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5章

摄政王 蝎子兰 3420 2024-07-31 12:07:46

高祐元年六月初, 湿热的天气像个倒扣的蒸笼, 阴森森地扣在秦岭上方。

又湿又沉的空气一团一团粘在衣服上,衣服糊着皮肤。汗腻尘土腌渍着,无法清洗,高若峰部队爆发大规模的痈疮,战士疼痛难忍, 几乎没有作战能力。

进入秦岭以来, 部队艰难跋涉, 挣命狂奔。除去掉队的和私自跑掉的, 主力人马疲惫到极限。李鸿基也终于个张献忠濒临决裂。

“现在赶紧撤出子午谷, 挥师进河南,一切都还来得及!”李鸿基虽然是高若峰的外甥,军中地位远在张献忠之下。只是李鸿基出谋划策计计都中,威信又比张献忠高, 张献忠不满已久。

高若峰狼狈地坐在石头上,撑着额头。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他们不是“进”子午谷, 他们是躲进来的。李家把所有能动的兵力全都往西安府方向砸, 不计粮草,不计代价,甚至不计较后果,就是要高若峰的人头。去西安, 还有一丝侥幸。西安府防卫由来薄弱, 是高若峰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高若峰征战将近十年,看着在谷内艰难跋涉的陌生士兵, 心中一恍惚。

当初跟着他一起离乡的人,没有多少了。

张献忠拔刀要砍李鸿基,高若峰忽然笑了,倒是把张献忠笑愣了。

“秉忠,你是为什么跟我出来的?”

张献忠沉默下来。高若峰是面朝黄土的农民,可他当过衙役。然而底层的人,都是一样的。农民是牲口,小吏是畜生。活不下去便反,李家太祖可造反,张献忠自然也可!远处着装破破烂烂的士兵半死不活地跋涉,近前的张献忠面目憔悴,须发花白。高若峰记得张献忠正值壮年,竟然是这幅样子。他不敢想自己什么模样了。

没有风,闯字旗缠在杆上,瑟缩地抱着自己。举旗的怎么都抖不开,鲜红的旗子枯萎在杆头。

高若峰看到,更大声地笑,眼泪横流。

李鸿基扑腾就跪下了:“闯王!”

“当年我最恨收租子的狗官。交不起租子,就把人吊在杆上活活晒死。那时候想要是能有个不交租子的地方就好了。没有就我自己杀出来一个。这些年……”

这些年,仗也打了,孽也造了。

高若峰深深地沉默,张献忠站着,垂头。李鸿基还年轻,野心还足够:“闯王不可说泄气的话,我们还剩六万人,如闯王所言,此行全力前进,拿下西京,不愁日后!”

高若峰长长叹气:“掉队的,逃跑的,撤兵散伙的,不必去追。”

张献忠愤怒:“这些王八蛋!慕名而来,一有点波折,转头就跑!”他咬牙切齿,“我若逮着白敬那个小白脸,便要剥了他的皮做靴子!”

高若峰看着自己的老部下。张献忠这些年全靠愤怒活着,靠愤怒打仗,那一口不平气在心中发酵,迟早炸得一发不可收拾。

高若峰什么都没说。

若上天垂怜,取得西安,他必善待百姓。起码……人是人,不会被当成畜生,更不用……被吃掉。

瘦小干枯的斥候没死没活跑来:“白敬追来了!白敬的人马追来了!”

高若峰跳起上马:“跟晏军比一比谁快!进西安!”

南京驻军亦是人疲马敝,从南京追出来,一路强行军进秦岭。率军追击高若峰的是白敬从京营带出来的两个军官,一个叫薛清泉,另一个叫邹钟辕。两个军官严格按照白侍郎的计划不远不近行军,必要时小规模交战,撵着高若峰往前跑。子午谷两旁山峰交错林立,十分陡,大部队潜伏不了,所以高若峰才敢进来。西安府就在眼前,冲出子午谷,就是西京!

