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陛下好啊
三年后。
大清早的,京都的城门口,已经有长长的队伍排在这里了。
人群熙熙攘攘的。
大部分的人脸上都带着丝丝的笑容,并且这些人看起来眼中都是带着光彩的,很多甚至面部都有些圆润。
哪怕是一些平头老百姓也是如此。
那些穿着简单的平头老百姓,他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骑着三轮车,还有的拉着板车。
在这等待进城的过程当中,他们时不时的也会跟身边的人交流一下。
那些推着车骑着车的,能够看得出来他们本身住的距离城内都不远。
甚至他们的车里面都是一些新鲜的时蔬。
而这自然是为了进城卖菜的。
还有一些带着其他货物的,货物的种类五花八门。但能够看得出来,基本上都出自于他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其中有些小马扎。
还有的是贩卖各种的手工小玩具。
也真的是各种类型都有。
“真没想到现在的日子能这么好过,想想我们大夏朝也就建立了三年而已,我却感觉已经像有一辈子那么长了。”
“可不就是嘛,还是当今陛下好啊,听说这些路就都是我们陛下全力支持修的。这个水泥也是陛下自己弄出来的,我们陛下肯定是从天上下凡来历劫的神仙。”
“你可别这么说,我们陛下似乎不喜欢别人这么说他,我们陛下还总在人面前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呢,但哪里有这样的普通人啊。”
“你们听说了吗?好像北边那里又多了一种路,不是水泥路,听说叫柏油路。据说那样的柏油路更适合跑马北边,那不是有很多马场吗?据说这种柏油路,车马走起来更加的方便了,也不知道我们这边什么时候会用上。”
“柏油路吗?这我倒是不知道,现在的水泥路已经有这么好了,有点难以想象柏油路会是什么样的模样。”
“大家都难以想象呢。”
“我听说从下个月开始,我们进城的费用会从五个铜板变成三个铜板。”
“啊,有这回事吗?我们不知道啊,我们带了这么多东西进去卖,而且也就收一个摊位费,并且还不贵,交了摊位费之后就会受到官府的保护,根本没人敢欺压我们。别说五个铜板了,让我交十个铜板,我都觉得值得,居然还要下降到三个铜板吗?”
“我听说如果是走路进去的,那根本一个铜板都不要胶,也就是我们这种明显带东西进去售卖的,那才要交三个铜板。据说这个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了,我在茶楼喝茶的时候就听到好多人说这个事呢。”
“那么大型商队呢?”
“大型商队好像是按照车马数量来收的,一辆车五个铜板还是六个铜板来着,我也没有仔细听,反正也不多。”
“也别管那些大型商队了,我们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说来,我们家现在孩子都不缺棉衣了,以前虽然也知道棉衣好,可问题是棉衣的价格贵啊,现在倒是都能穿得上棉衣了,我冬天都很少能够冻到了,更不用说还有火炕。”
“可不是嘛,听说现在北边那边有一块地方是专门用来种棉花的,那块地方很大,我们用的棉衣需要用到的棉花都是从那边过来的。”
“陛下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能够弄来这么多的棉花,最主要的是我们陛下的心地好啊,现在一件棉衣的价格可不高,那个纺纱机出来之后,我们穿衣服都不需要像从前那么节省了,不管是棉衣还是丝绸,现在价格都降下来了。以前我们老百姓都不允许穿丝绸,现在我们穿什么都没人管,不过我还是觉得棉衣比丝绸好。棉布还透气,夏天的时候我觉得穿着比丝绸都要舒服。”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啊,我也觉得棉布比丝绸透气,那纺纱机织出来的棉布真的是穿在身上感觉太舒服了。”
“那纺纱机也是我们陛下弄出来的,据说现在的工部当中那个工部尚书三天两头的都要往皇宫里跑,就是请教我们陛下还有没有新点子,要我说什么都让我们避下去,想了那还要当官的干什么呀。我们陛下每天要处理那么多事情,还要想着一些新点子,可以惠及我们百姓,真希望陛下可以少动点脑子,说来说去都是那些当官的,太没用了。”
三年前的时候可没有普通的平头老百姓敢这么批判当官的,如果被人知道的话,那真是怎样的下场都不为过。然而三年后的现在,因为不以言论罪,一些自己本身没犯事的普通平头老百姓,他们都敢对着官员指点点了。
一开始自然是没人敢的。
但是等到说的人多了,并且这些说的人并没有被抓进去之后,渐渐的大家的胆子自然也大了,更何况如今林朔的信誉在全天下老百姓的眼里那是非常的好。
既然是他们陛下亲口说了不以言论罪,除非是那种恶意的散布谣言并且操控舆论的,否则的都不以言论罪。
所以老百姓们当然也就敢了,并且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但想想三年之前以及现在,那变化可真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城门这边热热闹闹的时候,林朔那边也准备起来了。
