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97章

在北宋当名医 爱吃咸蛋黄 5372 2024-12-21 09:24:39

许黟和颜曲月刚商榷好此事, 还未找其他人商量,邢家大管家先上门拜访。

冬寒时节,邢家等几家大户都会布棚施粥, 今年亦是不例外。

邢家大管家上门来,想请许黟去当义诊的大夫。

“这些年,老爷都开义诊,今年许大夫在盐亭, 自也是要请许大夫的。”邢大管家和煦地笑着。

许黟淡定地喝着茶, 不紧不慢地问道:“与来年相同?”

邢大管家道:“当然。”

然后顺着许黟刚才的话题,继续往下说着, “今年吴大夫也会在, 吴大夫还问我, 道许大夫你可来。”

听到吴关山会参加,许黟有些意动。

他心底依旧介怀着梁娘子那事,总想着找个时机问个明白。

许黟很快就应下这事, 不过在此之前, 需要先忙完布棚施药一事。接着,他便跟邢大管家说起布棚施药的事宜,让他带话回去问邢老爷,可要参与一份。

布棚施药不是小事,邢大管家无权做主,但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 以如今邢家的情况,那便是锦上添花的作用。等来年, 邢岳森当上了朝廷大员, 自也是一笔美谈。

邢大管家收回心神,将许黟说的事好生记下来, 然后才施礼离开。

送别邢大管家,许黟喊来阿旭:“你去给陶家、鑫家送贴。”说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给秋哥儿和张兄也送一份。”

这等事,要人多才力量大啊。

只他和阿旭阿锦几个人,怕是忙不过来。

半个时辰。

陶清皓、鑫盛沅、余秋林等人在得到消息后,陆陆续续地登门了。

“有啥好事啊,怎么还让阿旭跑一趟?”张铁狗大大咧咧地敞开着腿坐下来,娴熟地提着茶壶,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喝。

喝着,还埋怨道:“这天是真的冷,我今儿还想着去山上找些山货,差些就被雪埋了。”

许黟道:“山上的雪都有一尺多高,你怎还去?”

张铁狗嘿嘿道:“这不是马上要年关了嘛,我便想着猎些好物,给你们加肉尝尝。”

“如今家里也不缺个肉的,你安分些,别总让李嫂嫂担忧。”余秋林走过来,听到他这话,不免出声劝道。

张铁狗拍拍胸口,乐道:“老子还不够安生?我都好几个月没去山上了。”

余秋林不说他了,转过来看向许黟,笑着问他道:“黟哥儿叫我们来,是商量什么事?”

许黟神闲气静地对着他们说道:“我与娘子想要布棚施药,还有熬煮姜茶分给那些贫困百姓,只是我人微言轻,只我一人,怕是不好办。”

鑫盛沅听他这话,眯了眯眼:“许黟是想要我们也参加了。”

“是的。”许黟微笑。

陶清皓微微一顿,他对布棚施药这事还挺感兴趣的,毕竟当年他就想着跟邢家一样,请许黟去家里当义诊大夫。

只是当年他在家中并无实权,这事他没法做主。

陶清皓问道:“需要我等做什么?”

许黟目光扫过他们几人,看他们都很有兴致的模样,索性就把他的想法都说出来:“炮制药丸一事,全有我和阿旭阿锦,大概不用一旬就能炮制成,将布棚施药、施姜茶这事传到乡下去,就需要张兄和秋哥儿了。至于人手和银钱一事,清皓和鑫幺你们俩可出一份力。”

“只需要我们出一份力?”陶清皓抿了抿唇,他和许黟合作的胭脂铺,每月入账就不少,这施药能花多少银钱。

许黟颔首:“我手里头还有一部分驱寒的药材,至于姜,陈六在庄子里种了不少。”

这次许黟回来,便把沿路收集带回来的药材种子送去庄子里。

陈六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不但将之前的药田管理得井井有条,便是新开垦的田地,亦是种满不少农作物。

