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8章 读书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2767 2024-07-06 09:16:53

南江厂集装箱船的建造格外忙碌, 除此之外,“南江”号散货船的订单依然在持续, 林叙主导的6万吨级散货船是第一代,而目前,厂里已经在进行更新换代,把“南江”号逐渐向第二代升级。

升级的部分林叙没有参与,不过他去现场观摩过,厂里想对新一代“南江”号进行怎样的改动,林叙心里是有数的。

“咱们厂这几年的变化其实挺大。”陈辽指着一号和二号船坞在建的船,“咱们刚分过来的时候,这些还都没有呢。”

林叙点了点头:“是啊。”

他刚进厂的时候负责的还是些边边角角的任务, 当时厂里建造的最大的散货船只是3万吨级的,连现在吨位的一半都不如。

“南江”号建造的时候,船台都不够长, 可现在, 7万吨级的大船已经能够在船台上完整建造。

林叙细算了一下, 他来南江厂也没有太长时间。

……

700TEU集装箱船的新订单依然由林叙来负责,但他不过是把曾经走过的流程重新走了一遍,所以并没有什么压力。

闲暇无事的时候,林叙就翻翻书看看资料, 顺便关注一下建造的进度。

某一天,他被厂领导叫去开了个会,参加这场会议的都是林叙的熟人,除了他之外, 还有陈辽和徐军杨。

会是程安民把他们叫过来开的, 召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程安民想把林叙他们这批年轻人送出去留学。

南江厂这边和日子国有过合作,放在以往, 厂里员工基本都去日子国那边留学,按林叙的表现,厂里一早就想把林叙送出去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了下来。

但现在,南江厂在集装箱船上抢了日子国的订单,林叙作为项目负责人还被日子国点名了,再把他往日子国送就不合适了。

厂里领导们先商量了一番,又把林叙几人叫来,想问问他们的意见。

事实上,对送林叙出国这事,南江厂内部现在有两种声音。

林叙毕竟不是刚进厂的大学生,他进厂已经有了几年,还负责过几个大项目,属于厂里的骨干和生力军。

别看南江厂家大业大,人还是缺的,林叙这次被放出去学习,厂里有了合适的项目,可能就恰好缺一个主导者。

何况林叙负责的项目都挺赚钱,不管是军用的猎雷艇,还是推向国际市场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都属于性价比高,又有口皆碑的船舶。

可作为林叙的分管领导,施家望觉得,把林叙留在厂里对他本人不公平:“就因为他做出了成绩,他连出去学习的机会都不能有吗?”

“别的不如他的能出去,他出不了,这话合乎逻辑吗?”

厂里原本就因为林叙能干,拖着他完成了几个项目。

就实绩而言,在厂里这批年轻人里,林叙可谓是一骑绝尘。

施家望的话自然有道理,旁人想辩驳他,都找不出辩驳的理由。

其他人都有出国的机会,那林叙自然也该有出国的机会。

“何况厂里对他有很高的期待,那也就意味着,林叙自身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对国际船舶行业的发展有敏感度。”施家望道,“想造LPG船和LNG船,纸上谈兵可不行。”

厂里仔细罗列了一番,最终把林叙、陈辽和徐军杨三个人找上了。

三人擅长的领域不同,不过彼此间合作相当融洽,林叙组建的项目小组,基本都是以三人为框架搭建的。

林叙已经主导了几个项目,而在领导们看来,陈辽和徐军杨也有负责新项目的能力。

“出国学习?”

几人听到消息都有些惊讶。

“对,读研究生。”程安民道,“你们在海城交大也可以读,不过去海城交大太便利了,像林叙,你都不用特意去读,你找船舶系的老师们做实验,和他们合作项目,他们绝对会答应的。”

交大船舶系的老师们对林叙都是毫无保留的,何况船舶系和南江厂本身就有合作,就算林叙选在交大读研究生,他都不用脱产,一边上班一边读就行。

最近几年,国内学生出国读书的选择面变广了许多。

放在前些年,国内学生出国读书,要么选苏联,要么选东德南斯拉夫这些地方,而现在,日子国、欧美国家也在选择之列。

林叙他们现在造民用船多,去日子国和欧洲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造军船的话,去这些地方就未必合适了。

“你们如果愿意出去的话,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程安民道,“国外不比在国内,咱们厂里给你们学习的名tຊ额,但是能不能通过,能不能达到人家的标准,关键还看你们自己。”