“出谷一定会碰上白敬。我和他缠斗这么多年,都太了解对方了。他一路从南京跑过来,我也是从南京跑过来,一样的疲乏。出谷的那一刻,也许就要给我们这些年的争斗一个答案了。”

高若峰在子午谷口排兵布阵:“遇白敬不可硬拼,也不可托大。你我在智计上绝非他的对手。只是他也受条件所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而西安府并无兵可调,他耍不出什么花样。秉忠记着,一切以杀出谷口为要。你和李鸿基无论谁冲进西安府,就是我们赢了。”

闯字旗缩在旗杆头,被湿沉沉的空气拖累着,没有生机。眼前就是子午谷谷口,高若峰一挥手,所存不多的炮弹开路,硝烟中,破破烂烂的闯军杀向西安府。他们刚出子午谷,震天动地的马蹄踏着喊杀声从西边冲出,全副铁甲的骑兵挥着长长的斩马刀从西边的烟雾中杀出来,马蹄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高若峰大惊:“从哪里来的!”

张献忠大喊:“晏军的骑兵从黑水峪出来的!他们原来走傥骆道!”

李鸿基在砍刀剁肉的哀嚎声中难以置信,他想过晏军会不会走傥骆道从西边包抄过来,只是傥骆道是荒废两朝数百年的古栈道,翻山越岭异常艰险,更何况傥骆道出口在周至黑水峪,在西安府以西一百多里!他们已经用极限速度穿过子午谷,晏军根本不可能通过傥骆道追上他们。

可是,全副武装的骑兵仿佛天降,喊杀口音是关外的!

关宁铁骑!

高若峰指挥李鸿基和张献忠兵分两路,全力冲出子午谷。子午谷口太窄,两侧险峻不易伏击的山峰成了桎梏,若冲不出谷口,只能困死在这里。后面追杀的晏军渐渐逼近,关宁铁骑堵在谷口,斩马刀挥舞,高若峰的人跌在地上,被马蹄踏成烂肉。破破烂烂没有装备的闯军似乎愣了一下,被突然来的铁骑吓得手足无措。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年轻将军怒吼:“高若峰出来受死!”

闯军不知道谁喊了句:“他们人少!”

沉默张皇的闯军突然不要命了,从谷口往外涌,势如钱塘江如海。邬双樨的战马惊了一下,前蹄一扬,被涌来的手无寸铁的人差点推到。其他铁骑士兵拔出火铳,一顿乱轰。邬双樨狰狞一咬牙,抡起斩马刀疯砍,连人带马浴血淋淋,铠甲上血珠淋漓滴落如雨。子午谷口有人喊:“闯王快走!进——西——安——啊!”

极限速度强行军熬下来的关宁铁骑也没剩多少,邬双樨翻山越岭双手指甲都翻了。跟了他多年的爱马马掌掉落,马蹄碎裂,依然温顺,只是邬双樨明显感觉到爱马站不住了。他双目通红,脸上血泪乱淌,不知道究竟为了谁。

挥着锄头的闯军到他面前送死,就是为了拖住关宁军。可是他不能让高若峰跑了,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也可以用命去换!邬双樨怒喝:“高若峰出来——”

子午谷中,突然出现了久违的清风,猛烈的血气奔腾冲出。

西安就在前面!高若峰的部下们从未如此喜悦,拿下西京,赶走吸血的狗官,就可以不纳粮不交租。已经不能思考的他们眼中只有西安府,他们所有的信念,就是只要闯王能进西安府,他们这十年的征战,就赢了!

“闯王——冲——进——西——安——”

邬双樨吐出一口血,他知道今天自己要死在这里,没关系,没关系!白侍郎很快就来了!他嘶哑的声音也喊:“不能让高贼进西安!咱们死也要用尸体堵住子午谷!”

高若峰热泪奔涌,盛大的慷慨赴死像一场辉煌的英雄诗,两边都已癫狂,什么都不剩了,就赌命吧!

张献忠和李鸿基架住高若峰:“闯王上马!咱们掩护你杀进西安府,屠尽皇帝家狗官!”

高若峰一伸手扯过那一直展不开的闯字旗旗杆,一把塞进李鸿基手里:“你,拿好旗。晏军要的是我,只有我能拖住晏军。待会儿我与秉忠杀出空隙,你便直冲出去,进西安,不要回头!”他握住张献忠的肩,“秉忠老弟,今日对不住了,老兄要连累你了!”

