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053章 再现神仙鸭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 菇菇弗斯 5465 2024-06-24 09:19:40

秦夏并不能确定, 自己做的神仙鸭和过去宋夫人做的味道相同。

但即使如此,他依旧在这道菜了投注了十二分的心力。

选用的鸭子是二斤三两的麻鸭,水里加葱姜、花椒烧开, 放入整鸭煮一盏茶的时间, 祛除鸭腥味。

等待的时间内, 熬一锅饴糖水, 再将糖水均匀地抹在鸭子的外皮之上。

接下来则是最考究手艺的一步——淋油。

过了这一步, 鸭肉才能做到外皮红亮,如果直接上锅蒸则没有这个效果。

秦夏推断宋府家的庖厨复原不出神仙鸭,多半是省略了这一步, 或是这一步虽做了, 却没有做好。

烧热的油温度不宜过高, 不然会使鸭肉变老。

秦夏一手以铁钩固定鸭子, 一手舀起热油由上而下淋制。

如此反复若干次,鸭皮的色泽渐渐显现出来,令人惊艳万分。

金红色的鸭子放回盘中,开始摆放配菜。

猪舌、牛肚洗净焯水,和春笋、香蕈一起切成薄片。

这几样放在一起好似风马牛不相及, 却在药性上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滋阴润燥、补肾益气。

秦夏推测,宋夫人这么做多半是出于养生的目的。

至于两样素菜, 纯然是为了提鲜。

配菜作为垫菜, 上盘之前, 秦夏先在盘子上铺了一张干净的笼屉布,才将这几样层叠着铺开摆满。

继而将鸭子摞上去, 收起笼屉布并扎紧,紧紧包裹住鸭肉, 如此可做到蒸而多汁,香味不散。

收尾的一步——调味。

取吊好的高汤一碗,加糖水、盐、胡椒粉与料酒,均匀浇在鸭子上,令笼布浸透。

摆上葱姜,上锅开蒸。

……

宋云幕和宋冬灵到食肆时,神仙鸭尚未出锅。

秦夏先差邱川去送了几样小食,让他们吃着解闷。

上回那锅甜浆美人粥深得好评,秦夏取了个巧,继续用山药,只不过做的是一道点心——枣泥山药糕。

《红楼梦》中曾写到,病中的秦可卿吃了两块贾母送去的点心,也觉得“克化得动”,那道点心便是枣泥山药糕。

秦夏用了上次做桃花酥时买的几个木头花模子,择了一个梅花样式的,统共在碟子里摆了六枚,再配一壶山楂茯苓陈皮茶。

秦记不是那等高档酒楼,拿不出百两一斤的好茶或是不重样且精美的茶点与茶食,秦夏也不去和那些地方比,自家的食肆,自有自家的特色。

除了神仙鸭,另外还备了几样清淡合口的小炒。

从头到尾一个半时辰过去,神仙鸭总算可以出锅。

解开笼布,倒扣入盘,用蒸鸭的汁水给萝卜与莴笋调个味,用于点缀摆盘,末了浇上芡汁。

秦夏端起碟子,亲自上菜。

虽还不知口味如何,但宋云幕近距离闻到菜香的那一刹那,不由确定,这就是他曾经吃过的那道神仙鸭。

秦夏所做,至少比府中庖厨所做的那些都更为正宗。

秦夏把盘子放下,未急着离开,而是站在一旁,静静等待这两人的评价。

宋云幕的随身小厮与小怜各自上前,托着碟子挟了一块鸭肉下来,连带配菜若干,送到了主子面前。

只见碟子中的鸭肉丝丝分明,香气扑鼻。

宋冬灵口舌生津,不由地想,哪怕这道菜自己此前并不曾听闻,今日见到了,多半也会迫不及待地尝一尝。

一旁的宋云幕,已经将第一口鸭肉送入了嘴中。

他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像是在一边品尝菜的滋味,一边又在同记忆中的那份作比较。

