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95章 青云路95

穿书之小炮灰也要读书 仙元 3005 2024-08-22 13:04:40

在出发小利镇以前,许泽平将县级黄册没有登记的黑户标记了出来,将近三百户。

黄册十年一更新,他招来小满镇的镇长,让他把前后三十年的镇级黄册拿过来。

小满镇的蒋镇长一听许县令要查看前后三十年的黄册,人都腿软了,但是他不敢不从,强装镇定的回答:“大人,蒋某那不争气的孙子前段时候调皮,不小心将先前的宗卷给弄丢了...

蒋某想着那宗卷也没有多大一回事,这便也没有去找。”

许泽平听着这话,没有动怒,而是温和的笑道:“无妨,那本官就多花费点时间,去将各村前后三十年的村级黄册收上来,也不是不行的。”

许泽平的嗓音温和而又坚定,深邃的眼眸盯着蒋镇长,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蒋镇长的心头突突,他看到了许县令的决心。

他连忙赔笑:“那蒋某回去好好盘问一下臭小子,看看他有没有印象将这黄册丢哪里去了。”

又寒暄了几句,蒋镇长弓着身子走出了客栈。

“周捕头,你去盯着蒋福。”

等到蒋镇长离开以后,许泽平招来了周捕头。

周捕头有些不解,但还是照办了。

许泽平推开客栈的窗户,正好看着蒋福圆滚滚的背影,先去他没有想明白的问题,现如今终于想清楚了。

前任黄县令一个人绝对是不可能办到这吞没税收的事情,毕竟粮食收上来可达成千上万斤,他一个人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这批粮食消化呢?

除非有人帮衬。

至于这人是谁?

他在脑海想了一圈,将县衙官吏逐个分析了一遍,都觉得不大可能。

陈灵太年轻了,也没有这个胆子谋划,更重要的是,他入县衙的时间太短。

杨县丞虽说有点城府,但也是一心向民。

至于柳师爷与袁书吏,他们并没有实权。

之前他是从上想这个问题,现如今他才知道,问题是在进县衙以前就发生了。

正常的税收流程应该是:各村村长挨家挨户将税收粮食称重出来,然后登记汇总,送到各镇镇长手里。

各镇镇长比对过村级黄册和鱼鳞册以后,再将这些粮食送往县衙。

而这件事的发生,却是蒋镇长将标注的黑户税收粮食扣押下来,将其他登记的户籍的税收粮食送到县衙。

许泽平冷笑一声,就是不知道这县级黄册三百户黑户是从何时开始抹除的呢?

蒋福在这扮演的角色又会为要这么做的?

是因为害怕,所以才会如实登记镇级黄册吗?

若是有上峰翻开黄册,找出了关键所在,他可以直接拿出镇级黄册,说自己都如实登记吗?

这么一推四五六,就可以将罪名都推到前任黄县令身上去了?

许泽平或许是模拟出蒋福的心里想法了,但他还是忍不住的讥讽,若是有这个聪明劲,为何不用到正道上去?!

虽有万千怒火,许泽平能够做的还是只有忍着。

因为整个人口普查还没有查完,究竟有多少镇参与了这场恶事,还有考究。

周捕头一路尾随,直到蒋福回了他的宅子。

因着天色大亮,他不好上蒋家的屋顶。

所以在思索片刻,他在蒋家对面的酒楼租佣了个包厢,正好将蒋福家的正门映入眼底。

守着正门,周捕头自然是不放心的,故而他又花了半两银子,让店小二去蒋家后门守着。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自然是有道理的。

从未时守到酉时,天色渐渐昏暗,蒋福还是没有出大门。

周捕头都已经喝了两壶浓茶了,就是防止自己犯困疏忽。

看着蒋家紧闭的大门,周捕头又看了一眼还剩下的一壶浓茶,直接一口气灌下,包厢费,就溜上了蒋家的屋顶。

夜色大黑,只要他小心一点,是不会有人发现的。

一直到亥时时分,拿着火把的蒋家父子,一人各拎着一坛酒,他们鬼鬼祟祟的从后门走出。

周捕头眉头紧皱,这二人是要去干什么?

他悄悄跟在后头,跟着二人绕了一大圈,穿过各种巷子,来到了迎客来客栈后门。

这迎客来客栈不是别的客栈,正是许泽平入住的客栈。

“阿父,我怕。”蒋实看着后门的木门,哆嗦着大腿,还是不敢往上爬。

蒋福自己也怕啊,一双手颤抖着不行,他啐了一口:“不烧死许县令,死的就是你老子!”

蒋实咽了咽口水,将酒坛放在地上,软着腿艰难的向墙院上爬。

就在他准备跳入后院之时,蒋福叹了一口气:“算了,实小子你下来吧。”

蒋实看着漆黑的客栈,心思周转了许久,一咬牙:“阿父,你不能死,我们烧死许县令算了。”

蒋福攥住了蒋实的脚脖子,沉重的说道:“许县令是个好官,错的是你老子我,若不是我自己不够有毅力,也不会上了贪官的当。”

说着,蒋福把蒋实拉了下来。

周捕头藏在暗处,将蒋家父子二人的对话都听见了耳朵。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他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县令大人让蒋福去找镇级黄册,蒋福就起了杀心?

