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惯例的三劝三辞, 朱由检于八月二十四日穿上衮冕,祭告天地,即皇帝位于皇极殿, 改元崇祯,在登基大典时突发天雷之声。
他即位之初, 仍像朱由校那样对待魏忠贤及其党羽,该赏赐的照样赏赐,该封官的照样封官。
魏忠贤反而感到不安, 说实话这作恶多端的人,也知道自己遭人恨呢。
于是魏忠贤对出身信王府宦官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徐应元毕恭毕敬,馈赠珍奇异宝, 结为兄弟,并在九月初一日上书乞求辞去东厂提督之职,借以试探虚实。
结果, 朱由检不仅没有批准, 而且还好言相劝, 慰留一番。】
【过了两天,朱由检准许魏忠贤的对食奉圣夫人客氏出宫到私人宅第居住。
魏忠贤上书乞请免去户部丧礼香蜡三万金, 朱由检立即表示同意。
初四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请求辞职,朱由检不允。
九月二十五日,魏忠贤上书乞请停止为其建立生祠, 朱由检批准以前生祠保留如故, 不再新修,又夸魏忠贤“有功不居, 更见劳谦之美”。
十月,朱由检又以“赞襄典礼”和东江战功实际上是毛文龙在丁卯之役中的战功为名给魏忠贤、王体乾等荫官。
通过对魏忠贤、王体乾及其党羽的恩荫赏赐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同时也麻痹了他们。】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朱由检就准备这么继续放任魏忠贤和他的同党了,
他采取行动的动作也还是很快的。
九月十六日,“阉党”成员南京通政使杨所修参劾崔呈秀等,朱由检反而“责其轻诋”;
十月十四、十九日,另一“阉党”成员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两度参劾崔呈秀各种罪状。
崔呈秀内心不安,请求回家守制,朱由检在十月二十一日批准其请。
崔呈秀倒台之后,魏忠贤就成为了下一个被弹劾的对象。】
【自十月二十三日以来,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陆续弹劾弹劾魏忠贤罪状,尤以贡生钱嘉征言辞最激烈,
他列举了魏忠贤十项“滔天之罪”,“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
魏忠贤得知此疏,在朱由检面前痛哭流涕,连呼冤枉。
朱由检不为所动,命内侍当廷诵读钱嘉征奏疏,让魏忠贤亲耳聆听,魏忠贤“震恐丧魄”。
之后,魏忠贤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职。
徐应元本起于信王府,与魏忠贤相互勾结,但见魏忠贤将要失势,也请求养病,朱由检顺势批准魏忠贤、徐应元回家养病。】
【十一月初一日,朱由检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正式下旨将魏忠贤之罪昭告于世,贬魏忠贤至凤阳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至浣衣局收管。
魏忠贤出京时,带着大量随从,威风不减。
十一月初四日,朱由检以魏忠贤“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为由,下令将其逮捕至京。】
【行至阜城的魏忠贤从“阉党”成员李朝钦那里提前得知这个旨意,两人痛饮一番后双双自缢。
客氏被杖杀,崔呈秀亦自缢。
其后,朱由检召回各地镇守太监,平反天启末年迫害东林党的冤狱,毁《三朝要典》,
定“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255人定为“逆党”,魏忠贤和客氏被凌迟戮尸,
其党羽或处死,或削籍,或充军,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
时人评论此举“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还不错啊,这么一个嚣张跋扈的太监,就这么被剪除了。这朱由检,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老祖宗们并不吝啬于夸奖。
【不过这应该是这个时候的明朝,解决了魏忠贤也只是一个开始罢了。这后面如何,才是更重要的。】
明朝的宦官,他的本事基本上都是皇帝撑腰来的,再加上宦官和官员们如此猛烈的对立。
但凡这个皇帝不是个傻子,就能处理得了这个嚣张的宦官。
陈曦这点上面虽然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嬴稷作为一个老政客,很快就从中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了。
【是的,剪除魏忠贤之后,朱由检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实现中兴之伟业。
崇祯元年正月十二日,他训诫群臣,称在阉党垮台、“职掌还之各司”之后,
群臣务必“致忠竭节”,洗刷积弊,以“为国节财,为民择吏”为要,
同时“一切奏议有关国计者,遵我祖宗成法,不得妄议纷更”。】
嬴稷微微皱眉:【啊?】
这也未免有些太死板了。