高若峰翻身上马,仰天长喝:“杀出去!随我进西安!”

邬双樨已经看不见了,爱马终于站不住,翻身倒下。邬双樨不知道自己的战友还剩多少,他拽下马鞍上勾着的长枪,横扫一片。

关宁铁骑奉命成为突击先锋,今日已经搏尽性命,不辱使命。

“来吧!”

子午谷狭长的道路后半部分也陷入激战。追来的晏军跟闯军押后部队激烈交锋,邹钟辕和薛清泉奉命堵住高若峰的退路。因为地势狭长,晏军也只能有先头部队跟闯军交战,双方胶着,死伤惨烈。邹钟辕身负重伤,咬着一块布条,以防自己喊叫出声,浪费杀敌的力量。薛清泉昏死过去,邹钟辕来不及看他还有没有气。

今日,不算丢了京营的脸面了。邹钟辕双手握朴刀,咬着布条大笑,邹钟辕,不算丢脸!

子午谷两端突然同时出现震天动地的火炮声。铜发熕,铜发熕的声音!邹钟辕失血过多,流不出眼泪,铜发熕终于埋好了,白侍郎来了!

白敬一身孝衣,眼缚黑纱,领兵从西安方向杀来。陆相晟所率天雄军日夜狂奔绕过秦岭从西安北面冲过来,一路浴血,歼灭准备来西安府接应高贼的其他叛贼,从西安府北面冲向子午谷。

陆相晟喊:“杀敌立功,回右玉收庄稼!咱自己的粮,不交租子!”

天雄军整齐划一大喝:“杀!”

关宁铁骑终于等到白侍郎过来,邬双樨拄着长枪,站着昏过去。李鸿基举着闯字旗冲出子午谷,在西安府前正撞陆相晟,两只野兽张开獠牙,撕咬对方,嚼肉嗜骨。白敬的军队杀向子午谷,高若峰退回山谷。子午谷两侧大部队虽无法伏击,但小股部队深入亦难寻找。高若峰且站且退,全力拉住白敬的兵力,张献忠硬是顶着铜发熕震山撼岳的连发炮火冲出谷去。

白敬要的就是高若峰,他咬着高若峰不放。长达一个月的极端艰苦的行军要了他的大半条命,白敬要用剩下的命换高若峰。白敬的白色孝衣血渍浸透,眼睛也是红的,追着高若峰而去。铜发熕还在喷射,所瞄准之地,人畜飞崩,只余地上血槽。

子午谷内谷外,血海澎湃,人命贱如蝼蚁。

西安府就在眼前,李鸿基却无论如何冲杀不进去。他似哭似笑,闯军今日如此,皆是天意!跟着李鸿基从子午谷杀出来的人,没剩多少了。李鸿基手握闯字旗,心里发狂:皇帝老儿!

李鸿基与陆相晟交战不敌,陆相晟差点就要抓住他,他率领剩下的十几人,向东突围,跑了出去。

陆相晟一抹脸上的血,一挥手:“进子午谷!”

天雄军接手闯军残部,白敬领人穷追高若峰不放。若是高若峰跑了,再捉就难了!他们缠斗了这么多年,该有个了结了。

白敬下了马,咬牙往山上爬。他身后的人默默跟着他,似乎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一个很多年的答案。

白敬拔剑,拨开山洞门口的杂草。山洞中大马金刀坐着的人,仿佛盛唐时崖壁上开凿的石像。斑斑驳驳,破破烂烂,怅然地庄严着。

高若峰睁开眼,对立在光中的白敬微微一笑:“白敬。”

清风拂起白敬被血染成黑红的衣角,白敬也微微一笑。

“高若峰。”

白敬欲趁势追杀李鸿基,邬双樨劝他:“白侍郎,殿下必须要见活的高若峰,高贼在西北纵横近十年,关系盘根错节,若不赶紧押解进京,夜长梦多。”

邬双樨着急押着高若峰进京,急得唯恐横生枝节。

白敬上书要彻底铲除李鸿基,摄政王立刻驳回:马上回京!

高祐元年六月廿一,兵部右侍郎白敬俘获叛贼高若峰,押解进京。

朝野轰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