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6章 消息抵宁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3085 2024-07-06 09:16:53

“钱鸿他俩也收到通知书了?”林文华听到消息也很高兴, “这下终于不用愁了。”

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林叙他们考上了, 要是赵海平和钱鸿考不上,林文华也会替他们觉得可惜。

考上的人确实有真本事,没考上的人也一样在背后付出了努力。

再过一阵,林叙和林培就要去海城了。

海城离红河村的实际距离并不算很远,只是要转车,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去趟海城就像去了很远的地方似的,光去就要耗费足足一天。

林叙和林培是两个人外出,舅妈不管买什么都买双份的。

“暖水瓶, 毛巾,肥皂,洗脸盆……”舅妈甚至连搪瓷缸都塞进了厚包袱里, “平时喝茶用, 饿了也能煮个面。”

小舅忍不住说:“那可是海城, 海城什么没有?”

在这个年代,海城可谓是乡下人眼中的世界中心,“海城货”三个字就等同于抢手货,永久和凤凰的自行车、蝴蝶的缝纫机、毛衣毛料、奶糖……谁家带了件海城产的商品回来, 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小舅说得潇洒,舅妈却瞪他一眼:“买不用花钱吗?”

小舅“嘿嘿”一笑:“这回送他俩去学校,你得多给我得钱,我看有什么好带的, 给你买点回来。”

家里的财政大权一直掌握在舅妈手上, 小舅想花钱,得舅妈点头了才行。

“你等我明天回娘家问问。”

舅妈娘家有个表妹快结婚了, 听说小舅要去海城,就想让他从海城捎些东西回来。

同样是布料,海城货的价格比他们县城还便宜,质量也要好,难得去趟海城,大件带不回来,小件还是能带个一两件的。

林叙和林培则继续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小舅把两人的复习资料送人了之后,家里还是迎来了好几批客人,都是来要资料的,离得最远的人家来趟红河村得一个多小时。

除此之外,公社还有干部找到林叙和林培,想请两人帮忙介绍介绍复习经验。

今年公社没有办培训班,除了林叙他们这几个考得特别突出的之外,其他人的成绩都只是平平。

公社打算给78、79两届考生办个培训班,等到了80届以后,就都是正常入学的高中生了,该怎么应对高考,学校会教的。

对这些要求,两人都没有拒绝。

复习这事,最难的其实是起步,课本太久没捡起来,也没人教他们从哪里开始复习,都得靠自己去摸索。

两人回忆的考题也都交到了培训班,算是最朴素版的真题——等以后,考题出得越来越成熟,英语也会被纳入必考科目,他们这一届高考会成为历史,真题也会慢慢毫无参照意义。

讲题之余的其他时间,林叙和林培都在家看书,两人从赵海平那边借了一堆书回来,还有从废品回收站淘的,主要是小说,也有些纯文学的作品,不少书林叙都没有读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红旗谱》《金狮镇》……对于文艺青年来说,这些书过于无聊了,不过林叙毕竟自未来而来,他内心对这些书并没有强烈的排斥感。

他从前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书很少,可仔细去找的话,会发现可读的书很多,只是这些书的题材相对固定罢了。

……

宁安市铁路宿舍。

新年刚过,铁路员工却并没有都歇着,该上班的还在上班,不过家属区这片倒还是热闹,一栋楼上下住得太近,该有的摩擦不会因为过年而消失。

车辆厂暂时没有开工,学校也关着,汪爱民整个春节都在家休息,直到大年初七,他才收到了林叙寄来的信。

信上的内容很简短,汪爱民很快就读完了,在读到“海城交通大学”几个字时,汪爱民快速起身,往袁秀萍家走去。

初七了,袁秀萍和爱人郑平方都在家,见汪爱民上门,两人很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老汪,吃了没?”

“吃过了。”汪爱民把信拿出来,“我今天过来,是要和你们说个好消息,看,顾叙他考上大学了!”

“真的?”袁秀萍露出了笑容,“这孩子不容易,这次居然一考就考上了,考的哪里的大学?”

“你猜?”汪爱民卖了个关子。

袁秀萍猜了一两所大学,汪爱民都说不对。

今年铁路宿舍这边考上大学的就一个人,考的也不是什么名校,看着汪爱民笑意吟吟的模样,袁秀萍心念一动:“难道是宁安大学?”

在省内,宁安大学一向稳坐头把交椅,就算是他们这些家住宁安市的人家,谁家小孩考上了宁安大学,那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差不多。”汪爱民笑道,“顾叙他考的是海城交通大学,专业也是好专业。”

原本是袁秀萍和汪爱民在闲聊,听到海城交通大学的名号,郑平方也抬起头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好学校啊。”

“可惜这是人家地方上的成绩,不归咱们系统子弟的。”

一听这话,袁秀萍也叹了口气:“我听说赵家姑娘也tຊ考上大学了?”

“考上了,去省外读法律。”

“老郑,你瞧瞧,这姓顾的一家都是什么眼光?”

一听袁秀萍提起个“顾”字,汪爱民忽然想起来,寄给他的那封信,寄信人用的好像是“林叙”这个名字。

他把自己的疑虑和袁秀萍说了。

郑平方眉头皱了起来:“他自己改的?这姓怎么能随便改呢?”

