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87章 了解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不问客 2913 2024-10-23 12:10:09

不等人反应过来,就听伍陵道:“陛下思虑全备,确实可行。然涉及两国往来,以及南北真腊之分,必要小心行事。”

言下之意,先确定了北真腊的正统地位,再出人出钱,去真腊行商贾之事。

正如建元帝所说的,只要确定了这部分土地圈入互市,再设相关监管一类,时日一长,自然而然能发展不少百姓入周。

听建元帝的意思,还要大周出人出钱出书,就为教化当地,开启民智。若是此事当真通过,那就是鸿胪寺和国子监两方选人了。

鸿胪寺的人先行出列,“陛下,不知驻外使者一事是何章程?”

驻外,一听就是去那等蛮夷之地啊!

鸿胪寺在大周本地,本身是个清闲衙门,无有油水,每日不是翻译国外书籍就是交流其他地方风俗。

新年时国外朝拜最为忙碌,诸多礼仪安置面见朝拜等都要鸿胪寺出面,还要有随行翻译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是真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如今听陛下的意思,他们连大周本地都不能待着,得选人去那蛮荒之地做使者,还是一停几多年。

听听,驻外使者,都有专门修筑的驿馆和护卫了,这得住多少年才能回到大周?

人生地不熟,多有蚊虫蛇蚁出没,虽然当地粮食多香料多,听着是很享受,可他们鸿胪寺出使地方多了去了,谁还不知道初来乍到时的艰苦!

语言不通的困难不存在,难的是生活习俗。且南北真腊分裂两地,少不得动乱,去年大周刚平定叛乱,现在不少人还心有余悸。再去这等动乱之地,唉,难矣。

若真要定下来此事,还不是要自己手下的真腊翻译出去,甭管是做驻外使者还是另选一人上任,这翻译必定少不了。

总不能语言不通,做个聋子使者不是?

建元帝还在研究江无眠给的主意,他强调了一番重点,“驻外使者一应只管在真腊的大周之人,不参与北真腊内部的任何事情。”明面上是不参与的,暗地里如何表态那就要看情况了。

说的七七八八,问题在于北真腊一方还不知道此事。

尤其是选地之说,涉及到租金年限等事,自然是要两方好生说和才行。此地说是互市,实际是给大周商队聚集的集市。

依照建元帝构想的那等情况,当地的建筑恐怕是要推倒重建,这又是一笔大支出。就算其他地方不重建,可使者所在的地方总要是大周自行搭建的驿馆才行!

哦,还有此行前往真腊的人马嚼用,都是要钱的东西。

鸿胪寺卿余光已经看到户部尚书余尚书整理衣襟,似要出列进言。

建元帝本来放松的架势也不由散去,他微微前倾身体,看向出列的余尚书,只听后者开口道:“陛下,照您所言,此行队伍是要使者一人,副使二人,手下若干,随行护卫者不下百人,事后半数护卫转为巡检。另有驻外布政司监管当地市集。依照本朝互市旧例,大大小小衙门下来不下百人之数。北真腊市集较小,此地砍半来算,即为五十。赠书书童、讲学大儒、随行车马夫等等应有二十之数。这一路车马嚼用……”

算下来,朝廷要送多少东西出去?

还有那租金年限,多少钱一亩地,租多少年是要一次性付清还是要多少?商队税收又要怎么算,关税多少,是在北真腊交一次回大周交一次还是如何算?

期间种种皆是问题,依惯例……可这没惯例可以依啊!

往年都是在自己家中做生意,北边西边两地没有上税抽税习惯,因此牛羊马匹这类的交易只要在大周本地交一次税就得了。

真腊学习大周,北真腊即是分裂出来,在税课一事上也是仿大周的粮税商税,至于关税……目前只有大周设有相关条例律法,北真腊还没学到手。

此事江无眠最有发言权,关税本就起源岭南,还是他一手主导出来的东西,因此,他给建元帝出了一个主意。

前面几年免除关税,吸引商队驻扎,后续再商议如何调整关税,做好征收准备。

总之,先让众人看看这片地的赚钱能力,能赚钱自然有后续发展,没有钱可赚,那就专门用来开设学院,同化当地百姓。同时还能作为观察西南半岛局势的窗口,西南边关一道有什么事都能及时得知,朝中能迅速反应过来。

比如南北真腊分裂这回事,但凡早早得了消息,江无眠都能顺手做个准备,从中获利。现在人都到京城了,自家才知道消息,岂不是太慢了?

