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三百八十六章

灯塔 懵懂的猪 2751 2024-02-28 16:41:55

尤里不确定苏斯洛夫与自己说这么一番话,到底是为了表示他的开诚布公,还是为了怂恿自己去做马前卒,不过,这番建议确实是提的很露骨。

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对内务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监管,说明了苏斯洛夫已经公开表明了他对贝利亚的不信任,准确的说,是对这两个强力部门的不信任。而提议加强对各州、各共和国基层党代表选举的监督工作,则进一步彰显了他的怀疑态度,他担心有人会在正在筹备的十九大上搞鬼。

在基层党代表选举中搞鬼不是没有先例的,列宁格勒的风波从何而来?其直接导致斯大林同志反感的诱因,不正是列宁格勒基层党组织投票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在列宁格勒存在,在苏联其它的地方是不是同样存在?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十九大党代表,到底代表的是什么人的观点和立场?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怀疑?

尤里很清楚,在基层党组织的推荐选举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按照苏联的模式,基层党组织在推荐选举党代表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基层党组织在推选党代表的过程中,实际上以组织原则为出发点展开的。说白了,就是上级党组织圈定候选人,随后,基层党组织根据候选人的名单进行选举。

这个选举的程序不能说不公正,但其中可操纵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市一级的选举,必然受到州一级市委部门的影响,而州一级的选举,又会受到更高层政权组织的影响。

如今,苏斯洛夫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作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尤里很清楚这里面的现实性问题,但要说到解决办法,非常抱歉,他没有任何的头绪,这个问题别说是他,即便是在他重生的那个年月里,也没有任何可以妥善解决的手段。

苏斯洛夫的提议,是提高中央监察委员会的监管作用,但作为该部门的主席,尤里比他更加的清楚,这种监管作用其实没有太大效果的,因为基层的监督始终是交给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基层去做的,列宁格勒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能够对列宁格勒的选举起到多大的监督作用?这一点谁都不好说。

详细的阐述一下,那就是中央监察委员在列宁格勒的部门,不可能从莫斯科调派官员去任职,这就像国内某省某市的监察局不可能从外省调一个人去担任局长一样。而本地任命的监察委员会监察员,即便是在职能上具备独立性,其立场也不可能真正的独立,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太独的人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的。

举个例子,某个市的纪委工作人员,真的能够不在乎市委的立场和态度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还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

如果摆脱不了工作之外的社会、环境影响,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这便是现实,也是所谓的人之常情。

而苏斯洛夫的提议,就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对于尤里这个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来说,这个提议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别说是他办不到,即便是半个世纪之后,这个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而揪本溯源,苏斯洛夫的提议其实体现出来他的一个思想根源,那就是苏联在斯大林同志之后,仍旧需要一个与斯大林同志类似,同样集中掌握大权在手的国家领导人,无论是基层党代表的选举,还是国家权力核心的巩固,都需要依靠这位领导人的意志来体现。

换句话说,苏斯洛夫同志反对的并不是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模式,而是不希望由贝利亚或是马林科夫来取代斯大林同志的地位,他选择的是另一个人。

但对于尤里来说,他作为年青一代的苏联高层,本身不仅已经厌倦了斯大林同志这样的领导人,同时,也厌倦了与斯大林同志类似的,可以对所有问题一言而决的领导人,他对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如何分配权力和利益,有了自己的想法,相比起对某个人言听计从,他更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

与此同时,尤里也很清楚,他在资历上太过年轻,与如今居于权力核心中的那些人相比,他的根基还不是很稳固,即便是斯大林同志将现有的职位交给他,他也在那个位置上坐不稳,甚至是坐不住。

所以,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尤里真正想要支持的,实际上就是斯大林同志希望实践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因为只有在那种政治氛围下,他才有一定的发言权。

是的,即便是作为重生者,尤里的思维也没有多么高明,更不可能超凡脱俗,他或许对权力没有太多的欲望,但仍旧希望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在施政的这块大画布上,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的一点总结,就是尤里既不支持斯大林同志继续掌握苏联的国家权力,也不支持任何人来取代他。他对斯大林同志正在实施的民主集中制抱有幻想,却不相信斯大林同志能够贯彻这一原则。他不希望有人能够取代斯大林同志的地位,却又希望斯大林同志的权威能够被人削弱——最好的结果,甚至是斯大林同志能够……能够平和的消失,让这个国家开启另一个全新的时代。

其实,到了尤里这个层次,他对权力、金钱这类对普通人来说充满诱惑力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奢求了,对他来说,这个庞大的帝国更像是一张画卷,他希望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在这张画卷上添彩泼墨。在这条路上,配合的人就是友军,挡路的人就是敌人,仅此而已。

……

莫斯科,克拉斯纳亚沃罗塔大厦。

为了建设大量高层建筑而专门设计研发的高层塔吊,在异常宏伟的大楼外紧张的施工,特意设计出来的尖顶,由专门的塔吊提升到楼顶,再由工人们拼装上去。

克拉斯纳亚沃罗塔大厦是今年由莫斯科市政厅规划的住宅型高层公寓建筑,按照规划,这栋所谓的“斯大林风格”的公寓大楼,一共可以容纳700户公寓。

最初,这栋建筑是平顶设计的,但就在年初的时候,斯大林同志乘车从里经过,看到这里的平顶设计,认为这样的风格太过“美式”,于是,担心担心受到问责的设计师们,便给这栋建筑加了一个克里姆林宫式的尖顶,从而为这栋公寓楼增加了将近400万卢布的投入。

正值上午十点钟,克拉斯纳亚沃罗塔大厦前的广场上聚拢了一批人,粗略地看过去,人数在十几人左右。令人瞩目的是,这群人无一例外,都穿着笔挺的军装,从他们的奖章上看,级别最低的也是少将,而站在人群最前方的,则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光头。

此人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只是那个光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个长出五官的大号灯泡。

十点钟刚过,大厦前的广场上缓缓驶来五辆车,车队在广场的喷泉前方兜了一圈,这才缓缓停下来,早已等候在广场上的十几个人迅速迎上去,直奔第二辆伏尔加轿车。

当车子停下来的时候,伏尔加轿车的副驾驶座上钻出来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他迅速跑到后门处,将车门打开,将坐在车内的人迎出来。

从车内钻出来的,正是回到莫斯科不过一周的尤里,他从车上下来,一张严肃的脸上迅速浮现出一抹笑容,随即,一边迎着人群走过去,一边展开双臂,笑道:“嘿,伊万。”

迎着他舒展开的双臂,那个光头快步迎上来,同他拥抱了一下,笑道:“嘿,元帅同志。”

光头曾经在尤里的指挥下作战,没错,他的名字叫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如今担任着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的职务,遗憾的是,之前的军衔评定中,他没能再上一步,所以,如今依旧是大将军衔。

如果从年纪上算,巴格拉米扬要比尤里大了将近二十岁,但作为1920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的老党员,他的党龄要比尤里长的多,不过,资历是资历,级别是级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克拉斯纳亚沃罗塔大厦属于武装力量部……哦,现在叫“军事部”。是“军事部”出资兴建的公寓楼,尽管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这栋大楼已经破败不堪,但在如今这个年月,这栋大厦却是军方高级指挥将领才有资格住进去的地方。

七百套公寓,能够在其中用一套住宅的,全都是来自红军队伍的高级指挥员,军衔没到上校级别的军官,是没资格搬到这里来住的。

今天,尤里是来这里视察的,自从返回莫斯科之后,他对军方的需求变得异常关注。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