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8章 回厂里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3114 2024-07-06 09:16:54

这次回家, 林叙和林培特意跑了趟县城,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

林文华和郭萍没再指责两人乱花钱, 因为他们渐渐意识到,两人和他们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没必要太过苛责。

两人如今在海城生活,总不能要求他们的生活水准和在红河村时一样,那就失去考出去的意义了。

“再说了,孩子愿意给咱们花钱,咱们应该觉得高兴才对。”林文华道,“看这几年,家里贵些的东西, 哪样不是孩子们给买的?”

只是林叙和林培买的贵重物品,林文华和郭萍都舍不得吃用,衣服什么的都好好珍藏着, 冬衣一年只穿一次, 之后就好好收在柜子里。

这台电视机林文华夫妇俩没有拒绝, 因为不仅他们能看,林正祥和王仁凤平时在家也能看。

农村的娱乐生活原本就少,到了农闲时分,不少人就聚在一起看牌, 打得小的还好,至少不影响平时生活,可有些人钱没赚多少,却爱在牌桌上充英雄, 一年到头没挣多少钱, 到最后都花在了牌桌上。

林文华平时不爱打牌,只有实在闲得慌的时候才会看一两局, 他倒是爱看看武侠小说之类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的都看过,港岛那版《射雕英雄传》上了之后,林文华看了好几遍,家里没有电视机,他就搬张凳子到人家家里去看。

《射雕英雄传》播的时候是85年,那时候他们大队的所有人都集中在唯一一户有电视机的人家家里看,看完之后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在林文华看来,现在播出的电视剧数量虽然少,却没有一部不好看的,除了《射雕英雄传》之外,他还看了《上海滩》。

去海城看林叙和林培的时候,林文华虽然清楚海城没有许文强,却还是去外滩仔细逛了一圈。

他在海城拍了那些照片都用相框好好摆着,眼下是没有朋友圈,要是有的话,林文华保准是那种去一个景点发七八条朋友圈的人。

“有了电视机,咱们自家也方便。”林文华对郭萍道,“下次你就能一边打毛线一边看电视了。”

“你也能多看看新闻。”郭萍道,“至于房子的事,咱们再等两年,家里宽敞些干净些,培培他们回来了也高兴,他们说是在大城市待着,可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你也是见过的。”

林文华去海城那几天,林叙和林培的宿舍他都见识过了,回来还仔仔细细给郭萍说了。

地方小,床也小,都是钢架子床,还不如他们家自己找人打的木床结实,海城什么都贵,林叙和林培虽然工资不低,可两人给他掏钱付账的时候,林文华还是感觉到了一阵肉痛。

要是在家里,同样的东西价格能便宜一半。

他和郭萍都很清楚,在他们这个年纪,以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能给林叙和林培提供的助力相当有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两个孩子在外闯荡不容易,他们在经济上帮不了什么忙,总得在心情和精神上给孩子一点助力。

要么出钱,要么出人,这是一贯的道理,总不能一毛不拔还在那指手画脚,这事林文华可办不来。

他能看出来,这次回家,林叙和林培都有些累,所以他别的都没提,只叫两人在家吃好喝好,平时家里舍不得买的,趁着两人回来,他特意多买了一些,有些特别难烧、以家常菜的手艺烧不出来的,他还请了帮厨的师傅过来,就为了让家里两个小孩过得高兴。

这个年代,林文华和郭萍这样的家长并不多。

以前林培还在读书的时候,村里就有人说他们夫妻俩太纵容孩子。

可林文华觉得,家里就林培一个,他不惯着,还有谁肯惯着林培?

何况林培又不是那种娇惯了就长歪的孩子,自从林培考上大学之后,林文华对他就只有满意了。

林培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想实现的梦想,他一直在朝着自己定下来的目标奋进,作为家长,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前几十年,林文华一直生活在农村里,那时候林玉文嫁到了城里,这个事在红河村还引起过轰动,都说林文华有个城里的姐夫,日子要比一般人好过得多。

哪怕林文华从没想过攀顾国前,更没想过要从顾国前身上得到什么,但人家都那么说,他也就没有吱声。

可事实证明,他这一生注定庸庸碌碌,哪怕有一个住在城里的姐夫,他唯一的外甥过的日子也不如其他人,甚至可以用凄凉来形容。

林文华心里怎么可能不恨?

