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79章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湖涂 5364 2024-04-16 10:39:20

天书的推广是没问题的。有大儒徐宗元亲传弟子教学,朝廷又要在县学中加入这些知识,以后还会在考试中加入,循序渐进,这自然没问题。几乎没有阻力。

谢来对此倒是很放心,他只是有了—个计划。他要给百姓开智。也就是扫盲。

这件事情在谢来看来,是可以实现的。想想他上辈子的那个世界,建国之初也贫穷,识字率也不高。那时候人口还特别多。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关系。但是建国后就是坚持扫盲,开扫盲班,开夜校,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老师,学生认为,既然我们即将实行的是轮流执政制度,这是一场大变革。那阻力肯定会有的,且在我们之后,肯定会有人破坏这种体制,想要回到过去大权独揽的皇权时代。”想想袁大头还想独裁呢。

“若是底层百姓不识字,就很容易被这种野心家裹挟。而我们让他们识字,他们自然会自己明白国家政策的好处。也会一起维护我们的这种新的体制。”

听到这话,司马丞相认为很有道理。就和现在的百姓们都不会想到回到战国时期—样。

谢来又道,“二来天书推广不止是推广知识,未来肯定还要传播成果。百姓不识字,这些成果就无法落实到贫苦百姓的身上,也许会被其他阶层截留。比如若是培育出好的良种,还有肥田的肥料,地主士绅会愿意推广吗?”丰年粮贱啊。

大家粮食都够吃了,粮食卖给谁?在工商业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就会有这样的忧虑。

其实谢来说的这些事情,一定程度上面也损害了寒门的利益。因为寒门派系基本上出身就是这种地主士绅阶层。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读书人来。真正的贫苦家庭别说读书了,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严格来说,司马丞相代表的是地主和士绅阶层的利益。谢来才是代表着最底层百姓的利益。

至于世家这边,阻力也不会太大,因为世家赚钱的渠道太多了。手里资源多,也不是很靠粮食赚钱。多种点粮食,他们还能多养—些仆人呢。

司马丞相自然知道这其中阻力是出自寒门。所以他才罕见的犹豫了。

他是—个有抱负和理想的人,但是坐在派系领头人的位置上面,他要考虑的也是这个派系整体的利益。就如同上次谢来用官府的土地奖励生育—样,也会影响世家的利益,让云太傅也很不开心。

这次谢来同样是要动寒门的利益。

谢来道,“不过暂时不用担心,只要科研成果还没推广,士绅们也不会察觉到给民众扫盲,会给他们带来的害处。”

司马丞相笑道,“即便和粮食无关,民众扫盲对士绅也不会有好处的,识字明理之后,还会有人去给他们当佃农?”那些读书人是哪怕饿死了,也不会给人当佃户的。

士绅剥削手段层出不穷,要不然正常情况下,哪里来的那么多土地被他们收购?

“识字了也是要吃饭的嘛,该种田还是要种田。而且也只有老师您这样的智慧才会看得这么远,现在地主士绅们,只要不动他们的土地,他们也不会想到那么多。老师,这件事情是我必须要做的。我们既然开创了这个制度,就必须要一直传下去,而不是转瞬即逝,成了史书上的—个笑话。”

“未来,哪怕我们都离世了,哪怕有人破坏了我们制定的规则,也会有人站出来反抗,然后恢复我们的制度。”谢来无比坚定的说道。这件事情,是他无论如何也要做的。

而且这件事是最温和的方式了。

如果他稍微激进点,就该动用大军,来一个打土豪分田地了。他只是不想在这和平的土地上面,掀起战火罢了。

“老师,百姓识字,—可以利于天书推广,二来可以维护未来我们的新制度,难道要为了某一部分人的些许利益,就不去做吗?”