其中就有一亩生姜,能产出鲜姜数十石,在初霜到来之前,庄子里的鲜姜可收了。许黟让陈六收了三分之一,剩余的留着半个月余,变成老姜再收。

老姜耐放,放到地窖里可存数个月。

这些老姜拿来煮姜茶再好不过了,若用来布施,也足够用。

“你把事儿都备好了再叫我们,不是让我们占着便宜?”陶清皓哭笑不得。

鑫盛沅点点头,说道:“我们又不差这些钱。”

陶清皓和鑫盛沅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的眼中明白对方的意思。

陶清皓开口道:“剩下的药材交给我们,好也让我们占得有理有据。”

两人一拍即合,都不需要许黟同不同意。

许黟笑了笑,便将这事交给他们,他和阿旭他们只关注药丸的炮制即可。

而邢家那边也有消息传来,道跟着陶、鑫两家一样,出份银钱支持,当天就派邢大管家送来了五十贯银。

于是,众人商榷好具体的事项后,便为此事忙碌起来。

……

不多时,余秋林和张铁狗套着牛车,穿着厚厚的棉袍,带着干粮和水囊,出城后分别往不同方向出发。

他们一路经过村庄,遇到人了,就把许大夫要布棚施药、施姜茶一事宣传出去。

这期间里,陶清皓和鑫盛沅两人回到家中,就开了库房取银钱,交代手里头诚信的管家,去梓潼县购买大量的驱寒药材回来。

许黟给他们开了方子,上面要买的药材不下二十种,每种药材要用到的量不少。

他们支出了上百贯银钱,依旧担忧着买来的药材不够。

陶清皓来找鑫盛沅商议:“若是不够,那还要买,怕时间来不及了。”

鑫盛沅听了,觉得他说得有理,即刻吩咐管家:“再拿二十贯去,宁可多买也不要缺了。”

陶清皓点头:“我也加二十贯。”

这几日,许家为了这事,同样是忙得焦头烂额,便是林氏一家,都来帮忙打下手。碾药材的碾药材,切姜的切姜,众人分工合作,效率不低,不到几日,许黟他们就炮制出来第一批驱寒丸。

这药丸做出来,棚子也该搭建了。

颜曲月瞧许黟他们都有事做,她也想为这事出一份力,主动将棚子这事揽下来。

她没有经验,却也不盲目,先去请教了何娘子和陈娘子。

两人就给颜曲月出主意,让她去请木匠搭建棚子,再找两个闲汉搭手。

颜曲月觉得这主意好,她问许黟可有熟悉的木匠。

许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季师傅,季师傅的手艺很好,价格公道,让他来搭建棚子,正好合适。

至于找闲汉,许黟觉得不用如此,让陈六和小豆子过来就是了。

有他们两人帮忙,季师傅只用削木板,再指挥他们搭建,三日时间就将能同时容纳十数人的棚子搭建好。

这时,余秋林和张铁狗也回来了。

“盐亭城外方圆三十里地的村庄,我们都去了,也告知施药的时间地点,我想那些得了消息的村民,很快就会过来。”

余秋林说罢,还跟许黟说他收了一批炮制消食丸的药材。

“消食丸用到的药材不急着收,遇到驱寒的药材先收上来。”许黟道。

余秋林点头,又道:“陶家和鑫家的队伍出发了,五日后应该能回来。”

说到这里,余秋林拍了下脑袋,“对了,我把这事忘了。”

许黟挑眉:“什么事?”