袁秀萍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老郑,妇女也能顶半边天,跟爹姓跟妈姓都一样。有句老话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当爹的快把人逼死了,当娘的给口饭吃,这个时候该选谁?”

郑平方倒是还有意见,不过袁秀萍的话确实更有道理,他也就不再辩驳了。

“说起来,这事还得赖顾国前,他们知道顾叙考上大学这事不?”

袁秀萍猜,林叙不可能告诉顾国前王书梅夫妻俩这个消息,她拉上汪爱民,两人一起去了顾国前家。

这一路上,不管遇见谁,只要有人问她来做什么,她都认真回一句:“顾叙考上大学了,我去顾国前家通知一声。”

铁路宿舍里,谁不知道王书梅因为破坏林叙考大学蹲了两天呢?

这个热闹,他们必须去瞧瞧。

袁秀萍出门的时候,就她和汪爱民两个人,等到了二号楼楼下,她身后已经浩浩荡荡跟了一队人。

到了门口,是顾国前开的门,顾征和王书梅两人都在家,见袁秀萍过来,两人的笑容都有些僵硬。

袁秀萍把林叙考上海城交大的事一说,顾国前诧异中带着惊喜:“真的吗?”

“海城交大没那么好考吧?”这是顾征,他极力装作客观的模样,可上挑的语气还是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顾叙给我的信里写了,他没必要用这事骗我。”汪爱民解释道。

信他随身带着,林叙的字迹并不潦草,一眼就能看到“海城交通大学”这几个字。

“老顾,你以后就能享福了。”

“还是老顾有福气,两个儿子一个读了大学,一个有正经工作。”

“人家这不叫有福气,这叫会安排,哪个儿子该在哪个位置,人家老顾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说的是好事,可听在顾国前耳朵里,这几句话着实有些刺耳。

他刚要接过汪爱民那封信瞧一瞧,王书梅动作却比他还快,直接上手抢了信。

“他说他考上海城交大,他就真考上了?”王书梅把信一把扯开,“这样的信,我能给你写十封,没有通知书,他说考上就考上了?”

“顾叙复习的地方在哪儿?乡下。”王书梅掰着指头念,“咱们铁路上这么多人去考试,最后就一个考上的,他顾叙读高中的时候成绩也不算突出,又在乡下那种地方,还海城交大,别是只知道一个海城交大,自己现编的。”

赵家姑娘考上大学这事已经让她很不高兴了,通知书下来那天,赵家一大家子到他们楼下敲锣打鼓,感谢顾征“不娶之恩”。

王书梅气得想和那家人干架,不过她毕竟有前科,不敢轻举妄动。

等人走了,她才嘀咕这赵家丫头考的不怎么样,只能去外省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念大学。

结果现在又有人告诉她,林叙也考上大学了!

大学是白菜,都长在和她不对付的地里了!

可她居然在顾国前脸上看到了骄傲。

王书梅清楚,顾国前这人好面子,这个春节,顾国前都不乐意和她说话,虽然顾征对她也一般般,但她不怪顾征,她只怪顾国前。

他有什么可骄傲的?

不就是觉得顾征不行了,又想沾上林叙吗?

王书梅打心里不信林叙能考上大学。

凭什么?就凭林叙那不爱坑声不会做人的性子,他能比顾征强?

“这倒也是,看不到录取通知书,确实不能叫人信他考上了大学。”

“乡下地方穷,老师教得也不怎么样,没那么容易上大学的。”

汪爱民来顾家跑这一趟,就是想让顾国前知道林叙有出息了,顺带打一打王书梅的脸,结果到了这,按王书梅的说法,好像林叙在弄虚作假似的。

汪爱民也来气了:“你们不信就算了。”

他拔腿就要走,这时候王书梅反而叫住了他:“汪老师,等一等。”

“我也不是不信你的话,只是这大学不是谁说考上就能考上的,海城交大是名校,在咱们省一年就收那么些学生,要看顾叙是不是真考上了,这也简单,去教育厅查一查就知道了。”

“我家就有个亲戚在教育厅,咱们一起去看看呗。”

今年高考成绩出炉之后,不少觉得自己应该考上的学生都去教育厅查分了,结果还真有查出问题的,有个学生96的政治就被誊成了69,差点错过大学。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教育厅门口。

教育厅那边已经有了接待经验,只要是来查分的通通能查,不必本人亲自过来。

海城交通大学在本省招收的学生一向不多,不过汪爱民几人过去的时候,名单恰好不在室里。

“查地方吧,哪个县哪个公社的。”工作人员建议道。

顾国前报出了地方。

“叫顾叙是吧?叙述的叙?”教育厅的工作人员翻着名单,“那边没有叫顾叙的。”

王书梅闻言露出了笑容。

“有个叫林叙的,今年宁安唯一一个考海城交大的,地址对得上,家住在红河村。”工作人员又补充了一句。

汪爱民激动道:“对,就是林叙,这封信上也是林叙这个名字。”

顾国前的脸色“唰”的白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