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01章 日常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远上天山 3147 2024-07-06 09:16:53

对林叙而言, 在国外读研的日子和在交大读本科区别并不大,他的生活很规律, 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没课的时候,他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或者在找古德曼教授的路上。

学校的实验设施很丰富,实验水池要比交大装配得更高级,林叙只要有空,都会去古德曼教授那边申请,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在船厂的工作,林叙体验到的更多是忙碌, 很多时候,他需要停下来看一看转一转,可因为工作占据了大半时间, 林叙缺少了停下来思考的过程。

出来留学的时间虽然长, 却让林叙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

读研这几年, 林叙一直没有回家。

不仅是他,陈辽和徐军杨都一样。

学校虽然有假期,可几人考虑到回家一趟的费用,终归是打了退堂鼓。

回家一趟虽然不容易, 几人却想办法运回了一些在北美当地买的物品,有书籍资料,也有日常货品,主要是厂里和家里都不常见的那些, 徐军杨还给小孩买了几样玩具。

虽然在买完不久后, 几人着实度过了一段清苦的时光。

“刚去交大读书的时候,我给家里人买海城货, 后来就是深城货、港岛货,现在好容易来一趟美国,也得叫家里人见识见识美国货。”

对林叙而言,美国货其实并不稀奇,他们在学校别的买不起,可乐倒是能喝,而在眼下的国内,可乐依然是样稀罕物,汽水倒是渐渐常见了起来——随着洛杉矶奥运会的举办,健力宝这个汽水牌子火遍了大江南北。

他看的都是他买得起的牌子,他买不起的那些,别说80年代,多年以后他还是买不起。

在北美这段时间,林叙、陈辽和徐军杨一起干了一件事——把驾照给学了。

这个年头,国内学驾照相当不容易,不仅价格贵,在多数人心目中,学驾照是件毫无意义的事,因为车都是公家的,私人不会有小轿车。

一直到84年,才有政策允许私人购买汽车,可一辆小汽车的价格,一般人根本不敢想,哪怕是最便宜的苏联产小汽车,价格也得好几万,至于桑塔纳、雅阁这些,以林叙的工资,他得上一辈子班才买得起。

林叙提到学驾照这事,陈辽和徐军杨都有些犹豫:“咱们现在有必要学这个吗?”

“平时在学校,咱们几个人又用不上车,等回国了,国内的交通秩序和北美也不一样吧?”

“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林叙道,“回国了咱们还找不到人教,现在有好多同学愿意教咱们。”

林叙他们虽然没有车,可班里的同学有车的却不在少数。

鉴于林叙能在古德曼教授面前说得上话,对于全班的考试通过率有着重要价值,当他表达了自己想学车的计划后,立刻有好几位同学表示能帮得上他:“林,这太简单了,比去古德曼教授的办公室找他简单一千倍。”

“林,你居然不会开车?”

船二代慷慨表示,如果林叙能继续在学业上帮助他的话,他完全可以送林叙一辆车:“你知道,多亏了你,我的生活费才没有被断掉。”

在学校这边学驾照,流程更简单,回国再学的话,种种程序太复杂了,现在学会了,回国之后也能省不少事。

何况和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比起来,考驾照的费用并不算很高。

尤其在假期期间,即使林叙每天规律地去学习和实验,他依旧能空出大把时间。

……

他和徐军杨两人现在都很年轻,又是常年研究船用设施研究习惯了的,对几人而言,开车并不难,徐军杨和陈辽开过几次之后就上手了:“就是不知道我俩什么时候能买上车。”

“靠咱们自己买车太难了。”陈辽道,“只能看将来有一天,咱们的工资水准能不能赶上发达国家了。”

“没问题的。”林叙一脸笃定,“说不定再过不久,咱们就都能买上车了。”

在未来,以海城的平均工资水准,应该是能够得上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几人里,林叙其实是可以买车的,徐军杨和陈辽都清楚他有钱,不过林叙的钱都来自他个人的研究,厂里也认可了他的研究,其他人就算羡慕,那也得先做出和他差不多的成绩才行。

何况林叙平时并不露富,大家吃住都在厂里,生活水平差不多,就算买了两件好看的衣裳,平时在车间里也穿不上。

眼下也不用说什么买房买车,就算买了车,除非他们厂在海城开一间分厂,否则平时也没有要用到车的地方。

驾照学得差不多了,林叙觉得,按他们三人的水平,通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了不浪费报名费,他和徐军杨、陈辽还是练了一遍又一遍。

他们练习的车是系里同学买的二手车,价格算不上太贵,不少家境不错的同学都有一辆,而同样的车型如果运到国内的话,价格翻倍是少说的。

几人都很珍惜能开上车的机会。

一开始,徐军杨和陈辽还觉得学驾照挺费钱,但慢慢地,两人也想通了。

在如今的南江厂,司机也算是重要资源之一,厂领导们倒是有司机,平时出去开会学习都用得上,但他们普通员工有业务找司机的话,哪怕是厂领导点过头的事情,他们也得对司机客客气气,绝对不能把对方给得罪了。