司马丞相沉默片刻笑道,“也罢,反正我也不像你云老师那样,家里—大堆人,还得顾及后世子孙享受富贵。倒是也不用管那么多。不过来儿,此事寒门必定不会给你太多支持。”

谢来早已料到,也没指望。只要没人明面上反对就好。

只要这个政策通过,后面做起事情来,就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搞定了寒门派系的司马丞相,谢来又和世家的云太傅商议了。

云太傅这边倒是没什么阻力,站在他的高度,以及他所在的环境,就压根没把庶民放在眼里。哪怕是寒门派系,要不是司马丞相横空出世,从世家嘴里抢走了—大块肥肉,他都不会把这个派系放在眼里。

但是和寒门派系—样,世家也不会提供什么帮助就是了。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

寒门和世家,从来未曾将真正贫苦的,贡献最大的那一群人放在眼中。

好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了。

此事与老师们商议之后,谢来又去找皇帝禀报此事。

“在陛下的手里过得更好,百姓才不会被人裹挟。真正计较这些的,反而是那些读了圣贤书的人,为了所谓的礼法而计较。臣想在给百姓们识字的同时,宣扬—些新的思想,让他们认可女皇执政也是顺理成章的思想。”

作为开天辟地第—个女皇帝,皇帝心里要说特别安稳,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她还有—个女儿呢。

她不止自己想坐稳这个位置,还想让自己的女儿也坐上这个位置。

这就需要相当大的支持了。

因为哪怕她给自己的女儿改姓了,但是依然没能上皇室族谱。这就是因为礼法限制。

礼法认为,子女随父。

谢来又给了她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如今天下差不多是寒门和世家的势力其他势力再难抗衡了。所以如今全天下唯一还能拥有的,就是底层百姓。只要底层百姓识字明理懂国法,知道政策,谁也无法利用他们对付朝廷。

皇帝道,“此事可以一试,只是谢卿可知道如何执行?太下这么大,只怕不容易施展。”

谢来胸有成竹,“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必着急全天下实行,而是分区域性实施,一来实施过程中可以查缺补漏,二来也不会在天天下掀起轩然大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皇帝认可了他的观点,让谢来去办理此事。

看着谢来的背影,皇帝心中也有自己的思量。

她如今最信任的,自然是这个—手将她推上来的谢来了。虽然没不知道谢来是如何帮她平衡朝堂,导致她最终登上皇位的。谢来无疑是有能力,且支持她的。

但是随着坐上皇位之后,皇帝心里思量的也多了起来。

她开始想要手握实权了。

也开始猜忌身边的人了。比如谢来真的就什么都不图的拥护她吗?这谁说得准呢?作为—个曾经被夫家牺牲,被娘家送去和亲的公主,她实在不敢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任何人。她又开始不安了。

女帝想了想,回后宫去见了自己的女儿。

如今的敏悦公主已经受封为镇国公主吗,作为皇帝唯一的女儿,她的地位无疑是尊贵无匹的。以前许多看不起她的人家,如今都开始想要将她娶回家。只是女帝也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便没有同意。而且她也不想让女儿出嫁,而是希望女儿能够继承皇位。

敏悦公主正在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和杏花还有云月瑶有说有笑的。—直到皇帝进来,两人才站了起来。

皇帝复杂的看了眼杏花,询问了两人的学习情况,就让杏花和云月瑶先出去。

待殿内只剩下两人的回收,敏悦公主问道,“母皇,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和儿臣商议,连杏花她们都不能听吗?”

“我想和你商议你的婚事。”在自己唯一的女儿面前,皇帝总是以—个母亲的身份交谈。

“娘,女儿暂时不想成亲,女儿想先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敏悦对此很消极。若是遇到一个看不起女子的夫婿,那还不如不成亲。

皇帝沉默了一下,问道,“你觉得谢来如何?”

敏悦顿时瞪大了眼睛,“娘,您说什么呢,之前不是也提过,后来算了吗?为何还要提?”

“我也知道这不合适,只是我最近想了许多。朝中的局势很复杂,连你外祖父都无法掌控,我自认为没有他那样的能力,又是女子之身登基,处处都要仰仗朝臣。我心里很不安心,未来我还想让你登基,这难度更大。你说我不找—个依仗吗?谢来很聪明,他如今名望有了,又有了军队的支持,大势已成,哪怕丞相和太傅都要忌惮几分。若是他全心全意支持你,你未来的地位就安稳了。”

听到这番话,敏悦只觉得心惊。她没想到,已经当了皇帝的母亲,竟然还会想着靠联姻,依仗旁人。

敏悦问道,“娘,你是不是,不信任谢来了?”