可就算他恨,他也改变不了什么,他注定活在乡下,用铁锹挖地,埋种子,天最热的时候,哪怕太阳把皮肤烧伤了,他还是要下地干活。

一直到人生的第四十多个年头,他才体会到了风光的滋味。

虽然这风光不是他自己带来的,而是他的儿子和外甥带给他的。

听到顾国前去世的消息,他除了对林叙的情绪比较担心之外,内心早已没有了波澜。

——从林叙他们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他接收到的就只有好消息,没有一点坏消息了。

他本来就容易知足,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只有一百分的满足。

从一开始,他就不期盼林叙和林培能够大富大贵,他不过是希望他们不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罢了,这一点,两个孩子都做到了,那就足够了。

……

在家的生活实在太温馨,说句实话,林叙都不愿意第一时间回到造船地狱里。

但该回的还是得回——看在提前发的一个月的工资和年终奖的份上。

而且他回厂里的时候,程安民施家望几位厂领导也早就在工作岗位上了,不管怎么说,在和员工们同甘共苦这件事上,领导们还是做得挺到位的。

陈辽一到办公室就是一副绝望的神色:“……我刚拿起文件的时候,都觉得这些字连在一起我一个都不认识。”

“这真的是我去年参与过的项目?”

“谁不是呢?”林叙连打了几个哈欠,“今年假期这么长,我居然完全没有感觉。”

“知足吧你们。”徐军杨给他们一人丢了一包鱿鱼干,据说是他老家那边的特产之一,“想想我,在路上都花了那么长时间。”

“也对。”陈辽立刻拆开鱿鱼干,用力嚼着,“味道真不错啊,怎么没多带点过来?”

徐军杨:“……听听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不过对于两人来说,这次回来上班也有好消息。

新年开工之后不久,厂领导就tຊ把两人叫了过去,告诉两人今年被排进分房的队列里了。

陈辽是一个人住,他虽然羡慕林叙分到的新房,不过他对现在的住宿环境还算满意,徐军杨就不一样了,一家三口还住在单位安排的宿舍,哪怕条件比当初在恒升船厂的时候要好,他还是想住进宽敞点的房子里。

分房的事两人谁都没透露,就只告诉了林叙。

因为领导找两人的时候也特意给他们点出来过——他们这次能排上队,也和林叙有些关系。

两人私下里一合计,恐怕是林叙到领导面前给他们争取过了。

陈辽和徐军杨之所以爱跟林叙的项目,就是因为林叙没有私心。

徐军杨有过在其他船厂的经验,陈辽则是毕业之后就被分到了南江厂,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南江厂也不是一片净土,但林叙好就好在敢争取,他能给下属争取的机会,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去争取。

而除了林叙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人——哪怕你只是和他呼吸同一片空气,他也想搞你。

哪怕你多拿一点奖金、多减轻一些负担对他没有任何坏处,甚至是毫不相干,他也不希望你过得高兴。

偌大的南江厂,同样有这样的人存在。

哪怕是“排队”,哪怕是“有可能”分房,领导没有给他们100%的保证,但在南江厂这样的地方,能让领导说出“可能”这个词,基本上已经十拿九稳了。

陈辽和徐军杨都相当高兴,能有分房,意味着他们可以在海城扎根了。

两人都不是海城本地人,靠着工资在海城生存已经不容易了,哪怕厂里管了吃和住,可他们这个年纪,不可能什么都不买,要省吃俭用到那种程度,上班的意义又在哪里?

“请吃饭就行了。”林叙的要求相当低,“要吃大餐。”

“请林师傅做?”陈辽笑道。

“那再叫朱大姐盛?”

林叙翻了个白眼:“放过我吧。”

林师傅就是他们食堂的师傅,经典技能是把所有的菜做出同一个味道,肉菜和荤菜都一样,而他们那个窗口负责盛饭的朱大姐则有一手抖勺的绝活,她盛饭的分量总能比其他人少一些。

要不是单位食堂发餐券,林叙他们根本不爱去他们那个窗口吃饭。

好在南江厂人数众多,食堂不止一个窗口,偶尔林叙他们还能吃到点新花样。

据钱鸿说,他们单位人少,从他上班以来,食堂的菜色每周都差不多,做得难吃也就算了,食堂还特别爱整些浮夸的菜名。

酱香龙骨——就是酱香猪骨。

少得可怜的冬瓜和肉眼看不见的虾皮汤,还用“烩”这个字展现厨艺的精湛。

林叙不由感慨,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单位的食堂还是比较朴实的。

虽然陈辽和徐军杨都没有答应林叙的大餐要求,不过两人早就决定好了,只要分房的事一定,两人绝对要请林叙吃顿好的。

虽然两人认为自己在南江厂这几年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单位的分房,两人都能堂堂正正领到手。

然而,南江厂能做出成绩的员工太多了,还有那种看着没干活,但是厂里每一个重要文件都有他的那种人,论业绩,对方看起来比他们还要光鲜。

到了分房这种争夺利益的时刻,从来没有所谓的“应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那一份利益。

他们之所以能那么快排队,不过是因为林叙把他们放在心上罢了。

林叙对他们的照顾,徐军杨和陈辽又怎么会不清楚?

对方不是那种办了一点事就恨不得嚷嚷得天下皆知的性格,对方总是无声无息地替他们把事情办完,哪怕他们时隔许久之后才知道也没关系。

在徐军杨和陈辽心里,这是独属于林叙的温柔。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