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 朱元璋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甚至被后人神化了的刘基刘伯温。
这位是很聪明的,最后也是在明朝建立之后病逝, 并没有赶上洪武大逃杀。
所以刘基是被朱元璋请至应天的,委任他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 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放在了心上。】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记得朱升提出的“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广积粮”了。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 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 负责兴修水利, 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几年工夫,到处兴屯, 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毕竟酿酒是需要很多很多粮食的。
但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 私自酿酒获利,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处死胡三舍。
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 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
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 于是亲自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这才叫军纪如山!
如果军令都可以因为某人在做什么可以朝令夕改的话,那朱元璋以后说的话还有什么人听吗?
反正你能放过这个人,也能放过那个人嘛!】
老祖宗们均是点头。
军令如山,律法如山。
能为一个人开后门,就能为十个人行方便。
这朱元璋听起来倒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怪不得能打出天下来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基本上除了秦朝之外,所有定鼎中原的王朝都会侧重于儒家。
朱元璋还曾经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嗯……
怎么说呢,你找儒生来说,他肯定把所有的功劳都说成是儒家的啊。
毕竟这几个能平定天下的,哪个是儒家能推崇的啊?】
朱元璋:“……”
他现在也知道了很多东西了,不得不说,陈曦说的有道理。
刘邦的流氓派头,直接往儒生冠里撒尿;唐太宗杀兄弑弟;宋太祖自己给自己黄袍加身;元世祖那更是杀人如麻……
哪一个能是儒家推崇的?
也就汉光武帝还好点,但是听陈曦之前的评论,这位也是一个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跟儒家,至少是儒家明面上的作风不相符合。
【而且称帝之后朱元璋自己的做派,和儒家也是格格不入。
准确的说,是和越来越有自己想法的儒家格格不入。
不过朱元璋那种扒皮萱草、几近苛刻的制度,估计就是法家来了都要说一声甘拜下风。
属于自创风格了。】
【……】嬴稷是这些老祖宗里面和法家打交道最深的那个,法家里确实有许多严刑峻法。
但是听着这个扒皮萱草,他多少能有点想象,都有些哆嗦了。
确实有些血腥啊。
“这小女子懂什么?”朱元璋嗤笑一声,“只有严酷的刑罚,才能让这些人不敢犯错。”
朱标张了张口。
其实他也觉得,朱元璋定下的某些制度确实有些苛刻了,但是朱元璋并不觉得,这就让他也没办法怎么多说。
毕竟朱元璋并不是什么听劝的人,即便是他和母后的劝,也是要说上很多次才行的。
而且最近他母后也因为经常劝谏的事情,被父皇不喜了。
再加上母后觉得天幕上的女子说得十分有道理,和父皇闹了不愉快,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不融洽了。
让他这个儿子十分难办啊……
算了,还是等没人的时候再说两句吧,现在……
说了只会让朱元璋更有逆反的心里,听不进去。
【但是打天下的时期,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全的。
打下来之后的事情,那之后再说。】嬴稷道,【反正没称帝之前,什么养的表面功夫都可以做。】
这点他可太清楚了,别的不说,这点上朱元璋还是挺对他胃口的。
陈曦:【……】
嗯,这两位还真挺脾气相投的。
【朱元璋在应天经略一段时间后,他周围的形式是这样的:
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其中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野心不算太大,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三者都不足为惧;
只是这上游的陈友谅,乃是朱元璋此时最大的敌人!】
【这陈友谅原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
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
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也就是说,他当皇帝的时间,实际上比朱元璋还要早。
称帝之后没多久,陈友谅便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想要平分朱元璋的领地。
朱元璋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很快召集众将商量对策。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只有刘基一人默不作声。】
【朱元璋肯定是不可能让自己花大力气请回来的谋士闲着的,于是他问刘基要怎么办才好。
刘基表示,虽然是两边一起攻打应天,但如今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
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深以为然!】
【在一番部署之后,朱元璋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相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还真信了。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
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于是朱元璋趁机攻下太平,占领了信州、安庆。
陈友谅败逃九江,朱元璋乘胜追击,于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
此时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便顺势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说到这里,陈曦感慨道:【所以说,朱元璋除了本身能力强大之外,其实运气也是真的很不错。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实在是忍受不住这样的磨难了,所以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结束这一切。
朱元璋遇到的对手能力……
哎你看这个陈友谅,居然这么容易就上当受骗,前面背调都没做好就敢直接冲过去……
起码在识人之明这件事上,他是败给了朱元璋的。
所以输的也不算冤枉。】
【本来朱元璋可以一鼓作气,直接灭掉陈友谅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
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只得放弃继续追杀陈友谅,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
多少也算得上是协天子了。】
【趁着朱元璋去营救小明王韩林儿的时候,陈友谅觉得是时候反击了,所以率兵进攻洪都。
但是朱元璋这边又不是只有一个朱元璋,他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终于坚持到了朱元璋那边腾出手来。
于是在同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
在这一战中,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了小船作战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最大的对手也没了。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名义上的皇帝虽然还是韩林儿,可是实际控制的已经是朱元璋了。
他离皇帝也就只差一个名头了。
不过这个时候还同时存在着两个吴王,因为在前一年的时候,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史称东吴。】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两个吴王。
这个时候陈友谅已经伏诛,那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张士诚了。
张士诚此时已经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建都平江。
不过在朱元璋开始正式进攻之后,一举便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
【这朱元璋倒是也挺能打的。】嬴稷感慨道。
虽然陈曦没有具体说他的对手张士诚有多么厉害,但是无论如何,能在乱世之中据一方为雄的人,绝不可能太弱的。
居然能这么快攻下那么多城市,朱元璋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