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确定蓟县作为新都后,蓟县就更名为了蓟城,还把周围的几个小县一并并入了蓟城,把新都的领土扩大了数倍。
早在几年前他们康王爷在蓟县这里的时候,整个燕北都已经纳入了新的规划和发展当中,这片地区是整个大召最早修建好公路的地方,极大的加强了整个地区的往来和商业发展。不过加速这个地方更快发展的,还是两年前这里被确定为新都,朝廷对这里又进行了一番新的规划,并且派遣了大量的人员到这里来搞建设。
如今蓟城划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则是原先的蓟县再往周围扩大了不少的面积,日后这里将作为行政中心和教育中心,内城里面还保留了几所书院;同时这里也将作为皇城,以及官员们的宅院住处都安排在这里面。外城则是作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等等的功能区存在,这里按照区域划分,又划分成了十个小区域。
城郊外面有几个新划出来的作坊园区,原先在蓟县四周的作坊则是迁到到了城郊外头的新区这里来,不能再留在城区里头了。同时,这里也有不少新开的作坊,其中一家很大的新作坊正是去年新开办起来的车辆制造作坊了。
整座城市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如今一些区域已经建设完毕,但是还有一些区域还在建设当中,还未完工的。
当第一批迁徙的人到了蓟城这里后,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崭新,并不比他们旧都护城墙低矮,甚至是比旧都的护城墙更为高耸宏伟的护城墙。
护城墙外面还有一条很宽的护城河。
他们到的时候是白日,城门大开,落下的城门刚好作为一座桥,让进城的人从上面走过去。
城门口这里摆了一排的桌子,这里还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登记处】三个大字。
调到蓟城来,当了蓟城知府的张茂早就接到他们陛下派人送来的诏令,算着时间,知道近日会有北迁的百姓到蓟城这里来,他早早的就安排了官吏在这里负责接收这些北迁的百姓。
当见到这么一大群人来到这里,早已经等在这里的官吏就喊道:“上京来的人先到这里来做好登记才能进城去。”
领队的将领过来跟前面的官员做了交涉之后,就派人去通知后面的百姓们过来排队做登记。
没过多久,城门口的登记处这里就排起了队伍。
在这里负责登记的官吏还告诉已经登记好姓名和身份的百姓,“你们家买了房子的,就到那边的房管司去,凭你们手上的房契领到你们家房子的钥匙,一会进了城直接去开了家门就能住进去了。”
“好好,谢谢大老爷。”男人道了一声谢之后,就拿着身份户籍和房契去领钥匙去了。
第一批到京城来的不少人都已经先在旧都那边买了新都这里的房子,当时许多人都是想着到了新都这里肯定是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而且现在新都的房子便宜,早买也划算,因此不少人都提前买好了房子。
当到了新都这里后,他们才知道提前买好了房子的好处,那就是到了新都这里之后,不用担心一家人没有地方落脚。他们拿了身份户籍和房契,就可以直接从房管司那里领到了新居的钥匙,拿着新居的钥匙领着家人进了城,一家人就直奔新家去了。
在城里的张茂张知府,得知北迁的百姓们到了之后,就匆匆的赶了出来。见到城门口这里的人多,他们自己这边的人都要忙不过来了,他这个知府大人就带着下属们过来帮忙。
***
很快的,在城门口这里登记好的百姓们就进城去了。
当进来新都,这些第一次到新都来的百姓们都发现了:新都的街道真宽敞啊,这里的房子盖得真漂亮啊,这里的人……也真多啊!
