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61章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余缠缠 2900 2024-12-28 10:18:26

由宣和帝自己放出来的消息, 朝臣之中相信的人并不多。

但太医院的御医们开口,却也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别看太医院是专门为了皇室服务,但其中也有些医员、医官是其他人安插进去的。

不单是内命夫、皇子,会往太医院安插人手, 就连有些大臣也会往里安排人。

哪怕不是太医院, 而是各个宫廷的内监、宫人,都很有可能是被谁的眼线。

宣和帝在后宫整了个炼丹宫的事, 已经在朝臣之中传遍了, 更别说是每日都住在后宫之中的内命夫们。

然而, 这么多年过去,宣和帝的身体仍是康健,早就让原以为“宣和帝快驾崩了”的大臣们的想法落了空。

宣和帝有意隐瞒自己在炼丹,所以每次不论是到民间收集天材地宝, 还是招收炼丹术士, 都是由他的亲信去办,旁人无法插手。但是,宣和帝每次弄进宫的人, 不是一个两个, 但进了宫之后却再也无没出现过,倒也让人起了疑心。

但是, 宫里被宣和帝围得跟个铁桶似的, 就算有人发现了端倪, 却是在还没来得及往外递消息的时候,就已经被禁卫军抓去沉塘、填井了。

本来过年的那段时间, 朝臣们见到宣和帝焕然一新的面貌之后,便以为宣和帝是真得了“仙丹”。

可是现在,宣和帝不单是在早朝的时候睡过去。就是在散朝之后,在内廷议事的时候,宣和帝也会突然没了声儿,而后便像是昏睡过去了一样,徒留下朝臣们面面相觑。

在宣和帝身边伺候的内监倒也机警,一看到宣和帝“睡”了过去,便示意在屋里议事的大臣先回去。

宣和帝都“累”成这样了,朝臣们自然也不好让内监将宣和帝叫醒,他们再议朝事,只能顺着内监的话,先回到衙门,等候皇上再次传召。

而且,皇上两鬓之处,日渐出现了白发,与两个月前,当真是天差地别。

宣和帝本来只打算让三皇子代替自己去安抚灾民,但却还是听了朝臣们的建议,自己到城门上去走一遭。

这么一来,民间又盛传起了“皇上为了国事烦心,两鬓已斑白”,将早前那些“皇上惹怒上苍”的谣言都压了下去,倒是因祸得福了。

宣和帝在宫外的时候,脸上还带了笑,可一回到宫里,他便沉下了脸,马不停蹄地往炼丹房去了。

炼丹房里的术士,痛快了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被宣和帝威逼利诱过一遍了。

而这一次,宣和帝从宫外回来,进了炼丹房,除了勒令这些术士快些炼制仙丹之外,便是挑了两个年轻的术士,命禁卫军狠狠的将他们杖责了一番。

宣和帝还指望着这些术士为自己炼丹,自然也不好伤得太过。但杀鸡儆猴还是要的,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

雅砻并未直接发兵,而是在等安排在怀阳城里的暗探传递消息。他们得等到大周自己内讧,彻底腾不开手了,才要打大周一个措手不及。

大周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妥善地安置灾民,倒也真不怎么顾得上雅砻什么。

但是调兵前往雅砻一事却也耽搁不得,否则,等到雅砻那边真的打过来了,大周反而没有还手之力,岂不遭殃?

而这一次,当宣和帝在朝堂上问起了文武百官之中,是否有人愿意前往边关与雅砻对垒。

然而,太和殿内沉寂了片刻,竟是无人敢开口说话。

宣和帝本来还等着朝臣之中有人能够主动站出来,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一个两个都不肯吭声了。

这段时日,宣和帝已能觉察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再加上烦心事一多,身体变差,让宣和帝的脾气比起之前还更坏了几分。

当自己开了口,却没能得到朝臣们的回应时,宣和帝随手抓过了一旁的什物就砸在了大殿之中。

“好啊!好啊!”宣和帝咬牙切齿地在太和殿内吼了一声,“原来这就是朕的文武百官!当真是好极了!”

宣和帝这么一通喊话之后,太和殿内鸦雀无声,仍是无人回应。

若是以前,在太和殿内几个皇子怕是早就已经站出来为宣和帝排忧解难了。甚至于,带兵打仗这事儿,可是个大功,恐怕一个两个都要争着表忠心。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如果是大周还在鼎盛时期,那尚有与雅砻一战的实力。此刻……朝臣们每日都在为着军饷、粮草、征兵的事烦忧,任谁都知道此次带兵前去,明显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灾民之中有人蓄意煽动,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了。万一带兵去了边关,到时候腹背受敌,粮草跟不上,真真是孤立无援了。

这么个苦差事,谁敢接?!

