林则徐来广州了?”

“对啊 林大人来禁烟了。”当地渔民连连点头 还带着惋惜 “可惜 上面的官员都抽烟 哪里禁得了。”

郑一嫂突然下定了决心。

招安就招安吧 她要销毁鸦.片 要打英国人。

从被父亲因为鸦.片卖到青楼开始 她最痛恨的就是鸦.片 推测出伍至亭透露位置给郑一也是因为伍氏家族就是最大的鸦.片商贩。

从天幕知道英国人才是背后主谋后 郑一嫂对英国人深恶痛绝 现在更是下定决心。

不但要接受招安 接受之后还要帮林大人一起硝烟 一起去打英国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到华夏 在书中指出:华夏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也就是说华夏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 土地耕种得最好 人民最勤劳 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但是 18世纪中后期的华夏 与13世纪马可·波罗描述的华夏几乎相同 500年的时间 华夏几乎陷入了长期停滞发展的状态之中。】

【美国历史学家琼斯说:华夏距离爆发工业革命 只差一根头发丝的距离 但凡14世纪爆发工业革命 也不至于存在亚当·斯密所说的停滞发展几百年的事情。】

【这何尝不是因为统治者常年对底层的忽视

对劳动者对农民和工匠习惯性地压榨却不重视。】

哪怕宋朝百姓没有田地 可是只要允许交易 给百姓留一条活路 农民也可以是很有创造力的农学家 工匠也可以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宋朝同样有外患 但是宋朝也是封建王朝里科技相对发展最为高速的一个时期。

华夏人从来不是没有创新精神 而是不被允许有。

荆咕想起自古以来对百姓的驯化 要求“孝顺” “孝”建立宗族大家长制度 在家庭内部以孝压人。最重要的是“顺” 要顺从大家长 也要顺从地方官 顺从贵族 顺从统治者。

【我们曾经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 落后于世界之林 然后得到了惨痛教训。

但是现在 我们是工业强国!】

【我们提出了工业全面化 现如今 华夏建立了最为全面的工业体系】

【华夏目前拥有39个工业大类 191个中类 525个小类 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美国拥有更多的高端产业 但是论全面 屈居第二。】

荆咕话锋一转 说完了如今的荣耀 也要说说历史上的遗憾。

【在历史上 我们也曾经对工业并不重视 封建社会里并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但这并不代表 我们的工匠技术落后 相反 许多技术依然处在时代领先地位。】

【下一个篇章我将带您去领略华夏古代工匠的风采!】

【那就是——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