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72章 172.整顿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小稻饼 2669 2024-08-27 08:17:02

内阁的几人见到韦之贯的时候, 除刘旭以外都十分讶然。

不过,大家都是很成熟的老油条官员了,哪怕心里有些疑问和好奇, 面上也简单恭贺韦之贯升迁,并任职内阁阁老的一员。

几人拉着他一起商议北方旱情一事, 像是十分熟稔的同僚一般。

刘旭把翰林院的众人整理出来的历年旱灾救治经验纸张传给他们看,对他们提出自己的担忧, “这些旱情救治经验,本官觉得其中欠缺的考量太多, 各位阁老好好看看,不妨给些好意见。”

曹明洋把底下官吏给他整理的哪些植物根茎无毒可食用的资料拿了出来,“这是本官手下一名五品官员卢忠贤在民间老百姓们之中搜集回来的信息,首辅大人可略微参详。”

闻言, 刘旭把那沓纸张接过。

他翻得很快, 一目十行看过后就问曹明洋,“曹大人可有找太医院那边核实这些植物都是无毒的?”

“已让太医院的院史、左院判和右院判等人核查过,可食用。”曹明洋应道。

“好, 这些都整理到救灾手册中。”刘旭吩咐道。

他对于曹明洋底下那些人多少知点情。这个卢忠贤便是个心眼子多的。

不过,这种时候了, 法子有用就行。

他还不至于容不下捞点功劳的这点小事。

韦之贯适时问道, “不知秦朝宁大人那边可有交什么资料上来?”

以他对秦朝宁的了解,他觉得自己的学生定会有好的法子的。

然而,他的话音一落, 内阁的几人包括刘旭都顿了顿。

他们突然想起来……秦朝宁竟然还未上交救灾策论。

“韦大人,秦大人和您有些渊源, 不如您去找他问问啥情况?”有阁老对韦之贯提道。

好催催那小子!

韦之贯一回来就入阁,还是历帝未与内阁几人商议直接钦定的。

这让他们心里摸不准韦之贯现在是不是圣恩正盛, 便连称呼都用“您”。大家都熬到内阁了,又不是不经世事的蠢驴,那点眼色都有。

而韦之贯和秦朝宁的师生情谊,在京城里,不少有资历的官员都是有所耳闻的。

当年秦朝宁高中状元后,依旧毫不忌讳时常往韦府跑,那时候可是惹得不少人唏嘘。

所以,他们这会儿开这个口,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刘旭闻言,亦觉可以让韦之贯走一趟。

他拍板道,“那就劳烦韦大人走一趟吧,顺便看看那些翰林们可还有别的建议不,一并交上来吧。”

听罢,韦之贯起身,“下官领命。”

他刚走出内阁,迎面而来的内侍就喊住了他。

“韦大人,韦大人留步”,内侍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语气恭敬中带着谄媚,“陛下召见韦大人去乾明殿。”

“那便有劳公公带路了”,韦之贯淡淡应道。

哪怕他态度冷淡,该内侍对于他这样也没有半点不满,一边带路一边讨好地给他提了提殿下似乎有烦恼,心情不是很好。

点到为止。

韦之贯刹那间便知道对方在对自己示好。

他有些纳闷,这还真是罕见的事了……

要知道,他自己革职前在内廷、外庭、宦官们之中是什么名声,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不近人情.臭茅坑.假清高.有什么了不起的寒门出身文官。

以前那些负责传召他的内侍,可没眼前这般和颜悦色,更何况还透消息。

他想了想,还是破天荒地从宽袖里掏出一个小银锭塞到带路的内侍手里,语气平和地请教道,“不知小公公,可是从前识得下官?”

该内侍听完后,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

他瞬间想明白了这位大人在想什么。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没拐弯抹角,简单两句给他解释道,“咱们内侍大多崇拜敬重小秦大人,韦大人您是小秦大人的先生,大家都有所耳闻呢。”

韦之贯:“……”

瞬间懂了,这还是蹭了学生的光。

不过,他的眉头松开后又微微皱起。

心中思绪翻滚,不知道该为学生欣慰还是发愁。

官员和宦官走得近,终究有些剑走偏锋,不是寻常文官做的事。

韦之贯心里想着事,很快就走到了乾明殿。

乾明殿内,历帝在宣纸上写了几个字:曹、秦……

韦之贯进到殿内后,历帝就招手让他走过去。

“砚之呀,你帮朕好好想想”,历帝把宣纸递给他,告诉他,“砚之离开朝堂几年了,朝堂上许多事情都让朕头疼极了。”

“朕如今也不过不惑之年,精力却大不如前了。如今砚之你回来了,可得帮朕好好分忧。”

