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13章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余缠缠 3298 2024-12-28 10:18:26

军营里环境自然不如驿站好, 墨珣就与另外一名官员被安排在了同一个帐内。再加上丁成英和那位官员带的家丁,原先就不怎么大的帐篷倒还显出了几分拥挤。

墨珣并不习惯与旁人同住, 但现今情况不同, 也容不得墨珣挑挑拣拣。

带墨珣他们到帐内的是个小兵, 他本人是一点都不觉得这个帐篷有什么不好的,当然不会有什么略带歉意地对他们表示环境简陋之类的。

小兵将人带到帐篷处,等墨珣他们将包袱放下之后,便扶着帐帘,示意墨珣他们跟过来看。

与墨珣同住的官员乃是翰林院侍讲何贤箹,从五品,是从庶吉士散馆之后被留在翰林院的。

原先翰林院就有个“扈从”的职责, 大概意思就是, 只要皇上离宫,便一定会有翰林跟着。

墨珣在翰林院呆过, 按照朝廷历来的习惯,这个跟随皇上的肯定是个资历的, 让个翰林院侍讲跟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墨珣隐约记得何贤箹是寒门出身, 若说他背后靠着谁有这个能耐把他推出来……想来也不怎么可能。

再看他年纪不算大,想来应该是牵复帝自己点的人。

面对小兵,何贤箹也并未表现出什么鄙夷, 只与墨珣一道跟着小兵往外头看。

小兵这就开始随手指了指,跟墨珣他们说起了方向。

墨珣边听边点头, 暗自记了下来。

小兵说离军营二十里地左右有条河, 可以到河里去洗澡。但是, 离开军营需要打报告,没有打报告是不能随意离开军营的。

军营里用饭时间也是固定的,过了饭点之后不开火不做饭。

小兵说这些的时候就上东捡一点西捡一点,说到最后,他也想不出该再说什么,干脆就道:“两位大人在军中多待上一段时间就了解了。”

墨珣继续点头。

小兵见自己没什么可说的,摸了摸头,这就憨笑了一下,“那我就先走了。”

“好。”墨珣应了一声。

因为何贤箹的品阶比墨珣低,哪怕比墨珣年长,但在墨珣面前还是刻意放低了身段。

墨珣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倒也没有强行掰正这个。反正他俩本来也没什么交情,也就不用另外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了。

刚才,鸿薪王给了他们“两刻钟”的时间,其实已经不短了。

只是他们跟着牵复帝风尘仆仆地赶到边关,哪怕路上因为牵复帝的身体状况而稍有停顿,但却仍是疲惫的时候,两刻钟于他们而言,根本无法休息。但他们此行本也不是为了休息来的,自然是打起了精神应对。

“墨大人,现在我们可是要前往主帐了?”何贤箹在小兵离开之后就四处乱看,觉得自己没什么事可做,干脆就主动开口邀墨珣与他一同前往主帐。

墨珣想了想,便也点了点头。

墨珣的身体状况还不错,长途跋涉似乎根本就没有影响到他什么。既然何贤箹都已经如坐针毡,频频往帐外看了,墨珣自然也不好装聋作哑。

等到墨珣他们赶往主帐时,与他们同来的十几名官员基本上都已经站在里头了。

何贤箹见状,下意识朝同住一个帐篷的墨珣看了一眼。

“……”墨珣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丝明显庆幸。

本来何贤箹的官职就不高,资历也不够深,如果他们真的待到了两刻钟才过来,指不定大伙儿都跟着鸿薪王走了。

鸿薪王随意看了一眼,见人似乎是齐了,这就带他们在军营里四处看了看,让他们熟悉一下地形。

玉门关此处,确实是个咽喉之地,军家必争。正是因为易守难攻,从中亨帝时期,雅砻就没再能挺进中原一步。

鸿薪王不可能带这些大臣走太远,只是领着他们到城楼上,指着远处的位置让他们看。“雅砻的军队就在那座山后头。”

众人闻言,纷纷眺望起来。

墨珣一听说是在山后头,就知道必定远得很。

鸿薪王敢带他们上城楼,那便意味着这个位置是对方拉弓射箭也抵达不了的,除非雅砻埋伏在附近,否则城楼还是挺安全的。

墨珣到过雅砻,也跟雅砻的武士比过武。雅砻也确实是谁厉害,他们就佩服谁,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他们国家的。

墨珣在意识到了这点之后,在雅砻倒也没有隐藏过实力。

当时,几个雅砻比较出名的武士输给墨珣之后,也曾提到过他们雅砻更厉害的武士。墨珣当时便也了解过,对方据说能够拉开“二石之弓”,而这样的弓射程据估算应该在两百五十米左右。但有效射程可能更短,最多一百五十米。

墨珣现在一眼望去,一马平川的,两百五十米之内别说是人了,连根草都没。

鸿薪王所说的位置,饶是官员们使劲探头那也是瞧不见的。

虽说距离有些远,但墨珣也确实能感觉到雅砻那边人头攒动,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军压境了。

墨珣倒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双手撑在城楼上眺望,而是若有所思地凝眉。

鸿薪王此次带他们到城楼上来,主要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一下方位罢了。像他当初刚从京城过来的时候,对这些也是毫无概念的。