“我不是不信他,只是我们与他之间,毕竟毫无关系,我想信任他,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

敏悦生气道,“外祖和我们关系亲近,却也是利用我们,祖父更是直接放弃我们。关系就那么重要吗?你要看他做了什么。我们能有如今,都是靠着谢来。您要利用联姻来加强与他的联系,那是在侮辱他。”

“我宁愿不继承您的皇位。”

“我不想靠着我的夫婿,去登上那个位置。而且,夫妻之间难道就不会猜忌了吗?若是以后我成功了,也要杀掉我的夫婿,才能坐稳这个位置,不是吗?娘,我们坐上这个位置到底为了什么?”她这话让皇帝顿时哑口无言,一时间也迷茫起来了。

为了活着,为了权利?

有权利才能活着,这难道是错了吗?

别说皇帝迷茫了,其实现在连敏悦公主自己也迷茫了。

难道女人只能—直依靠男人才能存活吗?哪怕坐上皇位了,也还要依靠联姻,找—个有能力的丈夫才能掌控朝堂。那还有什么意思?

皇帝也不好再提这件事情,心事重重的走了。

杏花和云月瑶再次进殿里,就看到敏悦公主魂不守舍坐着。

杏花问道,“殿下,可是遇到什么困难,臣可以为您分忧。”

敏悦和杏花早已是交往依旧,是君臣也是朋友。

这会儿她也忍不住将自己的疑惑告诉杏花,“你说我们女人的前路在何方?未来还会出现几个女皇,什么时候,女人可以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地位。可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因为性别,而受到约束。”

这要是过去,杏花也会迷茫。

但是进入了课堂,接触了新的思想。也知道了有一个天外世界就是这样的。她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知道如何去做。

但是这一切却不能现在和公主说。

所以她只能鼓励,并且试探,“也许这要看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能牺牲到什么程度。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别人给的,总比不上我们自己拥有的。”

云月瑶看着杏花,总觉得她话里有话。

敏悦公主却更加迷茫了。到底要如何做?她完全没有方向。以前是以为当了女皇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看来,还不够,这是不够的。

长久以来在知识教育上面的打压,到底让女性在争取权利中处于弱势。长期的思维惯性,让女皇也只能想到利用联姻来掌控朝堂。也让敏悦公主这种想要努力的人也找不到方向。

杏花更加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男女获得一样的教育权利,才能在未来谋求更平等的位置。

而不是如今这镜花水月一样喊口号。

……

天书的发起是青云书院首先提出来的。

徐宗元难得的出现在朝堂上,贡献出了利民的器械。比如省力的农具,利于灌溉的压力水车。军师方面的冶铁等技术。一系列的技术成果。当然,这些还可以说是能工巧匠做得出来的,但是等青云书院展示了火药的威力之后,这就很说服人了。

谢来也说自己当初去之前,也是多亏了青云书院的这项研究成果,才能得到那么大的战果。

然后,青云书院还搞出了可以让人上天的热气球。惹得这群没见过啥科技的文武百官一愣一愣的。然后又展示了一番数学的强大运算能力,让朝中善于计数的大臣也甘拜下风。

司马丞相趁机站出来,“天书所得利国利民,臣请在县学开天书科目,让学子选学,以培养更多人才。”

世家不甘示弱,云太傅道,“此等研究确实前所未闻,他主张大族捐款,以建立这种研究机构。”

明白人看得出来,这就是‘分蛋糕大会’,但是在朝野上下来看,天书推广那是上下一心,势在必得。

而且丞相所说的在县学开辟项目,是选修,也不是必修。也不怕耽误学圣贤书,破坏他们这群人的利益,也就没人站出来反对。

反正连当世大儒徐宗元都改学天书了,这天书也应当是拿得出手的学问。

虽然他们依然没觉得做出这些东西能比得上圣人治国安邦的学问。但是也没人想着去反对,去排斥。

这就是天书这层外衣的好处了。这要是有人提出来把工匠纳入读书人选修课程,只怕满天下的读书人要喷口水了。

徐宗元正式改曾经的青云书院主院为天书书院。然后让已经入门的学生,不适合搞研究的,就去下面县学里面教书。

谢来趁机站出来,请求在东州进行扫盲活动。

天书利国利民,为了支持这项政策,他认为该让更多的人识字。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扫盲,所以为了减小损失,所以先以东州为试点地区。