余秋林从佩囊里拿出个包裹,递过去给许黟:“这是今早我在驿站收到的信,是昭化送来的。”

“颜家来信了?”许黟心中微喜,拿过包囊随即打开。

包裹里含着一封信,信封上书“颜小娘子亲启”,接着里面还有个锦囊。

这锦囊看着不重,许黟向余秋林道了谢,便拿着信封和锦囊来找颜曲月。

颜曲月没在屋里做女红,她在药房里帮着碾磨药材,看到他来,手里动作没停,喊他:“快来,我这忙不过来了。”

许黟一面朝着她走过去,一面把收到信的事讲给她听:“你去看给你写了什么,这里我来就好。”

“不急。”颜曲月摇头。

许黟戴上襟脖,疑惑问她:“难道就不想知道都写了什么?”

颜曲月再了然不过,笑盈盈道:“若是哥哥写的,定是问你有没有欺负我,要是嫂嫂写的,就会问我过得开不开心。”

许黟听了,眉眼带上笑意,他把信封和锦囊放在一旁,随颜曲月去。

颜曲月忙了一阵,累手了才去看信。

她看到信封上面的字迹就知道是哥哥颜景明了,当即打开,上面的内容,确如她所料,第一句话就是问许黟可有欺负她。

然后,便没然后了。

颜曲月:“……”

她无奈地翻开纸张,后面是嫂嫂文淑谨写的,问她在盐亭过得可好,有没有想他们,还告诉她文玮已定好了婚事,二月时就要成亲了。

颜曲月看着看着,突然脸色一羞,将手里的信往前拢了拢,眼睛余光去看许黟,见他没注意到这边,缓缓松了一口。

信中,文淑谨问她与许黟何时要孩子,若是没有经验,她将派家里的妈妈过来伺候颜曲月。

她红着脸将信折叠好,打算将信藏起来。

许黟见她脸上带着不自然地烧红,以为是药房里的炉火太旺,拉着她的手道:“这里太热了,你去房里歇着。”

“嗯。”颜曲月垂眸答了一句,顺着他的话,没多做解释。

走出药房时,她的心还在扑通扑通跳着。

……

这日,天刚刚亮,城墙外吵吵闹闹地拥挤着不少百姓。他们都是来领驱寒药和姜茶的。

阿旭他们天还没亮,就拉着牛车过来棚子这边,把备好的姜茶搬上炉子,将其烧开,就可以分给排队的人们。

赶来排队的百姓,都晓得施药的是盐亭县里有名的许大夫,谁都不敢乱造次,就怕被许黟看到了,下回他们得了病,许黟不给他们医治。

过冬过冬,对百姓而言过冬的粮食是最重要的,可药物也不能少。一旦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得了病,那死亡的概率要比平时高不少。

许黟带着颜曲月到来时,棚子前已经排队了上百多人。

他坐到诊案前,让阿锦给挂上义诊的牌子,只要是得风寒者,都可来找他诊脉取药。

这话一出,就有好几个排队的人从人群里出来,涌到他面前。

“许大夫求你快给我家小儿看看,他都烧迷糊了。”

“咳咳,许大夫,我这风寒好些日都没好……”

“许大夫……”

很快,许黟的身边就围上了数个病患。

他和阿锦的脸上都遮着棉布做的口罩,分开男女,依次为他们诊脉辩证。

他们带来的药材有限,多是治疗风寒的药物,可若是遇到非风寒的病患,不是急病者就让他们留下信息,择日去许家找他;若是急病者,许黟便只能先为其施针急救,再为其开方,让阿旭去取药回来。

好在,今日前来看病的多是得风寒的病人。

严重者,许黟让余秋林先为病人煎煮药汤服用,等症状缓解,再让他们领了驱寒药和姜茶离开。

不严重的,就只需要领基础的驱寒药就行。

午时歇息半个时辰,棚子前又开始新一轮的排队。

许黟不想他们在严寒的天气里等太久,皱着眉地回到诊案,继续给排队的人看病。

“许大夫,你给瞧瞧,他这是得了风寒吗?”这时,有个妇人牵着个孩子走过来。

许黟目光落到这孩子身上,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瘦瘦小小的,长得很黑,像一块黑不溜秋的炭。

可从他走到跟前来,这小孩便耸着肩,呼吸之间,鼻腔里带着“嘶嘶”地响声。

许黟眯起眼,这像是肺部出了问题。

他道:“小孩儿,拿手给我。”

小孩怯懦地把手伸出来,许黟抬手握住他的手腕,仔细地检查。

许黟把完脉有些意外,问道:“这孩子是早产儿?”