原先,鸿薪王是打算让牵复帝率先登上城楼的,可牵复帝的身体撑不住,而离开前又给他留了那样一句话……现在让他对着这十几个大臣,想用也不知该怎么用……

等带这十几个大臣看过了雅砻军队所在的位置之后,鸿薪王又带着他们实地看了看玉门关的地形,最后才带着人回了主帐,将一只以来都被保护得很好的地图取了出来,供大家参详。

而后,鸿薪王就命人为他们简单讲解了一下最近的几次战役。

以往的战报早都已经送往了京城,就按时间估算,以前那些都用不着说了,要讲就讲点新的吧。

鸿薪王已经在征西大军中站稳了脚跟,自然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清闲,此时讲解战役的担子就落到了某位小将身上。

鸿薪王挑的这个小将亲历过数次战役,虽然不是每一次都上战场,但来给眼前这些人说说情况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加上此人又是正儿八经经了武举出来的……应当勉强能应付得了眼前这些人才是。

安排完了,鸿薪王干干脆脆就离开了。

几个大臣也不知鸿薪王有何要务,自然不敢拦着。

当鸿薪王领着他们一大群人从城楼上下来时,墨珣就已经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姜伟平了。

姜伟平当兵多年,比鸿薪王变化还大,墨珣第一眼扫过他的时候还没认出来。反倒是他先认出了自己,冲自己点了头。

自从姜伟平考中了武举,成了进士,光荣返乡之后,墨珣就再没有见过他了。而这么多年,姜伟平一共也就只给墨珣写过两三封信。

墨珣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两人本来在年龄上就有差异,就算是面对面的时候也有些无话可说,就更不要提写信了。

姜伟平给他寄信,一般也都是说一些大事,而他在军中的事鲜少提及。

墨珣的回信里一般也就是说说京中趣闻,以及自己在大理寺时看到的一些已经尘埃落定的案子。

两人交流甚少,墨珣根本就没想过姜伟平竟会在这里。

但看到人之后,墨珣又不觉得奇怪了。

两军开战,又是此等大规模战争,宣和帝调动了大批的兵马到边关,会调到姜伟平所在的军队也不足为奇。

姜伟平确实是武举出身,但文学造诣实在不高,好在当兵之后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倒也开了窍,知道多读点兵书。现在,上一任将军战死沙场之后,姜伟平便得了提拔,就等着牵复帝的批复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升官了。

在军中,想要升官,那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升的。就算打了几个大胜仗,那也就是让人在政绩上头记上一笔罢了。而且,在与雅砻开战之前,大周一直很太平,想要升官,除了“熬”,就没有别的了。再者,资历不够,想要在军中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

哪怕是像鸿薪王这样的王爷,在京城时身份尊贵得很,到了边关,还不是要被将士们边缘化?

姜伟平接了任务,这就开始为在场的官员介绍起大周与雅砻最近的几场仗来。

自从大周退至玉门关之后,雅砻根本就奈何不了他们,两军时常对峙。雅砻试着攻城,但都被大周给挡了回去,接连几次,雅砻大概也知道这个城没那么好攻下,干脆转而到城门下叫嚣,破口大骂,说大周人都是缩头乌龟,只会使一些卑鄙下流的手段。

在边关打仗的这些将士一开始根本无法忍受雅砻人的叫嚣,领兵出征确实能扬大周的国威,但造成伤亡却是不可避免的。

今日的雅砻已非当初中亨帝时期的那个只会逞匹夫之勇的雅砻了。

大周应战之后,雅砻便使计将为大周的出征的将领生擒。

若是直接斩于马下倒也罢了,可生擒之后便是更猛烈的羞辱。

大周这边虽也能有击杀敌方将领,但相较之下,还是雅砻更胜一筹。无法救回将军,又要忍受雅砻的羞辱,大周打的这场仗不可谓不憋屈。

而打仗死伤在所难免,可为了逞一时之快而造成将士们的伤亡却是不被允许的。

鸿薪王一边拟定计策,一边下令闭城不出。

雅砻那边自是锲而不舍,不定时就过来骂上一骂。他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大周被雅砻的战鼓、叫骂声吓得屁滚尿流,并对此乐此不疲。

姜伟平说得很详细,墨珣从他的谈吐之中,发现了他确实变化巨大。

姜伟平说话的时候,并没有人打断他,而他本身条理清晰,说出来,大家也都能听懂。

等姜伟平说得差不多了,在场的众人才开始针对某些问题开始发问。

他们这些从京城里来的官,几乎都没有经历过战事,问出来的许多问题都很奇怪,直把姜伟平问得脑袋发胀。

等到帐中的官员将自己的疑惑全都问完了之后,天色早已暗了下来。

姜伟平一看,赶紧开口,“诸位大人还是先用晚饭吧,等用过的晚饭再谈不迟。”

话是这么说,但姜伟平已经打定了主意,用过了晚饭以后他就要躲远点儿,省得又要被迫回答这些傻瓜问题。

姜伟平话音刚落,外头立刻有士兵前来告知开饭了,还说皇上已经在了。

姜伟平登时松了口气,赶紧招呼着,“先用饭,先用饭,有什么事等吃过了饭再说,总不好让皇上等。”

众人闻言,哪还敢耽搁?这便鱼贯而出。

墨珣稍稍落后了些,而姜伟平也正好是要来寻墨珣。

两人打了个照面,墨珣还不及开口,便见姜伟平用手拍了拍自己的后背,感慨道:“几年不见,你都长这么大了!”

墨珣:…………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