过了半晌,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总之秦夏瞧着他细嚼慢咽地依次尝过了鸭肉、猪舌、牛肚,乃至几道配菜,最后才缓缓放下筷子,未发一语。

秦夏一时半会也猜不出这位公子哥的意思,只得继续眼观鼻鼻观心地袖手神游。

而宋冬灵,则看着碟子中的莴笋出了神。

只听她喃喃道:“大哥你还记不记得,这道菜里面最开始没有莴笋。”

宋云幕嘴角轻勾,片刻后道:“我还以为你忘了,那时候你年纪还小。”

宋冬灵摇摇头,“虽然小,但我还有印象。我小时候不喜吃莴笋,但爱吃娘做的神仙鸭,所以娘后来就把莴笋加到了神仙鸭这道菜里,因为吸饱了鸭子的汤汁,连莴笋也变得好吃了。”

宋云幕神色微松,也跟着回忆道:“那时候爹还开过玩笑,说应当拿神仙鸭的鸭汤单独给你做一道莴笋菜,就叫神仙笋。”

宋冬灵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莞尔一笑。

“娘还说,倒要让一只鸭子去配两片笋,也就咱们这等人家才能这般吃。”

桑锦瑶不常下厨,这一道让宋家父子三人念念不忘多年的神仙鸭,其实满打满算也没吃过多少回,就连哄小女儿的“神仙笋”,也只上过三两次的餐桌。

再后来,桑锦瑶便病逝了。

留下一双儿女,以及一位明明灵堂之上,也曾为亡妻落过泪,却又在没两年后,就起意扶正妾室当续弦的相公。

宋冬灵如今已不是年幼不知事的姐儿了,现在想来,母亲去世前,父亲的心实则早已不在他们大房身上。

不然为何能这头同母亲状若恩爱,另一边又和郭姨娘如胶似漆,连儿子都生了。

父亲在她心目中留下的形象早已垮塌,于她而言,现在没有什么比盯着大哥调养好身体,以及防着糊涂父亲将家产留给郭姨娘所出的儿子,也就是她那个看起来人模狗样,实际成日里往烟柳胡同里找乐子的“二哥哥”更重要。

回忆止歇。

宋冬灵吃罢盘中莴笋,认真道:“大哥,我总觉得,秦掌柜所做,已和娘的手艺有八九分的像了。”

宋云幕心下认同。

方才他的沉默,也概因如此。

过去府中庖厨所做的神仙鸭,怎么吃都是酱烧鸭的翻版,配菜的味道也是各归各的,完全未曾融合到一处去。

秦夏端上来的这盘,才得了正宗神仙鸭的精髓。

咸中带甜,鲜香入骨,而猪舌、牛肚等,也都和鸭子的香味交融在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成就了这独一份的滋味。

“秦掌柜的厨艺果然精湛,在下着实佩服不已。”

他望向秦夏,语气诚恳。

得了这兄妹俩的肯定,秦夏也算是松了口气。

“大公子谬赞,在下不过一介庖厨,唯独会的事情,就是做吃食。这道食方还要仰赖宋夫人的妙想,能将这几味食材搁在一处,相辅相成,可谓匠心独具,无愧‘神仙’之名。”