妇人一愣,有些惊讶许黟是怎么知道的。她飞快地点头:“这孩子早出生了一月有余。”

当时,她的丈夫怀疑这孩子出生得早,还是稳婆说,这孩子在娘亲的肚子里太过瘦小,便要比别的孩子早生产出来。

许黟便又问:“这孩子每年冬季可是都会喘气、吸气难受?”

妇人眼里露出苦色,点点头:“都好些年了,以前以为是得了风寒,吃了药便能好,但后来给大夫瞧了也没好,直到春暖来时,他就自个好了。”

几次后,妇人和丈夫便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但这几年,孩子的喘气症越发厉害,今年发了病,竟是跑都难受,一跑就喘不过气来。

这次听到许大夫又为百姓们义诊,她便寻思着,带孩子来瞧个究竟。

许黟确定了病证,说道:“此乃先天肾气不足,是为肾不纳气。”

这病,便是现代里常说的哮喘,小孩得的是肾不纳气型哮喘。这种哮喘,有时候会在冬季时发作,发作时会出现气吸不够的情况。

妇人听了,忧心如捣地询问:“那这病该如何治啊?”

许黟道:“我给你开个食疗方,你回去后,便用三两山药和一两胡桃碾成粉末,加入两碗水熬煮成糊状就可服用。”

这胡桃就是核桃,核桃能补肾气,山药能补肺气,将两者做成糊糊,食用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哮喘的症状。

见妇人不放心孩子的病情,许黟又道:“我再给你开个肾气丸,这丸你过几日来许家取。”

“好,好,多谢许大夫。”妇人感极而泣,抽泣着给许黟行礼,喊着让孩子也给许黟行礼。

许黟扶着他们起身,让他们去旁边再领一份驱寒药和姜茶。

他这次炮制的药丸有驱寒暖胃的效果,受过寒风的人都可吃一丸预防,能减少得风寒的几率。因而,那些没得病的,在拿到药丸时亦是高兴不已。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保命的药丸啊。

以往若是没这药丸,在外面吹了风受了寒,便担心着会不会得病,得病就干不了活,要花钱治病。

那就像是天塌下来了,压断了他们想要熬过冬的路。

许黟看着那些低垂着头颅,含胸驼背的底层百姓,心口缓缓地撕开一个漏风的口子。

对鑫盛沅他们来说,布棚施药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这些人来说,那就是救世主的存在。

这些领了药和姜茶的百姓们,离开前都会朝着他们拜了拜。

如此举动,让过来看情况的陶清皓和鑫盛沅都很不自在。

“我们又不是官府老爷,他们怎么还拜我们了。”陶清皓有些受不住,喃喃自语。

鑫盛沅站在他旁边,吁出的浊气化成一团雾,他听到这话,感慨道:“今冬更冷了,霜降后大雪不断,邢五来信说京都更加严寒,多亏了许黟寄过去的几张皮毛。”

陶清皓诧然瞪起双眼,往许黟那方看去。

他目光灼灼,许黟似有所擦地抬眼看来,见是陶清皓,对着他温和一笑。

陶清皓对鑫盛沅轻笑说道:“我们还是不及许黟想的周道。”

“你又想到什么?”鑫盛沅问他。

陶清皓摇摇头:“咱两家在盐亭有些银钱,拿去外面可做不得什么。”

说着,就把打听到的消息说给鑫盛沅听。

按理说,邢家在盐亭比他们两家还要有权势一些,但邢岳森在京都做官却束手束脚,不仅人轻言微,很多事儿只能看着,什么都做不了。那他们毫无功名在身,又能做什么?

