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00章 捷报频传

大周将士势如破竹,一路杀到王帐附近。

在洞悉所有突厥军的动向,确认突厥人不突袭大周边境城池后,驻守边境的大周将士尽数而出,势必要拿下突厥。

对于突厥人来说他们度过了地狱般的数日,大周精良的武器、炸药,还有甲胄,大周的精锐盔甲是连脖子都紧紧包裹起来的,就算突厥人再勇猛又如何?

百年来以骁勇善战,素有草原狼之称的突厥人节节败退。

突厥王室大部分贵族都毫无血性,每日只知享乐的他们早已满肚肥肠,现在聚在一起鬼哭狼嚎场面十分辣眼,袁康冷冷地看了一眼,对部下吩咐:“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抓到阿史那孜罗。

晏玄钰已经在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将硬件设施给到最好了,但是打仗当然会流血死亡,大周士兵也出现了折损。袁康看过突厥王室的俘虏之后就开始命人统计伤员和他们这边的兵卒折损,对于已经死去的同伴,兵营会给他们的家人一笔优厚的抚恤金,并且对于亲人也会有持续的照顾。

每个名字都登记在册。

王庆云在一旁看的咂舌,当兵这么多年,他见惯了离去,但是袁康这次发放抚恤金以及对死去士兵家属的照顾让他都颇感意外。

“这也是咱们那位陛下的旨意?”王庆云说,他想了一会,突然笑了声。

“是啊......只有这样,将士们才能打仗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奋力拼杀。”

他用笑来掩饰了眼中霎那间出现的泪意。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他们为之拼命!

...

捷报频传。

发生的所有事无不指向一个结果——在和突厥交锋的这些年里,最终是大周胜了。

单看眼下的局势,谁能想到,十几年前大周都到了要向突厥送礼以求交好的地步?而现在的大周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明明距离陛下登基还未足十年,可是大周百姓却有一种已经这样过了很多年的感觉。

放在以前,百姓们哪能过个暖和点的冬天?哪能人均吃个半饱?

现在的大周,人人过得都有奔头,只要不是自己懒扶不上墙,就能靠力气混口饭吃,哪怕是妇人也能找到缝制的活计做,而且有的缝制的庄子还只招女子,按件给钱,做得越好越快给的钱越多。

不仅大周普通百姓过得更好了,其实那些稍微有钱的人相比之前生活也更加丰富。什么戏楼、茶馆,戏楼就不用说了,戏楼开到现在仍然每场座无虚席,包间仍然千金难求,有那戏楼的常客已经将一部戏翻来覆去看了十余遍都不腻,还言常看常新呢。

最近京城日报上说,“公园”要“售票”了。

有戏楼在前,现在众人都对“售票”是什么很熟悉了,只是仍不知道公园是什么。

因为全大周目前也仅此一家公园,所以晏玄钰很偷懒地直接给它起名公园。

韩元听了晏玄钰解释“公园”为何物之后倒是称赞了几句,公园公园,天下为公,向天下人开放的园子,倒也不错,并且用赞许的眼神一直看向晏玄钰。

晏玄钰闻言只好一脸“是的,这就是我所想的”高深模样。

至于为什么想到搞公园,是因为今年科举结束后摘星楼就闲置了下来,平时晏玄钰也没那登高望远的爱好,因为楼极高极大,每日还要派人打扫着,算来算去都是一笔支出。

所以晏玄钰干脆想,以摘星楼为中心搞个公园出来得了。

摘星楼可是第一次科举皇帝封状元的地方,那可是非比寻常,来了那不得花钱买个门票进去看看?何况票价根本不贵,才几文钱——当然如果想要往高处走那是要加钱的,不过高楼处就不是普通百姓考虑的范围了。

让晏玄钰没想到的是开放后无数读书人都进来摸摸,楼前写着摘星楼的石碑,明明是普通石头,竟然都被摸得反光了,读书人称是沾文运.....

摘星楼周围本就园林密集,又移植了好些花草,这下可以弄个观赏游玩之处,晏玄钰知道京中不少人好风雅,所以又搞了个十分符合他们审美的曲水流觞,什么游湖船画舫的都搞上了,还有各种游乐活动,比如蹴鞠场等,整个一大型古人活动中心。

刚开始晏玄钰说搞公园的时候,因为摘星楼也在范围内,引来很多人不同的意见——他们倒不是直接反驳晏玄钰,而是条条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也是如今官员们约定俗成的规则之一,那就是当有和皇帝不同的意见时,无须说“陛下万万不可”等的废话,需将自己的理由陈述出来,然后再作讨论。

比如摘星楼是否对外开放,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认为,摘星楼是皇帝封进士的地方,若人人都可进入还了得?