几人对视一眼,用眼神询问对方“去不去。”

好在厂领导没叫他们立刻做决定,他们还可以回去再想想。

“出国啊。”徐军杨摸摸下巴,“我想都不敢想。”

“你们去不去?”陈辽拍拍徐军杨,再拍拍林叙,“要是我一个人就算了,大家一起去还能互相有个照应。”

陈辽对自己能出国不意外,但他没有想到,厂里居然在这个关键节点派林叙出国——在这之前,领导们都表露出了要林叙赚外汇的意思。

“因为现在能赚外汇的项目就两样吧?集装箱船和巴拿马型散货船,林叙都参与了,不可能每一艘都等着他来负责吧。”

在目前的南江厂,林叙确实处于空窗期。

他并不介意出去学一学东西,就算厂里给他安排到了民用船方向,可民用船的领域本身是很广博的,林叙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LNG船。

这一类型的船不攻克,南江厂就永远处于造船领域的下游,国内船舶行业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奋勇争先。

“林叙你什么想法?”陈辽问他。

陈辽很清楚,林叙心里还是更偏向造军舰:“等咱们出去了,把船舶相关的原理进一步弄懂弄透,反正都是船,理论上都是通的,说不定哪天你又被安排过去了呢?”

“这就是人家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陈辽叹着气:“谁能想到呢?咱们都毕业这么久了,还得把书捡起来。”

“没事,以前咱们没有基础,现在就不一样了。”徐军杨道,“都造过船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书上看不懂的原理,造过船之后就明白透彻了。”

几人嘴上说得轻松,可为了能出国读书,从被厂领导叫过去那天开始,几人就孜孜不倦努力复习了。

择定之后,几人瞄准了美国的几家名校。

眼下的美国吸引着全世界的有志青年,申请大学本身就有难度,申请表和各项资料都是全英文的,林叙他们手里有关学校的资料相当少。

哪怕他们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绝对的高学历人才,甚至已经出过国了,对于留学这事,几人也相当迷茫。

施家望中途见过林叙几次,他对林叙的要求很简单,不提学有所成,也不提能掌握国际一流的造船技术,最重要的要求是:“你得回来。”

厂里送员工出国看似简单,也一直有名额,可出国期间产生的开销都由厂里负责,送出去的都是领导们看好、对之抱有希望的员工。

然而,即便厂里对员工们抱有希望,最近这几年,也一直有出国之后不再回来的员工。

南江厂有,高校公费出国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情况。

林叙他们是去过热那亚的,国外和国内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大到只要迈入国外的繁华世界,内心就一直冲动着告诉自己,想留下来。

即使在80年代,海城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富裕城市,依然有许多人毅然决然放下在国内的一切,留在海外。

“厂长,我肯定不会跑的。”林叙道,“如果厂里愿意安排我去造航母,我就更不会跑了。”

施家望指着林叙,几乎是无语了。

他信,林叙肯定是不会跑的。

林叙想造LNG船,想造驱逐舰,想造航母,要不是他没学潜艇,他可能连潜艇都想造,但是在这个年代,就算他出了国,就算他表现得再优秀,海外国家也绝对不可能让他参与到那些项目里。

施家望:“……”

旁人要是知道林叙不愿意留在国外的理由,恐怕会觉得荒谬。

不过施家望好歹当了他这么久的领导,对于林叙的性格,他了解了十成十。

对方绝对不是在胡说。

他生怕林叙又在他耳边念“我要造航母”的经,挥挥手叫林叙出去了。

“好好准备,别让厂里失望。”施家望道,“你就当去大连厂出了一次差,等你回来了,你参与的那艘驱逐舰应该已经服役了。”

“有消息你一定通知我!”

哪怕他们是船厂的员工,一艘军船何时试验、何时服役,他们也不会比普通人知道得更快,一般也是看新闻才能知道。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叙一边正常上班,一边申请研究生。

他和陈辽、徐军杨申请的是同一所学院,不过那所学校的专业分得更细,所以几人所读的并不是同一个专业。

大学毕业刚分到南江厂的时候,林叙觉得自己是理论足够但实践不足,但现在,他实践倒是充足了,理论却又慢慢显现出了短板。

林叙也忍不住感慨,虽然从77年到现在并没有几年,他的经历却丰富到让他自己都诧异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