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二百四十九章

灯塔 懵懂的猪 2751 2024-02-28 16:41:54

华沙对于德国的重要性不用再说了,因此,对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现任指挥莫德尔来说,即便是不考虑来自元首的命令,他也不能把这个关键性的城市轻而易举的交到苏联人手里。至于那些在华沙城内发动所谓起义的“虫子”,自然更加的难以容忍了。

就在苏军夺取了拉济明之后的第二天,莫德尔将之前刚刚调离华沙的党卫军警察第17、第22两个团重新调回华沙,同时,将第4装甲师也调入华沙,借以镇压市区爆发的起义。

与第4装甲师同时赶到的,是第39装甲军,他们被直接部署到了华沙东北的沃洛明,此地距离华沙市区不过15公里,苏军的第3坦克军正在加速向这一地突击而来。

苏军的第3坦克军隶属于第2坦克集团军,在之前的战斗中,这个坦克军推进迅猛,在整个坦克第二集团军的左翼位置,形成了一个差不多有15公里正面,7公里纵深的突出部,与此同时,整个第2坦克集团军所掌握的预备队却非常有限了。

德军显然也察觉到了第3坦克军的不利位置,双方冲突爆发的第一天,第3坦克军的右翼便遭到了德军的12次突击,德军的目的在于阶段该部苏军与后续部队之间的联系,将他们合围歼灭。

不过,坦克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员波格丹诺夫是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他在德军发动反击的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自己部队所处的被动局面,因此,他迅速命令第3坦克军向后退却,与从左右两翼发动攻势的第16坦克军、第8坦克军贴近,并转入防守。

但是,苏军的退却也没能躲过德军的进攻,随后两天,德军在沃洛明至拉济明一线,对苏军的防线展开了全面攻势,先后有3个装甲师投入进攻,短短两天,坦克第二集团军便损失坦克240余辆,第3坦克军险些全军覆没。

直到战斗打响第3天,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九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赶到,苏军才稳固了防线,并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对德军展开反击。

而到了这个时候,华沙城内的国家军起义,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周时间,面对德军的疯狂镇压,起义军损失惨重,作为起义军的最高指挥官,曼达尔已经放弃了最初的那份高傲,他数次联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要求苏军尽快为起义者提供武器弹药,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需要更多的食品。

不过,作为大本营代表,尤里现在可是懒得理会这个家伙,说真心话,他丝毫都不关心那些起义者的死活,即便是全华沙的人都死干净了,他都不会有半分过意不去的。作为一名将军,他已经在残酷的战争中拼搏了很多年了,可以说是早就见惯了生死,这些年他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指挥着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去送死。他指挥过的战斗、战役不知凡几,而在他的指挥下,究竟有多少人死去了,恐怕也难以估算了。

悲悯这种情绪不属于军人,那是医生该去考虑的问题。

当然,是否要给华沙起义者提供援助,这种事情也不是尤里能做决定的,他的报告已经打上去很久了,但莫斯科却是没有半点的回馈,相反,对起义军不利的消息,倒是频频会传过来。

就在昨天,莫洛托夫正式代表苏联政府对外宣布,苏联不承认波兰流亡政府的合法性,苏联与苏联人民愿意承认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波兰政府,只有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为基础成立的,真正属于波兰人民的全新的波兰政府。

在宣布这一决定的同时,莫洛托夫还提到,正在华沙发生的起义,与苏联没有任何关系,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也没有任何关系,起义者的领导机构在发动起义之前,并没有通知苏联政府。莫洛托夫同时指出,华沙起义是一场冒失的、不切实际的自杀式起义,苏联红军不可能不顾战争的实际问题,向他们提供任何军事意义上的支援。

不过,莫洛托夫也提到,尽管莫斯科对华沙的这场起义并不看好,但考虑到人道主义、联合反法西斯等方面的因素,苏联红军仍旧会竭尽所能的为起义者提供食品等物资,同时,允许英美方面的运输机从苏联的国土上过境,向华沙空投物资。另外,苏联红军也将加快在华沙正面的进攻,争取早日将占领华沙的德军驱赶出去。