“微臣,定当竭尽全力。”韦之贯面上应道。

他的目光扫过纸张上墨迹还稍稍湿润的字,哑然了一瞬。

殿内落针可闻。

历帝从龙椅上起身,宽大的龙袍随着他的步伐带出些许磨擦的声音。他脸上挂着笑,视线落在韦之贯因为用了力气而发白的指尖上。

还是太正直……他在内心叹道。

“砚之,朕知道你能办得到。”历帝抬手拍了拍韦之贯的肩膀,“你要相信,朕会成为你的依靠。”

韦之贯:“……臣,遵旨。”

他的心脏颤了颤。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帝皇之言,哪能太当真。

这把要除去曹明洋的刀,他想不想,都得当。

而秦朝宁,作为历帝选给继位者的人,他得给自己的学生当磨刀石。

几刻钟后,内侍把韦之贯带离了乾明殿。

随后,历帝摆驾去了后宫皇贵妃那里,陪她、大皇子、五公主吃了一顿“家宴”。

接近傍晚时分,韦之贯才在翰林院的乙字号房见到了秦朝宁。

两个人时隔多年再见,眼眶都微热。

“朝宁见过先生!”秦朝宁屈膝跪下,行大礼。

韦之贯把他扶起,声音哽咽道,“好,好,好。”

两人停留片刻,打量过对方这几年没受大罪,才放下心来,一同走进乙字号房的偏室,互相就着一壶茶,把这几年的事情都谈了一谈。

待到了差不多要放衙了,韦之贯这时候才把来意和秦朝宁转达,让他看看有何适用北方救灾以及灾后规划的建议,提上一提。

“不经意地过了几年,朝宁你都过了弱冠了。”韦之贯谈完正事后放下茶杯,问秦朝宁道,“不知朝宁你可行了加冠礼没?取字是?”

闻言,秦朝宁呆愣了一刹那。

……他没,甚至他大哥也没。

他们一家子平头老百姓出身,哪里有这些习俗延续。秦朝宁回忆了一下,确认连他老爹、有福叔这些都是没有加冠取字的。

韦之贯见他这般神色,心中便是了然。

“为师选个黄道吉日,为你行加冠礼如何?”他慈祥地看着秦朝宁说道。

“学生,谢过恩师!”秦朝宁应下。

次日,秦朝宁就把自己的策论交到了内阁的手里。

他提出了迁移部分百姓的必要性,保水抗旱的必要性,推广沙地种植红薯的必要性,兴水利以及地窖储水的必要性……

大灾已经既定事实,让灾民活下来是重中之重。

前期无需运送任何赈灾银两,运过去的要以粗粮,非细粮,要以药材等为主。而运送人员则需挑选强壮的兵卒,这些人会成为北方的灾后重建的强有力保障之一。

他还着重点明了,粗粮内掺杂米糠,保量不保质,确保每个灾民都能填饱几分肚皮。

内阁那边把他的策论中的一些要点,结合收集回来的其他资料,整理成奏折,当天就呈上了历帝的案桌。

紧接着,户部、兵部、工部等多方协作,朝廷的赈灾大军于五月初八就启程前往幽州、并州。

在灾民迁移一事上,青州、冀州虽同属北方,未被灾情影响,但是由于京城所属冀州境内,朝廷最终决定把迁移灾民的目的地定为青州。

眼下,无论是赈灾,还是迁移灾民,所需耗费的真金白银,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几乎掏空国库。

所以,朝堂上,历帝接连多日都未见好脸色。

他的心情不爽利,就开始责问刘旭要整顿百官的结果。

这么一番猛烈操作下来,朝堂上人人自危,三天两头就有官员被弹劾革职抄家一条龙。

没多久,朝堂上的官员减少了二十余人,其中各州各府城地方官被革职的又涉及上千人。

这里面抄家流放,充公家资的数不清。

最终,还是在刘旭、曹明洋、晋鹏、周知临……几乎是内阁全员和六部尚书全员都因御下不严,被罚没了一到三年俸禄后,才终止了这场整顿。

八月下旬,幽州、并州传回消息灾情得以控制,民生逐步恢复,边境来犯者已击退,朝堂上才有人敢提醒历帝,前段时间杀的杀、贬的贬,弄没了太多人手,该开恩科选拔人才填那些空位子了。

历帝看完周知临呈上来的户部收支数目后,批准了年后,即正历十九年开恩科,且取录进士人数定在了八百人,比以往多出一倍有余。

见状,朝堂上的文官们,但凡有些资历的,心思便动了。

科举里面的外帘官、内帘官对于所有文官而言,都是好差事,妥妥能在履历加一笔,年底考核还能评“上”的那种。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