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三百一十八章

灯塔 懵懂的猪 2774 2024-02-28 16:41:55

如果用超前的眼光来看,亦或是站在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来看,赫鲁晓夫的提议绝对是正确的,后世,在苏联解体之后,人们评判苏联几十年建设的得失成败,总会批评其牺牲农业与轻工业,不顾一切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政策。

而站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来看,也只有那些真正关心苏联农业的人,才能察觉到在苏联22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养活区区的两亿人口有多么的困难。

当然,这个难并不是因为苏联国境之内缺少可以更重的土地,相反,在苏联延续的七八十年里,整个国家对农田的开垦都没有真正完成,直到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还在赶着土地开发的工作。

苏联的农业之所以养不活这么点人,完全是因为人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政策的因素,似乎从苏联立国的那一天起,整个国家的上层结构便对农民缺乏亲善感,更准确的说,这不是一个工农无产者掌握权力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而是一个工人无产者掌握权力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农民的权益和地位被彻头彻尾的弱化了。

细数一下,从苏联建国初期,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执政后迅速推行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作为一个阶层,其权利和收益,几乎可以说是被完全性的剥夺了。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年代里,苏联国内的农民暴动接连不断,从1920年到1921年间,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苏联各式各样、规模不一的农民暴动遍布13个州。列宁同志显然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1921年废除了近乎残酷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以新经济政策取而代之。

新经济政策从客观上来说,是符合当时苏联国内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的,在其实行的三年时间里,苏联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极大的发展。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到了1924年,斯大林同志执政之后,新经济政策被迅速废止,一大批成长起来的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掉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瞬间坠入低谷。

就目前而言,尤里熟知的情况是,集体农庄制度下的苏联农民负担极其沉重,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通过三种形式来缴纳税费:

第一种就是硬性的义务交售,任何一个集体农庄,不论年景的好坏,收成的多寡,每年都要定量向国家售卖一定的产品,这种交售不是无偿的,但收购的价格却低的令人发指。就拿土豆为例,在义务交售环节中,一吨土豆的交售价仅仅为30卢布,而一个集体农庄要想生产一吨土豆,却需要投入400卢布的生产成本。其它的,诸如蔬菜,一公斤收购价20戈比,一公斤牛肉,20戈比,牛奶,25戈比……

所以,几乎全苏联境内所有的集体农庄都是亏本的,农庄的农民一年劳作下来,等于是什么收入都没有。

第二种就是所谓的国家采购,这是在集体农庄交完了每年的义务交售额度之后,国家再获取农庄剩余那部分产品的手段。这种采购的价格就要高很多了,往往是交售价格的十多倍,不过,农民的赚头也没有多少。最要命的是,尽管这种采购名义上是自愿的,但实际上,按照集体农庄的制度,农民私人之间的买卖行为是被禁止的,不卖国家也没处可卖了。

而除了以上两种负担之外,集体农庄的农民还需要向提供农业机械服务的“农业机械拖拉机站”支付包括:耕作费、收获费、农业机械使用费、劳务费等等的费用。

这三轮下来,集体农庄内集体耕地上的收获物基本上就什么都不剩了,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实际上就是自留地上的那点产出,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所以,在全苏联范围内的集体农庄中,农庄农民在集体耕地上的劳动半点积极性都没有,真正是能骗就骗,能混就混,但在自有的那片少的可怜的自留地上,却是精耕细作,恨不得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那片地上去。

作为苏联领导层中的核心成员之一,赫鲁晓夫显然是看到了集体农庄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所以,他提出来的主张,就是取消盘剥最重的义务交售制度,而对粮食的征缴一律采用采购的制度。这样的政策,虽然并不能彻底消除问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

当然,类似他这样能看出问题来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后世一向被人看作是无能的卡冈诺维奇同志,只不过,卡冈诺维奇同志提出的观点却与赫鲁晓夫同志截然相反。他不主张取消义务交售制度,而是主张取消集体农庄内的自留地制度。

他的想法就是:农民们不是不好好种集体耕地,只是一味精心照顾自留地吗?那就把他们自留地取消了,这样一来,农民们自然就会把精力转到集体耕地上来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尤里从未处理过农村、农民工作,也没有相关的治政经验,所以他对卡冈诺维奇同志的主张和建议不好多做评价,不过,若是硬要他做个评价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给个微笑:呵呵。

在尤里的眼里,紧紧追随斯大林同志的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同志,应该不是做鞋匠出身的,他早年谋生的手段应该是赤脚医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他的拿手绝活。

当然,卡冈诺维奇同志显然不仅仅是政务工作上不行,他的政治斗争经验明显也差的多,他的政治嗅觉没有敏感的察觉到问题所在,就那么义无反顾的投进了乌克兰那个烂泥塘里——也不知道被降职的赫鲁晓夫同志是不是会从心眼里感激他。

乌克兰当下的局势很糟糕,今年的涝灾已经对农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明年的情况估计也不会好到哪去。另外,近四年的战争对乌克兰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主要是长时间处在德军的占领区内,乌克兰民众在国土恢复之后,想要把心收回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受自然和民心因素的影响,乌克兰的各项生产想要恢复到战前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莫斯科的政策显然没有给他们那么多时间,今年需要上缴的粮食可以暂时免除,明年需要上缴的粮食可以减半,但后年呢?后年显然就要恢复正常了,而现实却是,到后年,乌克兰的农业也不可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整个乌克兰完不成粮食统购的任务,作为第一书记的人就免不了要吃瓜落,一个无能的标签就会被斯大林同志贴到脑门上。赫鲁晓夫显然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政治立场上给自己找了点麻烦,被撤销了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职务,成了莫斯科州的第一书记。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丢人,但却是最佳的一个减损方案。

尤里试想了一下今后两年乌克兰将会发生的事情,卡冈诺维奇同志信心勃勃的去了乌克兰,然后按照他的方案整顿集体农庄,取消了农庄农民的自留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遭受了重创,说不定还会出现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动荡。

如此一来,明年乌克兰的粮食统购任务完不成,社会还乱了套,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后面的农业生产,从而又影响到后年的粮食统购任务。

到了那个时候,斯大林同志肯定会有意见,他会拿过去的数据与这两年的数据做对比,判断卡冈诺维奇同志的工作成绩。

那么过去的成绩又是什么时候的?毫无疑问,只会是1941年之前的,而在那之前,乌克兰的第一书记就是赫鲁晓夫同志,那时候的乌克兰尽管有民族主义游击队大肆活动,但整个社会氛围还是比较稳定的,主要是每年的粮食统购任务都能超额完成。

如此对比下来,斯大林同志恐怕会有一个很直观、很感性的看法:卡冈诺维奇是个蠢货,他只会用那些粗暴的工作手段来解决问题,没有半点的智慧。而赫鲁晓夫同志虽然想法比较多,但执行力和工作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至少比卡冈诺维奇同志要强很多。

有了这种看法,工作手段同样简单粗暴的斯大林同志,只会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让此时在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中排位靠前的卡冈诺维奇同志靠边站,然后将赫鲁晓夫同志放到原本属于他的位置上去。

如果说赫鲁晓夫同志到时候能够迅速转变乌克兰的局面,收拾好卡冈诺维奇同志留下的烂摊子,那么他在斯大林同志心目中的重要性,还将会更高。

只要看明白赫鲁晓夫同志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才能明白这个看上去“铁憨憨”一般的家伙是多么的具备政治手腕,嗅觉灵敏、知进退,不为一时的利益所左右,对于一个政客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