早在两年前蓟县定为新都之后,商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未来的曙光,整个大召的商人都往这里跑。因此在迁都的百姓们到来之前,城里不少的商铺早已经被商人和世家们拿下了。在朝廷和北迁的百姓迁来燕北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城里开了铺子,做起了生意。
再就是,这几年燕北这里的百姓们都有活干,地里的产出也都不错,他们不少人家中也存了一些银两,许多人就拿了银两到城里来买了房子。街上的商铺贵他们买不起,不过现在居住的房子价格并不是太贵,就是普通人也拿得出来银子买房子的。
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年轻人就到外头去找活干,家里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就在城里开个小摊子,做点小生意。如今燕北这里的作坊多,他们能够用很便宜的价格从作坊那里买到一些有瑕疵的次品货物,这些东西胜在价格便宜,普通人家倒也不嫌弃,因此他们也能卖出一些东西,赚点小钱补贴家里。
所以,当旧都的百姓们到了新都这里来的时候,新都这里并不是一座无人的荒城,这里的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的车马商队和行人无数。街上的商铺都开了门做生意,还有许多小商贩在街上摆了摊子卖东西的。
可以说,这里比起旧都来说,半点都不荒凉,甚至还很热闹,城里的房子一眼看去,整整齐齐,很是漂亮。
这是一座和他们记忆里完全不一样的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从街道到房子,还有人,以及他们的未来。
突然的,刚到这里的许多人心里都生出了一种向往:日后他们在新都这里,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未来呢?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很期待。
钱进用三轮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还有他们不多的家什找到了新居这里来。把三轮车停在新居的门口,夫妻俩个从三轮车上下来后,还把两个孩子抱了下来。
“应是这里了,你拿钥匙出来把门打开吧。”徐三娘认得门牌上的牌号,正是他们新居的门牌号了。
“好好,我这就来。”钱进快步的过来,把脖子上挂着的钥匙拿了下来,打开了新居的房门。
门一打开,进去就是一个不大的小院。
徐三娘帮着夫君一起把他们的三轮车开了小院里,两个孩子已经跑来推开屋子的门了。
大的孩子在那边喊:“阿娘,阿爹,你们快来看。”
两个大人听到孩子在喊他们,才走了过来看。
屋子的门打开,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铺了花纹石砖的地板,大堂里敞敞亮亮的。值得一说的是,他们新居的房子的窗户,竟然还是玻璃窗户了。
他们新居是一栋二层的小楼,连带一个小院子,院子只能放下一张小茶桌在这里喝茶的大小,还能再种几盆花花草草在河里。
一层小楼的面积也不是很大,不过两层小楼加起来,足够他们一家四口在这里住了。就是他们原先在旧都那边住的小院,都没有他们如今买的这个新居大了。
“这里真好看。”一走进他们的新居,徐三娘就喜欢上了这里。
钱进也喜欢新居的房子,实在是那些年一家人挤在一处小院住,他们夫妻俩个带两个孩子住一间屋子的日子太过于难熬了,如今一看新居这里的房子,夫妻俩个连带两个孩子都喜欢上了这里。
“是啊,我们收拾收拾,一会去把床柜家什买了,以后就住在这里了。”钱进没有忘记他们新居里头还什么都没有的事情。
徐三娘没有忘记他们带来的那点家什还在三轮车上,“我们先把车子上的东西搬下来先吧。”
“好,我们一起吧。”钱进还喊了两个孩子过来帮忙。
虽然这一路上舟车劳顿很是疲惫,但是当到了新居,见到他们新居的房子,想到他们往后就住在这里,一家人也不感到累了。
在把东西搬下来之后,夫妻俩个就带着孩子外出吃饭和买东西去了。
跟钱进徐三娘家一样的,还有不少和他们一家搬到新都来的年轻夫妇们。有人买的是独门独院的小院,不过也有一些人当初手上的钱不多,买的就是一套小房子。
不过即便是新都的小房子,也不比他们从前在旧都时候住的房子差。
这一天,整座城里的人比往常还多了许多,街上开门的铺子的生意也比以往更好了。许多搬到新家来的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床柜桌椅,还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等等的这些家里头需要用到的东西。
新都这里的商铺的服务也很是周到,只要把钱和地址留下来,铺子里头的掌柜就会安排伙计送货上门。不过近日来的生意太好了,如果等着店里送货上门怕是要耽搁一些时日,若是需要得急的人家,都是自己用车子把东西拉回去。
新买的桌椅床铺往屋子里一摆,这些刚到新都来的百姓们,这一夜里全家都住进了新居,躺在了新居新摆的新床上睡觉了。
这一天,作为知府的张茂也是在外头忙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夫君,今日可是累坏了吧?”
“还行。”
家中等待的夫人见到夫君回来,又是让人端茶又是让人送水的伺候自家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