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种植
在那之前,却有一人来寻江无眠,以至他立刻放下手中万般事务,赶往南康府。
“大人,这两块是甲字号的地,全是育种长势较好的土生植物,能稳定成长,尚未结果。”陈平指着暖房前面的牌子说道。
他们一行人眼下正在南康府的暖房处。
自从南康府码头开放过后,南来北往的行商增多,也有人做起植株买卖,这附近种的便是搜集来的物种。
因着里面有杂草、植株、块茎果实等物,种类繁杂,分辨起来格外困难,很多东西也无人见过,更是不知种植方式。
如何种植、种植气候、水分土壤肥料需求更是一概不得而知。
陈平等人也是连蒙带猜,看植株叶子和根茎、看果实情况、派人一日十二个时辰盯着记录,这才有了今天这一甲字号暖屋长成的植株。
江无眠看着暖屋里长势喜人的葱翠植物,满心期待地走进去,期盼里面能有一二株是他要的高产作物。
现代人熟悉的高产作物,有的是来自其他大陆,有的是经过多年培育才找出的适合大面积播种的物种。
起码江无眠是没在这儿见过玉米、马铃薯一类,估计还在遥远的原生产地待着,且不知产量多少。
这儿还种植了传教士带来的种子,以外形粗糙分为几类,据说部分是果实部分是作物,具体怎么样还得长出来再说。
即便是培育出来,能不能推广也是问题。现代的品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与人工干预,才有高产丰收抗病毒抗倒伏等作用,现在还没开展育种工作,一切都是原生化未被驯服的野生物种。
江无眠率先去看分割出来的苗圃,这是单株长成的作物。植株各异,他熟悉的几种食用性植物并不在列,但眼前土地一片碧绿,生机盎然,实在让人心生喜悦。
在毫无前人资料的指引下,陈平以一己之力育出多种番邦外来物种,足以说明其人能力。
他当即以私人身份给人以奖赏,虽然没多少钱,但他还有布匹纸张等作坊的份例在,这些家用物品多给些,也能分担不少养家糊口的压力。
“多谢大人!”陈平又趁机要来一些肥料,决定缓慢给植物追肥,做对照实验。
江无眠给人写了个条子,去肥料作坊那边支取,年底时他会付钱。
“你这儿可是要招几个学徒来?最近官学里又有一批学生结课,有几人明确不去科举,去跟商队或是去报名参与水师又年龄太小。你这儿也需要人过来伺候,不若考核一二,也带带学徒如何?”
最好带出来几个农科生,包揽以后的育苗育种优化等物。
大周当前的教育很是偏科,大多以治经为主,下一代连武德都不怎么充沛。早些年不太平,出门还是要有武艺傍身,下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安逸生活,早没习武的心气,一心往圣贤书里钻,有的看也不看,摆明要做二世祖。
被归类在杂学中的东西,更是少有人研究。
农学嘛,倒不是朝廷不重视,反而是太过重视,吃钱颇多,但由于这一事耗时耗力也不一定得出结果,朝中便砍了农学用的经费。
也存在另一问题,官做久了,不下地了,都不知道当前的农业用工具更新到几代了,上层不知底层百姓疾苦,却记着分出的田地该上交多少税粮税银,以至农学中有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冒了出来。
今年南康府没什么大洪灾,有阶梯堤坝的地方,水没漫过去。其他河流附近却是出了一点问题,湖水倒灌、河流蔓延到农田中,冲走不少稻苗,建元帝来时刚刚补好,今年定然会减收。
好在不是颗粒无收,日子还能过下去。
每逢此时,江无眠就颇为想念高产作物,然他手里只有提高效率的农具与暂时增产的肥料,物种还是原先那个物种。
陈平研究的稻苗遗传与突变,没有丝毫进展。江无眠也习惯了,育种嘛,总是这样的。一辈子投入进去都可能见不到希望,但不投入就永远见不到希望。
陈平近来也思考过此事,帮忙照顾这些种苗的人多半要听他的指示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还不如种地的百姓会做事。
他也选了几位擅长种地的老农,但是偶尔也会有点问题——无法精准描述植株出现的病变,有时偏信一些已被验证是错误的治疗方案。
“也好。”陈平虽说是答应了,但他严肃地声明:“不过大人,来的人可以愚笨,可以不聪明,可以点子多,但有一点格外重要,必须坚持。”
做农活不是容易的事儿,青天白日里顶着大太阳观察植株,记录生长情况是常有的事情,病虫害泛滥,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案时,上手捉上一天虫也不为过。
另外,还必须接受种完一季的田毫无收获卖不上钱的事实。
