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推广
“……武备学院已落地,陛下决定开武举恩科,选拔一批民间人士,与诸多世家子、武将儿孙一同接受教育。”
江无眠推拒所有帖子,只给林道长写了回信,其余时间忙着收获玉米,挑选良种。
休假过半,玉米收到仓库留种,隔壁忙到不见人影的白楚寒上门蹭吃蹭喝,提到前阵繁忙,便说起学院一事。
“南有北真腊探索在即,北有突厥虎视眈眈,然朝中各处缺人,开武举恩科是注定的事。”江无眠说道。
如今的大周乱中有序,除掉匈奴这一大敌,虽是震慑附近敌人,但后续的疗养安置时间里,难免会让人生出某些想法,必须要加强边境兵力才行,因此这次武举将会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
大周不能在此时机里动乱,就算最终惨胜也会将前几十年休养生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折进去。
“不好对突厥用强,对方也因匈奴的前车之鉴不敢随意出手,最多是骚扰边境,试探底线。”白楚寒拿了一个玉米窝头掰开,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口感较为干硬,但比冷面饼子好吃,有淡淡的清甜味。
说实话,这和倭寇犯海一样,手段恶心,但又不能现在就开战,只能区域性打打,很是叫人心梗。
“突厥内部应是不太平。”思索良久,江无眠低声道,“两国战争时,大部分参与交战的是东突厥。西部突厥在大周西北边塞处搞小动作,前去支援的人较少,不知他们内部权力交接是不是有了问题?”
白楚寒倒了一杯咸口奶茶,面不改色喝下,看得江无眠喝了一杯茶压惊。
咸味奶茶,是吃惯甜口味的人闻之退避三舍的存在,这到底是何等的反人类!
江无眠虽不至于如此,可喝不习惯就是喝不习惯,尤其是原味加盐加胡椒粉的纯正咸奶茶。
看勇士的目光落在白楚寒身上,后者泰然自若续了一杯。
江无眠:“……”
猛士!大无畏的猛士!
“东西两部是如今可汗的两个儿子分别带领,两人互别苗头,突厥可汗稳坐大汗位子。”白楚寒面不改色,道来杨泰拿回来的情报。
江无眠目露敬佩,自己却是碰都不碰,从盘子里捡了个玉米贴饼吃,“未来一段时日内,突厥必定不会安宁。”
他此行断了西部突厥的粮草来源,一个冬天可以撑过去,三个呢,十个呢?
时日一长,东西两方必然出现矛盾,他们或许可以拖延一二,再派商队北上离间,毕竟现在他们多了一个粮食后备——北真腊。
“北真腊的探索较为顺利,粮食通过岭南装船北上,即便东西突厥联手开战,也不必担心辎重不足,有此后备,尽管北上。”
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止是粮草辎重的问题,还有北部严寒。火药受不得潮湿,很难保证轰天雷的效果。
地雷作战的效果将在冬天大打折扣,底下是冻土层,上面是积雪和冻冰,挖不开土,埋不下去,只能指望第三代投掷式轰天雷的诞生。
至于火炮?
太重,还要牛马牲畜拉着走,一不小心就能折了腿,牺牲太大,不划算。
冬天只适合练兵,不适合出兵,但要以防万一。突厥真狠下心,冬日出来抢劫,他们还真只能死守城池不出。
“东突厥不会就此放弃南下,北地太过苦寒,当地粮食不足,草场也有限,前两年没有南下,今年恐怕要有动作。”是试探也是必然,不想内部因资源太少引起纷争以至分裂,那就转移矛盾,将视线往外扩展,离它最近的就是大周,可不就被盯上了。
大周的计划同样也是如此,国内的矛盾在开疆拓土面前都能放下,内阁和六部现在都没力气争抢国内的三瓜两枣,视线全放在安置西域两道、开若南部北真腊、防备突厥三件事上,根本斗不起来。
——呃,不对,除了抢预算批钱这件事。
各处都在要钱,之前江无眠送来的抄家银子,这部分还没到国库已被人盯上瓜分得干干净净,就等着上奏建元帝,希望多分一些。
“所以,最好还是离间突厥,兵不血刃最为上佳。”江无眠下了结论。
谈论到此为止,因为江无眠点的铁锅炖大鹅到了,“时候虽有点不对,但是吃就行了。”
铁锅炖鹅,搭配醇香玉米饼,两人真将一大锅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
白楚寒对玉米的兴趣陡然高涨,“种子可留足了,何时全大周的百姓都能种上?”
收获颇多,又不怎么挑剔土壤,北地多轮作半轮,粮食总量能翻倍,这能养活多少人口?
