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谢尼的手上接过望远镜,尤里站在河堤上朝河对面眺望,视线可及的地方,都笼罩着淡淡的白雾,当然,那并不是晨曦下的水雾,而是坦克之类的战车行进时所排出的尾气以及扬起的尘土。
望远镜的视界里,大量的坦克、装甲车正在平原上快速向西行进,随行的苏军步兵如同蚁群一般,攀附其后,天上却是嗡鸣的一个个战机编队——半个小时前,也就是天色刚蒙蒙亮的时候,空八集的作战飞机便与德军第4航空队在阿尔乔莫夫斯克上空展开了一场激战,不过十几分钟的交火,德军的战机便被迫撤出了战斗,苏军完全控制了阿尔乔莫夫斯克一线的制空权。
河对岸,就在岸堤上,数以万计的德军俘虏正被押往一座跨河的浮桥,由四百人组成的苏军督战队就守在浮桥的桥基处,他们将俘虏中所有穿着党卫军制服的士兵、军官全部拖出来,直接在河边执行枪决——在过去两年多的战争中,德军会将俘虏到的苏军政委全部枪毙,这项任务是由党卫军负责执行的。而苏军采取的报复措施,就是但凡俘虏到的党卫军成员,也一概就地执行枪决。
这实际上就是两个种族之间展开的仇杀,毫无情面可言,也不会有人手软,这一点,从浮桥两侧堆叠的尸体就能看出来了。
“嗖……”
尖锐的呼啸声中,一枚炮弹落在几十米外的河岸上,爆炸掀起的泥土飞溅过来,打在尤里的大衣上发出“噼啪”的轻响。
包括尤里在内,一众高层指挥员都对此视若无睹,众人甚至连个缩脖子的动作都没有。
毫不客气的说,如今苏军中集团军一级的指挥员,大部分都是从血与火的磨砺中走过来的,世人只看到了苏军中高层指挥员惊人的战损率,却没有想到这些在一线指挥中活下来的指挥员,已经短短两年多的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了。
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尤里也好,崔可夫也罢,都始终将指挥部设立在河西岸的战场内,最近的时候,德军的攻势甚至距离指挥部不到一千米,德军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把他们全锅端了。而作为德军第九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保卢斯的指挥部又在哪里?
作战部队是需要在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指挥官同样也是如此。
“走吧,到河对岸去,”将手中的望远镜交给阿尔谢尼,尤里转过身,朝聚拢在身边的众人笑了笑,说道。
吉普车车队很快再次运动起来,碾着一道浮桥,驶向河对岸的阿尔乔莫夫斯克。
从凌晨4点20分发动总攻,到现在不过是3个小时零一刻钟,苏军的进攻部队已经结束了阿尔乔莫夫斯克市区内的战斗,兵锋推进到了西南远郊。
军用电台上接收到的信息显示,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进攻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第十二集团军的进攻,遭到了德军第4步兵军的顽强阻击,损失很大。而在南线上,第二十八集团军的进攻已经突破了德军第九集团军的防御,并且正在向阿姆夫罗西耶夫卡方向迅猛推进。
在第二十八集团军进攻方向上负责防守的所谓德军第九集团军,已经不再是斯大林格勒城下苦战的那个第九集团军了,它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溃败之后,重新组建起来的一个集团军。
希特勒苦心孤诣的保留了第九集团军这个部队番号,却没有能力恢复它往日的荣光与实力,整个集团军只有3万余人,且绝大部分是新兵,装甲车辆更是不足50,是个门面很大但体量很小的残废集团军。
而与之对阵的苏军第二十八集团军,则是两次因损失过大而被解除番号,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才第三次重建一个集团军,其所属部队绝大部分士兵都参加过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战斗经验丰富,作战顽强。
因此,在战役打响之后,不过几个小时,苏军便突破了德军第九集团军的防线,并将该部德军切割成南北两个部分。
根据空中侦察得到的情报,德军的第九集团军以及步兵第29军,都有了撤退的迹象,预估他们的撤退方向与目标地域,应该是莫洛奇纳亚河一线。
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托尔布欣变更部署,命令亚速海舰队配合第四十四集团军,走海上对奥西片科发动攻势,在德军第九集团军后撤的方向上开辟战线,同时,命令第五十一集团军将其下属的第19坦克军转隶第二十八集团军,快速向莫洛奇纳河一线穿插,目的是围歼德军第九集团军主力。