当然,也有大周本身在内乱,无暇顾及西南形势的原因。

关于当地建设这回事,这不是更好说,依照江无眠当年建设岭南码头的方法进行就得了,甚至还能炒作一下房地产赚回部分成本。

依旧是先做规划,将要准备上的官府衙门一类搭建好,再将附近的地块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商铺,一年租金多少,能享受什么服务都列清楚,不愁商队在那儿驻扎。

崖山商队现在虽是海商为主,可当地还有不少商队做的陆地买卖,尤其是有门路的粮商,倒买倒卖粮食赚的不必其他商队少。

若是此事真成了,江无眠已经想好回头定要买上一个商铺经营。

他还期待能在那集市附近找到橡胶,按照当地位置来讲,当地应有此物,然崖山商队经商多年,就没见过这东西,相关材质都没听说过,也是蹊跷。

大朝会开了整个上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最终还没定好章程。一看时间,得了,今日到此为止,先行用饭吧。

宫内有专门供人用饭食的地方,首辅、几位尚书以及五军都督等人皆能在东西两阁处用饭,其余人就是各处廊下用饭,江无眠本该随庞侍郎一道去廊下吃饭,临走时却被伍陵一招手,喊去阁内问话。

不少人目睹此事,心下慨叹,江侍郎年纪轻轻入了建元帝的眼睛,如今又得阁老另眼相待,前途无量啊。

再看自己,年纪胡子一大把了还是个员外郎,若非是赶上了朝会未停,连留廊下用饭的资格都没有!

伍陵招进来江无眠,其余几个尚书也不约而同找来了相关之人,显然是要趁着用饭时私下好好谈论通气一番。

第一个叫的是江无眠,显然是知道背后给建元帝出主意的是他。

一进去,食案已然摆上了,江无眠脚步未停,径自去了兵部侍郎身后的位置,其余尚书唤来的人随之入内,待迎了诸位大人,阁内便散开饭菜香味,伍陵只道一句“暂先用饭,事留后再议。”

饭毕,伍陵没就驿馆一事问他,反而问起岭南码头当年是如何找来商队有了现下繁荣情况的。

“……本身地理位置重要,可谓是我大周南部国门所在,对外是海上诸多国家,是众多商队补给所在。内部而言,本身有发展价值,香料、米粮、甜柘、蔬果等物,皆有所供,唯独交通运输有难,故而下官当年上任后,首要关键是修筑路途,后才有岭南发展。”

余尚书曾研究过江无眠是如何振兴岭南的,一路走来,他因地制宜,利用岭南当地事物发展,主意颇多,又舍得投钱,自然是能起来。

对比江南道,岭南道还在蓬勃发展期间,而江南则是稳定被皇商为首的势力分割,有什么东西全用来中饱私囊,无法反哺江南,自然发展成当前模样。

眼下这等方式用到北真腊,不由让人心中泛起嘀咕,岭南都能起来,北真腊这等小国何尝不能成为下一个岭南道?

江无眠摇头,正色道:“绝无可能。北真腊与岭南相似,皆是盛产粮食香料蔬果,看似路修好后就能发展起来,实则不然。本身地理位置决定当地运输成本。诸位大人请看岭南,此地因是临海,海上运输起来后才带动整个岭南道蓬勃发展,而北真腊地处内陆,无海路可走。再看陆路,北临大周,南是南真腊,左右邻居虎视眈眈,何等艰难,若是不想被人挟持,依附大周发展才是上上之计。”

何况北真腊那地方的地势不好修路,多山路林地,车马不好通行,所以商队养大象运输,方便往来。可大象吃喝比马还多,成本岂不是高多了!

对比而言,岭南的船修修补补能用十年之久的,目前还有意和东海诸多卫所联合开船坞建船,未来船只价格难保不会降下来。算下来,船只比大象还合算些。

总之,当地没有岭南的先天优势,北真腊的发展实则有限。

江无眠又思忖两息,道:“听闻西南半岛上出产铁木,当地林木颇多,价格称不上昂贵,即便是加钱运来岭南,也比本地铁木便宜一二成。未来大周水师必然少不得铁木制成的船只,能省一二成银钱,积少成多,也是好事。”

大周有环保相关律法,规定多少年以上的树木才能砍伐,未来木船一多,需要的木材跟不上啊,还是得考虑进口。

这话倒是让余尚书连连点头,铁木本身就贵,海商盛行之后,船只生意兴隆,铁木身价更是水涨船高,简直是一木难求。

奈何水师少不得战船,这钱是一定要出的。每到各地官办船坞上报工部,工部报给户部预算时,余尚书这儿都要狠狠拨算盘核对。

江无眠一说其中差别,众人心中便是有数了,能发展但是发展有限,不必担心养大一匹白眼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现在只差给北真腊使者回复即可。

午后大朝会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争论,次日一早朝会就宣北真腊使者觐见!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