祖宗之法虽然是根本,可也不是什么都要一直遵循,不能改变的,尤其是明朝这个外部动荡变化很快的时代。
就算是在他们七国并列的时期,那也是变法的强,不变法的亡。
只遵循祖宗之法,和动也不动送死没什么区别。
【朱由检自己倒是以身作则,勤于政事。
他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作为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讨论时事的一个重要渠道,即使“边报纷纭”,经筵、日讲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朱由检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他不仅坚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严寒之外,都会去文华殿召见重臣,讨论政事。
他从未懈怠于批阅奏章,往往“批阅至丙夜不休”,甚至还在半夜下达圣旨。
朱由检不仅在明朝皇帝中以勤勉著称,甚至被臣下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朱元璋在这点上大概会很喜欢这个后人吧,这也是明朝为数不多跟他一样勤奋,甚至更加勤奋的皇帝了。】
【但是勤奋只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优点,而不能代表一个皇帝能力强到可以力挽狂澜。
在朝堂之内,崇祯初年的几位依附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等相继被弹劾而去职,朱由检以枚卜抽签的方式挑选新阁臣。
他在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召集大臣和科道官到乾清宫,先拜天祈祷上苍保佑,再将推荐的阁臣姓名一一写出,装入金瓯之中.然后用筷子挟出。
先挟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群臣纷纷说时局艰难,请扩大阁臣数额,于是朱由检挟出周道登、刘鸿训二人。
此六人就一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以李标为内阁首辅。】
【……】就算是封建迷信的老祖宗们也对这个操作无语了。
不是,你这是挑选阁臣,不是你自己家买大白菜,能不能严谨认真一点?
不考察臣子的能力,而是考察老天爷爱不爱他是吧?
这要是一个运气好的废物在上面,不得一飞冲天啊?
【因来宗道、杨景辰曾名列《三朝要典》,故在半年后毁《三朝要典》的时候被去职。
崇祯元年十一月,刘鸿训因处置兵变令朱由检不满意而去职,老臣韩爌入为首辅。
李标、钱龙锡等仍在内阁。
韩爌、李标、钱龙锡均属“东林党”派系的人物,他们积极协助朱由检定“钦定逆案”,恢复天启朝被迫害的东林党人的名誉。
因此他们主持的内阁号称“东林内阁”,从而形成了“东林大盛”的局面。
另一方面,朱由检亦留下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这四人被东林党称为“四凶”。】
陈曦顿了顿,【党争,也是大明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皇帝自以为在这其中平衡了朝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耗损了国力。】
本来还沾沾自喜的皇帝们听到这个话脸都黑了。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是指责他们玩制衡之术,让朝臣们互相制衡是有错误的呗?
嘴硬的皇帝们当然不会承认这点,他们只觉得是朝臣们野心太大了,所以才需要他们这些当皇帝的想方设法制衡。
他们老老实实的话,皇帝们又怎么会没事钻研这些呢?
玩这些心思的皇帝们那真的是理直气壮,且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至于天幕说党争引起了亡国的事情,那也是他们大臣的问题。
皇帝们能有什么问题呢?
【除了党争之外,崇祯初年最大的难题是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
朱由检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任辽东巡抚袁崇焕。
袁崇焕此前因私下议和与不救锦州而被弹劾,不得已辞职返乡。
所以在登基之后没多久,朱由检就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管兵部添设右侍郎事。
第二年,又让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可以说是对其寄予厚望了。】
【袁崇焕也没有在这上面多扭捏,
他当着群臣的面向朱由检提出了“五年平辽”的目标,并请求朱由检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
朱由检大喜过望,表示:“五年灭奴,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
陈曦顿了顿,【怎么说呢?也就真的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