托尔布欣很重视这一场局部战役,因为它具备很高的政治意义:德军的第九集团军曾经是一支精锐,它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苏军围歼,全军覆没,随后,希特勒重建了这个集团军的编制,现在,如果时隔几个月,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再次围歼了它,肯定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轰动。
类似托尔布欣这样的高级将领,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往往不仅仅考虑战场的胜负,还会考虑政治上的问题,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变更部署的作战计划在制定之初,遭到了尤里的反对,不过托尔布欣不愿意放弃,他直接向大本营提交了一份报告,并最终获得了通过。
尽管托尔布欣的做法,在实质上是摆了尤里一道,让他这个大本营代表很没有面子,但实际上,谁最终会吃亏,等到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才能看出来。
按照最初的作战目的,第五十一集团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斯大林诺,该集团军的任务是在攻克斯大林诺之后,向沃尔诺瓦哈方向推进,威胁德军第九集团军的侧翼,迫使其主动后撤,而不是围歼该部德军。
为什么只是迫使其后撤,而不主动追求围歼该部德军?原因很简单,因为整场战役的战役目的,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战线向西乌克兰,也就是罗马尼亚方向推进,截断克里木半岛上德军第十七集团军的退路。
换句话说,此时正在进行的战役,实际上是为后期的克里米亚半岛战役服务的,大本营的真实目的,除了要实现能够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企图外,还打算利用这场战役,为后续围歼德军第十七集团军提供先决条件。
盘踞在克里木半岛的德军第十七集团军,是目前德军系统内少有的整编集团军之一,其下辖五个德军师、七个罗马尼亚师,兵力将近20万。而在五个德军师中,有四个野战步兵师,其中的第111步兵师、第50“弓箭”步兵师、第73“克莱斯特”步兵师,都是德军的精锐步兵师。
一旦将克里木半岛的德军第十七集团军歼灭,那么德军在南线的兵力将会变的更加捉襟见肘,到那时,为了抵御苏军在罗马尼亚方向上进攻,德军统帅部将不得不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兵力补充南线,而这又将为苏军下一步要发起的白俄罗斯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说,这是一场关乎全局的战略性进攻,托尔布欣缺乏全局眼光,战略思维不足的缺点,在这里彻底暴露出来。他绕过尤里,将这份更改部署的作战计划提交到了大本营,尽管得到了最终的批准,看似取得了斯大林的认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自身的能力缺陷也会被斯大林牢牢记住。
如果这次的战役进展顺利,最终完成了既定的战役目的,那么,托尔布欣肯定会得到嘉奖,但在今后的战争中,尤其是关键方向上的战役指挥,铁定是没他的份了。反之,如果战役进展不顺利,甚至是遭遇了失败,那么他就要承担主要责任,好的结果是被雪藏,不好的结果……很难预料。
……
阿尔乔莫夫斯克市几乎成了一堆废墟,目力可及的地方,全都是一片片的残垣断壁、碎砖乱瓦,被击毁的火炮、坦克、装甲车,几乎随处可见,有些碎瓦砾堆里,还能看到被半掩埋的德军士兵尸体。
德军负责防守阿尔乔莫夫斯克市区的部队,为隶属于第17军的步兵298师。这是个老牌的步兵师了,两年半的战争中,这个步兵师数次被打残,又数次重建,最早在战争初期的沃伦斯基战役中,它就被波塔波夫指挥的突击第九集团军打崩溃过一次。
现如今,这个老牌的步兵师中充斥着大量十八九岁的新兵以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外籍士兵,在残酷的巷战中,他们被苏军的进攻迅速打崩溃掉,连突围作战都没有打,就大批大批的投降了。
废墟般的市区内响彻了“国际歌”的歌声,尤里在警卫的保护下,走进几乎变成废墟的苏维埃办公大楼,这栋由砖石与钢筋混凝土构建起来的七层建筑,曾经是阿尔乔莫夫斯克的象征,可现在它却已经塌掉了一半,而剩余的那一半也已经岌岌可危了。
随着战场的推进,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将临时指挥部迁移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