秦夏这番话可以说是发自肺腑,这道神仙鸭,足够拿去任何一家酒楼食肆当招牌菜。

可惜宋夫人佳人已逝,不然秦夏觉得这位夫人若是能写一份食单菜谱,传诸后世,说不准能青史留名。

菜肴复刻成功,秦夏却没忘了这兄妹两人还要学着做这件事。

本以为眼前的公子小姐只是说说而已,实际掌厨,多半是派婆子或是丫鬟来,哪知宋冬灵还真挽了袖子要学。

由于有些要点只能亲身示范,秦夏遂又现杀了一只麻鸭,从焯水开始讲解。

又将要点尽数写在纸上,呈给宋家兄妹。

等到宋冬灵将做这道菜的难点学了个七七八八,余下只差回府里慢慢练习时,已经临近傍晚。

秦夏得了宋云幕为此事单独赏的三十两银子,反过来,他也没让兄妹两人空着手走。

备了一匣枣泥山药糕配桂花藕粉糖糕,还有一罐子止咳的梨膏。

“我学厨多年,药食同源,也钻研过一阵药膳食方。这梨膏与市面上所售不同,公子若是不放心可请郎中再行验过,只是不知是否对您的病症,余下的几道药膳做法也尽数写在纸上,想必贵府庖厨即可料理。”

秦夏给出的这几个方子,都是上辈子从一名有家传渊源的老中医那里学来的。

他观宋云幕的病症,只觉得极像家族中的一个罹患肺心病的堂弟。

这病症算是肺病和心脏病的合体,患病的人总是咳个不停,动辄胸闷、气喘,人也乏力,不敢剧烈运动,在中医里称作“肺胀”。

当初自己跟着老中医学了几个月,回来时整理出不少药膳,都印在了脑子里,后来择了几道给了那堂弟的父母,听闻配合中医的调理,也渐渐起了些作用。

这些食方他留着也是无用,还不如给了能用得上的人,帮点小忙。

宋云幕病了多年,延请了不知多少名医,始终不见起色,已不抱什么希望。

但和秦夏打了两次交道,他觉得此人可交,更知对方乃是好意,便将东西都收了下来,表示回府后定会试一试。

而一旁的宋冬灵在听到秦夏所说的“药食同源”四字后,像是陷入了一时的沉思。

直到小怜轻声提醒,她才回过神来,同秦夏客气告辞。

神仙鸭事毕,宋府寿宴的菜谱也基本敲定,秦夏总算得了些许空闲。

衙门那边也来了好消息,流窜在齐南县城里的一伙子偷狗偷猫的贼人落了网,捕房的捕头带了手下寻到了其在城郊破屋里的“窝点”,发现了关在笼子里的几十只狸奴,还有十几只大狗。

审问之下得知,因为齐南县的街道司查得严,县令又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所以他们用猫肉冒充的野味,其实都偷偷贩去了邻县。

这帮人往常只在乡下作案,偏生此次赶上一个大主顾,要的数量太多,乡下抓来的着实凑不够数,这才把手伸到了城里,没料想事情因此败露,从头目到底下的小喽啰,全都罚了银子,进了大牢。

搜出来的狸奴里,因为长期关在笼中,食水给得可怜,好些咽了气,但幸存的仍是大多数。

为此官差在县衙和街道司门口都贴了告示,通知先前报过案的苦主自去认领,其余寻不到主人的,便会当野狸奴尽数放了。

阳哥儿夫夫也去寻到了自家的狸奴,领回来的当日,还特地带了东西来秦家致谢。

秦夏笑称,比起自己,他们更该谢谢大福。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阳哥儿还真的听了进去。

后来便经常隔三差五来给大福送吃的,给自家狸奴买了小鱼小虾,也会给顺手给大福送一份。

且秦夏听闻,近来芙蓉胡同和紫藤胡同里养鹅的人家多了不少,一日之中,总能听到好几回鹅叫。

大福这只鹅还时常和别家的鹅隔空互喊,嘎来嘎去,也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

而那些暂且养在街道司院子里的野狸奴,秦夏和虞九阙也抽空去了一回,选了自己眼熟的几只领了回来,全数放到了自家院子里。

又在前屋后院搁了几对食盆水碗和猫窝,任它们来去。

其中那只让虞九阙惦记许久的三花母猫还真就这么住了下来,每天都能看见它在院子里四脚朝天地晒太阳。

两人还额外领了一只合眼缘的小狸猫,送去了食肆后厨捕鼠。

小狸猫看起来不足一岁,虎头虎脑,得名小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没几天就和招财打成了一片。