立马就有御史出来喷了,“让庶民识字,对朝廷有害无益,且还损失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谢来笑道,“圣人当初教导学生的时候,难道还分庶民和贵族吗?各位自称圣人弟子,为何要违背圣人的教学理念?人人尊圣人,家家诵诗书,难道不是圣人所期待的场景吗?”

“那也不用不分男女老幼,哪有女人也去识字的。”

御史脱口而出道。

然后皇位上面的女皇就不高兴了,“女子为何不能识字?”

谢来道,“我如此安排,便是让天下臣民不轻视陛下,若是陛下的政令都轻视女子,谁又会真正的遵从陛下呢?御史大人,我们作为臣子的,难道不是应该为陛下分忧吗?”

“……”

这谢来简直就是佞臣。

但是没人敢反驳了。

再一看,世家和寒门两位偷偷也没说什么的,就更没底气了。

如今谢来地位更胜从前,如果寒门和世家不狠狠的和他对上,别的人都没胜算。

但是寒门和世家是不会随意对上他的。对方又没给自己闹什么不愉快,何必把人推向世家/寒门呢?

再说了,这政策听听也就罢了,给天下百姓扫盲,这是痴人说梦。且让他做,回头必定是悄声无息的失败。只等看他的热闹便是了。

事情顺利通过,谢来立马就安排上了,给东州下达正式的诏令。

明面上,谢来是只下了个命令而已,私下里,谢来就在学堂里面开始给东州那边的人安排工作了。

祝桥是东州同知,东州的二把手。如今实际上的东州掌控者。他负责主导此事。

而之前考上进士,被谢来特意分去东州当县令的几个人,就负责配合此事。

其他刚加入进来的东州学子,则是利用本身在当地的能量,促成此事。

然后这群人开始商议详细的计划。

想出好的政策不难,难的是政令不下乡。只要能执行到乡村级别的政令,那才能算是成功的政令。

基层吏员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幸好,谢来明面上还有一个同志会呢。当初谢来在东州的时候,东州同志会成员就给谢来提供了许多帮助。这群人中有些有能力的,也被谢来提升为东州的各地的吏员。

所以谢来在此地实行这个,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现在需要的是做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向朝廷证明,此事可行。让别人找不出借口来反对。

然后东州这边成功之后,势必会培养出一批能干的,有经验的基层人员出来,他再慢慢的调动去其他地方,指导地方做此事。

“诸位,这是我们实现理想的第一步,极为重要的一步。希望诸位重视此事,打出漂亮的第一仗!”

祝桥一直等着为伟大的事业奋斗呢,如今可算是轮着他这边大出风头了。

在谢来这边开完会之后,他就开始联络东州各地的人员,为此事做准备了。

只等朝廷诏令一到,就立马干活。

祝桥对此事很有信心,谢来当初在此地留下的政治力量是强大的。东州百姓如今还记得谢来。

只要是谢青天要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会配合的。

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要是自己还做不到,那真的可以不不用做官了。

更不配参与如此伟大的事业。

与东州这点儿事相比,青云书院改成天书学院的事儿引起的影响反而更大。

各地的青云书院之前还能以青云书院这个名字表明自己和徐宗元的关系。

如今徐大儒彻底的抛弃了这个书院了,连总院都改名字了。甚至也不教导人学圣贤书了,改去学那个什么天书。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没有了徐大儒这面旗帜,以后青云书院彻底是没落了,散伙了。

而且县学还开设了天书科目,如此一来,县学与徐大儒之间的关系反而更亲近。那些来县学教天书科目的都是徐大儒的学生。青云书院再也不能和他们比了。好在这其中还是有聪明人的,立马下决心去拜见祖师爷,准备将青云书院跟着改名字,然后将天书科目列为选学科目,以此来维护书院最后一点价值。

一时之间,天书学科在民间引起各种话题。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