总而言之,种田,尤其种的实验部分苗种时,辛苦只是开始,日后还有得折磨。
江无眠也不在意这点要求,他甚至还建议陈平出两张考卷问学生知不知晓田间的部分作物、区分依据以及它们的应用。
看过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江无眠临走前还抱走了一盆植株,不仅是它长的眼熟,还因为它长得颇多,损失一两株完全不影响。
被他带走的这一盆,乍看之下好似地里生长的杂草,实则是富有香味的香草,又名迷迭香。
江无眠仔细分辨了下这株修剪得当的灌木,从外形、香味、花序上来看,的确与之后食用的迷迭香无异。
当即剪了两条长枝去扦插去做最后验证,等之后看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何,就能确定它是否属于江无眠熟悉的那类香料。
现在大致能确定的是,两个传教士最远是地中海地区来的,最近是北非、不,以外形特征来看,他们应该是更高纬度的人,只是无法具体到某个国家,毕竟江无眠还没学会分辨古代语口音。
之后,江无眠不忘招工,开设作坊、上新产品、预热菜谱拍卖,钱终于能维持在低收入水平——总算不用在三司蹭饭了。
为给醉流霞打广告,他还给书坊投了几篇文章,一连几日,冬日衣食住行都关照到位,尤其说过本地取暖时千万注意无烟囱的蜂窝煤燃烧时要开窗开门。
报纸顺着海运传到京中,连建元帝都有所耳闻,南康府的醉流霞要放出一批食谱方子。
因锦衣卫之故,他了解得还多些,这回的食谱多以季节来分,部分有地域材料限制。
譬如放出的海味里头有一道名为宁波汤团,这一听便知出处,具体再打听,便不知晓内幕了。
建元帝听完还让人去凑了一把热闹,又问锦衣卫:“查到了谁身上?”
回京路上,建元帝便命锦衣卫私底下秘密调查谁过手了给南康府的银子,具体到每个官员、一路上是谁押送、顺着哪条路过去的、沿途是否遇见海贼山匪等人。
故而花的时间较长,调查结果刚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来。
锦衣卫送上密信,“自出京后,马车每至一地,除却补充物资,皆是仅过夜便走,封条完备,并未见任何异况。”
这意思是沿途的转运没问题,应是银子一出库便出了差错,建元帝在心中过了几圈,已是有了嫌疑目标。
他给出两个名字,“再去查这两人的行踪。”
白纸黑字好似催命符,锦衣卫看过后当场销毁,连夜去找人翻旧案。
京中风云再起,南康府也不遑多让,食谱拍卖一事引得诸多商队南下,想要一探究竟!
胡征和于成文也在其列,两个商队依次抵达南康府。
“……胡领队,这是今年的香料,您点点。”户房的吴攒点满脸笑意,命人抬上来今年预留的货物。
每年固定与衙门做生意的就这么几支大商队,胡家商队无疑是最稳定的,如今又开辟了胡家煤球换南康府香料的生意,联系更是密切。
一来他们商队货源充足稳定;二来货价也不狮子大张口,从来都是正常市价,偶尔还会随船送些京中的新鲜物件做搭头。
一来二去的,两方交易便稳定下来。
胡征让人上去点货,自己与吴攒点搭起话来,“醉流霞准备买食谱的消息,京中也是得知了一二,却只凑个热闹,不知内情。”
吴攒点拉着人避到一旁,小声道:“您这儿可问对人了,这事儿还是府衙帮忙的。”
胡征知趣地递过去一个荷包,东西不大,看着也没什么重量,吴攒点笑着摇头,手上却快速一伸一缩放至袖中。
“您听的外头消息有真有假。醉流霞的确有食谱拍卖,还有不少,山珍海味,无一不有。是部分醉流霞的老师傅们不做了,学徒也没学会,不忍家传秘方失传,这才有了一场盛会。
“到时您进门买票,先去一楼尝个味道,想好要哪道菜,再去后院拍方子。现场还能看老师傅们亲自做菜。日后凭买到的方子,也能让老师傅传授一二,若是有才,指不定还能收入门下做关门弟子!
“另有一道消息,不知真假,但传的是有模有样。听闻这里头还有江大人要推出的几样买卖,具体什么买卖,这就不是小人能打听的。”
什么消息都比不过最后一条,江无眠要推出买卖,这回他要动的又是哪个市场?
自从商队与江无眠签订了契书,每年获取的利润是水涨船高,如今更是将煤球买卖铺设到京中大部分人家中,就差将东西卖到高门大户里了!
江无眠这又是想做哪一门买卖?
形式如何?怎样合作?他胡家是否要插一手?
胡征心思百转,却没让人看出一点来,谢过吴攒点,招呼上商队去了固定下榻的地方。
身后,吴攒点笑眯眯送走胡家,见到于成文自市舶司出来,又迎上去,“于领队,多日不见……”
码头上,多个商队从不同渠道得知江无眠又要推出新买卖的消息,不由对本次的食谱拍卖翘首以盼,而江无眠也期待着自己的钱袋子再度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