对于这个说法晏玄钰当然有办法应对,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就有官员上前说,科举本就是天下人人可参与,摘星楼对外开放并无不可,还可鼓励天下人向学。

晏玄钰已经计划好了,等公园开放后,摘星楼还可以搞个顶层套餐,花多少多少银子就可以在顶层欣赏公园每隔几日才有一场的烟花。

是的,自从城郊大营把烟花给做出来之后都快被晏玄钰玩出花来了,这次边境和突厥打仗也用到了烟花,不过是改良版烟花,用来传递信号,不同的颜色和响声有不同意义,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军打仗信息交流不及时的弊端。

如果是拿来观赏,那么烟花需要更具有观赏性,最好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什么菊花状、喷泉状,都做起来!

公园开放还有个原因就是庆祝边境攻打突厥的胜利,现在突厥大多数地方都已经被大周拿下,其余也只是零零散散,对比大周的军队再也构不成威胁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阿史那孜罗依然下落不明。

晏玄钰稍一沉吟,将大周几个月后开展的一年一度人口普查提前了几个月,正好给给百姓更新身份牌了。

因为他十分怀疑阿史那孜罗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说不定他会来大周境内,毕竟根据之前审讯的犯人口供,那个曾经出现过的斗笠人可能就是阿史那孜罗本人,他有一半的中原血统,不仅长相与中原人并无二致,对大周人的习惯也很是了解。

...

晏玄钰打算在公园正式开放这天,带着李忠贤,挑几个大臣一起去瞧一瞧。

因为这次出行随意,没有什么可避讳的,王沁瑶与李芷薇也想一同前去,因为和晏玄钰一同出发能省事不少。

二人这次来不仅是单纯游玩的,还准备写下见闻登在兰报上。

别看王沁瑶和李芷薇的名字已经很长时间没出现在晏玄钰眼前了,但是他们做的事可一点不少。

兰报只在其中占个大头之一而已。

两人简直是最彼此配合默契的搭档,兰报是为两人在京中贵妇圈里打出名号——虽然本来拿出来身份就能让兰报在京城女眷中有影响力,但那到底是因为宫里的关系,她们想要的是真正能让兰报进入女眷们的生活。

从妆面到服饰,晏玄钰对此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历史上流行过的一些妆面啊,比如宋朝女子的珍珠妆,还有描花钿等,他最多也就提过几句,没想到最后王沁瑶和李芷薇竟然做得好极了,让晏玄钰都惊了。

她们不仅引起了大周珍珠妆的风潮,还引起了珍珠热,珍珠粉可以敷脸,珍珠可以镶在饰品上做装饰,小粒珍珠还可以做成流苏....

珍珠原本在大周不是很稀罕的玩意,自从开始珍珠热,瞬间提高了沿海城池的经济。

海边的渔民就有了活计,沿海城池的几个太守一合计,干脆合作吧,搞了个珍珠“流水线”,专门开蚌,专门运输,没让任何地方乱起来,还让这条海边线更加井井有条了。

不仅有珍珠妆,还有各种花钿样式、首饰样式、襦裙样式,一直到今天,真正像王沁瑶与李芷薇想的那样,兰报已经深入了女眷们的生活,不仅是上层,现在兰报开辟了新版块,打算扩大兰报受众呢。

让晏玄钰惊掉下巴的是,她们还做出了包包....

晏玄钰敢肯定,自己从来没给李芷薇她们说过任何关于包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随身手挎包是她们自己想出来的.....

这没什么,晏玄钰想起来华国历史上也有古人挎包的记载呢,不过....他还是带着震惊复杂的心情去看她们做出的包包。

她们想出了斜挎包、手提包,花纹样式新潮,并且携带十分方便。

不过现在它们还没那么流行,仅仅在上层圈子流行开来,而且贵族女眷们也不是自己提着,而是让身边仆从提着,主打一个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晏玄钰真想说一句,还有多少惊喜是他不知道的.....

其实晏玄钰也想过,推广兰报会不会另一方面成为一种他不把女性放在平等地位的体现?可是很快他就想通了其中关窍。

这个时代到底不如后世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先推广兰报,让她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发声领地。

王沁瑶呈上来的兰报,每一期晏玄钰都看了,有很多兰报上发表的文章读起来却有独属于女子的细腻之感,而且他还发现兰报上有的连载故事——来源于筛选出来的投稿,真的以女子的角度在想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比如晏玄钰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写一女子供养公婆,辛勤劳作的故事,道尽一些女子的心酸。

虽然知道兰报是宫中娘娘办的,但是多数男子是不屑于去看的,觉得尽是些小女儿姿态的东西,可是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兰报,传阅兰报。

甚至在吉祥戏楼里开展的“十大最喜爱故事”评选中竟然出现了兰报上连载的故事。

都在慢慢变好。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