给它准备好的猫窝也不睡,总是一起挤在招财的狗窝里,和招财抢肉吃。

食肆后院因为这多出来的狸奴而添了不少乐趣,尤其是小邱瑶,最喜欢小虎,喜欢得恨不得抱去床上睡。

秦夏听说了以后,便拿了铜板让邱川去药铺抓些驱虱子和跳蚤的药粉,给小虎和招财都用一些。

终归养在食肆里,还是要干净些为好。

——

三月中旬,已是春末。

燕巍时隔多日,来秦记食肆送货。

这次带了七八只野兔,加起来五六只野鸡和野鸭子,一串打下来的鹌鹑。

除了鹌鹑,全都按照秦夏说的,没伤到要害,可以养在笼子里,有人点菜的时候现杀也来得及。

“还有些梧树芒,都是家中弟妹上山捡的,不知秦掌柜要不要,若是不要,我便挑去集上卖了去。”

虞九阙不知道“梧树芒”是什么,闻言看过来,只见篮子里一堆红通通的,长得像毛毛虫的玩意儿,登时后退一步。

“这是什么东西?”

紧接着就见秦夏把手伸进篮子,抓了一把“毛毛虫”出来,虞九阙脸都白了。

秦夏乐得不轻,正好郑杏花路过,他把手往前一伸问道:“郑嫂子可识得这个?”

郑杏花看了一眼,起先也是一怵,等看清楚后就笑了。

再看虞九阙如临大敌的模样,哪里不知发生了什么。

“小掌柜不用怕,这玩意儿不是虫,是杨树的花,乡下有叫杨树吊、杨树毛子的,也有叫梧树芒的。”

邱川闻声也过来凑热闹,秦夏分了他两个,果然就见这小子举着去吓唬邱瑶,把小丫头吓得满院子跑。

虞九阙虽然搞明白了,但还是一言难尽道:“这东西真能吃?”

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能吃,以前我姥姥就爱用这个包饺子。”

只是城市里难得遇见这东西,就算落在地上,也很快就被人踩、被车压,最后被环卫工人清走了。

记得他上小学时,学校里种了许多杨树,他从小对吃的东西格外上心,每次放学,就拉着同学帮自己去捡,能攒上满满一大袋子。

秦夏买下了燕巍送来的全部杨树花,到了晚上,郑杏花和了一盆面,预备用这个包上一顿大包子。

馅料里除了剁碎的杨树花,还放了韭菜提味,混了些猪油渣,能中和一下杨树花极为独特的香气。

鉴于虞九阙看起来十分不能接受吃“红色毛毛虫”,秦夏单独用韭菜给他拌了一点三鲜馅儿,让郑杏花单独包几个三鲜包。

本是食肆自己人吃的晚食,出锅时却有人闻着味儿就来了。

秦夏一看,倒也是熟人,便是上回跟着兴奕铭来吃席面的商行掌柜肖守。

“你先别说,让我猜猜,这是不是杨树毛子包的包子?”

秦夏笑着点了点头,寒暄两句后,让邱川去灶上捡了一盘热乎的,送到了肖守的桌上。

今日他是自己来的,点了老醋花生、一盘爆双脆、六只一份的炸鹌鹑和糟卤拼盘,全是下酒菜,配的是一小壶麻姑酒。

麻姑酒是近来南地往北地贩的一种南酒,比起北酒口味更柔和,回味甘甜。

当然这就是爱喝酒的人给得评价,秦夏不好酒,尝起来都差不多。

用筷子夹起大包子咬了一口,肖守一脸极为满足的神情,本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就爱这一口,多少年没吃过了,我发现了,你们铺子里最紧俏的东西,实则都留给自家吃了。”

秦夏对此不置可否。

他赶上少见难得的食材,不买就手痒。

买来又不够给客人做几盘菜的,可不就留下自己吃了。

不然你说你是卖给东家好还是西家好?

