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8章 前往大连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3109 2024-07-06 09:16:53

距离从意大利回国已经有半个月, 林叙他们这批骨干员工也正式从南江厂出发前往大连造船厂。

出发之前,厂长程安民给他们开了动员会, 要求他们这批员工保持在南江厂的奋斗面貌,拼出实力,拼出底气,不能在同行们面前丢脸。

“这是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在合作中,我们要展现出属于我们南江厂的智慧!”

南江厂和大连厂的竞争历来都有。

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船舶行业比较重要的几项突破,都是由两家船厂带来的。

在国人印象中,大连厂要比南江厂略胜一筹, 尤其在军工项目上,大连厂创造了许多第一次。

可南江厂的员工们心里压根就不服tຊ气,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他们造船也没有个评第一第二的标准, 凭什么说他们南江厂不如大连厂?

这一次, 林叙、徐军杨和陈辽依然在名单上。

林叙和徐军杨都是一早定了去的,陈辽是后续加上的,主要是厂里还是想尽量多派年轻人出去锻炼锻炼。

在技术科这边,陈辽的表现比林叙要稍逊一筹, 但整体而言,他也是南江厂新生代里表现相对突出的一位。

……

出发去大连厂这天,天空下起了雨,他们这批员工由副厂长施家望带队过去, 坐船起程去大连厂。

林叙他们原先还是挺乐意出远门的, 不管去得近还是去得远,成天闷在厂里毕竟没什么意思, 可自从去了趟意大利,长途飞机累得人够呛,吃不好也休息不好,对出差这事,几人心里再也不期待了。

坐船倒是比坐火车稍微自由些,时不时可以去甲板上晃一晃。

林叙原本有些晕船,进南江厂之后症状基本就没有了,毕竟他日常都得接触船,船做试验的时候,他作为项目负责人都得上船检验。

“这船得坐好久吧?”陈辽叹了口气,“船舱里太闷了,出来透透气。”

“是等坐挺久,大连厂离恒升船厂不远,不过倒不用排队买票,船东又是咱们系统下面的,到处也方便些。”

林叙也嫌船舱里闷。

他们南江厂也设计客船,可是配置相对好的客船,要么票价高,要么是给港岛或者国外的船东设计的,他们内河的船还达不到那样优渥的条件。

几人靠着栏杆数船,从黄浦江出发往北走,江上各式各样的货轮、客船来来往往,他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些船具体是什么型号。

不过眼下,万吨以上的大船依旧不多,都是吨位相对轻些的中型船或者小型船。

读交大的时候,林叙还是理论派,对船的了解大半来自于图片,可在南江厂上班了几年,只要是国内造过的船,他能认出型号,基本就能报出一艘船的配置。

毕竟他们南江厂既有造船的业务,也有修船的业务。

这次去大连厂,林叙也打算了解了解大连厂修船的业务。

在修船这一项上,大连厂比南江厂的经验更加丰富,大连厂起步于一段屈辱的历史,在早年间是作为俄国的修船厂存在的,后来又被日子国占领,一直处在修船、代加工的状态,直到建国以后才慢慢走上了独立自主造船的路线。

哪怕到了现在,大连厂依然能够接到不少来自海外的修船订单。

……

船一直在慢吞吞行进着,林叙虽然觉得慢,但渐渐也就习惯了。

两岸风景一直在不断变化,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风景,只是和上辈子相比,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多,城市还处于朴素的起步阶段,但已经逐渐能看到建设的雏形了。

林叙这辈子见识的风景已经比上辈子多了。

他出了国,现在在海城生活,去过大城市的船厂,也见过小城市的船厂,虽说城市风光是他闲暇之余才能欣赏到的东西,但林叙依然可以感知到8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变化。

在他刚回到77年高考的那段时间,他出门的机会都很少。

“林叙,苹果吃不吃?”徐军杨问了他一声。

“吃!”

“这可是本地特产的苹果,刚刚停船的时候你怎么没去买一点?码头就有人在卖呢。”

“这边苹果的价格可比海城便宜多了,还好吃,我在海城经常买到酸苹果。”徐军杨咬了一大口,他递给林叙的那个苹果已经洗过了。

徐军杨还属于不过分的,陈辽居然抱着一个煎饼果子在啃。

徐军杨手里的苹果顿时不香了:“哪来的煎饼果子?”

陈辽指着岸边的一个点:“看到那辆二八杠吗?有人骑车在卖呢。”

徐军杨:“……我没看见,你怎么不叫我?”

“你不是在和卖苹果的讨价还价吗?”

陈辽手里还有徐军杨分他的一个苹果,但对于他买来的煎饼果子,他却没有分徐军杨一口的意思。

林叙刚刚在船舱里躺着呢,船停了他都没注意,都到又出发了,他才眯了一觉爬起来。

能买到苹果了,大连厂自然也就近了,果然,船再开了几个小时,就听施家望派人过来通知,让他们这些来大连的把行李整理整理,过会儿就得准备下船了。

“终于要自由了。”陈辽叹了口气,“明明就出了趟门,还什么都没干呢,我比上班都累。”

“谁不是呢?”