大周目前最为苦闷的一个难题就是增加人口,玉米推广几年,这以难题或许迎刃而解。
提起这个,江无眠目光落在桌上刚吃完的玉米产物上,“这是未来一年的吃喝分量。”
直到明年种子推广之前,别想再尝到任何一根玉米,磨成的面也是如此,只有这么几盘。
而且就算是推广,一开始也不会大规模推广,甚至于不会是用种子产量作为推广。
白楚寒思索片刻便知,玉米虽好,但没人敢大规模种植,最多会在田间地头上点上一两个种子,当作添头。
为何?
因为田地有限,粮产有限,生产力有限。
归根结底是因为当今百姓只有土地这一出路,经不起任何动荡风波。
家中没有底气更改地里的作物作物,一旦改种玉米,伺候不好,耽误半年时间还算小事,万一这东西有什么病虫害,导致土壤染病,下一轮小麦无法生长,所得亩产降低,一家人要依靠什么生活?
农家人没有其他路子可以抵御风险,一身性命系挂在土地上,因此会为一条河的引水路线争执得头破血流。
不为别的,那是一个村庄上百人的命脉。
谁都扛不起未知作物带来的风险,因此他们宁愿固守过去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也不愿种一点新作物。
及至八月,所有玉米收获完毕,称量入库,收获当日,不少朝中官员前去参观。
当天亩产数量一报,立刻有官员上奏建元帝,希望在北地推广种植。
附近百姓也有过去的,种了半辈子地,是地里真切长出来的作物还是为讨皇帝欢心作假的东西,他们一看便知。
地上确确实实有根茎,去掰玉米的人脸上还有伤口,都是玉米叶子划开的细碎口子,汗水一淌,刺得人脸疼。
但没几人关心这点事儿,全用期盼眼神看着玉米。
好东西,好东西啊!多种几亩就不愁粮税,还能有余力养活更多人口。
当即有人上前问种子问题,江无眠库里的也一并拿去种植,事情先在京畿地区扩散,经过半年学习玉米种子才入地生根,这还不太放心,时刻有人下地去勘探情况。
毕竟此前都是理论,从未实操过,这次种植要让理论落在地上,真切得体验一把新作物的生长。
根据土地水文情况,专门制定种植方案,期间还在田间地头展开教学,以当前种植的田地为例,告知百姓如何判断旱涝情况、所属病虫害、如何施肥翻地。
曾经北上的几个记录学生,因此在户部挂了名扎了根。
江无眠却是繁忙起来,论理来说,他一实权人物,说一句话底下有的人是去办,不必亲自出面。
奈何近些年大周发展较快,有些地方的律法跟不上——更有可能是官员素养不行——江无眠只好亲自出手整治,并对刑部、大理寺敲边鼓,同时还在琢磨如何推动商业上的一些法律。
所以他的确是忙。
相反,白楚寒倒是生活作息固定,他一早将水军交到杨泰手上,左军交给薛文和崔护,又提拔了苏远,全是他的嫡系部队,白楚寒倒是不担心人心散了。
他如今正单人兵备学院的院长,每日修改学习计划,不时去翻看江无眠前些年写的折子,根据现实情况做修改——朝廷有钱就多要点,没钱就多要人少要钱。
总之,生活规律无比,也让朝中不少人见了他就绕路走。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做个莽夫还要在白楚寒手下讨日子!
“陛下又没批?”江无眠看了一眼轻车熟路去厨房抱来一坛荔枝罐头的人,头也未抬问道。
放在桌案中间的是一份草拟,白楚寒上书预备开设水师分校,建元帝看了银子就打回来,让他好好报钱。
白楚寒看一眼另一份草拟,同样摇头,“仍是留中不发?”
江无眠的折子没被打回,但也没同意,倒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他面色淡淡,显然知晓此事不是一事之功,心里称不上有多失望。
“商业发展至今,虽是末等,却和农业日渐持平。然朝中大多数人与其密切相关,想要出手限制,困难重重。”
世上最明目张胆做生意的人就坐在龙椅上,他还能说什么?
总不能让建元帝放弃这一得利产业,只靠皇庄赚钱吧?
恐怕建元帝放弃的下一秒,就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填补市场,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起码江无眠还能插手皇商行事,令其克制行事。换作其他,那怕不是敲骨吸髓也不放弃,骨头渣滓都要拿去肥田,一点不留。
这道草拟便是江无眠琢磨出的对策,他通过多番调查勘验,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条例做了更改,但最终建元帝留中不发,不知是在考虑什么。
“许是立储。”白楚寒琢磨一番,低声道。
建元帝许是在犹豫,到底是在自己在位时决定此事,还是太子登基后,留作新帝功劳。
江无眠:“……”
江无眠淡然面色破功,天家权力交接,局面难免不稳,他恨不得再度出差解决一个马政案再回来。
可惜他只能想想。
太子,新帝……不知建元帝意下如何。
这个太子,当真能在突厥窥视之下守住这份家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