学车这种事情,就算现在不学,将来也是要学的。

驾照学到手的那天,船二代把车借给了林叙,他和徐军杨、陈辽三人绕着海边公路兜了一圈,天很蓝,风呼呼吹着,一圈逛下来,在异国他乡的憋闷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实上,出国这两年,不愉快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

他们在学校里当然会遇到那种歧视他们的学生,尤其当他们在课业上表现得很优秀的时候,可林叙几人也不是懦弱的性格,对方歧视自己,反击回去就是了。

之所以觉得憋闷,还是因为离家太远,心里难免会想家,会觉得不踏实。

他们在海城,如果过得不开心,还可以回乡下散散心,而在这边,不管读书的时候遭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他们都不可能买一张机票回国,只能憋着一股气拼命学下去。

除此之外,大概是北美这个地方本身带给他们的压力。

这里的收入太高了,城市太发达了,所有和钱、和经济相关的部分,都能让人体会到巨大的压力。

林叙还好,但陈辽和徐军杨就会经常怀疑:“我们有超越的可能吗?”

波士顿的繁荣程度是海城的无数倍,任何一个领域都比海城更强——这还是因为进入80年代以后,海城已经在飞速发展了。

这个沉重的现实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船厂也是如此,哪怕北美的船厂依然处在产业转移期间,但它的生产能力tຊ依然胜过南江厂。

不管是陈辽还是徐军杨,他们内心都希望海城的发展可以胜过他们目前所处的这座城市,希望南江厂能成为全球数得上号的大船厂。

但他们现在的日常,依然是低着头、在这座他们只能仰望的城市读书。

“我决定了,等回去我就攒钱,等攒够了就买辆车。”徐军杨道。

“以咱们的工资,太难了吧?”陈辽掰着指头数,“从我上班到现在,工资已经涨了不少了,可和人家比起来,咱们的工资还是少得可怜。”

徐军杨叹了一声:“咱们这辈人坐不上小汽车,我家孩子他们总得坐上吧?这几年的日子已经比前几年好过太多了,所以我才会有这种期待。”

学校里有不少来自日子国的留学生,日常就是开着车去附近城市买买买,市中心的广告牌上有不少日子国品牌的广告,日子国人甚至发出了“买下美国”的雄心壮志。

看到这一幕,林叙他们既愤懑又有不甘。

古德曼教授问过林叙愿不愿意留下来,林叙对这个问题很意外,他以为自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所以他回答:“当然不会了,教授。”

古德曼平时待他很友好,在课程上很照顾他,在询问林叙是否愿意留下来时却依然直白地告诉他:“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华国没有的资源,不管你去船厂还是学校,你能享受到的都远远胜过在华国。”

林叙只能点头:“我知道这里很好,但这里不是我的家,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来到这里,那谁来让家乡变得更好呢?”

林叙的回答并没有出乎古德曼意料,事实上,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林叙会给出的答案。

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

对学生而言,遇见一个投缘的老师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而对老师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教林叙的时间越长,古德曼越是意识到,林叙所拥有的优点不止是刻苦,他有造船的天赋,有审美,也有大胆尝试的勇气,他的性格里既有谨慎的部分,也有创新的部分。

他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会不心动于这样的学生。

林叙的回答并没有让古德曼失望,反而让古德曼更欣赏了,甚至在他看来,林叙之所以那么努力,就是因为他所怀揣的建设家乡的想法。

……

对林叙几人而言,最难熬的时候无疑是过春节那一段时间。

北美过圣诞节,包括学校里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学生,他们大半夜都过圣诞节,到了圣诞期间,商店橱窗里有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各种装饰,宿舍楼下时不时就会传来圣诞歌曲。

有条件的同学大半都回家过节了,其他同学则聚在一起欢唱、开派对,林叙也被邀请了,但他在国内毕竟是不过圣诞节的,他的同学们组织的圣诞派对越热闹,林叙反而越是想家。

而到了春节,在家的时候那么热闹的时段,这里却冷冷清清的,和林叙关系不错的同学会对他说一声新年快乐,古德曼教授也说了,可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春节对于华国人的意义。

这也是因为现在他们还不够强大。

林叙依然和陈辽、徐军杨在一块,几人简单买了些吃的,用自己拙劣的厨艺做了顿饭,吃着吃着,几人心里都有些难受。

徐军杨想老婆孩子了,林叙则感慨着自己两年没有见家人了——外公外婆年纪都大了,看一年就少一年了。

“别难过了,咱们学了本事让船舶行业发展起来,以后就轮到外国人去咱们那留学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