他们在船舱里,有苹果的吃苹果,有橘子的吃橘子,书也不耐烦看,广播都懒得听,睡得不知白天黑夜,就希望赶紧到大连厂。

大连厂那边派了一辆大巴车来接,把南江厂这几十号人和行李都接上了车。

施家望这次是带队,不过他只是出席一下合作仪式,并不参与这次合作的全程。

这次合作虽然是大连厂和南江厂在军船制造上的一次合作,但主导方主要是大连造船厂,林叙他们这批南江厂的员工过来,都得受大连厂相关领导的调派。

双方彼此间的合作其实不算多。

大连厂缺人手,而南江厂造出来的猎雷艇狠狠亮了相,在船舶公司方面的要求下,这次合作才正式达成。

等大巴车进了大连厂厂区,南江厂一行人受到了大连厂方面的正式欢迎。

大连厂的造船设备也慢慢显露在众人眼前。

论规模,大连厂丝毫不逊色于南江厂,船坞面积大,在这座船厂里,诞生了31型潜艇、0111型高速护卫艇,还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长城”号和国内第一艘6.9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轮也是诞生于此。

大连船厂内的气温要比南江厂低得多,环境上不如南江厂舒适,但因为港口巨大,在视野上要比南江厂更加辽阔。

领导们在台上讲话,林叙他们这些小兵就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和大连厂的职工们对对视线。

两座船厂的竞争一直在持续,员工们之间自然也是谁都不服谁。

领导们讲完话,接下来是两座船厂的青年代表讲话,施家望原本叫林叙上,林叙毕竟是海城交大的高材生,方方面面表现得都相当优秀,实绩也有,作为青年代表上台再合适不过了。

可不管他怎么说,林叙就是不愿意上去。

没办法,施家望只得挑了其他人。

他考虑过陈辽和徐军杨,但陈辽这人性格有点刺头,施家望担心他上台会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而徐军杨又是恒升船厂出来的,不是他们南江厂成长起来的人才,施家望只得指名了另外一个青年职工。

林叙没想到的是,代表大连厂上台的居然是卫强。

大学毕业之后,他就没再和卫强见过面了,不过卫强大学时候就是搞宣传的,他对这种大场合驾轻就熟。

果然,回到台下听讲话的施家望频频点头,对卫强的讲话相当满意,他一边还冲林叙点了点:“你也跟人家好好学学,别光顾着琢磨你那技术。”

他和林叙平时接触多,也了解林叙的毛病,林叙不是不会说场面话,比如卖货的时候,他能说得施家望目瞪口呆,有从客商口袋里抢钱的实力,可对于厂里一些务虚的活动,他是能躲则躲,施家望都找不到他人。

厂长很无奈,但厂长毫无办法,谁让林叙确实是搞技术的,而且是那种适合被捧起来的搞技术的。

卫强的讲话结束,林叙用力鼓掌,他下台之后往大连厂职工所在的位置走,经过南江这边时,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当中的林叙。

卫强冲他挥了挥手:“林叙。”

林叙也冲他挥手。

施家望转过头来:“你认识他?”

林叙老实点头:“我大学同学。”

这一刻,林叙很确定,他从施家望眼中看到了嫌弃:“人家的讲话怎么那么好?你快和人家学学。”

林叙默不作声,用沉默表达他对讲话的抗议。

过了一会儿,施家望反应过来了:“他在交大读的书,船舶系?”

林叙又点了点头。

果然,施家望问出了一个每个南江厂人都会问出的问题:“那他怎么没来咱们厂?”

林叙很想吐槽,您老不也不是海城交大毕业的吗?最后不还是来了南江厂?

……

讲话一结束,卫强就来找林叙了。

南江厂一行人tຊ出发之前,林叙他们还不知道这次和大连造船厂合作的是哪种类型的舰艇,到达之后才知道,两家船厂计划携手建造的,是一艘大型驱逐舰。

最近几年,由于外部局势一直不够稳定,海军一直在增强自身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制造大型舰艇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一艘驱逐舰舰不管是给大连厂还是南江厂独立制造,两家工厂都未必不能完成任务,只是任务所耗费的时间实在太久,而且两家工厂各有优势,可以实现在技术和资源上的互补,至少在海军和船舶公司方面看来,两家船厂的合作可以达成1加1大于2的效果。

卫强毕竟是大连厂的人,他对这次合作细节的了解要比林叙更深一些,不过难得见面,两人倒没有先聊合作:“那是领导主管的事,咱们这些小兵操心了也没用。”

毕业几年,卫强人长胖了一些,不过看起来比大学时候更成熟了。

他原先就是林叙宿舍的老大哥,经过大连厂的磨练,他行事做人样样都精通,倒是林叙,看起来和大学时候没什么变化。

“我变化可大了。”林叙不同意他的意见。

“没我大。”卫强指了指自己,“都胖成个球了,可我还不如上大学那时候吃得多。”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