左右一碗水端不平,他便不端了。

几个包子秦夏没算进账里,这东西本就不值钱,就是值钱,也比不上之前肖守特地送来的西域小刀和茶砖。

肖守吃美了,这顿还没收筷,倒开始惦记起下一顿,说是想吃黄鱼小馄饨。

吃黄鱼,最好的季节正是春夏之交,这没什么难的,秦夏应下,又听肖守道:“月末我家商队便又要走了,这回先南下,再往东走,主要收些南地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秦掌柜可有什么要捎带的?”

肖守本以为秦夏会要写南地才有的稀罕物,哪知秦夏第一反应却是,“不知肖掌柜家的商队可往靠海的地方去?”

肖守是做惯了生意的,当即反应过来,笑呵呵道:“秦掌柜莫非是想要些海货?”

见秦夏点了头,肖守又问:“可是海参、鳆鱼、瑶柱这些东西?”

齐南县离海甚远,这里的人吃海货,多半是吃这些少见、价昂的,只有酒楼里的席面上才有。

秦夏却道:“倒不是独想要这些个稀罕的,若有什么海鱼干、墨鱼干、海菜、虾米之类的才好。”

肖守摇了摇头。

“不瞒你说,我家是素来不做那生意的,其实以前也倒腾过,奈何在咱们这卖不上价,容易砸手里,后来我就不费那个劲。不过我倒有个兄弟铺子里有些干海货,你若是想要,我给你递个话,你从他那里便宜拿。”

眼看秦夏还有后话,他一抬手示意他不用多言。

“你不用觉得欠我人情,你去买,他还得谢谢你。”

秦夏盼着想要这些食材许久了,前一日得了肖掌柜的消息,次日就和虞九阙一起去了对方所在的岳氏商行。

进去寻了个伙计,提了肖掌柜的名号求见,不料出来的竟是个熟人。

“秦大哥?”

“韦兄?”

原来岳氏商行正是韦朝的弟弟韦夕所在的地方,他今日恰好奉了掌柜之命,在这里候着肖掌柜的友人。

“掌柜家中有事,分身乏术,还望秦大哥莫要见怪。”

韦夕和秦夏之间,不如韦朝那么熟识,两边行了礼,韦夕便把两人领去了那批干海货所在的库房。

不得不说,一进去秦夏就闻到了“海的味道”。

还不是新鲜的海货味,而是放了一阵子的干海货特有的咸味。

虞九阙不动声色地揉了揉鼻子,秦夏则更好奇箱子里装的东西。

“这批货虽放得有些久,但保准质量没差错,秦大哥您随意挑。”

秦夏一头扎进库房里,面前箱子一共四口,韦夕替他挨个打开。

左看右看后,真让他发现不少意外之喜。

除了好几种鱼干、晒干后裹着厚厚盐粒的海菜、一大包瑶柱等等之外,还有墨鱼干、海蜇皮。

这批货能卖出去就怪了,齐南县压根没几个人会吃。

“既然卖不出去,缘何会进这些货?”

面对秦夏的疑问,韦夕简单解释了两句,总结一下就是他们家掌柜被人坑了。

“好在进货的时候本钱也不多,就是迟迟脱不了手,放这里还白白占地方,扔了又可惜,现下只盼着赶紧清掉。”

秦夏试着问了一句价格,得到的报价堪比白送。

他总算明白昨日肖守为何说自己来买,这家的掌柜还要说句谢谢了。

干海货本就极耐存放,这么好的价格摆在眼前,秦夏不包圆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别人不会烹调,他却有的是法子把这些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食材变成桌上佳肴。

韦夕见秦夏这般大方,想了想,又从库房里翻出另一口小箱子来。

“秦大哥,我们这里还有些便宜鱼翅,乃是之前出的一批货里挑出来的,碎得厉害,但要价低廉,您家的食肆可用得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