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96章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余缠缠 2958 2024-12-28 10:18:26

雅砻那边得知宣和帝驾崩, 连等都不等, 直接下令开始攻打大周。好在宣和帝当初布置妥当,守城的兵将死守城门,僵持数月,雅砻的武士竟是一步也没能踏进大周境内。

此时已与当初的小打小闹不同,雅砻既已决定大军压境, 在短期内拿下大周,便不会留手。

牵复帝每日都能收到数封来自边关的加急信函,而先前被宣和帝派到边关去的将军已经为国捐躯,由其他的将军顶上。

先前宣和帝是想从几个儿子里挑一个当元帅, 坐镇军中, 但是几个儿子没一个想去, 也都防着其他人去……最后, 元帅一职就被搁置下来。

而宣和帝当初还动过了御驾亲征的心思,再加上雅砻那边一直没有要动手的迹象,所以,就算元帅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宣和帝倒也没有随意安排人去。

牵复帝得知征西大军群龙无首,干干脆脆就让鸿薪王领印到边境去接任元帅一职。而对于副元帅的人选, 牵复帝倒是迟疑了一下。

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 牵复帝的几个儿子年纪都算不上大, 而又因为宣和帝一直不公布储君人选, 牵复帝的几个儿子和其他王爷的儿子也都是在宫里学习罢了……

此次前往雅砻是行军打仗,并不是纸上谈兵可以比拟的。现在在边关的都是些老将, 派个皇子去当元帅……就拍会为了建功立业而急功冒进!

牵复帝的几个兄弟早早就被宣和帝放到各个位置上历练,而按照宣和帝的安排,不论是牵复帝还是其他的几个王爷,在宣和帝驾崩之后,都是要辅佐锦硕王的。

牵复帝继任皇位以来,倒是很少再去想锦硕王如何如何,毕竟宣和帝的葬礼结束了之后,锦硕王就回到王府里继续禁足了。牵复帝跟锦硕王没见到面,自然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宣和帝丢了这么一个烂摊子给牵复帝,牵复帝哪还有闲工夫去想那些个乱七八糟。

是嫌事务不够繁重,还是嫌烦心事不够多?

不过,从雅砻开始攻打大周的消息传来之后,牵复帝便开始琢磨起了宣和帝的安排。

其实,只要认真琢磨几个王爷的职位安排以及各自所负责的差事,还是有那么点儿蛛丝马迹可循的。

只是当初,他们身在其中,觉得各自所负责的差事都差不离,宣和帝也没有厚此薄彼……

周行王好武,但却无甚谋略,只能称得上是匹夫之勇。但鸿薪王不同,有才智有谋略,也善骑射。当初,宣和帝不也把鸿薪王安排在了一个文武兼重的位置上吗?

若要说鸿薪王真正差在了哪里……

可能就是一个出身吧。

副元帅就要有威望、有真才实学的大臣来担任了。

只是……有威望的,又上过战场的,年纪也太大了。

牵复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年太尉和越国公。

不单单牵复帝是从他们手中接过的宣和帝的遗诏,还因为他们都曾当过武将,而且是三朝元老。

朝廷里头就是这样,资历越老,别人就越是敬重。就算心里觉得这就是个老不死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可还是会给他们三分薄面。

然而,这两位可都是当曾祖父的年纪了,如果提出要告老还乡,牵复帝可都还得敲锣打鼓、毕恭毕敬地把人送走呢!

鸿薪王好歹是个王爷,就算在军中再无威望,王爷身份也有加持。可一同前往的副元帅要是也镇不住几个将军……那就连鸿薪王去当元帅都没什么必要了。

在边关的将士们看来,只有一个王爷懂什么?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可不就是在京里享福的吗?

不说牵复帝没正儿八经地打过仗,就连宣和帝都不见得上过战场。

所以,牵复帝其实挺愁的。

宣和帝倒是给继承人留了后路,但这个后路是给锦硕王,而不是给牵复帝的。

怎么说呢……就是这会儿勉强够得上“有威望”这三个字的,还真就曾经是锦硕王一派。

宣和帝完全是给锦硕王铺好了路子。

不过,自从宣和帝大张旗鼓地更换传位诏书之后,这些人倒也隐隐向自己靠过来了……

牵复帝这么想着,又想到现在锦硕王还在京里禁足,也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应当翻不出什么风浪了。

如此一来,牵复帝也就没那么多心理负担了,还提前告知了鸿薪王,说是让他当征西大元帅,好叫他有个心理准备。

鸿薪王原也是想着赶紧到封地去,但牵复帝一经开口,他也不好拒绝,只能点头应了。

虽说元帅要到前线去,但却也是在前线的后方,算不上特别凶险。

话虽如此,鸿薪王还是将自己的考量跟牵复帝先说了一下。倒不是为了拒绝,只是告诉他,自己没上过战场,不一定能立功,但定会竭尽所能。

鸿薪王说的这些,牵复帝早就了解了,倒也不意外,只是勉励了几句。

而副元帅的人选,就由昌州总兵担任。

牵复帝此举引起了满朝文武的热议,但却也没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

牵复帝命昌州总兵为征西大元帅之后,必定是想要令自己的亲信来顶这个昌州总兵的缺。

反正新皇登基,人员变动是必不可少的,朝臣们也不觉得奇怪。就是原先的四皇子党全都拍手称快,宣和帝的葬礼结束就开始有些飘飘然了。

旁人倒是不敢管这个,单看牵复帝打算怎么做吧!

