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积雪冬长寒,书案危坐读旧卷。
裴少淮扎扎实实留在馆中看旧折子和文书,他不觉得无聊,反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唯一的缺点是,冬日馆内萧寒,坐久了手脚生寒。
旧折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奏者的谏言,而后是皇帝批言,多是“某某领议”、“某某督办”,最后是议事、督办时,诸位言官、阁老的驳论,有长有短。
工科的谏言亦五花八门,并不仅限监察工部官员和大项修建。
政吏、钱谷、刑案、农桑、风俗、宗室等等,无所不谏,一方面是提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是驳斥其他的政见。
若是哪条谏言大受天子重视,搞个“当庭大议”,御史、给事中等言官济济一堂,轮番上阵,组团你争我辩。这样的折子能记录七八本之多,厚厚一沓。
裴少淮读这些旧折子时,仿佛能见到群儒舌战的风采。
他逐字细读每一条谏言,看完末尾的批复后,再返回来重新看一遍,斟酌上谏者为何这般写。因为短短数句间,往往暗藏玄机,更有声东击西者,看似在支持同僚政见,实则用粗劣的笔法为其抹黑……总之,小小一方折子,可以窥见言官们各显神通。
裴少淮原以为可以由谏言看出言官的派系,结果他发现,固定派系者在少,闻风而动者在多,上一个折子里吵得正凶,下一个折子又联手一派,都不意外。
尤其是廷推高官时。
裴少淮心想,督察、六科,果然个个都是胸中有莲蓬,心眼多。
除了谏言政事得失,军民利病外,还有不少折子是弹劾朝中同僚的,个人品行、家中琐事、妻妾仆人,都能成为弹劾的内容。这类折子最难琢磨,未必真是想让朝廷如何惩戒此人,根本目的在别处,需要结合彼时的时局来分析。
近来的弹劾折子中,弹劾裴少淮那位叔祖父裴珏的,可真不少——弹劾他手伸得太长,一个吏部尚书,如今插手户部的事。又弹劾他长子裴秉盛占着户部员外郎的差事,却屡屡告病,如今已将近一年未上朝。
两事交叠,不免让裴少淮多想了一层,心间有了推测。
言官弹劾完同僚,还可弹劾皇家宗室。最常见礼科给事中们弹劾哪位王爷、郡王“不经奏请,滥娶妾媵”,或“私收女乐,渎乱宗枝,玷辱名器甚也”……这种“花边新闻”,裴少淮往往一掠而过。
整一日读下来,裴少淮十数年积攒的读书毅力,亦难抵消体力、脑力上的消耗,出了衙门只觉脑中昏昏沉沉。回伯爵府路上,坐在马车里,总要好些时候才能把脑中错综复杂的思绪压下来,静心。
这些折子,可比四书五经和章注难读多了。
如此看来,宋长官虽然严厉了些,对他带有不喜,但让他先好好读旧折子,却是妥当的安排。
……
回到府上,天色已全暗,家里人等裴少淮回来,才传菜用膳。
饭桌上,杨时月不知缘何,心不在焉,总不时看向裴少淮欲言又止,吃得少没甚么胃口。
等回到房里,杨时月才红着眼说道:“官人把袖子收起来,让我看看手。”
裴少淮不明所以,问道:“夫人,这是怎的了?”为何突然要看他的手。
杨时月未言,主动轻轻撩起了官人的宽袖,只见原本修长白净的手,已经冻得有些水肿。裴少淮自己都没注意到手冻坏了——他心思用在自己身上时,确实糙了些,尤其是沉心做事的时候。
难怪今日总觉得写字有些使不上力。
杨时月默默取来冻伤膏,轻柔涂在官人手上。
半晌,等情绪好些了,她才问道:“怎入朝观政几日,手就冻成了这样,衙门里没有炭盆子吗?”