莫洛托夫同志的发言,定位是精准的,表态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承诺是缥缈的。

由于坦克第二集团军在华沙城下遭遇重创,同时,鉴于比亚韦斯托克方向上德军的攻势猛烈,作为大本营代表,尤里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电令——重新部署波兰正面的进攻力量,力求在华沙南北两翼率先实现突破。

尤里很清楚,来自莫斯科的这份电令是存在政治意图的,因为在坦克第二集团军的进攻路线上,德军遭受的损失同样严重,同时呢,他们还没有了后续可以投入的预备队,而在坦克第二集团军的后方,崔可夫的近卫第九集团军以及第四十七集团军已经部署到位,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至于华沙南北两翼的战斗,根本不用莫斯科下达什么电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就在华沙正面的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科尔帕克奇所指挥的第六十九集团军,已经普瓦维方向发动了攻势,他的部队从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与第九集团军的结合部切入进去,如入无人之境,将防守这一地域的德军第17步兵师打的溃不成军,短短两天时间,就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正面宽30公里,纵身超过10公里的登陆场。

随后,第六十一集团军,突击第九集团军也相继突破了德军的维斯瓦河防线,先后夺取了新米亚斯托、格鲁耶茨等地,德军在华沙以南远郊区域的防线濒临崩溃。

此时的德军主力部队,大都集中在华沙正面以及比亚韦斯托克方向上,在波兰南部防御的兵力非常薄弱——这就是目前德军面临的困境,兵力严重不足,加强了某个方向上的兵力,就会在另一个方向上造成兵力空虚的局面。

而在与德军的对阵位置上,苏军十几个方面军齐头并进,兵力充沛,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输送过来,或许短期内会因为运输的问题出现补给困难的局面,但却不会出现那种后勤断绝的状况。

一言以蔽之,当战争发展到44年的这个时候,德国终于在比拼综合国力这一点上彻底失败了。

德国,有着这个世界上最精锐的陆军,最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最强大的军事武器。而曾经的苏联呢?它确实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当然,只是指的数量上,而除此之外,它就只剩下最广袤的国土了。可就是这样的两个国家交战,最终,却是德国人走向了失败。

所以,战争打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思想,归根结底,打的是个综合国力,德国人,实际上被苏联给拖垮的。

在整条战线上,苏军与德军的交战并不止于华沙一处,从波罗的海沿岸到东普鲁士,从波兰到罗马尼亚,绵延上千公里的战线,德军的反击也只有在华沙正面才有了几分起色,而在其他的所有地方,德军都在败退。

在罗马尼亚,苏军已经攻入了罗马尼亚境内,正在向着德军控制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快速挺进,而在罗马尼亚国内,反对安东内斯库的力量正在谋求与同盟国方面和谈,而随着莫洛托夫发表讲话,表示苏联对罗马尼亚的领土不存在任何企图之后,这种反对派的力量正在迅速壮大。即便是安东内斯库本人,在立场上也开始变得摇摆不定,他在对待德国人的态度上变得越来越强硬。

在波罗的海沿岸,苏军的军团正在横扫已然崩溃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地相继获得解放,苏军的兵锋径直推向里加湾。

而在更北一些的地方,与芬兰的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苏军已经夺取了《莫斯科和平协议中》中芬兰割让给苏联的全部领土。

当爱沙尼亚战役中,德军战败的消息传到芬兰后,芬兰政府迫于压力,开始再次寻求与苏联和谈的机会,现在,双方虽然还在对峙,但军事行动已经全部停止。

此时,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明朗化了,即便是德军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展开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击,并且给苏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但也不可能有什么力量改变战争的整体走向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尤里再次接到来自大本营的电令——斯大林同志亲自签发的电令,要求他立刻赶回莫斯科,参加由德军战俘游街的观礼。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