以前的早朝时间是很早的,但是林朔认为完全没那个必要,所以从他登基之后,早朝的时间就变成了早上八点半开始。
并且是三天一次。
除了上早朝的另外两天,基本上就只需要将过滤后的奏折交上来就行。
之所以是过滤后的奏折,那是因为,如今实行三省六部制,外加一个内阁。
而这个内阁,里面的成员不固定。半年一轮换轮换的人,是从三省六部当中提人上来。
并且每次提上来的人都未必一样。
比如说这半年从三审当中调三个人,从六部当中调六个人,这九个人加在一起,负责的就是处理绝大部分的公文,同时还包括检查以及监督的作用。
检查的是什么?检查的是自己的上一批上上一批,反正是过往的公文是否有纰漏。
监督的则是工作中的人是否存在过重的私心?是否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等等。
所以在三省六部当中位居高位的那一批官员,他们要做的事情,那是真的比较多的,并且他们还得熟悉各部的流程。
因为这三省六部的官员,他们也不会一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呆着,调动都属于比较频繁,短的,可能两三个月就会有一次调动,而长的也就是半年左右。
这就突出了一个官员本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能在三省六部当中处在高位的,他们本身那都是有着强大实力的。
而这当中就包括武官也在其中。
非战时期,武将的调动也很频繁。
负责训练的,参与基建的,他们谁都不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待太久。
而一旦到了战时,那就是枢密院启动之时。
这个枢密院是在战时才会存在的,而枢密院的成员,一旦战争开启,那也是从三省六部调的。
这其中还规定,战争时候入枢密院的成员,七成的武官,三成的文官。
这是为了制定方针,但一旦大方针确定,将领出兵,在外面将领并不受文官辖制。
将领拥有最高指挥权,但是也配备随军的文官。
这种文官称为督军。
若有他看不惯或者觉得不对的地方,那他也可上奏折,奏折会直接进入枢密院。
枢密院里面的成员在做某些重大决定的时候,那是少数服从多数。
因为战争时期启动的枢密院人数也是在九人。
而皇帝,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之下,皇帝拥有一票否决权。
之所以说是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那是因为这并不是他随随便便就可以否决的,他要否决那也得讲得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来。
这样的一种制度其实在各方面比较限制了皇帝的最高权威,但林朔他偏偏就这么做了。
所以一开始这样的制度出来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都不敢置信,但偏偏这三年时间下来,这制度除了修改一些细节方面之外,律法变得更加完善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大改动。
绝大部分的军权依然是在皇帝手中的。
但是皇帝也不能无脑的使用军权,因为圣旨下发需要三省的共同盖章。
否则下发的圣旨,底下的人有权力不听。
不过因为林朔是开国皇帝,再加上对方现在威势赫赫,但凡是他想做的事情,那还真没有遇到过阻挠。
如今的大夏朝,自然也是越变越好。
没有被杀掉的那些世家现在也没能成气候,因为无数的寒门子弟上来了。
林朔的有些想法让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对方不恋权,对于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朝廷更是花了大力气让他们识字,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而这种做人的道理并非是将他们变成愚民,反而看到他们的思想。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这么干,因为这太容易养出来一群刁民。
可偏偏林朔他就是这么做了,并且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因为现在各地的老百姓对他更加的信服。
但凡是朝廷出来的政策,就没有哪个百姓反对的,甚至很少有百姓会抱怨。真正抱怨的一些人,那可能都是自身利益受损的,也许是某些世家,也许是某些富户。
也有可能是某些官员……心比天高的官员。
这三年的时间,朝廷换下去了一大批的官吏。
高官有,底层的官吏更是无数。
在这种大换血当中,寒门子弟,只要是那些肯努力的,只要是自己的脑子活跃的,并且是真的想要为朝廷做事的,他们通常都是升迁最快的一批。
而那些守着以前的荣光,现在也不太愿意改变的世家,他们的子弟则是被淘汰的最快的一批,自然也就怨言不少,可惜的是现在的老百姓都是有脑子的,就算他们想要暗戳戳地搞鬼,百姓也是不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