裴少淮解释道:“馆里藏的全是旧折子、文书,不得用炭盆子。”哪怕是暖手的小手炉,也不能带进去,又道,“也不是什么紧要事,等过段时日出日头暖和了,自然就好了。”
“是妾身疏忽了,原以为衙门里都有炭火盆。”
正巧这几日又是大寒。
裴少淮将妻子拥入怀中,安慰道:“此事怎能怪夫人呢?是我自己没注意,我答应你,明日多穿一些入宫。”
翌日大早,杨时月“监督”裴少淮穿厚穿暖了,往马车上放了几个汤捂子,才让裴少淮出门,还叮嘱道:“汤捂子冷下来后,官人记得换滚水……纵使公务再忙,也要多紧着些自己,不差这些时候。”
“我省得了。”
为了不让妻子担忧,裴少淮今日每隔一个时辰便换一次热水,膝上放着汤捂子,看折子时果然暖和了许多,不再像前几日那样萧寒瑟瑟。
读卷不知时辰去,半晃又是一日过。
从宫中出来的时候,裴少淮碰到姐夫陈行辰,他正往兵部去——他如今是兵部的六品主事。
“都这个时辰了,姐夫怎还折回来?”裴少淮问道。
“不是折回来,我刚从府上出来。”陈行辰应道,“我赶来兵部宿值。”
夜里,宫中前庭除了宿值侍卫,各部衙门亦安排有宿值臣子,或夜里处理公务,或以备天子临时诏人问话。
“姐夫前几日不是刚宿值吗?”裴少淮疑惑问道。
“我同别人换了,这几日兵部都是我宿值。”
陈行辰看看四下无人,想到裴少淮已成婚,便低声解释道:“祖母说年轻人鲁莽冲动,不懂事,让我搬到小院子夜里单住,一年后才能搬回来。”
又道:“我寻思着,还不如夜里过来宿值,闲时可以琢磨琢磨算学,白日回去又可以帮着照看音音一二,刚巧同僚这几日家中有事,我便同他们换了宿值。”
音音便是陈行辰长女的小名。
“姐夫要多注意身子,总是宿值也吃不消。”裴少淮提醒道。
“我省得。”陈行辰说道,“只前半夜掌灯值守,后半夜熄灯后案板一拼,还能睡不少时辰。”他看了看天色,又道,“时辰不早了,我要赶去兵部了,改日有闲再叙。”
……
腊月前,南北直隶和各布政司的税例册子汇至户部,户部清算后,记下一年收支总录,上呈天子,又听帝命誊抄送至朝中各部。
大庆各府一年的功绩亦送至京都,上报朝廷。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御史、给事中们“大展身手”的时候——
一来朝中诸位权官会在年末研提新政,力图在来年年初时颁布新策。不管是九卿正官提的,还是阁老、尚书提的,言官们都可以当朝支持或是驳论。
二来,年末清算功绩,朝中若有官位空缺,正是廷推的好时候。
这段时日,不管是散朝后,还是私下里,常有官员号召成群,相谈互通有无。裴少淮谨记岳丈的提点,若是没有好的机会、好的见解,并不打算草草上谏浪费机会,若是有人送帖邀他,他便以家中有事为由推却。
是日,裴少淮如往日一般在工科馆中观阅旧折子,苟副官过来了,远远便先听到他笑呵呵的声音:“裴大人,好机会呀,好机会!吏部会同户部提了条新策,你可要好好看一下。”
裴少淮撂笔起身,往窗外一看,看到苟副官拿着一份誊抄的文书走来。
上茶后,苟副官没端起来喝一口,便忙着让裴少淮看这份文书,道:“裴大人,旁的小打小闹你可以错过,吏部呈上来的这份新政,如今在朝上大受重视,群官皆言切实可行,纷纷叫好……好些年没曾见过如此意见一致的景象了。”
又道:“六科中,连吏科、户科的同僚们都没有异议。”
吏科、户科专门监察、驳论吏部、户部的官员。
苟副官劝道:“既然是人人说好的新政,总是没有问题的,裴大人何不锦上添花,为其叫个好……我想着,裴大人在朝堂上第一次发声,稳稳妥妥为上,既露脸出声了,又与人为好,往后的官途就顺畅了,你说是与不是。”
苟副官岂会如此好心,裴少淮本想找个由头直接一口回绝了,可他不经意瞥见文书上写着“税例以繁化简,计亩征银,以充国库”几个字,拒绝的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这一句话勾起了他的好奇。
于是裴少淮应道:“副官大人,不若让下官先好好研读此新政,有了见解,再答复大人。”
“那是自然。”
苟副官走后,裴少淮没有心思再读旧折子,开始细读那份文书,边读边心想,苟副官方才说吏科、户科皆同意此政,应该不假,因为此政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
此政是吏部呈上的,可以窥见,裴珏确实有些才干在身上,既知晓圣意,又明白各地小官小吏欺上瞒下的路数。
此政若是实行,别的不说,必定可以丰盈国库。
文书里写道,大庆税例之策是“种什么交什么”,以物抵税,过于繁琐——官田民田种类之别,肥沃贫瘠之别,谷物品色之别,运送远近之别,计算税例的分成皆有不同,从而造成收税十分复杂,往往只有各州县衙门的书算人员才能算清楚。
科考出身、专注于写文章的县官,往往厘不清这些门道,只能做监管之职。
这便给了书算人员为虎作伥的机会——勾结富势奸顽收受好处,减免他们的税例,或是将他们税例算到其他百姓头上。哄骗小民多交税例,据为己有或是买通上官。
富者贿免,贫者愈困,这样的顽疾由来已久。
新政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充盈国库,研提道:“简化税则合并征收、用银缴纳官收官解。”
最重要的一点,用白银交税,而不再直接交粮食。
此事好则好矣,却不是那么简单,裴少淮这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