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八百八十二章 电影分级

好莱坞制作 白色十三号 2754 2024-02-23 12:19:13

偷票房的主动方都是院线,那会不会存在片方和发行方与院线合谋,偷挪竞争影片票房的情况呢?

这种挪票房的情况也不少见,如今太平洋对岸市场的主流分账比例是院线拿百分之五十七,片方与院线合谋偷挪票房,关键便是在这分账比例上。

假设现在有两部电影同时上映:A电影和B电影,A是好莱坞进口大片,B是国产大型青春偶像励志爱情片。

B电影的片方自知,论对观众的吸引力,自己远比不上A电影,便与院线私下商议:你把A电影的票房挪一部分到我们的票房上,我给你返点。通过返点等手段,片方主动降低自己的分账比例,从而鼓动院线帮其偷挪票房。

院线也是追求利润的商业公司,同样是卖出1亿元的电影票,把其中的一部分挪给自己分账比例更高的电影,自然能赚得更多。

而与院线合谋偷挪票房的B电影呢,虽然分账比例低了,自己可能赚了也可能不赚,但至少票房是高了啊!票房高了,可以影响后续观众的观影选择,也更受资本青睐,这好处,可谓一言难尽啊……

像《黑暗骑士崛起》以及之前的一些好莱坞影片被偷票房,以杜克猜测,遭遇的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在对岸的电影市场上,除了这一种主动谋求利益为出发点的挪票房,还有一种无奈之举的挪票房行为,那就是对于一些主旋律影片,各影院都有放映指标,但是没人买票看怎么办?某些部门脸面上也不好看不是吗?从其他的卖座电影偷偷挪一点过去呗。

这种情况下,被偷挪票房的片方即使发现,也只有敢怒不敢言。

如果说偷票房是院线与片方争利,那么不同电影片方之间自然也存在竞争关系。

电影比不过人家?没关系,如同所有的商业圈一样,电影产业中自然也有各种台面下的激烈竞争手段。

返点是打压竞争对手最常用的手段。

主流观众的观影选择很容易受院线排片的影响,如果片方与院线商定,只要你提高我的排片量,我就给你返点,这样你就能获得更高的分账。

比如某个叫什么时代的电影放映时,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影院排片达到百分之四十给影院一个点的返利,百分之四十五则给影院两个点的返利……

至于买票房,也是为了获得高排片量和好排片位。

还是前面的例子:A电影和B电影同期上映,那么他们都想争夺周末下午这样的黄金场位,院线把这个片次排给哪个电影,那片方就能占得先机。

于是B电影就与影院商量,这几场我都包了,我买所有座位一半的票。对于影院来说,片方自己掏钱包场,可以保证自己的上座率,最终自己的获益更大。对于包场的B电影来说,虽然花了钱,但是自己获得前期的高票房和高关注度,在后续的票房竞争中占据先手。

这边的电影市场与北美不同,北美的制片发行和院线都是被强行分离的,而这边很多集团公司旗下既有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还有院线公司,这样也给了一些人和影片更多的操作空间。

比如杜克前世的那部票房总冠军,为了拿到这个总冠军的位置,几乎把所有手段都用上了,后面更是赤裸裸的借福利放映的名义,自己为自己的电影票房买单。

这些福利场次都由片方打着尊老爱幼之类的旗号,自己买票放映,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为了在自家院线有限放映时间内制造更多的票房数字,他们竟然在同一个影厅里,每隔十分钟就来这样一场福利电影……

以那部电影的时长,放映一场的时间,可以制造多少票房出来?

其实在院线从业者的眼里,那部影片的票房冠军也就是个笑话而已。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操作手法,而且在那些制片发行和院线一体化的公司里也不是个例。

如果开了一家电影公司,旗下有制片公司、有发行公司、还有院线,投资拍的一部电影,现在想要冲击年度票房第一,但是预计着还差三亿票房,怎么办呢?