等到蒋家父子往回走的时候,周捕头也来不及细想,直接跃上了客栈的墙头,然后趴在屋檐上,看着蒋家父子离开的背影...

他还隐约听到,蒋福的嘱咐——若是事情败露,你就将所有的事情推在我身上,你老子这把年纪,也活够了。

许泽平并未睡着,他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就知道周捕头已经回来了。

叩叩叩

敲门声响起,许泽平用火折子点燃蜡烛,他道:“进来吧。”

随后周捕头推开门进来,将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都说给了许泽平听。

听着蒋家父子...许泽平紧蹙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看来也不是坏到骨子里的人。

他挥了挥手:“下去吧,今晚上没事了。”

“是!”

等到周捕头离开后,许泽平吹灭蜡烛,沉沉睡去。

次日辰时三刻,蒋镇长捧着三本厚厚的镇级黄册、三本厚厚的镇级鱼鳞册来到了客栈。

许泽平看着六本册子,没有多言,只是让蒋镇长先回去吧。

蒋镇长看着和颜悦色的县令大人,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当然他更不敢多问,颓废的离开了。

这三本镇级黄册【鱼鳞册】,分别是文景三十七年、盛安七年、盛安十七年的。

前任黄县令是盛安四年上任岭北县令,盛安十九年退休,正好十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他连任了五届岭北县令。

对于黄县令之前在哪里任职,他也不清楚。

而调查前后三卷册子,也是确认这户籍问题到底是在哪一任县令手上出现的。

若是文景三十七年就有的,那就得追责上上任县令。

因为事关重大,许泽平其次起的也早,卯时三刻,他就起来开始核对...

翻看文景三十七年的镇级宗卷,有很清晰的标记出来十户黑户户籍,上面有标明原因:因为分家,没有来得及上报。

而到盛安七年,标记的黑户户籍就更多了,一共七十户,原因:未明。

盛安十七年,标记黑户三百户,标注原因的有一百户,因为分家;未标记原因的二百户...

许泽平透露黄册的比对,能够清晰推算出是盛安七年五十户黑户分家出来的。

细看盛安七年标记黑户户籍的五十户明细,户籍中都有三至四个儿子....

怪不得盛安十七年的黑户户籍会猛然增加这么多,因为父亲的户籍没有登记,他的儿子们的户籍自然也不可能凭空出现。

十年的时间不足以成长一代人,除非在盛安七年之前,这七十户就是黑户,是带着家眷们流浪到小满镇的。

许泽平放下手里的毛笔,揉了揉自己的额头,他在脑海中回想这些年的重大事件。

一个是文景四十年,现任盛安帝、当年的皇太子北征。

二一个是盛安三年,盛安帝修建关北长城。

不管是前者的战争,还是后者的徭役,皆是十分的动荡,也是产生黑户的重要原因...

人死亡,都会销户。

而动荡的时期,人口是生是死不能够确认,大多数时候都会按照死亡处理,销除户籍。

若这些人是参加过这两件事情的,也就不难解释这一原因了。

想到原因,许泽平也坐不住了,立马走出客栈,让周捕头准备马车,他要下乡确认...

花了三天时间,许泽平走访最初的七十户黑户户籍的家庭,挨家拜访挨家询问,最终证实了他的猜测。

百分八十的户主,是参加过当年的关北之战的。

当然很多原来的户主已经死亡,很多事情都是从他们孩子哪里听来的。

他们多数是逍遥王手下的兵卒,当年逍遥王的领地正是这辽河省,他们随逍遥王的下面的将领征战关北。

最后一战,他们被游牧民族包围,为了掩护皇太子突围,逍遥王战死,而他们这些兵卒也是流落草原各地。

几经周折,和草原女子结为了夫妻。

一直等到皇太子继位,他们才陆续归乡。

余下的户主,是盛安三年参加徭役的壮丁。

青壮年到达关北修建长城,与当地女子共结伴侣,中老年才回归故土。

逍遥王身为文景帝的幺子,虽说不盛宠,但也是深受喜爱。

当年他封王之时,辽河省算得上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故而文景帝才将辽河省这么一大片封地划分给他。

回去了路上,许泽平也不知为何会替逍遥王感到惋惜。

或许是他一生充斥着遗憾吧,英年早逝、王妃即将临盆,连自己的子嗣都未见上一面....

听闻逍遥王唯一的子嗣,因为皇权之争,至今下落不明。

回到客栈休整了一晚,次日七月初七,许泽平带领两名捕快乘坐马车直奔小利镇。

许泽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日夜寻访,将小利镇一万五千人全部登记完成。

比起小满镇,小利镇并无未登记的黑户产生,即使是新增加的两千人口,也是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出生的新生儿。

九月初八,许泽平带着一路的风尘,回到了岭北县城。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