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7章 微妙

霓裳铁衣曲 克里斯韦伯 1757 2024-08-10 11:05:45

“你今日是怎么了?怎的说起归隐田园的事情了!”王文佐笑道:“上次你把我引荐给那位柳官人,可不是这副样子呀!”

“你是说舍利子那件事情呀!”柳安叹了口气:“三郎,当初我的确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可这些日子我的想法又变了!”

“变了?不是查到了舍利子的下落了吗?”

“是呀,可那舍利子却是到了倭人手中,你想想,这等珍贵之物倭人肯定送回国去了。我们难道还渡海去倭国找不成?有一百条命也保不住呀!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柳元贞是拿几句好话哄咱们兄弟去替他博富贵呀!”

“你终归是明白过来了,这倒是件好事!”王文佐暗想,面上却笑道:“柳兄,舍利子乃是神物,若是能让我等寻到,也是冥冥中有缘,成败之事倒也不必太在意!你我还是把眼下的事情处置好了才是!”

“不错!”柳安精神一振:“这次打粮的事情便交给我吧!”

“柳兄你要出营打粮?”王文佐一愣,旋即笑道:“此番你是我的副将,应当留在营中,打粮这等事交给崔弘度、贺拔雍、沈法僧他们几个便是了,何须你亲自出马!”

“还是让我去的好!”柳安的态度却意外的坚定,王文佐察觉到了一丝异样,问道:“五郎,你是怎么了,莫不是你在军中听到甚么闲话了?”

“并无闲话!”柳安的举动出卖了他的内心,他的右手扶在刀柄上,颤抖的手腕将鞘内的刀刃弄得发出脆响:“只是这些日子里在营里挖土有些气闷,想要出去透透气!”

王文佐看着柳安的眼睛,而柳安却偏过头去,避开了王文佐的目光,王文佐大概能猜出对方此时心里想了些什么,但揭破却非明智之举,他点了点头:“也好,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

“多谢三郎了!”柳安抬起头,目光中有些羞愧:“方才我不应该这么说,让你为难了!”

“哪有什么为难的!”王文佐笑道:“你有求战之心,这是好事,此番让顾慈航和元骜烈两人随你去,就依照我们原先的法子,万事小心!”

“多谢三郎了,你放心,那些贼子奈何不了我!”

走出王文佐的营帐,柳安吐出一口长气,似乎是卸下了一副重担,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原来自从王文佐不断升迁,柳安在这个小团体内的地位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原本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下降到了第二的位置。

对于这一点,柳安倒也欣然接受,毕竟从那次去鹿尾泽夜猎捕获探子开始,王文佐所表现出的才具见识都远非自己能及,更不要说其琅琊王氏的显赫出身,让其成为小团体的第一人,自己身居其后,柳安是心服口服。但随着王文佐领兵出援平壤之后,随他出征的贺拔雍、崔弘度、沈法僧、元骜烈这几人也不断立功升迁,其官阶已经与自己相差无几,远超其他同侪,这样下去,柳安这个“第二人”的身份早晚保不住。

对于这点,柳安就无法泰然处之了,毕竟王文佐也还罢了,贺拔雍、崔弘度、沈法僧、元骜烈他们几个论资历、论才勇哪个比得上自己,只不过运气好跟着王文佐出了几次兵罢了,凭什么与自己平起平坐?因此这次出兵任存,柳安就决定一定要立下战功,稳固自己第二人的地位。但来了任存之后,王文佐还是让他留在营中,却让贺拔雍他们出去,这让柳安愈发心急,到了最后按奈不住,只好出言请战。

“此番出兵,一定要立下战功!”他握紧拳头道。

百济军营。

“唐军出营了!”

扶余忠胜下意识的攥紧了拳头,用力之猛,以至于指甲划破了掌心,刺痛让他立刻清醒了过来,问道:“有多少人马?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有七八百人!”探子立刻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还有三四十辆马车,出了营之后向东走,看样子,应该是收麦的!”

扶余忠胜点了点头,唐军的行动倒是在他意料之中,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无论是唐军还是百济,都饱受缺粮之苦。在这种情况下,能拿敌人的粮食填自己的肚子比打胜仗实惠多了,毕竟打胜仗也要流血死人,吃饭只需要张嘴就够了。

“前往周留的信使是几天前出发的?”扶余忠胜自问自答:“已经出发九天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援兵已经在路上了!也许稍加忍耐才是更好的选择!”他站起身来,走到悬挂着地图的木架旁,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等待唐人回营的时候,派出两支军队,一支从三面进攻,故意留出回营的方向,围三缺一,等唐人逃走的时候,另外一支守候已久的军队追击。

遍地的尸骸、折断的武器、遗弃的盔甲和车辆,铁蹄践踏着唐人的旗帜,战马高声嘶鸣,战旗飘扬,将士们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扶余忠胜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他的气息渐渐变粗重起来,对胜利的渴望仿佛醇酒一般醉人,也许自己应该在援兵赶到之前就行动,这样自己就能独占胜利者的荣誉了。

“传令下去,挑选三千人,编成两队,等候号令!”

镰刀划过,麦秆仿佛少女柔软的腰肢,一片片匍匐倒下,王篙顾不得额头上密布的汗珠,不断的挥动手臂,汗水淌下,将他背脊汗湿,旋即被烈日晒干,凝结成一片白霜。在他的身后,女人们将倒下的麦子捆扎成捆,然后挑到田埂上的牛车上。在这个时候,无人喊累,也没人偷懒,就算是老人孩子,也不断将装满清水的葫芦送到地里干活的大人身旁,忙的不可开交。

正午将至,收麦的人们终于有时间来到田旁的大槐树下吃饭,饭很实惠,有鸭蛋、不掺杂粗粮的麦饭、豆酱、菜羹,甚至还有解渴的瓜,虽然疲惫之极,但所有人的情绪都很好。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