开假场、刷票房呗,反正大多数的钱都是从公司的左口袋出,右口袋进。

成本是多少?假设要刷3亿元的假票房,那么大概需要付出三亿乘以百分之八点三等于2490万元的成本。这百分之八点三,正是必须上交给国家的电影发展基金和税。

花了小成本,得了大名声,这就是那部冠军影片的片方的选择。

像这样的票房数字造假,甚至片方都不怎么遮掩,最后还振振有词的事情,在高速发展而又混乱的这片市场上,只是众多纷乱现象中的一种。

如同好莱坞一样,很多电影公司为了盈利和票房数字,总要不择手段。

每当一部电影在首映时放出豪言要拿下十几二十亿的票房时,网友们就心照不宣的笑了——为了票房好看,他们总会不择手段。

偷票房,早已成了票房野心家们谙熟于心的行业潜规则,甚至在行业内部,不偷个票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电影的。

偷漏瞒报票房、利用“塞红包”和“高返点”来多排场次……或许票房野心家们也在定期召开选题会来研发偷票房的新花招。

比如在华纳大中华区提交给杜克的一份资料中,“幽灵场”在暗夜中成为对岸电影圈造假的新生力军。

就像那部冠军影片一样,涉嫌“幽灵场”的影片一般选择影院非营业的清晨或午夜,几十分钟安排一场假放映,将其在“账面”上变为“爆满场”,或者片方和发行方在黄金时间自掏腰包制造上座率高的假象,目的只有一个,在短时间内冲高票房,刺激跟风观众,制造火爆、大卖的假象,以提高首映周及后续的排片率。

这样的乱象自然引发了好莱坞的警惕,MPAA不但跟对面的相关部门进行了正式的交涉,还成立了专门的亚太地区办事处,专门处理太平洋对岸的市场纷争。

任何一个电影市场从开始到成熟,总需要一个发展阶段,杜克很清楚这些,所以即便了解那片市场的混乱,却也从没有放弃的想法。

而且对面的相关部门,也在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措施,让这个行业变得更有规范性。

比如杜克和华纳兄弟的抗议提交过去后,某只大剪刀的负责人就公开表示,对于影院的偷票房现象,会以事实为据,以章问罚,绝无赦免。

太平洋对岸的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也将定期对外公布被查出“偷票房”影院的名单,而且都是实名公布,违规影院会接受3巨额罚款,以及四个月到六个月停片处理,违规影院将被取消当年“先征后返”各项资助和奖励的资格。

大剪刀甚至准备成立专门的监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监察。

除了设立监票公司,他们也在出台措施鼓励普通观众进行监督,影院自行改片名和手写票的照片,都将作为电影局处理违规影院的证据。

这些都是值得欣慰的,也能让市场规范得到进一步完善。

随后,MPAA再次向对岸的大剪刀提出了电影分级制建议,却又一次被拒绝了。

“电影分级制明明是有好处的啊。”

从田纳西州回来的斯嘉丽·约翰逊,翻看着管家艾玛刚刚送过来的一些信件,跟坐在露台上喝茶的杜克说道:“他们为什么要一再拒绝呢?”

杜克耸了耸肩,“谁知道呢?”

大剪刀不想要分级制度也不想要分界线,因为无论对谁,它都不希望被认为允许色情和暴力,它对影视内容的限制体现了对面统治阶级的种种焦虑,影视内容不得“危害”统一、安全和荣誉,它也不应“歪曲”历史,有露骨的情色或赌博镜头,鼓吹“宗教至上”或“细致描写看相算命、求神问卜”。

在理论上讲,这些统统都是被禁止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分级制可能会导致色情暴力电影的逐步合法化,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当然,有些原因不关键,但也勉强能算其中之一。

比如这不符合大剪刀一刀切的要求,分级就等于有标准了,有标准就不会太离谱,有些不想让上的电影,在分级制度下,总要费力寻找合适的理由和借口,而现在的情况是,某某想让哪个电影不上就能不上,借口就是不合适。

不管怎么说,电影分级在太平洋对岸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也没有争取的必要,像昆汀·塔斯迪诺之流的电影,想要出现在那片市场上太难了,哪怕是引进了,也可能会出现正在放映时被大剪刀紧急通知下档的情况。

这些事情,杜克对斯嘉丽根本说不明白,干脆懒得解释。

斯嘉丽·约翰逊这时拆开了一封似乎是邀请函之类的东西,脸上不禁变得有些古怪,“这些成人协会竟然向你发出了邀请?”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