鸿薪王领命从怀阳出发,还未抵达边关,朝廷便已经收到来自边关的加急信函。

大周吃了两场败仗,这会儿已经丢了一座城了。

结果过了两天,又有消息传来,说是把城又夺回来了。

整个朝廷的关注点全都放在了雅砻与大周的这场仗上。

而在这么个紧要关头,林醉的预产期渐渐近了。

按照大夫和接生郎所说,林醉身体好,预产期也准,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前后差距不会超过十天。

所以,整个越国公上下都紧张得很。

毕竟,这可是越国公府头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少爷啊!

就连青松、雪松也都跟家里商量好了,这段时间,先回越国公府里搭把手。

其实,林家已经送了好些人来,青松、雪松就是不过来也没什么。但两人不管怎么说都是看着墨珣长大的,这回墨珣的儿子降生,从情分上来说自然是不一样的。

而且,青松、雪松嫁的也是越国公府庄子里的人,就在京郊。越国公府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喜事,青松、雪松还是伦沄岚从石里乡带进京里的,就算不来帮忙,也该进府来瞧瞧才是。

因为周围的人太过紧张,林醉反而不那么担心了。每日能吃能睡,瞧着还比原先又丰盈了一些。

林醉自己没觉察到,但墨珣作为他的枕边人,自是发现了林醉的变化——先前,林醉柔柔弱弱的,就算跟着墨珣习了武,但看起来也是弱不禁风的样子。

而墨珣文气归文气,可那个文气是浮在外头的,任谁来看,都不敢说墨珣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林醉则不同,当真是应了那一个——身娇体软。

现在……人还是那么个人,可不知怎么,竟是不会再让人觉得他丰肌秀骨,反而有那么点儿坚韧不拔的感觉在里头。

墨珣一时也拿不准缘由,只以为是因为肚子里怀了个小崽子,这才将林醉的体质改变了。

越是临近林醉的预产期,墨珣就越是不安。

一日清晨,墨珣进宫早朝之后,回到大理寺处理公务,怀山便从越国公府里赶了过来,说是少夫人生了一个七斤二两的小少爷,是个汉子!

墨珣一怔,倒是有些没反应过来。

而他稍稍一看时辰,距自己离开越国公府还不到两个时辰呢!

墨珣猛地从桌案前起身,险些将案上的笔洗给撞翻了。

一旁的同僚跟着听闻此事,也知道墨珣这事初为人父,一时情急,可以理解,忙也跟着起身恭喜起墨珣来。

墨珣整个人还懵着,看了看怀山,也不知道自己这会儿应该怎么办才是。

“墨寺丞可以先去跟寺卿说一声,告个假。”苗寺丞见墨珣已经傻眼了,跟以往那个精明能干的模样大相径庭,看起来有些发傻,忍着笑提醒墨珣。

“是了,墨寺丞赶紧去跟寺卿说上一声。”一旁同僚赶忙附和。

墨珣这才像是回过神来,冲同僚拱手道:“多谢各位,多谢各位。”

怀山鲜少见到自家少爷露出这样茫然的表情,一时倒觉得有些许新鲜,但他作为家丁,自然不能看主人家的笑话,忙对着堂屋里的几个大人行了个礼,赶忙跟着少爷出去了。

怀山半低着头,不敢四处乱看,但却能发现少爷走得快归快,但脚下步履似乎是有些乱的。

墨珣见到大理寺卿,简单地说了一下夫郎产子的事。

大理寺卿本来就跟墨珣关系不错,当即便允了墨珣的假。

正常来说,大周的官员,除却休沐之外,还能请假。不过,请假需得有正事才能请。而一年之中,请假也不能超过十五天,否则就要罚俸了。

墨珣见了大理寺卿之后,人倒也镇定了下来。这会儿还问及了一句,“大人,请假可还要另办什么手续?”

大理寺卿取了专门用以登记大理寺之中人员请假的簿子出来,“在这上头写明原因,时间,姓名,请假时长。”

大理寺卿这么说着,又提醒一句,“最近新皇登基,最好还是不要请太长时间的假,免得被人告上去。”

墨珣边写边点头。

“而且,恐怕还会被传‘惧内’。”大理寺卿意味深长地说道。

墨珣:…………

待墨珣写完,将请假簿交还给大理寺卿之后,大理寺卿又恭喜了墨珣弄璋之喜,这才让墨珣快快回府去看看儿子和夫郎。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