鑫盛沅:“……”

“你怎么越来越悲风伤秋了?咱们这日子,已是胜过千千万人,还不快活?”

陶清皓叹气:“我是不想,但就怕有人多想。”

鑫盛沅冷笑道:“邢五年长我们几岁,你操心他,不如操心自己。”

陶清皓:“……”

……

许家和其他几家组织办的布棚施药,连续在城外施了十日。

这事一了,众人皆是累得瘦一圈,便是许黟,都感觉到身体乏累,何况是陶清皓、鑫盛沅和余秋林这几个人。

他看几人瘫在榻上一脸虚脱的模样,无奈笑了笑。

为了感谢他们这些日子的辛苦,许黟便让他们今晚留下来。

他道:“阿旭做了鱼。”

“做鱼了?”张铁狗咽了咽口水,阿旭做的鱼,那是连鱼骨头都是香的。

余秋林笑道:“既是阿旭做了鱼,那我们自是要留下来吃的。”

张铁狗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带梦娘过来,梦娘也有好些日子没尝过阿旭的手艺了。”

鑫盛沅亦是心动,连忙说也要带着娘子过来。

“好,都来。”许黟闻言,不自觉地笑道。

陶清皓看了看他们,心里生出一团酸意,他故作轻松地嬉笑道:“我就不带着娘子来了,她不爱出门。”

好事相传,很快,跟许黟交好的长辈们亦是听到阿旭要做鱼了。

“阿旭做的鱼,能和陆厨娘做的鱼羹媲美。”唐大叔捋着胡子,淡笑道,“今日这鱼,得尝尝。”

庞博弈瞥眼看他,慢条斯理地落下一子,淡定道:“嗯,是该尝尝。庞叔你去告诉许黟,便道我们也要去。”

庞叔“欸”了一声,正要走,庞博弈却拦住他,轻笑着加上一句:“让许黟多备一条,送去潘府。”

庞叔:“……”

唐大叔迟疑道:“这不合适吧?”

庞博弈道:“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潘兄爱才,许黟私底下也受过他的恩惠,这鱼该有他一份。”

唐大叔略略一顿,他对潘县尉不熟悉,潘县尉是官,他是民,这潘县尉竟是帮过许黟,这事他并不知情。

庞博弈没多言什么,目光看向庭院墙头,轻叹口气:“潘兄过了年就要去涪州当知府,往后要见一面,可没如今这般容易了。”

他该让许黟,多去潘府走动的。

这话他没说给别人听,但若有机会,他还是会多想一层。

另一边,何家和张家,天还没擦黑呢,两家人就坐着驴车来到许家。

“我听阿旭要做鱼,就让秋哥儿去市井里多买几条来。”何娘子见到许黟,便笑眯眯地说着。

陈娘子哎呀一声,捂嘴笑道:“可巧了,我亦是让铁狗买鱼了。”

“你买了多少?”何娘子问她。

陈娘子道:“不下二十条。”

何娘子:“……”真真是巧,他们亦是买了这么多。

看来今日的鱼是吃不完了。

余秋林和张铁狗提着鱼篓去灶房找阿旭,阿旭看着篓子里活泼乱跳的肥美鳜鱼,每条都有一斤多重,突然有了大展身手的想法。

“杀鱼不?”张铁狗举着菜刀问他。

阿旭道:“杀,多杀几条。”

今天要来吃鱼的不少,他怕做少了不够吃。

阿锦和林氏戴着襟脖来帮他忙,却被他以天气寒冷为借口,赶去灶口烧火。

“哪里需要这么多人烧火。”林氏瞪他一眼,不乐意道,“这些活我什么时候没干过,要你来体贴我,走走走,这杀鱼我来,你和阿锦切佐料去。”

阿旭不好意思地红了红脸,跑去捡茱萸叶。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