而宣和帝连日来的变化,当然也逃不过内命夫与几位皇子的眼睛。

尽管太医院一直说皇上是因为政事烦忧,思虑过重才会出现这番变化,可内命夫和皇子们又不瞎,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此次率兵前往边关,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就单单从怀阳出发,抵达边境,一路上紧赶慢赶,也都要一两个月。而到了边关之后,又不是直接开战,两兵对垒,还得僵持一段时间。

万一皇上在这段时间,身子骨忽然不行了,任何一个皇子在边关,想要赶回来,那都是不容易的。

且不说路途遥远,就说两军对垒,岂有丢下将士独自回京的理儿?

如果真那么凑巧,传位诏书上头的名字,正正好就是领兵前往边关的王爷的名字……好嘛,回来皇位肯定就易主了;

那万一诏书上不是前往边关的王爷的名字,那在京里的王爷即了位,肯定也会担心在边关的王爷会拥兵自重……

就眼前的这么个情况,谁敢站出来?

朝臣们的顾虑比王爷们还多一些——不单是粮草、军饷,还有就是这一仗,赢了倒也罢,输了……恐怕性命不保。

几个王爷带兵打仗,输了,顶多就是被皇上厌弃,不会丢了性命。可换成臣子,那就不一样了……

打仗,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些都是需要有人来承担的。皇上肯定不会将这些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所以,这样的“重罪”只能由带兵打仗的臣子担下了。

宣和帝等了又等,还是没能等到有人站出来。他提了一口气,刚才指名,可这口气却没能提起来,反倒是一下子背过了气去。

这可跟之前的“睡着”不同,这是真的晕过去了。

再结合之前的几次,这下不管宫里是怎么说的,朝臣们都只信自己看到的了。

宣和帝这次晕倒,倒也没有很久,可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每个人的心态都已发生了改变。

就连宣和帝自己,在醒来了之后,都已不复在朝堂上时的那般中气十足。

要叫一直在宣和帝跟前伺候的马公公来说,那就是——皇上仿佛在呼吸之间,便已苍老了整整十岁。

宣和帝这会儿醒来,已是不想再问朝臣们谁愿意去了,干脆直接指了名。

而他几个皇儿的心思,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他自己也是从皇子位上过来的,当然知道自己在大殿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晕倒,几个皇儿会怎么想——他们在觊觎着自己的皇位,早就在心里咒着自己早点死了。

宣和帝本身就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帝王,对他而言,父子亲情还不如王权在握更实在些。

皇家的冷血和杀戮,宣和帝是已经见惯了的。

在宣和帝看来,这个王位是他的,那么,他愿意给谁,那是他的自由。

可在他还没有想要交付给别人之前,不论是谁,只要觊觎,那便等同于是在抢。

跟宣和帝抢东西,那无异于是在与虎谋皮。

宣和帝当年会那么宠爱五翁主,无非就是因为五翁主不会觊觎自己的皇位。

换句话说,就算五翁主觊觎了又如何?一个哥儿,难道还妄想着要当皇帝不成?

当五翁主挡在了宣和帝一统江山的大业面前时,这份喜爱其实也可以全然被宣和帝所放弃。

是以这个时候,当宣和帝觉察到了几个儿子的心思之后,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心,忽然又剧烈地跳动起来。

除却拟定文官武将前往边关打仗之外,宣和帝干脆又下了一道圣旨,给京里几个已经封了王的王爷都封了地,并命他们接到圣旨之后,即刻离京前往封地,不得在京城逗留。

给诸侯、王爵封地,这是很早就已经停了的。

但到了这会儿,宣和帝担心几个儿子会争夺皇位,便将这件事又提了起来。

宣和帝本来就不愿意给几个皇子封地,可眼下,他若想将所有的皇子派出去,只有这个方式最为稳妥了。

皇子们的封地极小,充其量就是几个县,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而且,全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在这么个节骨眼子上,这样的圣旨下来,让几个王爷都变了脸色。

就是在宣和帝面前装得再好的王爷都顶不住这样的压力——被父皇安排到如此偏远的地方,万一京里出了什么变故,那他们就是插了翅膀也赶不回来了。

宣和帝根本没想等朝臣们反对,直接特意在圣旨之中言明了,让几个王爷接到圣旨之后即刻启程。

圣旨是不可违抗的,就算心里再不愿意,接到圣旨的这一刻起,王爷们便也只能马上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就算大臣们要提出反对意见,那也等到隔日早朝的时候再提了。

否则,就为了这件事,臣子特意跑到宣和帝面前让他收回成命,这恐怕会适得其反,只会让皇上对几位王爷愈发不喜。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